莫文靜 于佳惠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北京 101118)
伴隨中國國際化地位的不斷提升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人才國際化的雙向交流日益頻繁。對人才國際化視野的要求在社會各行各業(yè)不斷提出,使越來越多原本聚焦國內(nèi)教育的家長們開始放眼海外教育。微留學,即短期微留學,日漸成為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的教育模式。為了滿足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要求,目前國內(nèi)很多高校不僅把國外名校的教授“請進來”,還利用各種項目把學生“送出去”。微留學的本質(zhì)是文化的融合,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參與者開闊視野、培養(yǎng)國際化視角。
大量的研究文獻表明,微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良好的作用。諸多國內(nèi)外學者探討了微留學的發(fā)展歷程、實施效果、存在問題,其中,國外學術界對微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留學課程的體驗與學習及如何合理設置微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及多元化思維等相關領域。[1]國內(nèi)目前對微留學的研究主要著眼于將微留學作為一種新興自主的教育方式,探討對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方式的沖擊,并通過將微留學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微留學對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實踐意義。[2]但是,由于各種研究條件限制,大多微留學不得不作為一次性的體驗式經(jīng)歷研究,難以避免研究過程中的樣本觀察的便利性、研究結論的片面性和不可復制性,難以做到對微留學活動的前因及后果進行延伸關聯(lián)性研究。本文通過考察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的微留學,試圖印證以往研究中微留學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的效果,并了解微留學對學生出國計劃的影響。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自2014年以來,先后在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設立了留學基地,為學生安排2—3周的留學課程和文化體驗之旅。嘉華學院在多年的國際交流、教學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了相對穩(wěn)固的海外留學項目和基地,以及微留學管理流程化。在微留學出發(fā)之前,每位學生和帶隊老師都要參加兩次以上的行程培訓,以清楚微留學各項流程及如何應對突發(fā)情況的辦法。微留學由兩位學院老師和一位基地老師共同領隊, 每8—10位同學為一個行動小組,設組長一名。微留學期間,每天傍晚,各位組長要將組員信息匯總,與領隊老師共同討論或調(diào)整下一步安排。
微留學內(nèi)容豐富多樣,以2019年11月赴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微留學為例,第一周在合作院校薩塞克斯大學上課,內(nèi)容為商科類相關課程;第二周開始游學,每天去往一個歷史文化熱點地區(qū),分小組完成相關的作業(yè)。
嘉華學院的微留學開展的特點如下:①定期、常態(tài)、反復——每年分批次海外微留學,英美澳等國設立了海外教學中心,課程行程反復且可由領隊老師和學生共同調(diào)整;②規(guī)模大——絕大多數(shù)國內(nèi)和國際班的學生都參加(每個年級上千人);③個性化——學生自主選擇、定制海外課程行程,行程中有大量的自主活動時間;④ “前因+后果”——微留學不是孤立的、一次性的體驗。以2018級學生為例,入學時的國際班和國內(nèi)班學生比例為7∶3。大部分在2019年進行微留學。2020—2021年期間,學生通過2+2或者3+1申請出國留學。
以上為嘉華學院微留學項目基本情況,本文研究的目的如下:①對微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具體問題是,學生對于微留學期間海外課程及行程的感受如何?這種感觸能否提高參與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②微留學對學生的出國計劃的影響。對于有出國意向的大學生而言,微留學是一個提前考察國外環(huán)境的機會,那么微留學會否對大學生的出國計劃產(chǎn)生影響?
跨文化交際能力指能夠理解并適應不同文化的能力,其標志性表現(xiàn)在元認知、認知、動機和行為四個維度的調(diào)節(jié)。[1]元認知代表一種思考方式,它孕育應對策略;認知折射的是對文化的理解、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diào)節(jié);動機包含堅持的效力、對跨文化交往知識的儲備;行為體現(xiàn)在其參與意愿和行動方面。[3]元認知維度包括意識到自己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時所應用的文化常識;與陌生文化中的人們交往時,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文化常識。認知維度包括更加了解其他文化的規(guī)則、價值觀及非語言行為規(guī)則。動機維度包括相信自己能與陌生文化中的當?shù)厝私煌豢梢詰獙π挛幕膲毫?;可以生活在不熟悉的文化中,能適應購物情境。行為維度包括跨文化交往中需要根據(jù)情境需要,改變自己的語言方式、停頓、語速及面部表情。
本項目采用的是訪談和定性觀察的方法,樣本按照參團學生名單隨機抽取,學生于2019年11月進行微留學,分別以加拿大和英國為目的地。微留學后3個月,項目組老師通過深度訪談,搜集學生對微留學的反饋信息。訪談問題包括:①你如何選擇微留學目的國家?②國內(nèi)課堂與國外課堂的區(qū)別在哪里?③微留學是否對你的出國計劃有影響?④微留學中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么?⑤微留學對你今后的英語學習有什么影響?
