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出土投龍簡看投龍文體的變遷

        2021-12-09 05:24:53李林昊

        李林昊

        (中國人民大學 文學院, 北京 100872)

        投龍儀式作為道教的一種重要科儀,于唐代初期從民間走向宮廷,由原初的宗教祭祀逐漸演變?yōu)榉饨▏液偷弁跫漓氲闹匾獌x典,并在唐宋時期盛極一時。宋代有諸多學者關注到其時出土的唐武宗時期的《會昌投龍文》。歐陽修即見到了《會昌投龍文》原件,他在《集古錄》跋語云:“余修唐《本紀》至武宗,以謂奮然除去浮圖銳矣,而躬受道家之箓,服藥以求長年……及得《會昌投龍文》,見其自稱‘承道繼玄昭明三光弟子、南岳炎上真人’,則又益以前言為不繆矣。”(1)歐陽修著,鄧寶劍、王怡琳箋注:《集古錄跋尾》,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第207頁。陳善《捫虱新話》、曾慥《類說》、陳思《寶刻叢編》等文獻對《會昌投龍文》亦有著錄。北宋范鎮(zhèn)《東齋記事》對他在朝廷親眼所見投龍簡的形制有過詳細描述:“道家有金龍玉簡,學士院撰文,具一歲中齋醮數,投于名山洞府。……予嘗于學士院取金龍玉簡視之,金龍以銅制,玉簡以階石制?!?2)范鎮(zhèn)撰、汝沛點校:《東齋記事》,《東齋紀事春明退朝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4-5頁。

        對于極其講究儀式過程莊重性、規(guī)范性的道教儀軌而言,投龍儀文獻(3)投龍儀文獻又被稱為投龍紀、投龍記、投龍文或投龍告文等,本文統一稱為投龍儀文獻或投龍文,主要包括實物投龍簡和石刻投龍紀兩種類型。劉昭瑞曾將記錄投龍祭祀活動的實物資料分為兩類:一類是歷代帝王都秘而不宣、唯用以告神的投龍“告文”,這類材料一般都屬近年考古發(fā)現或偶然出土,是研究者得以了解道教投龍儀的主要材料;一類則是參與主持或奉旨代行帝王投龍儀式的道士或官吏所撰寫的記述投龍經過及其靈異的“投龍記”,這類材料一般作為摩崖刻石或碑刻題記流傳了下來。本文從劉昭瑞說,主要研究第一類資料實物投龍簡。詳參劉昭瑞:《考古發(fā)現與早期道教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235頁。作為記錄道教法事投龍科儀舉行時使用的祭祀文書,在其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套語格式,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投龍簡的文本內容多刻寫在簡冊上,記載了投龍祭祀的時間、地點、儀式緣起、參與人員等重要信息。就文本內容而言,石刻投龍紀多突出其紀實敘事性特征,而實物投龍簡的內容更偏重于禱告祈福性質,這就使得文本撰寫時會因載體形式的差異而有著不同的套語格式,而且在不同應用場景之中、齋儀醮儀影響之下亦會呈現出多元的文本形態(tài)。本文擬根據投龍簡出土的實物資料,探討投龍簡文撰寫套語的發(fā)展流變及文本撰寫的靈活性特征。

        一、東晉:投龍簡文撰寫的雛形期

        成書于東晉時期的《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妙經》(下文簡稱《玉訣妙經》)是現存最早記載投龍簡文撰寫格式的道教經典。王承文注意到南朝宋陸修靜《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中“三元玉簡文”名稱及其書寫格式、投簡呪文來源于《玉訣妙經》,認為《玉訣妙經》卷上所載“三元玉簡文”應是道藏中最早的完整的投龍簡儀,又直接影響到后來一千多年道教投龍璧儀的發(fā)展(4)王承文:《敦煌古靈寶經與晉唐道教》,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522-525頁。。劉昭瑞、易宏根據道書所記,認為投龍儀至少在東晉時已經基本形成。關于投龍儀的起源,王育成、劉昭瑞、易宏等學者皆認為,投龍儀的形成與道教的“三官信仰”、“三官手書”密切相關(5)詳參王育成:《考古所見道教簡牘考述》,《考古學報》2003年第4期;劉昭瑞:《考古發(fā)現與早期道教研究》,第258-259頁;易宏:《金龍驛傳,上達九天——道教投龍簡儀源流略考》,《中國本土宗教研究》2018年刊。。劉昭瑞在《從考古材料看道教投龍儀——兼論投龍儀的起源》一文中指出,投龍簡不僅與漢代以來流行的天、地、水“三官”崇拜有著直接的淵源關系,道教的三官手書和投龍告文之間也有相似之處(6)劉昭瑞:《考古發(fā)現與早期道教研究》,第235-261頁。。三官是指道教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位天神,三官信仰恰與中國自上古流傳的祭天、祭地和祭水禮儀相對應?!短屏洹酚涗浟颂瞥瘯r期重要的三元齋節(jié),可以看出唐人的三官信仰:“齋有七名:其一曰金箓大齋……其四曰三元齋,正月十五日天官,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為下元,皆法身自懺諐罪焉?!?7)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125頁?!叭铡笔堑澜绦摭S建醮的重要節(jié)日,也是投龍行道的重要日期,唐代詩人趙居貞《云門山投龍詩》、殷堯藩《中元日觀諸道士步虛》、于鵠《宿西山修下元齋詠》等都描述了上元日、中元日或是下元日開展的投龍祭祀和修齋建醮活動,表明三元日在唐代已經成為投龍祭祀的時間常典。

        王宣艷較早關注投龍簡的套語格式問題:其文《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認為,北宋玉簡告文格式由簡主(名)、告求事由、齋醮地點及規(guī)模、投簡套語、告文時間地點組成,較前代更程式化、更規(guī)范化(8)王宣艷:《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收藏家》2014年第7期。;《吳越國錢氏銀簡考釋》一文基于吳越錢氏現存的十件銀簡,討論了銀簡的形制和吳越國的投龍簡制度,并對簡文格式和內容做出了分析(9)王宣艷:《吳越國錢氏銀簡考釋》,《東方博物》2019年第3期。。然而此二文主要以分析五代吳越國投龍簡和北宋投龍簡的文本為主,更偏重于歷史政治方面的研究,而且在討論套語格式時,對于唐代的投龍簡只是一帶而過,沒有注意到唐代、五代至宋代投龍簡撰寫套語發(fā)展的內在聯系性。筆者根據現存的投龍簡實物及其他相關文獻,認為投龍簡文套語格式的發(fā)展主要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東晉道書《玉訣妙經》中記載的“三元玉簡文”的內容初步具備了投龍簡文撰寫格式的雛形,唐玄宗開元時期頒布的《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意味著簡文的書寫模式趨于定型,五代吳越國投龍簡在因襲唐人撰寫格式的基礎上出現新變,北宋張商英刪定的《金箓齋投簡儀》則標志著簡文套語格式的發(fā)展走向成熟。

