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瑩,李國偉,牛 耿
基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的社區(qū)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李玉瑩1,李國偉2,牛 耿1
(1.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2. 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7)
進行社區(qū)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評價指標的構建。共選取專家19名,運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進行評價指標的篩選及確定,進一步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指標權重。經過兩輪專家函詢,共確定臨床護理能力、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9項一級指標及43項二級指標,并確定了各項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各對比矩陣一致性比率(CR)均<0.1,具有良好的邏輯一致性。該指標體系科學可靠,可為社區(qū)護士老年護理工作的評價及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
社區(q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能力評價;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人作為慢性病高發(fā)人群,其中大多數(shù)患有一或多種慢性病,失能、半失能人數(shù)多,對長期照護的需求增加[1]。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傳統(tǒng)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護理功能弱化,社區(qū)養(yǎng)老將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職能。
在社區(qū)范圍內承擔老年護理工作的單位主要有社區(qū)醫(yī)院、老年護理院等多種機構。社區(qū)老年護理工作任務繁雜,對護理人員的能力要求高,但是我國社區(qū)護理或老年護理專業(yè)的開設有限,社區(qū)老年護理工作能力要求及人才培養(yǎng)還沒有統(tǒng)一科學的標準,針對在職老年護理人員的系統(tǒng)化職業(yè)培訓也較為缺乏,培訓效果不佳[2-4],社區(qū)護理人員老年護理能力還不能滿足崗位需求。
護士核心能力是護士工作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是其完成護理服務所需的知識、技能、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綜合反映[5]。為制定老年護理人員工作能力評價標準,以及為社區(qū)老年護理人才培養(yǎng)提供參考依據(jù),進行社區(q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標準的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我國學者對不同類別護士的核心能力標準、水平進行了探討,但針對老年護理方向特別是社區(qū)老年護理的核心能力研究相對較少。社區(qū)老年護理和醫(yī)院老年科護理在服務對象、工作范圍及內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二者的崗位能力要求也必然有所區(qū)別。國內部分學者的研究為我國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評價標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尚未區(qū)分不同崗位、不同場所老年護理人員的核心能力要求[6]。本研究通過Delphi(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初步建立社區(qū)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評價指標,并以層次分析法確立指標權重,以期為社區(qū)老年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或評價提供可參考的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參與的原則,并考慮專家的廣泛性和權威性,采用方便抽樣方法,邀請來自廣東、河南、上海、江西等地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三級甲等醫(yī)院老年護理科、高等醫(yī)學院校社區(qū)護理或老年護理教育專業(yè)的專家參與研究。專家入選標準:從事社區(qū)護理工作或老年護理工作10年以上,或從事社區(qū)護理或老年護理教育工作8年以上;副高或以上職稱;本科或以上學歷。最終確定專家19名,其中臨床護理專家13名,護理教育專家5名;正高級職稱12名,副高職稱6名;本科學歷9名,碩士學歷10名。
德爾菲(Delphi)專家咨詢法是通過使用一系列的問卷,就某個主題進行多輪的函詢征求專家的意見,直到專家組成員的意見趨于一致。本研究社區(qū)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各項指標的確定采用Delphi法,問卷通過郵寄、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發(fā)放和回收。
第一輪專家咨詢后對咨詢結果進行匯總和分析,指標篩選以重要性賦值均數(shù)>3.5分,滿分比>0.2,變異系數(shù)<0.3為篩選標準,結合專家具體意見,經過課題組論證對指標進行修改,形成下一輪專家咨詢問卷。
1.2.1 初始專家咨詢表的確定
本研究參考了國內部分學者制定的養(yǎng)老機構老年護理服務規(guī)范、評價標準等文獻[6-9],通過小組討論及針對社區(qū)一線護士的行為事件訪談,形成第一輪專家咨詢問卷。問卷中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評價體系咨詢部分包括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47個,要求專家對每項能力各級指標的重要程度評分,采用Likert五級評分制,按其重要程度分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及很不重要5個等級。在每項能力后還包含開放性問題,進一步了解專家對咨詢表中未提及內容的意見。問卷還包含了專家基本情況及其對所咨詢內容的熟悉程度和判斷依據(jù)等內容,以了解專家權威程度及專家意見協(xié)調度,反應函詢結果的可靠性。
1.2.2 指標篩選原則
根據(jù)調查結果,本研究以重要性程度賦值均數(shù)>3.5分、變異系數(shù)<0.25作為下一輪問卷指標入選的基本標準,同時結合專家具體意見,對條目進行增減和修訂[10]。
層次分析法是將研究問題構建層次結構,對同一層次中各因素進行兩兩比較,以確定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
1.3.1 比較判斷矩陣構建
經Delphi法初步確立評價體系的一級及二級指標后,請專家對每級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兩兩比較。首先對一級指標進行兩兩對比,然后分別對各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進行兩兩對比,按其重要程度,采用1~9比較尺度構造兩兩比較矩陣。根據(jù)判斷矩陣計算出最大特征根及相對應的最大特征向量,用方根法求出每個矩陣構成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
1.3.2 一致性檢驗
