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吉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麻醉科,廣西南寧530022
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ISBPB)是臨床常用的一種麻醉方式,既往臨床實施ISBPB時,一般以盲探式方法為主,成功率較低,同時會損傷相關組織,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現已不能滿足臨床需求[1-2]。隨著超聲技術的發(fā)展、進步,超聲被應用于ISBPB中,可提高ISBPB的成功率,減輕對臟器、組織的影響,現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3]。羅哌卡因是超聲引導下ISBPB的常用藥物,雖然可起到一定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但由于臂叢神經的毛細血管密集,羅哌卡因容易進入血液循環(huán),增加神經、心臟毒性[4]。故在超聲引導下ISBPB中合理控制羅哌卡因的濃度,對保證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有較大的影響?;诖?,本研究選擇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住院治療的70例超聲引導下ISBPB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分別予以0.3%、0.5%的羅哌卡因,探討其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及安全性,具體如下。
選擇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住院治療的70例超聲引導下ISBPB手術患者,已得到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試驗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25~67歲,平均(46.62±5.14)歲;美國麻醉醫(yī) 師 協 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Ⅰ級18例、Ⅱ級17例;手術類型:手部橈側手術9例、前臂橈側手術16例、上臂手術10例;體重43~95 kg,平均(69.82±6.84)kg。參照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27~68歲,平均(46.57±5.11)歲;ASA分級:Ⅰ級20例、Ⅱ級15例;手術類型:手部橈側手術10例、前臂橈側手術15例、上臂手術10例;體重45~92 kg,平均(69.76±6.68)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不限性別;②ASA分級在Ⅰ~Ⅱ級[5];③病歷資料完整、齊全;④預計手術時間<4 h;⑤具備正常溝通、認知能力;⑥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合并貧血、營養(yǎng)不良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處于哺乳、月經、妊娠期女性;④合并艾滋病、肺結核、梅毒者;⑤中途退出者;⑥合并神經損傷者;⑦合并帕金森、狂躁癥、癡呆者;⑧存在藥物濫用、酒精依賴史者。
所有患者入室后均進行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協助患者采取去枕平臥位,將頭部偏向一側,以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tǒng)(飛利浦EPIQ7,產地:荷蘭)全面掃描肌間溝臂叢神經,以線陣探頭為主,探頭頻率7~15 MHz,在前斜角肌的外、下方確定圓形、類圓形低回聲的目標神經,通過移動超聲探頭,了解臂叢影像,采用7號注射針頭連接注射器,從超聲探頭的外側置入穿刺針,通過超聲引導調節(jié)進針角度與深度,在臂叢后外側位置回抽無血,則注入50%的麻醉藥物,推針,直至皮下位置,調節(jié)進針角度,在臂叢前上方推進針尖,緊貼臂叢神經,確認回抽無血,則注入剩下50%的麻醉藥物,確保藥物在目標神經周圍擴散。參照組采用濃度為0.3%的羅哌卡因(河北一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63,規(guī)格:10 ml∶75 mg)30 ml進行麻醉,試驗組采用濃度為0.5%的羅哌卡因30 ml進行麻醉。術中一旦發(fā)現鎮(zhèn)痛不全等情況,則靜脈注射0.1~0.2 mg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508,規(guī)格:2 ml∶2 mg)及2~3 mg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037,規(guī)格:2 ml∶2 mg)。
兩組護理效果均在護理7 d后評價,觀察指標包括:①包括入室時(T0)、切皮時(T1)、手術30 min(T2)、術畢時(T3)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將測量3次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②麻醉優(yōu)良率:術中患者無任何痛感,未追加鎮(zhèn)痛藥物為優(yōu);術中患者出現輕微痛感,需要追加少量的鎮(zhèn)痛藥物為良;未達以上標準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良)例數/總例數×100%[6];③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時間、維持時間以及術后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時間;④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統(tǒng)計肌肉酸痛、低血壓、肌肉抽搐、心動過緩、惡心嘔吐總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T0的HR、MAP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T1、T2、T3的HR、MAP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R、MAP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HR、MAP比較(± s)