        關于投龍簡文撰寫格式的記載,最早見于東晉時期的道教經典《玉訣妙經》。其后南北朝時期的道書《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正一法文經護國醮海品》、《無上秘要》等對于簡文撰寫格式的載錄皆直接援引自《玉訣妙經》。其文曰:

        元始靈寶告水帝削除罪簡上法

        靈寶某帝,先生某甲,年如干歲,某月生。愿神愿仙,長生不死,三元同存。九府水帝,十二河源,江河淮濟,溟泠大神,乞削罪名。上聞九天,請詣水府,金龍驛傳。

        太歲某年某月某朔某日某時于某國告文?!?/p>

        元始靈寶告五岳靈山除罪求仙上法

        靈寶某帝,先生某甲,年如干歲,某月生,命屬某帝,名系泰山。愿神愿仙,長生度世,飛行上清。五岳真人,至神至靈,乞削罪籍。上聞九天,請詣靈山,金龍驛傳。

        太歲某甲子某月某朔某日某時于某岳告文?!?/p>

        元始靈寶告九地土皇滅罪言名求仙上法

        靈寶某帝,先生某甲,年如干歲,某月生,命系九天,東斗領籍。愿神愿仙,長生度世,飛行上清。中皇九地,戊己黃神,土府五帝,乞削罪錄。勒上太玄,請詣中宮,投簡記名,金鈕自信,金龍驛傳。

        太歲某甲子某月某朔某日某時于某郡縣中告文。……

        道曰:爾有志心,發(fā)無上道,……當以八節(jié)甲子之日,投三元玉簡,除宿罪簿,言名上天,事事三過……(10)《道藏》第6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85-186頁。

        由“三元玉簡文”名稱《元始靈寶告水帝削除罪簡上法》、《元始靈寶告五岳靈山除罪求仙上法》、《元始靈寶告九地土皇滅罪言名求仙上法》可知,簡文的最初作用就是削罪求仙。武則天時期的《中岳投金簡文》提到“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11)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93頁。,說明唐代投龍簡仍舊沿襲著東晉三元玉簡削罪求仙之功用。將后世的投龍簡實物與三元玉簡文內容對照后發(fā)現,三元玉簡文已經初步具備了投龍簡基本的文本形態(tài),其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在于投簡類型、祈愿套語和投告時間三個方面。首先,三元玉簡文初步具備了三種類型投龍簡套語格式的雛形,后世的投水簡、投山簡和投土簡分別是從《元始靈寶告水帝削除罪簡上法》、《元始靈寶告五岳靈山除罪求仙上法》、《元始靈寶告九地土皇滅罪言名求仙上法》發(fā)展而來,簡文祈愿內容中向神靈禱告的部分業(yè)已反映出不同類型投龍簡對應的“水官”、“天官”和“地官”信仰。其次,從祈愿套語來看,“愿神愿仙,長生度世,飛行上清”、“上聞九天,金龍驛傳”等套語句式在后世得以因襲沿用,五代吳越錢氏投龍簡和宋代帝王投龍簡常以此類套語句式作結。如錢元瓘53歲投龍簡、錢弘佐15歲投龍簡、錢弘俶21歲投龍簡等的祈愿內容皆以“謹詣水府,金龍驛傳”結尾,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投龍簡(即濟水投龍玉簡)、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投龍簡的祈愿內容與《元始靈寶告水帝削除罪簡上法》中的祈愿套語十分相似。最后,簡文結尾處的投告日期使用太歲紀年法,且投龍祭祀的時間放在朔日舉行,都成為后世書寫投告日期時的重要參照。五代吳越錢氏投龍簡在記錄投告日期時,大都使用了太歲紀年法,唐代武則天《中岳投金簡文》、唐玄宗《南岳投龍告文》亦是如此。

        《玉訣妙經》中關于投龍簡的行文格式和表述體系是后世撰寫投龍簡文的重要參照,但并非后人撰寫時所遵照的“標準”套語格式。與后世出土實物及道書記載的文本內容相對照,《玉訣妙經》提供的書寫“范本”顯然還不夠成熟。例如,從實物投龍簡與石刻投龍紀所載內容來看,投龍儀式常與齋儀、醮儀連用,且專供帝王和皇家使用的金箓齋是投龍儀式最常用的齋儀類型,但《玉訣妙經》并未提及齋醮類型和規(guī)格。在描述投告地點時,投山簡一般要寫明投告的洞府,投水簡要寫明的是水府,投土簡則是壇宅,而《玉訣妙經》中卻無相關說明,且沒有證據表明《玉訣妙經》的套語句式運用到了當時的書寫實踐之中。

        總的來說,東晉時期的道書《玉訣妙經》已經初步具備了投山簡、投水簡、投土簡等三種不同類型簡文格式的基本書寫形態(tài),唐代、五代和宋代投龍簡文的行文套語都從中汲取過養(yǎng)分,且又在繼承前代格式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發(fā)展,每一段歷史時期都有其各自的獨特性。

        二、唐代:投龍簡文撰寫的定型期

        唐代有一研究投龍科儀和簡文撰寫格式的重要資料——編號為P.2354的敦煌寫本,現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據日本學者大淵忍爾考證,P.2354寫本大約寫定于唐玄宗開元時期,其明確記載了當時國家頒布的關于投龍儀式的具體規(guī)定,成為中央和地方舉行投龍祭祀活動時依照的重要法則。根據該寫本的內容,大淵忍爾將其命名為《投金龍玉璧儀》(12)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錄編(下)》,濟南:齊魯書社,2016年,第890頁。,中國學者王卡稱之為《大唐開元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13)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綜述·目錄·索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23頁。,劉昭瑞則定名為《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14)劉昭瑞:《考古發(fā)現與早期道教研究》,第253頁。,本文從劉昭瑞說,以下皆稱P.2354寫本為《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錄文如下:

