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育慧 陳廣秀 夏真潔 張寧
麻醉蘇醒期躁動是全身麻醉患者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1]。有文獻報道,術后氣管導管刺激、尿潴留、疼痛、低氧血癥等因素均可能導致麻醉蘇醒期躁動[2]。另外,術前使用七氟醚、苯二氮卓類藥物、脊柱與乳腺手術等也是引起麻醉蘇醒期的高危因素[3]。麻醉蘇醒期患者主要表現出興奮,有時出現定向障礙、躁動等,容易出現不適當行為,如語無倫次、無意識動作、呻吟、妄想以及無理性言語等,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4-5]。為了更好地防止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我們調查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危險因素,采取可行的護理對策,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6]。
選擇2017年12月—2020年1月醫(yī)院行全身麻醉患者40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中發(fā)生麻醉蘇醒期躁動的38例患者作為病例組,未發(fā)生麻醉蘇醒期躁的36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
查閱病例檔案收集資料,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體質指數、手術時間與麻醉方法等。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單因素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構成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檢驗水準α= 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單因素分析發(fā)現年齡≥70歲、腦功能障礙、術前焦慮、手術時間≥4 h、術中留置尿管、拮抗催醒、未鎮(zhèn)痛以及術中低體溫與約束方式不當是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1。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70歲、有腦功能障礙、手術時間≥4 h、拮抗催醒、術中低體溫是引起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麻醉蘇醒期躁動是指全身麻醉藥物麻醉作用停止,手術結束后,患者出現興奮、躁動、定向障礙等表現,且伴有不適當行為[7-8]。雖然時間比較短,但是可能造成意外性傷害,需引起重視。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的發(fā)生與多方面因素均有關[9]。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70歲、有腦功能障礙、手術時間≥4 h、拮抗催醒、術中低體溫是引起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的獨立危險因素。
(1)年齡:年齡較大患者因自身機體功能下降,受到手術與麻醉藥物刺激后,可明顯增加疼覺反應,另外年齡較大者通常忍受能力下降,疼覺反應加重可增加躁動的發(fā)生率。
(2)腦功能障礙:腦功能障礙患者通常存在神經傳導過緩現象,但因手術與麻醉藥物的緣故,疼痛神經受到激活,刺激其他神經組織的復蘇,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情況,造成躁動的發(fā)生。
(3)手術時間:手術時間越長患者暴露時間越長,當患者麻醉藥物失效蘇醒后,因長時間手術的緣故,機體應激反應通常亦會更加嚴重,導致躁動的發(fā)生。
(4)術中低體溫:本組躁動患者中有18例出現術中低體溫現象。麻醉過程中發(fā)生低體溫現象,降低代謝率,肌松藥以及麻醉藥在肝臟代謝中比較緩慢,延長蘇醒期的時間,增加躁動發(fā)生率。
(5)拮抗催醒:本組躁動患者中13例采取拮抗催醒手段。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的發(fā)生,與麻醉藥作用以及麻醉藥物在體內的殘留存在一定的關系,患者處于較深麻醉狀態(tài)的情況下,強行給予拮抗藥物催醒時,可能興奮交感神經系統,用藥后,發(fā)生躁動的概率比較高[10]。
對于全身麻醉麻醉蘇醒期躁動,積極有效的護理可緩解病情,改善預后。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保持呼吸道通暢:全身麻醉患者氣管插管前,使用吸引器,將口咽部分泌物吸除干凈,拔除氣管插管后,若氣道分泌物較多,鼓勵患者咳嗽,若咳嗽無力,可應用吸引器將其吸出。保持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吸出嘔吐物。若出現舌根后墜情況,可聽到鼾聲,若血氧飽和度降低,托起下頜,或者使用口咽通氣導管。尖銳喉鳴聲提示喉痙攣,及時搶救,去除誘因,充分給予氧氣,必要時,可重新氣管插管,保持氣道通暢。
(2)維持循環(huán)穩(wěn)定:麻醉與手術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血壓及心率等,穩(wěn)定循環(huán)系統。如出現低血壓,可能因為殘留麻醉藥物影響心血管系統所致,也可能因為血容量不足、出血等,此時,應密切觀察患者心率、面色以及尿量、血壓變化,若是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麻醉醫(yī)師,補充血容量,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藥物,穩(wěn)定循環(huán)系統。
(3)防止意外傷害:全麻患者手術結束后,護士需及時向醫(yī)師了解手術情況,向麻醉醫(yī)師了解麻醉前后的狀態(tài)及用藥情況,判斷是否存在可能引起麻醉蘇醒期躁動的誘因。回到病房后,需安排專人陪護,加強安全管理,保持合適體位,避免墜床,避免患者自己拔除導管。發(fā)生躁動時,及時通知醫(yī)師,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止痛劑,維持安靜狀態(tài)。
(4)保持正常體溫:麻醉過程中,體溫調節(jié)中樞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加上手術室體溫太低、切口大面積暴露、大量液體補充等因素,可能引起體溫過低,誘發(fā)寒戰(zhàn)、心律失常等,延遲蘇醒。因此,恢復室護理過程中,應該采取保溫措施,如毛毯、電熱毯等,血液與液體加溫處理,調節(jié)室溫,維持患者體溫正常。
(5)疼痛護理:疼痛是引起蘇醒期躁動的重要原因。故此,我們需遵照醫(yī)囑,合理鎮(zhèn)痛,給予止痛藥,減輕疼痛感,防止出現麻醉蘇醒期躁動。
綜上所述,對于全麻患者,麻醉蘇醒期發(fā)生躁動的危險因素較多,故此,我們應該加強護理干預,根據危險因素,進行針對性護理,防止麻醉蘇醒期躁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保證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