訪談共收集學生詳細訪談記錄42份。對照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標志性表現(xiàn),分析歸納這42份訪談記錄。其中,元認知意味著對彼文化的思考,認知折射自我調(diào)整。
項目組老師從問題1、2、4的訪談筆錄中提取出兩方面主要內(nèi)容:①開闊了視野與體驗了當?shù)匚幕?;②接觸到了不同思維模式和教學模式。動機和行動維度的調(diào)節(jié)主要從訪談問題3和5的回答中提取,項目組老師從訪談筆錄中提取出三方面的主要內(nèi)容:①增強了溝通能力;②提高了英語應用能力;③微留學經(jīng)歷對將來英語學習和留學安排的影響。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態(tài)度和用詞,加上訪談老師的分析及判斷區(qū)分該學生回答屬于以下哪種程度的感受:感受強烈、一般或是感受較低/無。
參與訪談的學生共計42人次,每一位同學都參加了2019年11月的微留學并詳細回答了以上5個問題。這42人當中,女生占62%(26人),男生占38% (16人),皆為財經(jīng)專業(yè)(財管、會計、審計)。
對于微留學目的國家的選擇,原因大致有四個方面:①學生自己或通過親朋好友對微留學國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傾向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國家;②隨大流,與朋友相約去同一個國家;③微留學期間的行程安排是否具有吸引力;④考慮微留學國家的文化及與中國的關系是否友善。
可以看出,學生雖然對英國和加拿大或多或少有些耳聞,但很少有在國外生活2周以上的經(jīng)歷,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關于國內(nèi)課堂和國外課堂的區(qū)別,學生普遍認為存在較大差異。國外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輕松,較多師生互動和小組學習,課堂上學生可靈活移動,較自由。考試方式靈活,不以試卷為主,老師會詳細解釋生僻概念,更強調(diào)合作。相比之下,國內(nèi)課堂上,老師刻板地講知識,相對拘謹,考試方式以試卷為主,更強調(diào)老師講學生聽。
但當問到此次微留學對將來的留學計劃有什么影響時,同學們的意見分化較大,40%的同學堅定了出國的信念(即使不一定會去此次微留學的國家);33%的同學較理性,認為微留學對將來出國計劃影響不大;26%的同學認為微留學時間短暫,對其出國計劃并無影響,認為此行不會影響他們的原定計劃(指不出國的依舊堅持不出國)。大部分學生表示,微留學讓他們對國外生活習性和社會制度有了大體了解,但以后是否選擇在該國家留學,還需慎重考慮,不過他們表示就算不去這個國家留學,選擇其他國家,此次微留學經(jīng)歷也是利大于弊;少部分學生覺得會重新考慮自己能否適應國外的生活。
2019年11月參與微留學同學訪談記錄情況(%)
從訪談來看,在跨文化交流方面,1.93%和98%的同學強烈感受到本土和當?shù)匚幕町惣敖虒W差異,“非常遵守時間”“下車時,每個人都說謝謝”“交互和溝通感,整體氛圍很輕松、活潑”。國內(nèi)課堂“教授”“灌輸”較多,國外課堂“溝通”“理解”“達成共識”更明顯,老師“更照顧學生”“很親切”。
45%的學生談到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逐漸習慣用簡單詞匯進行交流”。3.85%的同學提到溝通能力的增強,“我可以大膽地嘗試著說出來,以前我是能不講就不講”“敢說了”“交流增長了我的自信”。溝通能帶來自信和樂趣,而語言是溝通技能很重要的一環(huán)。4.96%的同學都提到對將來英語學習的重視,尤其是聽力和口語。
綜合來看,大部分學生對海外課程及微留學行程持積極態(tài)度,具體體現(xiàn)在微留學讓他們開闊了視野、體驗了當?shù)氐奈幕?、接觸了不同的思維模式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微留學讓學生意識到了英語學習(尤其是聽力和口語)的重要性,這對學生在國內(nèi)語言的學習具有反向促進作用,為接下來的出國留學打好基礎。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僅有一半不到的學生認為微留學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微留學作為短期游學項目,由于行程安排緊湊、帶隊老師護航,學生“走馬觀花”式地融入海外課堂和國外文化,可能對少數(shù)學生的影響是短暫性的,從側(cè)面反映出學生更期待的也許是獨立解決問題、自主融入海外學習的留學體驗。[4]
本研究結果與預期接近,原因分析如下:①學生對微留學的觀光、飲食和課程安排較滿意,認可這些活動對體驗當?shù)匚幕徒虒W的積極作用。這些體驗直接刺激同學們的英語學習動力。②微留學期間,大部分是固定行程,英語應用能力并沒有得到太多的提升。為數(shù)不多的自由安排時間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希望將來的微留學活動能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③微留學期間,同學們積極參與海外課堂,體驗外國老師上課的方式,認識到國內(nèi)外學生學習模式的不同。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部分同學會思考自己與海外學生的差距,培養(yǎng)自主學習、敢于質(zhì)疑及利用問題倒逼思考的學習方式。④微留學經(jīng)歷對將來出國計劃的影響較復雜,原因在于出國留學是個長遠的安排,涉及多個方面;微留學體驗較短,對于留學這樣的長遠安排影響有限;也許參觀一些較多中國人就業(yè)的當?shù)卮笾行推髽I(yè)會有一定效果,能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留學生的就業(yè)前景。
本文較詳細地了解了學生微留學后的認知、動機和行為方面的變化,對微留學效果做了反饋和評價。①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深入訪談學生,了解學生觀點立場背后的心理動態(tài),能較合理地解釋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②不足之處在于,時間人手有限,訪談的學生數(shù)目較少,并且訪談時間是在微留學之后3個月,沒有搜集多時點的感受(比如微留學前后)。如果時點放長遠些,在能確定學生畢業(yè)去向時(如大三時)再收集一次學生對微留學的評價,將學生的長短期評價結合起來,能對微留學效果做一個更合理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