        4 稔,無諸災疾。比者投龍文儀多不周具,或

        5 將九醮儀行用,或用三五儀,竊所乖互。其

        6 龍璧皆奉敕,在內在外修金箓等齋,

        7 有鎮(zhèn)壇龍璧。齋畢,其時即合投告海岳名

        8 山水府以齋,意申盟善功,乞削罪源,上聞

        9 九天。比來出使,但知行投龍,威福不言,龍

        10 璧本緣設何齋誡?而令散投或正月埋砂。

        11 有龍璧各三,此即鎮(zhèn)國辟瘟功德。假令本命

        12 降誕功德,保護主上圣躬,皆須申明

        13 根本所由,令得眾圣咸聞。若不具明,虛費傳

        14 驛。今功德院修撰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

        15 所投龍璧州,各附一本,并壇圖鋪設次序,

        16 非直出使省功,天下諸州皆得悮解,功德

        17 圓滿,神靈歡泰。比投龍使不索龍璧,舉亦

        18 不造壇,奉敕投告,若省定州名山水府,

        19 自然依準。若定州未定名山水府,事須責圖

        20 經、撿古跡,詮定堪投處所,令遣造壇。壇去投

        21 洞穴或水府二百步,令修筑,高一尺四寸,方

        22 二丈四尺,泥拭凈潔。(15)錄文僅節(jié)選了《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的部分內容,詳文可參劉昭瑞:《考古發(fā)現與早期道教研究》,第250-251頁。錄文標點另參考了呂博:《本命與降誕:唐代道教“投龍簡”再讀》,《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2期。

        關于《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中投龍儀式方面的研究,周西波《敦煌寫卷P.2354與唐代道教投龍活動》、劉昭瑞《從考古材料看道教投龍儀——兼論投龍儀的起源》、呂博《本命與降誕:唐代道教“投龍簡”再讀》等文已然論述得頗為詳盡(16)詳參周西波:《敦煌寫卷P.2354與唐代道教投龍活動》,敦煌學會編:《敦煌學》第22輯,臺北:樂學書局,1999年;劉昭瑞:《考古發(fā)現與早期道教研究》;呂博:《本命與降誕:唐代道教“投龍簡”再讀》。,本文不再涉及。筆者重點關注的是本則材料中關于投龍簡撰寫內容和套語格式的問題。可將同樣撰成于開元年間的唐玄宗《南岳投龍告文》與《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比照參看:

        南岳投龍告文

        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李隆基本命乙酉八月五日降誕。夙好道真,愿蒙神仙長生之法,謹依上清靈文,投刺紫蓋仙洞。位忝君臨,不獲朝拜,謹令道士孫智涼赍信簡以聞,惟金龍驛傳。太歲戊寅六月戊戌朔廿七日甲子告文。

        (陰面)

        內使朝散大夫行內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國張奉國本命甲午八月十八日生,道士涂處道、判官王越賓壬寅八月七日。傔人秦延恩。(17)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第122頁。

        唐玄宗南岳投龍簡實物在清代道光年間出土于湖南省衡山縣,現藏于貴州省博物館。清代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載:“右《南岳投龍告文》,銅質堅好,純綠似瓜皮,道光間出衡山縣土中,為易大令所得?!?18)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386頁。值得注意的是,《南岳投龍告文》是目前出土投龍簡實物中首次標明帝王“本命”和“降誕”的簡文(19)關于投龍簡中帝王“本命”和“降誕”的研究,詳參呂博:《本命與降誕:唐代道教“投龍簡”再讀》。,與《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的要求“不謀而合”——“假令本命降誕功德,保護主上圣躬,皆須申明根本所由,令得眾圣咸聞”。詳細對照《南岳投龍告文》和《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后發(fā)現:《南岳投龍告文》中的主要內容,如帝王開展投龍儀式的時間、緣由、投告地點、參與人員等等,大都符合《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的規(guī)定。因此,筆者認為《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的出現,實則為唐代帝王投龍儀式的舉行和投龍簡文的書寫提供了重要的“范本”參照。故而根據敦煌寫本《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唐玄宗《南岳投龍告文》以及唐代其他的投龍儀文獻,可大致歸納出唐代帝王投龍簡文的套語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簡主的自我介紹。簡文開頭要以“頭銜+姓名”的格式,如唐玄宗《南岳投龍告文》稱“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李隆基”,武則天《中岳投金簡文》稱“大周國主武曌”。其后要寫明皇帝的出生日期——“本命年”(生年)和“降誕日”(生日),這一規(guī)定對于后世影響深遠,在五代得以繼續(xù)沿用。如杭州西湖出土的錢镠62歲投龍簡云“吳越王,臣錢镠六十二歲,二月十六日生,本命壬申”(20)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289頁。,錢镠寶正三年(928)《太湖投龍記》有“吳越國王錢镠年七十七歲,二月十六日生”(21)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第198頁。之語,錢弘俶21歲投龍簡曰“吳越國王錢弘俶,年二十一歲,八月二十五日生,本命己丑”(2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第293頁。。

        二是投告緣由。唐代帝王舉行投龍儀式的原因比較單一,多為削罪名、求長生(23)王宣艷:《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如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于中岳嵩山進行投告是為了除罪求仙,“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24)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第93頁。。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亦是為了求得長生不老之術而舉行投龍儀式,“夙好道真,愿蒙神仙長生之法”。

        三是齋儀類型。《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明確規(guī)定“其龍璧皆奉敕,在內在外修金箓等齋,有鎮(zhèn)壇龍璧”,這一方面表明投龍儀常與齋醮合用,另一方面也指出金箓齋是最常用的齋儀類型。唐代至宋代的帝王投龍儀式,與其配合使用的齋儀類型以金箓大齋為主,而相關齋儀規(guī)格的奠定卻是在唐代。筆者搜集到唐代現存的投龍儀文獻有21篇,其中明確提到使用金箓齋儀的投龍儀文獻有9篇,占文獻總數的近一半。

        四是簡文的投告地點。唐代投龍簡在談及投告地點時,一般會給出一個比較大的地域范圍,即說明在某座名岳大山投告,如《岱岳觀碑(十四)》云“奉今年閏六月十九日敕,往東岳及萊州東海投龍”(25)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第101頁。,《岱岳觀碑(十五)》曰“我皇有意于神仙,敕使正議大夫、內給事梁思陀,寺伯俱玄明等,與道士任無名于東岳太山投龍合練”(26)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第108頁。。此外,也可以具體到名山大川內的某處洞天水府,《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規(guī)定“奉敕投告,若省定州名山水府,自然依準。若定州未定名山水府,事須責圖經、撿古跡,詮定堪投處所,令遣造壇。壇去投洞穴或水府二百步,令修筑”,如唐玄宗《南岳投龍告文》所載投告地點是在南岳衡山的紫蓋仙洞——“謹依上清靈文,投刺紫蓋仙洞”,唐代宗大歷七年(772)的《岱岳觀碑(十八)》投告地點在泰山的瑤池——“奉敕于岱岳觀修金錄齋醮,及于瑤池投告”(27)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第156頁。。事實上,唐代的投告地點沒有像宋代規(guī)定的那么嚴格,不必精確到某座名山的具體洞天,只需要說明投告的大致地點即可。

