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星娜
作者單位:青海省自然資源廳信息中心
廳黨員領導干部聆聽宣講報告
自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堅持最高站位、最高標準、最高質量謀劃部署,精心組織、精準把握、精細推進,打造“6+4”學習矩陣,把“規(guī)定動作”做到位,把“自選動作”做出彩,全力推動學習教育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
廳黨組和各級黨委把黨史學習教育主體責任扛起來,廳黨組成立廳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廳系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研究謀劃廳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各項工作任務,第一時間下發(fā)學習通知,明確學習重點內容和要求,配發(fā)習近平同志《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學習資料,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納入各級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基層黨組織的學習重點內容。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采取個人學與集中學、研討學與輔導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充分依托新媒體技術和宣傳平臺,豐富學習教育的載體和形式,及時對階段性學習重點做提示安排,并加強督促指導,示范帶動全系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緊緊圍繞“6+4”學習內容,按照開展專題學習、加強政治引領、組織專題培訓、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的安排,以省委“六項專題行動”為載體,著力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六個進一步”要求上下功夫、見成效。
省黨史學習教育第四巡回指導組到廳督導工作
一是開展“深學創(chuàng)新理論、感悟思想偉力”專題教育。重點開展專題宣講活動,開設領導干部學理論、用理論大講堂。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活動,組織開展“兩優(yōu)一先”表彰,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理論研討會,開展廳系統紅色經典誦讀活動。二是開展“知規(guī)律明方向、奮斗‘十四五’”專題討論。每兩周開展一次專題學習,每月進行一次專題討論交流,開展以學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實踐活動,在廳系統干部職工中開展以“永遠跟黨走”文藝匯演主題實踐和全民閱讀、有獎征文等活動,在團員和青年中開展“‘四史’教育點亮中國心”演講比賽和知識競賽學習實踐,在廣大婦女同志中開展“給黨說句心里話”微視頻征集等活動。三是開展“學黨章強宗旨、走好群眾路線”專題實踐。重點開展黨章專題研討,講好專題黨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承諾踐諾活動,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對50年以上黨齡老黨員、先進模范人物、困難黨員走訪慰問。深化黨組織結對共建幫村、黨員干部結對認親幫戶的“雙幫”工作。四是開展“強本領防風險、應對新挑戰(zhàn)”專題訓練。重點開展專題培訓活動,開展“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實踐活動。組織廳黨員領導干部開展木里礦區(qū)三年綜合整治實踐鍛煉活動。五是開展“賡續(xù)精神血脈、提振精氣神”專題活動。開展現場教學活動,講好自然資源故事,教育引導廳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黨在各個歷史性時期淬煉鍛造的一系列偉大精神,凝聚熱愛青海、建設青海、奉獻青海,積極投身自然資源各項事業(yè)的強大精神力量。六是開展“講政治守規(guī)矩、做到‘兩個維護’”專題檢視。重點開展專題警示教育,開展作風突出問題大整治活動,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好黨史學習教育總結大會。
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明確,必須要聚焦“一優(yōu)兩高”戰(zhàn)略部署,突出自然資源特色,立足國土空間開發(fā)保護、資源要素保障、生態(tài)功能改善、系統治理能力、全面從嚴治黨等工作,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走深走實。
一是堅持學習黨史與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和地質“三光榮”精神、土地革命和改革史、測繪專業(yè)發(fā)展史、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發(fā)展歷程相貫通,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二是依托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開設“黨史天天讀”專欄,開展“我是黨員,黨史我來講”微黨課活動,用好網絡載體講好黨課。利用“一網一刊一屏兩微三站”及《青海地礦》《青海有色地勘》等媒體載體,辦好黨史知識專題專欄,開設“奮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青海省自然資源發(fā)展回眸及前景展望”等專欄,開展普及宣傳。三是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做好耕地保護、土地征收、國土空間規(guī)劃、生態(tài)保護修復、不動產確權登記、移民安置和扶持、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中群眾面臨的難事、基層面臨的難題、發(fā)展面臨的難點問題。解決好廳系統干部職工關切的職稱評定、教育培訓等事項,積極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huán)境。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從加大審批改革力度、精簡下放審批事項、優(yōu)化審批辦理環(huán)節(jié)等方面著手,著力提高自然資源行政服務效能,提升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供給質量,不斷助力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五是依托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青海原子城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等“黨支部組織生活共享陣地”,開展長征精神、西路軍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新青海精神及地質“三光榮”精神、測繪精神等傳承教育活動。六是利用好自然資源博物館資源優(yōu)勢,挖掘自然資源故事,組織開展“口述歷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