通過計算一致性比率CR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CR即一致性指標CI與同階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的比值。一般認為,當CR≤0.1時,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層次單排序的結果可以接受[11]。
采用Excel 2007和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算指標的均數(shù)、標準差、滿分比、變異系數(shù)、專家的積極系數(shù)、權威系數(shù)、協(xié)調系數(shù)。用Yaahp0.4.1進行指標權重的計算和一致性檢驗。
本研究共經過兩輪專家咨詢。專家的積極系數(shù)用問卷的應答率表示。本研究第一輪及第二輪咨詢發(fā)放問卷19份,回收有效問卷19分,有效回收率100%,專家對本次研究的關注度較高。
專家的權威程度用專家對所調查問題的熟悉程度及專家的判斷依據(jù)兩項指標來確定,二者的均值作為專家的權威系數(shù),多數(shù)研究認為權威程度>0.7即有明確的權威性[12,13]。本研究專家熟悉程度為0.80,判斷依據(jù)為0.73,專家權威程度為0.77??梢哉J為本研究結果較為可靠,具有一定權威性。
專家意見協(xié)調程度反映了專家對各項指標判斷的一致性,用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W)表示。本研究共進行了兩輪專家咨詢,獲得第二輪一級及二級指標的協(xié)調系數(shù)分別為0.358和0.346,值均<0.000,專家函詢結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有可靠的評分者信度,詳見表1。
表1 專家意見協(xié)調系數(shù)
2.4.1 一級指標
經過兩輪咨詢,最終得到9項一級評價指標,各指標重要性賦值均數(shù)及權重分配見表2。一級指標矩陣CR值為0.019,判斷結果合理,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2.4.2 二級指標
本研究最終確定的二級評價指標共43項,各項指標的權重分配見表3。各級維度內CR值均<0.1,比較矩陣排序結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表2 社區(qū)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一級指標及權重
表3 社區(qū)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二級指標及權重
續(xù)表3
本研究選用德爾菲法及層次分析法進行社區(qū)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評價指標的建構。研究選擇的專家來自一線社區(qū)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等領域,均具備高級職稱,對社區(qū)老年護理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素養(yǎng)。本研究兩輪調查專家積極系數(shù)、權威系數(shù)及協(xié)調系數(shù)均較高,說明專家對研究抱有較高的積極性,對指標的評價具有權威性,最后達成的意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指標權重反映了某一單項指標在綜合評價中相對重要程度,是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的組成部分[14]。為了明確每項指標在總體評價中所占的比重,本文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各項指標的權重的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具有更好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
本研究通過兩輪專家咨詢,最終得到9項一級指標43項二級指標。其中核心指標為疾病護理能力、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維度。
3.2.1 疾病護理能力
咨詢結果可以看出,在所有一級指標中,臨床疾病護理能力所占比重最大,這反應了目前疾病護理仍是社區(qū)老年護士最主要的工作內容,是目前社區(qū)老年人護理需求的重點之一,這和一些已有相關研究的結果一致[15,16]。慢性病高發(fā)病率引起的老年人長期照護和疾病康復需求量較大,隨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體系的完善以及合理配置醫(yī)療資源的需求,這些護理服務會越來越多地依靠社區(qū)來滿足。在該維度下的二級指標中,“對老年人身體機能、居住環(huán)境、心理及社會關系狀態(tài)進行準確評估”一項權重系數(shù)較為突出,專家強調了對老年人老年綜合健康狀況評估的重要性。通過對老年人的綜合評估,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老年人潛在的健康問題幫助制定最佳的有效干預措施,改善預后,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17]。社區(qū)護士在老年護理服務中應對老年綜合健康功能評估的這一重要能力有充分的掌握。
3.2.2 評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一般指在各種情況下排除干擾,使用客觀依據(jù)、恰當標準和符合邏輯的推理對事物做出最接近真實判斷的一種思維過程,是個體提高認知水平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具。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18]。研究認為,以單獨的課程或單元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或專業(yè)學習時融入批判性思維,均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該項能力[19]。護理工作任務的復雜性以及知識社會發(fā)展導致的信息的廣泛性,對護士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臨床思維能力的本質即批判性思維,因此,在護士核心能力里批判性思維能力作為一項重要能力維度單獨列出十分必要。
3.2.3 對老年人照護者的心理支持及護理指導能力
老年護理核心能力中,針對老年人照護者的心理、照護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和干預經常被忽略。照護者多指老年人家庭內外的非醫(yī)療成員[20]。大多數(shù)的老年照護者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培訓,照護能力不能滿足老年人需要。同時,照護者本身由于較重的照護負擔和壓力面臨著心理、生理等方面健康受損的風險[21,22]。對老年人照護者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支持等干預,可以緩解他們的抑郁狀態(tài),進而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23]。因此,對老年人照護者的心理支持和老年護理知識及技能的指導也應納入到社區(qū)老年護理專業(yè)人員的工作職能范圍。
社區(qū)老年護理的服務對象廣泛,和醫(yī)院主要提供治療性護理服務不同,社區(qū)護理服務比較全面且具有連續(xù)性。針對社區(qū)護士的老年護理培訓需要充分考慮社區(qū)老年護理工作的以上特性,根據(jù)權重的不同合理設置工作內容和培訓課程。同時,本研究對社區(q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維度劃分主要基于心理認知視角,可以為培訓課程的設計及考核評價提供較為直接的參考。
[1] 姚幼君.老年人社區(qū)護理需求分析與現(xiàn)狀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6):90-93.