        五是發(fā)愿內容。此部分主要是帝王向神靈禱告并祈求保佑,多為程式化的語言,內容較為單一,帝王多立足于個人角度祈愿,希望自己能夠求得長生不老之術,延年益壽。發(fā)愿文之后多以“上聞九天,金龍驛傳”等套語句式作結,但在投龍簡實際撰寫中可以靈活取舍,并非硬性規(guī)定。

        六是參與人員。因為簡冊的字數承載量有限,故而在刊刻題名時只能記錄主要參與人員,并且一定要重點突出主持投龍儀式的道士;其次是參與祭祀的官員,其姓名之前大都會寫明官職名稱,題名則按照官職高低依次排列。

        七是投簡時間。簡文的投告日期往往要具體到某年某月某日,而且落款日期都是在朔日。

        三、五代吳越國:投龍簡文撰寫的新變期

        從現存資料來看,唐代、五代和宋代的投龍儀文獻各有其獨特性。唐代出土投龍儀文獻最多,但多以石刻投龍紀為主,投龍簡實物則相對較少,且全為投山簡;五代出土實物投龍簡數量最多,一共有13枚,包括南唐時期的1枚投龍璧和吳越國時期的12枚投龍簡,其類型以投水簡為主;宋代投龍儀文獻類型最為豐富,投山簡和投水簡都有出土,且實物投龍簡和石刻投龍紀兼而有之。

        南唐投龍簡的簡主是其開創(chuàng)者李昪,投告時間是在升元四年(940),名為《南唐烈祖李昪投龍玉璧》,錄文如下:

        大唐皇帝昪,謹于東都內庭修金箓道場,設醮謝土,上仰玄澤,修齋事畢,謹以金龍、玉璧投詣西山洞府。升元四年十月□日告聞。(28)錄文及相關研究可參楊小霞、周晶純:《南唐烈祖李昪投龍玉璧相關史實考據及銘文釋讀》,《中國道教》2019年第3期。錄文標點為筆者所加。

        《南唐烈祖李昪投龍玉璧》的告文內容鐫刻在玉質的投龍璧上而非投龍簡上,這在投龍簡實物中甚是少見。其文本內容簡短,僅有49字,行文風格和同期盛行于吳越國的投龍簡文大相徑庭,反倒更接近于唐代投龍簡文的撰寫風格。

        吳越國自907年錢镠受封稱王,至978年錢弘俶獻地歸宋,享國72年,共經歷了三代五王。王士倫《五代吳越國王投簡》收錄有10篇吳越國時期的投簡告文(29)五代吳越國時期共有12篇投簡告文,王士倫《五代吳越國王投簡》一文收錄其中的10篇。錢镠77歲(928年)投簡告文有3篇,該文收錄2篇,1篇未收錄;另有錢弘俶45歲(973年)投簡告文未收錄。詳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第289-294頁。,包括錢镠62歲(913年)投簡告文2篇(一篇發(fā)現于杭州西湖,另一篇發(fā)現于紹興);錢镠63歲(914年)投簡告文1篇;錢镠66歲(917年)投簡告文1篇;錢镠77歲(928年)投簡告文2篇(一篇出土于蘇州吳縣,另一篇發(fā)現于紹興)(30)錢镠77歲(928年)投簡告文共有3篇,2篇出土于蘇州吳縣,1篇發(fā)現于紹興。出土于蘇州吳縣的2枚投龍簡,根據其告文內容可知,投告地點分別在洞庭鄉(xiāng)王梁里和洞庭鄉(xiāng)東皋里,其中投告于東皋里的簡文在陳垣《道家金石略》中又稱為《太湖投龍記》。為了不引起歧義,后文在論述錢镠62歲的2枚投龍簡和77歲的3枚投龍簡時,其后會加上具體的出土地點以示區(qū)別。;錢元瓘53歲(939年)投簡告文1篇;錢弘佐15歲(942年)投簡告文1篇;錢弘俶21歲(949年)投簡告文1篇;錢弘俶23歲(951年)投簡告文1篇。筆者發(fā)現,與唐代、宋代以及同時期南唐的投龍文相比,吳越國投龍文大都為“長篇巨制”,內容豐富,字數多者甚至能達三百余字。從文本內容來看,吳越投龍文篇幅的增加當與錢氏在行文中描述的潤色宏業(yè)、求神庇佑的內容有所關聯。吳越投龍簡大致遵循了唐代投龍簡文本的撰寫格式,但是在自我介紹、投簡緣由和祈愿內容方面著墨較多,使得整體篇幅顯得宏大豐贍。事實上,正是簡主在這些方面的刻意追求,才使得吳越投龍簡篇幅“激增”。試看錢镠62歲投龍簡(杭州西湖出土):

        大道弟子,啟圣匡運同德功臣,淮南、鎮(zhèn)海、鎮(zhèn)東等軍節(jié)度使,淮南、浙江東西等道觀察、處置、營田、安撫、兼鹽鐵、制置、發(fā)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尚父、守尚書令,食邑一萬七千戶,食實封一千五百戶,吳越王,臣錢镠六十二歲,二月十六日生,本命壬申。自統領三藩,封崇兩國,廓(31)“廓”字王士倫原錄為“廊”字,筆者參閱王宣艷《吳越國錢氏銀簡考釋》該簡的拓片,經過比對,認為王士倫乃誤錄,故在引用本簡時采用訂正后的“廓”字。另本文在引用文獻時,發(fā)現部分句讀可能有誤,故而根據筆者的理解進行了校改。清吳越,獲泰黎元,皆荷玄恩,敢忘靈祐。昨者當使所發(fā)應援湖湘兵士,及討伐犯境兇徒,遂瀝懇情,仰告名山洞府,果蒙潛加警衛(wèi),繼殄犲狼。已于中元之辰,普陳齋醮,今則散投龍、簡,上詣諸洞仙籍、水府真官,備罄丹誠,用酬靈貺。兼以方興戈甲,克殄淮夷,敢希廣借陰功,共資平蕩,早清逆窟,以泰江南。其次愿兩府封疆,永無災難,年和俗阜,軍庶康寧。兼镠履歷年庚不逢衰厄,至于家眷并乞平安,永托真源,常蒙道廕。謹詣水府,金龍驛傳。

        太歲癸酉八月庚辛朔十三日壬午于杭州錢唐縣履泰鄉(xiāng)錢唐湖水府告文。(3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第289頁。

