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最早使用漆的國家。漆是漆樹的一種汁液,在潮潤空氣中充分氧化后,表面呈栗殼色,干燥后變成褐黑色,非常牢固,并且具有耐酸、耐熱、防腐、絕緣的特性。此件沈陽故宮院藏乾隆款紅木雕漆寶座和屏風為院藏漆器文物中體積較大的一例,現(xiàn)已作為展品展出。本文對這件紅木雕漆器的入藏、特征進行闡述,從中感受清代皇室對祖宗的敬仰之情。
關鍵詞:迪光殿;漆器;髹飾
一、髹漆的始源
漆器,指用漆涂在各種器物表面上制成的器具,包括日常用具、工藝品等。“髹”指的是用漆涂在器物上,在古代指紅黑色的漆?!镑埏棥倍肿钤缫娪凇吨芏Y·春官·巾書》,意為用漆繪制圖案紋樣。漆是制造漆器的主要涂料,漆樹分泌的漆液是天然的樹脂涂料,被稱為“天然漆”,俗稱“大漆”。生漆可以直接調(diào)灰料、漆糊,除制作漆胎以外,還可以經(jīng)過加工提煉被調(diào)制成多種色漆。很久以前,人們就將漆應用于器物裝飾,經(jīng)過漆液髹涂后的器物,待漆液干燥后,不僅質(zhì)地更加堅固,還能有效防止外界環(huán)境變化導致的被蝕、發(fā)霉等,增強了器物的耐用性。經(jīng)過髹漆的器物,即使沉沒水底或被埋于土中,也不易受到侵蝕,經(jīng)過打磨、推光,依然能重煥光澤。漆器表面還很適宜應用花紋裝飾,以增加器物的美感。漆液由于具有自然特性和優(yōu)點,被古人用作日用器皿的保護劑、黏合劑和美化劑,進而加工煉制,摻調(diào)色料,用它制作和裝飾用途多樣、花色繁多的日用品和工藝美術品。清代對漆樹的種植,從陜西省平利縣勝利鄉(xiāng)牛王廟留存的清代漆林管理碑文可以窺知,當時已有相應的管理措施。
二、盛京宮闕大件漆器的代表
漆器上帶有高宗皇帝御制詩文的并不多。本文以沈陽故宮博物館現(xiàn)藏的清宮漆器為研究對象,同時結合乾隆皇帝所作詩文,使世人對“風流天子”乾隆皇帝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屏風在我國古代十分常見,明清時期,屏風的室內(nèi)裝飾性更為突出,清紅雕漆邊座刻字圍屏(圖一)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所制,現(xiàn)存沈陽故宮迪光殿,其高273 cm,寬280 cm,屏風面刻有《御制瑞樹歌》。其中,紅雕漆屏風芯黑漆地陰刻填白漆字,為高宗御筆,背描金繪蝠磬等紋飾。從內(nèi)容及書體可以了解乾隆皇帝的文學造詣,同時也反映出清代精湛的漆器制作工藝以及清廷對文化藝術的崇尚。
此寶座為清帝御用坐具,屬清宮原藏器物,全部采用紅雕漆工藝制造,靠背和扶手上部制成云頭形狀,左右為互插屏板式,中間高高隆起,兩側逐次降低,沿上沿部分制成凸起云頭形;靠背及扶手內(nèi)外表面滿飾云龍紋及云蝠紋,凸起部分及底沿雕纏枝花卉紋圖案;靠背中央為窗式開光,內(nèi)有黑地紅雕漆山水、人物故事圖;座面邊沿亦雕花卉紋,座面下為束腰式,雙疊式四條座腿按座面委角彎曲向下,承以底部托泥,牙板、座腿及托泥均裝飾雕漆回形紋、龍紋、云蝠紋、纏枝花卉紋。寶座體積巨大,雕漆精美,工藝復雜,尤為珍貴。
此套文物為清宮皇帝御用寶座,原藏北京紫禁城內(nèi),后轉沈陽故宮保存,陳設于沈陽故宮西所迪光殿內(nèi),是重要的清宮殿上陳設之一。圍屏邊框和底座均由紅雕漆工藝制成,為立式三扇屏;上部為云頭形紅雕漆屏頭,表面滿飾云龍紋;中間為開光式黑漆板面,黑漆地上豎書白字《御制瑞樹歌》,為清高宗弘歷東巡盛京時親撰,頌揚東北地方物產(chǎn)之盛,詩文周圍鑲嵌綠松色回形紋裝飾;屏下部為三開光式屏板,黑漆地留白,制松、竹、梅三種植物圖案。屏兩側有云頭形支板,底座兩側呈八字式外撇,為束腰式,表面滿飾花卉紋及海水江崖紋飾;圍屏背面,為黑漆描金,繪制蝠、磬等圖案。整個寶座采用紅雕漆制成,兩側扶手及靠背為互插屏板式,中間高隆,兩側漸低,頂部及內(nèi)沿呈出云狀。整個寶座以側龍紋、二龍戲珠紋、云蝠紋以及纏枝花卉紋圖案進行裝飾,靠背中央刻有山水故事、人物故事等,呈窗式開光形式,四條座腿同樣呈雙疊式,彎曲向下。