[2] 宋悅,韓俊江.我國老年護理服務業(yè)人力資源配置完善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6(01):102-105.
[3] 楊靜.我國老年社區(qū)護理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天津護理,2015,23(01):80-81.
[4] 王莎,何國平,姚菊琴,等.健康服務業(yè)與養(yǎng)老服務業(yè)人才培養(yǎng)[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07):1767-1769.
[5] 樊落,席淑華.護理核心能力的內涵及特征界定[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0B):1550-1569.
[6] 陳雪萍,姚蘊伍,杜麗萍.養(yǎng)老機構老年護理服務規(guī)范和評價標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7] 王章安.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測評指標構建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5):457-459.
[8] 樓艷,馬小琴,宋亞琴.社區(qū)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3):153-155.
[9] 李偉,張小偉.老年社區(qū)護理服務項目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9,36(04):514-517.
[10]侯秀云,李榮,王蕾,等.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考核指標體系構建[J].護理研究,2018,32(03);401-404.
[11]王國華,梁樑.決策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6.
[12]曾光,李輝.現(xiàn)代流行病學方法與應用[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4.
[13]馮宇,胡建平,楊永利,等.河南省縣級臨床重點專科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0,55(03):400-404.
[14]陳和利.評估體系中評價指標權重系數(shù)雙維量化法[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7(01):50-52.
[15]趙彥琴,崔宇紅.不同居住模式老年人社區(qū)護理需求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9,17(31):3897-3900.
[16]吳悠,李洋,羅曼,等.長春市朝陽區(qū)老年人社區(qū)護理需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03):785-786.
[17]STUCK AE, SIU AL, WIELAND GD,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a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trials[J]. Lancet, 1993(8878)):1032-1036.
[18]張晶,李劍鋒.以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為導向的高校教學模式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20(05):101-109.
[19]王勝,SIRINTHORN SEEPHO.西方批判性思維能力發(fā)展研究脈絡與啟示[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8,32(08):7-14.
[20]王玉環(huán),侯蔚蔚,馮雅楠.養(yǎng)老機構照護者社會支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41(17):1722-1726.
[21]徐美玲,李賀平.供需均衡視角下老年人長期照護問題[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3(03):123-129.
[22]王凈,劉定剛,肖瑤.失能老人對家庭照護者的不利影響及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5):3824-3826.
[23] SCHOENMAKERS B, BUNTINX F, DELEPELEIRE J. Supporting the dementia family caregiver: The effect of home care intervention on general well-being[J]. Aging and Mental Health,2010,14(1):44-56.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Core Competences for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LI Yuying1, LI Guowei2, NIU Gen1
()
To develop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core competences for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19 experts were recruited to screen and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with Delphi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and the weights of indicators at all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 total of 9 first-level indicators such as clinical nurs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were included, and 43 second-level indicators were established as such. The weight value of each indicator was also established and the consistency ratio of each comparison matrix is less than0.1, which indicated good consistency.The index system is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apability evalu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s for community nurses.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core competence; capability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Delphi technique
R192.6
A
1672-0318(2021)06-0027-06
10.13899/j.cnki.szptxb.2021.06.005
2021-03-22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編號:601422S31012。
李玉瑩,女,河南濮陽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基礎醫(yī)學教育、痛覺病理生理。
(責任編輯:鄧耀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