        此枚投龍簡是現存實物中字數最多的投龍簡之一。至于另一枚出土于浙江紹興的錢镠62歲投龍簡,除了簡文末尾的投告日期和地點之外,兩枚投龍簡的文本內容大致相同。筆者根據吳越國實物投龍簡的文本內容,歸納其基本撰寫格式,并將吳越投龍簡與唐代投龍簡進行對比,發(fā)現了二者之間的共同特征:吳越投龍簡繼承和因襲了唐代投龍簡在簡主自我介紹、投告時間、投告地點等方面的規(guī)定,如其在簡文開端遵循唐代投龍簡開端“頭銜+姓名”的格式,投告日期仍舊選定在朔日舉行。但是吳越投龍簡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吳越錢氏投龍簡對于簡主頭銜用了濃重的筆墨去加工潤色。簡文開端首先點明簡主的道教徒身份,正是其與唐代簡主頭銜的不同之處。錢氏簡文往往將“大道弟子”置于最前,第一代吳越王錢镠的7枚投龍簡皆是如此;如果簡主有道教法位,則要用之以此類稱呼,例如錢弘俶21歲簡文稱“大道太上三五正一明威弟子”(3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第293頁。、23歲簡文云“大道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3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第293頁。。其后是世俗官職名稱,如寶正三年《太湖投龍記》中錢镠自稱“大道弟子、天下都元帥、尚父、守中書令、吳越國王”(35)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第198頁。;前文提到的錢镠62歲投龍簡(杭州西湖出土)中的稱謂甚至多達七十余字。

        二是投告緣由的變化。吳越錢氏投告原因多為感謝神靈庇佑,而非像唐代帝王以削罪名、求長生為主。如錢镠63歲簡文語“臣受任六朝,叨榮元老,民阜安俗,道泰時康,仰自穹旻,常垂景佑。今陳醮禮,式謝玄恩”(36)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第291頁。,錢元瓘53歲簡文云“上荷穹旻輔助,真圣護持,獲致興隆,敢忘精敬”(37)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第292頁。。

        三是履歷業(yè)績的書寫。此部分內容是吳越投龍簡的“獨特性”所在,標志著投龍文體的套語格式在五代時期有了新的發(fā)展。吳越錢氏投龍簡在投告緣由之后常常用較大的篇幅來潤色宏業(yè)、渲染國主的功勛業(yè)績,如上文錢镠62歲投龍簡(杭州西湖出土)既有對錢镠“封崇兩國,廓清吳越”等功績的整體性概括,也有對其擊敗南楚馬殷政權侵犯等軍事才能的細節(jié)性描述——“當使所發(fā)應援湖湘兵士,及討伐犯境兇徒”。寫作風格自由、灑脫,不受前代簡文格式的限制,生動形象且富有個性化。

        四是告求內容的拓展。吳越錢氏投龍簡禱告神祇保佑的內容十分寬泛,他們不再像唐代皇帝那樣為個人的某一事禱告,而是將諸如國泰民安、合家康樂、國運昌盛、拓土稱雄、禳災除害等各個方面都囊括其中(38)趙幼強:《唐五代吳越國帝王投簡制度考》,《東南文化》2002年第1期。。細細探究,無外乎兩個主題:其一是帝王祈求獲得神靈庇佑,能夠早日廓清寰宇,使國家重歸一統;其二是君主為百姓發(fā)愿,希望臣民安居樂業(yè),糧食豐收,免受災禍。錢镠62歲投龍簡(杭州西湖出土)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克殄淮夷,敢希廣借陰功,共資平蕩,早清逆窟,以泰江南。其次愿兩府封疆,永無災難,年和俗阜,軍庶康寧?!薄捌浯卧竷筛饨币痪漉r明地反映出錢镠在簡文中先后進行兩次發(fā)愿,這與唐代和宋代投龍簡“一事一禱”的慣例大不相同,既表明了君王統一宇內的雄心壯志,也有心系百姓、為民謀福的憂民思想。吳越錢氏簡文不再受“一事一禱”舊例的束縛,并且已經有意識地打破簡文格式的限制,使格式為內容服務,形成了吳越投龍簡特有的風格特征。

        關于吳越投龍簡的撰寫內容有三點需要特別說明:

        其一,與唐代投龍簡相比,吳越投龍簡少了一些內容表達。首先是簡文沒有點明與投龍儀式合用的齋儀類型。無論是唐代亦或是宋代,與帝王投龍儀式配合使用的齋儀皆為金箓大齋,遍覽現存的12篇吳越投龍簡文,卻沒有一篇明確提到使用的齋儀方式,僅僅籠統地提及投龍儀式中運用了齋醮科儀,往往以“今陳醮禮,式謝玄恩”、“遍投龍、簡,用陳醮謝,上答玄恩”等程式化的語言一帶而過。其次是簡文無主持投龍儀式的道士和參與人員的任何記錄。唐代投龍簡會突出強調主持投龍儀式的道士姓名,而吳越投龍簡對于參與投龍祭祀的人員卻未著墨。

        其二,吳越投龍簡在文本撰寫格式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簡主前綴頭銜的大幅度增加,投水簡的廣泛使用,凸顯簡主生平經歷和個人功績在潤色宏業(yè)方面的重要作用,祈愿主題的寬泛和突破“一事一禱”的舊例等等,都屬于吳越投龍簡在撰寫格式方面的創(chuàng)舉。這些創(chuàng)新之處實則是在吳越國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地域狀況的基礎上,形成了專供吳越國主使用的行文格式和表述體系。

        其三,富于個性化的內容逐漸被僵化的語言表述所取代。吳越投龍簡的行文風格在其發(fā)展前期較為靈活、自由,較少受到套語格式的束縛,有不少創(chuàng)新之處,但是到了后期也不可避免地走向程式化、固定化。就簡主的功業(yè)內容而言,簡文通過長篇大論來刻畫帝王的文治武功,以期能夠感動神靈,達到獲得神祇庇佑的目的,這正是錢镠、錢元瓘簡文的獨特之處。然而,其后的吳越王錢弘佐、錢弘俶在敘述功績鴻業(yè)時,幾乎“原文照抄”錢镠、錢元瓘簡文內容,“道泰時康,遐邇清晏,仰自穹旻隆佑”、“伏自顯承眷命,克紹丕圖”、“聿修祖宗之風,克致安寧”等話語表述,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簡主的投龍簡中多次重復出現。這些相似句型在不同簡文中的“互現”,表明吳越投龍簡發(fā)展到后期逐漸陷入僵化的撰寫模式。