寶座底部的托泥及護板均以各種紋飾裝飾。寶座總體分為插屏、屏座兩部分,均為紅色雕漆制成。插屏四框雕漆飾八寶、纏枝花卉圖案,屏芯雙面皆有做工,一面鑲嵌玉石制文字,為乾隆皇帝御制詩文,另一面為黑漆地描金云蝠、花卉、海水紋飾。屏心嵌玉字御制詩文為豎排八行,其題句為:“御制命彭元瑞、曹文植檢四庫全書,古來見元孫者有幾處?奏:自唐迄明,凡六人。詩以志事?!逼湓姙椋骸拔迨涝獙O膝上珍,檢茲有幾命儒臣。奏來詳悉翻四庫,特出禎祥得六人。恰彼古稀帝同數(shù),贏其家慶我饒臻。如斯天貺叨駢疊,忍不敕幾心愛民?!逼磷鶅蓚葹榱⒅?,側部、下部均有護板,皆雕漆飾纏枝花卉、回紋、云頭紋等圖案。屏風前的寶座雕漆精妙,開光處刻畫太平有象、萬方來朝之象,以顯示八方歸順、天下一統(tǒng)的帝王愿景。
三、迪光殿的興修
自稱“文治武功第一人”的乾隆,即愛新覺羅·弘歷,出生于1711年8月13日,1735年至1795年在位,共60年,卒于1799年2月7日,享年89歲。乾隆皇帝既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也是實際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皇帝與祖父康熙皇帝一樣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弘歷即位時,清朝社會經(jīng)濟處于上升期,舉國上下一片繁榮。在位期間,乾隆皇帝進一步鞏固統(tǒng)治,出現(xiàn)了康熙以來第二個盛世,使我國封建社會的發(fā)展達到頂峰。在統(tǒng)治者的推崇下,漢學也得到了巨大發(fā)展。乾隆中期,全國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人口增長迅速,截至乾隆末年,全國人口逾3億。資本主義萌芽使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興盛。以揚州地區(qū)為例,揚州商業(yè)空前發(fā)展,商賈云集,乾隆的詩句“廣陵風物久繁華”和“廣陵繁華金倍昔”道出當年揚州城的繁華景象。
乾隆幼時便深得祖父康熙帝玄燁的喜愛,祖父的青睞也使他難以忘懷。嘉慶年間襲爵禮親王的昭木漣在其所著《嘯亭雜錄》一書中,特立一題“圣祖(康熙)識純皇(乾?。币杂浧涫?。他說:“純皇少時,天資凝重,六齡即能誦《愛蓮說》。圣祖初見于藩邸牡丹臺,喜曰:‘此子福過于余。乃命育諸禁庭,朝夕訓迪,過于諸皇孫。嘗扈從之木蘭,圣祖槍中熊仆,命純皇往射。欲初圍即獲熊之名耳。純皇甫上馬,熊復立起,圣祖復發(fā)槍殪之。歸諭諸妃嬪曰:‘此子誠為有福,使伊至熊前而熊立起,更成何事體!由是益加寵愛,而燕翼之貽謀因之而定也?!闭驗槭芸滴趸实鄣暮駩?,乾隆皇帝對先皇更是萬分敬重,曾四次回到盛京拜謁祖先,并在沈陽故宮西路修建了西所,迪光殿就位于西所第二進院落,建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1746—1748),面闊三間,室內(nèi)無隔斷,為清高宗弘歷東巡駐蹕盛京故宮時處理政務和生活之所,自然也成為國家的臨時政治中心。
四、清代的漆器品種、胎質(zhì)與造型
清代漆器的胎質(zhì)極其豐富,它集歷代漆器胎質(zhì)特色之大成,更加精巧細致,有銀胎、錫胎、銅胎、鉛胎、木胎、竹篾胎、皮胎、紫砂胎、脫胎等等,各種胎骨的制作均達到了前代未有的高水平。
漆器造型多樣,品種繁多,是清代漆工藝發(fā)展的重要標志,特別體現(xiàn)在大型漆器上,如屏風、床榻、座椅、掛屏、香幾、椅凳、立柜、鏡框等家具。此外,小件器物也十分豐富。
縱觀整個沈陽故宮的漆器文物,從大小外形看,此套乾隆款紅雕漆器體積最大;從藝術文化角度看,它精致地展現(xiàn)了清乾隆時期漆器工藝水平的成熟,屏風和寶座上的花紋以及屏風上的御制瑞樹歌,都令此套寶座屏風獨一無二,反映了清代列帝對先皇的敬仰和崇拜。