組別 n T0 T1 T2 T3 HR(次/min) 參照組 35 81.62±5.26 89.62±8.44 90.62±7.46 87.26±5.13試驗組 35 81.59±5.33 78.26±6.26 79.82±5.17 78.33±2.04 t值 0.024 6.396 7.070 9.569 P值 0.981 0.000 0.000 0.000 MAP(mmHg) 參照組 35 78.62±5.11 80.62±5.05 81.52±5.49 82.41±4.46試驗組 35 78.77±5.21 76.26±6.34 75.46±5.11 76.05±3.85 t值 0.122 3.182 4.780 6.386 P值 0.904 0.002 0.000 0.000
試驗組麻醉優(yōu)良率為97.14%高于參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麻醉優(yōu)良率比較[n(%)]
試驗組麻醉起效時間短于參照組,試驗組麻醉維持時間、術后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時間長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s)
組別 n 麻醉起效時間(min)麻醉維持時間(h)術后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時間(h)參照組 35 17.85±3.62 4.26±1.26 6.16±1.05試驗組 35 12.06±1.38 7.21±2.16 8.92±2.57 t值 8.842 6.979 5.882 P值 0.000 0.000 0.000
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8.57%,與參照組的11.4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n(%)]
ISBPB是指將局麻藥物注入臂叢神經干,讓臂叢神經干支配的區(qū)域出現神經傳導阻滯,在臨床上已廣泛應用于上臂、前臂、手部等手術治療中,具有阻滯效果顯著、麻醉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7-8]。傳統(tǒng)ISBPB麻醉一般采用盲探操作,不僅成功率低,而且會造成較大的損傷,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一系列嚴重并發(fā)癥,故傳統(tǒng)ISBPB麻醉已不能滿足臨床需求[9]。近年來,超聲被應用于ISBPB麻醉中,在超聲的引導下,醫(yī)生可以準確、清晰地了解臂叢神經及周邊神經結構,以便準確無誤地進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10-11]。超聲引導下ISBPB多采用羅哌卡因進行麻醉,醫(yī)生可以通過電子顯示屏詳細了解目標神經結構、周圍組織分布以及血管分布等,掌握目標神經的空間結構關系,提高麻醉穿刺精準度,避免由于麻醉藥物超量而引發(fā)嚴重不良反應[12-13]。超聲引導下ISBPB采用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及安全性是目前臨床高度關注的內容。
羅哌卡因屬于長效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可抑制神經元鈉離子通道,降低神經傳導的興奮性[14]。超聲引導下ISBPB從斜角肌的肌間溝注射羅哌卡因,可將臂叢神經支配區(qū)域的神經傳導阻滯,從而達到麻醉效果。有學者認為,超聲引導下ISBPB麻醉中羅哌卡因的濃度與麻醉質量有直接聯系,一般濃度越高則麻醉優(yōu)良率越高[15]。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T1、T2、T3的HR、MAP均低于參照組;試驗組麻醉優(yōu)良率為97.14%,高于參照組的80.00%;試驗組麻醉起效時間短于參照組,試驗組麻醉維持時間、術后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時間長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8.57%,與參照組的11.4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超聲引導下ISBPB予以濃度為0.5%的羅哌卡因進行麻醉,可獲得較理想的麻醉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在楊亞雯等[16]研究中,采用濃度為0.3%羅哌卡因進行麻醉的A組平均麻醉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時間為(6.87±1.23)h,短于采用濃度為0.5%羅哌卡因進行麻醉的C組的(7.23±1.05)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麻醉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提示采用濃度為0.5%的羅哌卡因進行麻醉,其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時間更長,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樣本容量較小、手術類型多樣、研究時限較短,對結果的普遍性、一般性、有效性有所影響,故仍需擴大臨床樣本容量,確定單一手術類型病例,延長研究時限,為評估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在超聲引導下ISBPB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ISBPB麻醉中予以濃度為0.5%的羅哌卡因,可維持心率、血壓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縮短麻醉起效時間,延長麻醉鎮(zhèn)痛效果持續(xù)時間,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較高的麻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