        四、宋代:投龍簡文撰寫的成熟期

        宋代是道教投龍儀式發(fā)展的高峰,其科儀規(guī)范愈加成熟,成為帝王祭祀和國家祭祀的重要手段。帝王高度重視投龍簡通諭神靈、獲神庇佑的作用,通過帝王諭令、宰執(zhí)編撰道書的方式使投龍儀科范固定下來,并在道教及其所屬道教團、道士的推動之下最終完成了“經典化”之路,為后世使用投龍科儀、撰寫投龍簡文提供了“范本”功能。

        北宋張商英曾奉旨刪定《金箓齋投簡儀》,其中詳細載錄了投龍簡的撰寫格式,投山簡、投水簡、投土簡等三種類型投龍簡的撰寫格式至此也臻于成熟。其所載文本格式如下:

        山簡式

        嗣天子臣伏為迎祥集福,祗建沖科。謹赍龍璧信幣之儀,命道士幾人于某宮觀某殿,開啟金箓道場幾晝夜。罷散日,設普天大醮一座,三千六百分位。告盟天地,紀筭延厘。齋事周圓,恭陳大醮。謹依舊式,詣洞天投送金龍玉簡。愿神愿仙,飛行上清,五岳真人,至圣至真。鑒此丹懇,乞為謄奏。上聞九天,謹詣靈山,金龍驛傳。

        某年太歲某甲子幾月某朔幾日某甲子于道場內吉時告聞。

        水簡式

        嗣天子臣伏為迎祥集福,祗建沖科。謹赍龍璧信幣之儀,命道士幾人于某宮觀某殿,開啟金箓道場幾晝夜。罷散日,設普天大醮一座,三千六百分位。告盟天地,紀筭延厘。齋事周圓,恭陳大醮。謹依舊式,詣水府投送金龍玉簡。愿神愿仙,三元同存。九府水帝,十二河源,江河淮濟,溟泠大神,至圣至真。鑒此丹懇,乞為謄奏。上聞九天,謹詣水府,金龍驛傳。

        某年太歲某甲子幾月某朔幾日某甲子于道場內吉時告聞。(39)因篇幅限制,引文中未錄入《土簡式》內容,詳參《道藏》第9冊,第133頁。

        據王育成考證,這種以“嗣天子”名義開首的皇帝投龍用玉簡簡文,是在北宋神宗(1067—1085在位)時期興用的(40)王育成:《考古所見道教簡牘考述》。,成為神宗以降投龍簡文撰寫的重要參照。根據張商英《金箓齋投簡儀》可大致歸納出宋代帝王投龍簡的撰寫套語,將其與唐、五代時期投龍簡的套語格式對比之后,發(fā)現宋代簡文內容亦出現了一些獨特之處:

        一是簡主自我介紹的程式化傾向。唐代和五代簡文開頭皆以“頭銜+姓名”的格式,稱謂因人而異且富有個性化??墒堑搅怂未喼鞣Q謂方式卻突然轉向程式化,往往使用“嗣天子臣+姓名”的格式,即帝王在簡文伊始一般自稱“嗣天子臣”,其后直接加“名”而不冠之以姓氏。如宋哲宗趙煦元祐五年(1090)投龍簡,簡文開頭稱“大宋嗣天子臣煦”;宋徽宗趙佶崇寧四年投龍簡,其開端稱“大宋嗣天子臣佶”。此外,宋代也不再像唐、五代時期那樣重視帝王的本命年和降誕日,目前出土的宋代投龍簡無一提到帝王的生年、生日。

        二是投告緣由從多元回歸單一。張商英《金箓齋投簡儀》提到的帝王投龍行道的目的為“迎祥集福,祗建沖科”,這僅僅是一個非?;\統的概念,撰筆人在書寫時可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宋哲宗投龍簡和宋徽宗投龍簡的投告目的皆為“請福延齡”,祈求帝王能夠延年益壽;宋真宗投龍簡則緣起于為宗廟和黎民祈福禳災。唐代帝王投簡祈求的內容較為單一,以削罪名、求長生為主;五代吳越國主投簡所求繁多,從疆土安寧、風調雨順,到家庭和諧、個人健康,事無巨細、不一而足;北宋帝王投簡的內容復歸于單純,禱告的目的明確,如增壽、保夏等,一事一禱(41)王宣艷:《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

        三是醮儀類型的最終確立。宋代沿襲了唐代、五代投龍儀與齋醮結合使用的方式,投龍儀式中最常使用的齋儀類型是與帝王身份相匹配的金箓大齋。金箓齋是國家祭祀中最高規(guī)格的齋儀類型,適用對象只能是帝王和國家,王公貴族、士人平民都無權使用。金箓大齋作為投龍活動中最常使用的齋儀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武則天圣歷元年(698)的《岱岳觀碑(五)》首次明確記載了投龍祭祀時使用的齋儀類型:“奉敕于此東岳設金箓寶齋、河圖大醮,漆日行道,兩度投龍。”(42)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第83頁。武則天時期確立了投龍儀式中使用金箓齋儀的祭祀禮制,不但得到了后世唐代帝王的傳承,亦為五代、宋代帝王所效仿。然而投龍活動中關于醮儀使用的具體類型,在宋代以前卻未有明確規(guī)定。唐代有3篇投龍儀文獻提及投龍祭祀中使用了河圖大醮,除了前文提到的《岱岳觀碑(五)》,還有唐中宗景龍二年(708)的《岱岳觀碑(十一)》、景龍三年(709)的《岱岳觀碑(十二)》,其余的投龍儀文獻并未點明具體的醮儀名稱。至于五代時期的投龍儀文獻,大都以“今陳醮禮,式謝玄恩”、“遍投龍、簡,用陳醮謝”之類的語言一帶而過,亦未指出與投龍儀式合用的醮儀類型。及至宋代,張商英《金箓齋投簡儀》中《山簡式》、《水簡式》和《土簡式》皆提到“開啟金箓道場幾晝夜。罷散日,設普天大醮一座,三千六百分位”(43)《道藏》第9冊,第133頁。,這標志著普天大醮作為與投龍儀式配合使用的醮儀類型,正式通過道書的形式確立下來。普天大醮是道教最大型的醮儀活動的名稱,據南宋呂元素《道門定制》載:“上元金箓齋,帝主修奉,展禮配天,罷散設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44)《道藏》第31冊,第676頁。其所提到的“設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與張商英《金箓齋投簡儀》中的規(guī)定完全一致?!胺治弧奔瓷裎?45)胡孚?。骸吨腥A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521頁。,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年間命丞相王欽若重新修定三箓齋之升降次第以及圣真位號,頒下在京宮觀,收掌天下名山福地,以備朝廷修奉。金箓齋和普天大醮僅供帝王修奉,玉箓齋和周天大醮由后妃修設,黃箓齋和羅天大醮則為臣庶通修(46)《道藏》第31冊,第676-677頁。。修齋建醮的地點較為自由,可以在皇宮之內的大殿,也可以選在道教宮觀,這一地點往往寫于帝王自我介紹之后、投告緣由之前。