清代漆器制造業(yè)蓬勃發(fā)展,宮廷設立造辦處專門生產(chǎn)御用品,無論是制作規(guī)模還是工藝技法都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尤其在乾隆時期,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漆器生產(chǎn)也如火如荼,技法豐富多彩。這一時期,漆器的用漆之多和使用之廣,都前所未見,御用漆器大至屏風、床榻、座椅、柜桌,小至盤、盒、碟、匣,無不髹漆。髹漆工藝的14個品種在明清兩代逐漸完善。明清漆器的最大特點是將兩種或多種髹飾技法并用。技法中比較典型的是剔紅,又名紅雕漆、雕紅漆,是中國漆器工藝的一種,屬于雕漆范疇。剔紅技法在宋元時期已臻成熟,明清時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迄今為止,剔紅制成的實物并不少見,且多于其他顏色的雕漆制品,如剔黑、剔綠等。除顏色外,雕漆技法相同的也都歸為剔紅。剔紅的具體工藝較為復雜,是以木灰、金屬為胎,在胎骨上髹紅漆,少則二三十層,多則上百層,直至一定厚度,待半干時描繪畫稿,雕刻花紋。
此外,描金漆裝飾在明清兩代也達到制作高峰,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無論是宮室殿宇還是御用陳設,無不以漆髹飾,一展皇家氣派。中國的描金技法,日本稱之為“蒔繪”,遠在唐代就傳至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長遠的發(fā)展。明代張弼在《義士楊景和塤傳》中記述明代描金名匠楊塤:“父為漆工,宣德間嘗遺至日本,傳泥金畫漆之法以歸,塤遂習之?!北砻鳁钍细缸佣藶橹袊崴嚢l(fā)展上作出了很大貢獻,也證明中日兩國在漆工藝上的交流有著悠久的歷史。
清代漆器以宮廷制品最為繁多,富麗堂皇,其技法亦多樣,無不力求精美。宮廷用品多為宮廷造辦處油漆作所造,也有地方為清宮加工訂貨的。清代地方制漆業(yè)十分發(fā)達,南方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所產(chǎn)最受歡迎。中國漆工藝史久遠綿長,傳世及出土的古代漆器十分豐富。清朝末年,由于清王朝的衰弱,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漆器工藝同其他中華傳統(tǒng)工藝一樣,瀕臨斷層。新中國誕生后,傳統(tǒng)漆器工藝得到振興,相信我國漆藝的明天將會更加輝煌、燦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漆器在清朝得到了迅速發(fā)展,不僅器物種類繁多,同時雕漆技術也更加精湛,在全國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制漆中心。漆器不僅在東方廣為流行,對歐洲也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18世紀英國的家具工藝家湯姆·齊平特深受中國漆器藝術影響,以漆器家具為原型進行創(chuàng)作,在歐洲引起很大反響,有“齊平特時代”之盛譽。漆器看似只是一種器物,但蘊含了悠久的中華歷史文化,飽含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彰顯了他們不斷發(fā)現(xiàn)美、探索美、利用美的開拓精神。
作者簡介
王旭,1985年5月生,男,漢族,遼寧沈陽人,文物博物館員,本科,研究方向為園林綠化和圖書資源管理。
參考文獻
[1]王純.漆器色彩的藝術語言與情感傳達[J].美術教育研究,2021(17):53-55.
[2]胡青青.清代皮胎漆器工藝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1.
[3]劉天奇.以描金漆器類文物為例淺談傳統(tǒng)囊匣的制作技藝[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21(1):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