        四是簡文投告地點的多元化與精確性。從出土實物來看,唐代皆為投山簡,五代則以投水簡為主,而宋代是投山簡、投水簡兼而有之。如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投龍簡、宋哲宗元祐五年投龍簡都屬于投山簡的類型,而宋神宗熙寧元年投龍簡、宋徽宗崇寧四年投龍簡則屬于投水簡。東晉道書《玉訣妙經》記載的三元玉簡文已經大致具備了投山簡、投水簡和投土簡撰寫格式的雛形,但是這三種類型投龍簡的撰寫格式直到宋代才真正走向成熟,并在帝王投龍儀式中廣泛運用。在談及投告地點時,唐代投龍簡會給出一個比較大的地域范圍,即說明在某座名岳大山投告,有時也會具體到名山大川內的某處洞天水府;五代吳越國投龍簡實物皆為投水簡,故其在書寫投告地點時往往會具體到河湖水府;到了宋代,投告地點則更加詳細,且簡文在敘述投告地點時,投山簡、投水簡、投土簡有較大差異。宋代投龍簡對于投告地點的要求比較精確,投山簡要具體到某處洞天洞府,投水簡要具體到某處水府,投土簡要具體到某處壇宅。如宋真宗天禧二年投龍簡云“謹依舊式,詣蘇州林屋洞投送金龍玉簡”(47)王宣艷:《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的《理宗金箓投龍玉簡詞》語“謹依舊式,詣上清宗壇華陽洞天投送金龍玉簡”(48)《道藏》第5冊,第572頁。。

        五是發(fā)愿內容呈現出異中有同的特點。宋代投龍簡文的祈愿內容因投龍簡類型不同而在撰寫時需要凸顯其差異性:投山簡必須突出天官信仰,“愿神愿仙,飛行上清,五岳真人,……謹詣靈山”;投水簡則要表明水官信仰,“九府水帝,十二河源,江河淮濟,溟泠大神,……謹詣水府”;投土簡須要宣示地官信仰,“愿仙飛行上清,中黃九土,戊已黃神,土府五帝”(49)《道藏》第9冊,第133頁。。發(fā)愿之后以常用的套語句型“金龍驛傳”作結。宋真宗天禧二年投龍簡發(fā)愿內容“愿神愿仙,飛行上清,五岳真人,……上聞九天,……金龍驛傳”(50)王宣艷:《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和宋哲宗元祐五年投龍簡“愿神愿仙,飛行上清,……九天(51)該簡在此處有缺損,“九天”前缺字。,謹詣靈仙,金龍驛傳”(52)王宣艷:《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的祈愿之語大致相同,與張商英《金箓齋投簡儀》總結的《山簡式》格式非常契合;宋徽宗崇寧四年投龍簡發(fā)愿內容“愿神愿仙,三元同存。九府水帝、十二河源、江河淮海、溟泠大神,鑒此丹懇,今為謄奏聞九天。謹詣水府,金龍驛傳”(53)王宣艷:《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與張商英《金箓齋投簡儀》中《水簡式》的內容幾乎完全一樣。聯系到“嗣天子”名義開首的帝王投龍簡在宋神宗時期已然興用,因此宋徽宗崇寧四年投龍簡的文本內容可能是對張商英《水簡式》的模仿套寫。該簡原件有缺損,現存約一百五十余字,僅發(fā)愿文套語就多達六十余字,超過總字數的三分之一。這些相同或相似的句型、套語在不同簡文中的重復“互現”,恰恰印證了宋代投龍簡文撰寫的模式化傾向,簡文內容的撰寫基本遵照套語格式而較少主觀發(fā)揮,逐步陷入內容空洞、思想呆板、格式僵化的窠臼。總體而言,宋代投龍簡文的套語格式較前代更加趨于程式化和規(guī)范化,卻喪失了其所處時代特有的表達方式、話語體系以及寫作的自由度。即便如此,撰筆人在書寫簡文時仍保留一定的靈活度和變通性,后文會有所論及。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因為目前尚未見到實物投土簡的出土,故而難以將其行文套語與投土簡在實際應用時的簡文內容進行對照,但從投山簡和投水簡的實際撰寫情況來看,可大致推測出投土簡文本的撰寫應難出張商英《金箓齋投簡儀》所列的內容與格式之囿。在投龍儀式參與人員的描述方面,唐代、五代和宋代三個歷史階段各不相同,唐代投龍簡往往會鐫刻主持投龍儀式的道士之姓名,其他參與成員有時也會名列其中;五代吳越投龍簡著重突出簡主的履歷功績和禱告內容,對于投龍儀式的主持者、參加者不再提及;宋代投龍簡不再寫明主持投龍儀式道士的姓名,但會在簡文開端點明參與投龍祭祀的道士人數和行道地點,此內容往往位于帝王自我介紹之后、齋醮類型之前,與帝王建齋設醮的恢弘巨制遙相呼應,如宋真宗天禧二年投龍簡、宋徽宗崇寧四年投龍簡皆是如此。以上種種,無不表明投龍簡文的套語格式不斷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之處。

        五、投龍簡文撰寫的靈活與變通

        從投龍簡文套語格式的實際應用來說,套語只是撰寫者書寫簡文時的一個重要參照,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此格式進行書寫,而是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投龍簡自身的材質特性決定的,因為投龍簡的尺寸規(guī)制直接影響到簡文能夠承載的字數限制。

        投龍簡尺寸的大小會影響到簡文內容的多少,故而了解投龍簡的規(guī)制是非常重要的。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太上黃箓齋儀》卷五十五《投龍璧儀》明確記載了投龍簡的規(guī)制和尺寸:“簡也者,告也,紀也,札也。紀世之善,告于上真。法長一尺二寸,象十二辰。廣二寸四分,法二十四真氣。厚二分,法二儀?!?54)《道藏》第9冊,第361頁?!锻洱堣祪x》的記載表明投龍簡尺寸是固定的,即“長一尺二寸,廣二寸四分,厚二分”?!短宵S箓齋儀》卷四十九《言功拜表》也提到了簡文書寫時需要注意的格式規(guī)范:“請以龍簡,關盟真官。乞如所告,金龍驛傳。……簡用榔木作之,長一尺二寸,廣二寸四分,厚二分。朱界,作五行。四行簡文,一行年月。朱書謹細,不得措改涂注?!?55)《道藏》第9冊,第329頁。規(guī)范包括用朱筆書寫,不能涂改;更重要的是,道經直接規(guī)定了簡文書寫的行數,一般要求為五行,前四行為正文內容,最后一行落款投龍行道的具體日期。此外,南宋蔣叔輿《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宋末元初林靈真《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等道教典籍關于投龍簡尺寸規(guī)制的記載與《太上黃箓齋儀》并無差別,說明從唐至宋長達幾百年的歷史時期內,投龍簡的外形規(guī)制并沒有改變。

        王宣艷對于歷代帝王投龍簡實物的尺寸規(guī)制進行了統計,唐代、五代和宋代的投龍簡長度大都在30至40厘米之間,寬約7厘米到14厘米不等(56)王宣艷:《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可見投龍簡的規(guī)制較小,其表面能夠鐫刻的文字數量也非常有限。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的《南岳投龍告文》即是因為簡文篇幅不夠,而在投龍簡的正、反兩面都刻有撰文。投龍簡尺寸的限制迫使撰筆人在撰寫簡文時應當有所取舍,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從出土的投龍簡實物來看,北宋張商英刪定的《金箓齋投簡儀》興用后,為帝王使用投龍科儀、撰寫投龍簡文提供了“范本”參照,其后的宋代帝王投龍簡大都借鑒其套語格式。總體而言,宋代投龍簡文的撰寫講究程式化、規(guī)范化,但在實際行文時,其要求又沒有那么嚴格,有些帝王投龍簡并沒有完全程式化地按照道經給出的套語格式進行書寫。宋理宗嘉熙元年的《理宗金箓投龍玉簡詞》在行文格式上靈活多變,沒有受到張商英道書編訂格式的限制。錄文如下:

        理宗金箓投龍玉簡詞

        維嘉熙元年,歲次丁酉,九月己酉朔二十六日甲戌,嗣天子臣昀伏為保延國祚,恭祈嗣續(xù),敬齋香信,祗建沖科。命道士二十一員于建康府元符萬寧宮啟建靈寶道場一晝二夜,滿散設醮三百六十分位。告盟天地,誕集嘉祥。謹依舊式,詣上清宗壇華陽洞天投送金龍玉簡。伏望至圣至真,鑒茲丹悃,乞為謄奏,上聞九天。臣昀伏以元儲虛位,未開熊夢之祥,邊閫分屯,尚調虎符之戍。內欲隆于國本,外思靖于兵氛。仰惟祖宗積累之難,深切朝夕繼承之懼。是用肆類上帝,徧禱名山。愿垂覆燾之仁,弘賜扶持之力。得男而應震索,茂延百世之期;偃武而致太平,坐底四方之治。?;鶊D于鞏固,措民物于敉寧。祗迓靈休,永依大造。臣昀無任懇禱之至謹言。(57)《道藏》第5冊,第572頁。

        《理宗金箓投龍玉簡詞》(下文簡稱《簡詞》)最早見于元代劉大彬編撰的《茅山志》之中,且全文收錄。簡文中明確提到了宋理宗投龍簡的投告地點——“詣上清宗壇華陽洞天投送金龍玉簡”,即現在江蘇茅山的華陽洞。該實物投龍簡尚未出土,故而《茅山志》是載錄《理宗金箓投龍玉簡詞》的最早文獻?!逗喸~》在書寫帝王稱謂、投告緣由、參與道士數量、投告地點等方面都套用了張商英《金箓齋投簡儀》中的常用句型和表述方式,但同時又能夠跳出原有套語格式的限制而有較為自由的主觀發(fā)揮,使格式為內容服務,避免了簡文撰寫的程式化和趨同化。其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投告時間前置。宋代投龍簡習慣于將投告時間放在最后,《簡詞》卻一反常態(tài),簡文開端即交代投告的時間、緣由、人物,符合古代一以貫之的敘事傳統,為下文的祈愿做好了鋪陳。

        二是齋醮規(guī)格發(fā)生了變化。宋理宗投龍簡沒有嚴格遵從張商英《金箓齋投簡儀》中《山簡式》的規(guī)定,即簡文沒有明確說明與投龍儀配合使用的齋儀類型,但從其簡文名稱《理宗金箓投龍玉簡詞》來看,設齋方式為金箓齋無疑了?!敖`寶道場一晝二夜,滿散設醮三百六十分位”一句提到行道活動中建醮僅有三百六十分位,與道書規(guī)定的“設普天大醮一座,三千六百分位”相去甚遠,說明醮儀規(guī)格偏低,不應是普天大醮。宋徽宗崇寧四年投龍簡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設齋類型仍為金箓齋,可是建醮規(guī)格發(fā)生了改變,用周天大醮取代了普天大醮,“大宋嗣天子臣佶……命道士三七人,開啟保夏金箓道場□日,罷散日設周天大醮一座,二千四百分位”(58)王宣艷:《浙江省博物館藏北宋帝王金龍玉簡考釋——兼談北宋時期帝王投龍簡》。。筆者據此推斷,在投龍科儀和設齋類型已然確定的情況下,帝王投龍祭祀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醮儀的規(guī)格。

        三是發(fā)愿內容與現實生活貼合緊密?!逗喸~》是宋理宗從國家和個人面臨的現實問題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將自身所處的困境向神靈和盤托出,以期獲得神靈的庇佑,根除自己的“心病”。從國家層面來看,宋理宗時期,南宋政權雖然偏安一隅,但仍先后受到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逗喸~》作于宋理宗嘉熙元年,當時正處于政治環(huán)境大變動的時期,南宋已經結束了與金朝隔淮相持的局面,變?yōu)楹兔晒耪嗄媳睂χ拧?234年,南宋與蒙古聯手滅金,不久之后又爆發(fā)了持續(xù)四十多年的宋蒙戰(zhàn)爭。面對強大蒙古鐵騎的威逼,南宋河山搖搖欲墜,大廈將傾之勢已顯,宋理宗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組織投龍發(fā)愿,其中蘊含了深遠的政治意義。“邊閫分屯,尚調虎符之戍。內欲隆于國本,外思靖于兵氛”、“偃武而致太平,坐底四方之治。?;鶊D于鞏固,措民物于敉寧”等句,詳細刻畫了理宗時期惡劣的政治環(huán)境,以及宋理宗迫切解決外患的心愿。他希望能夠獲得神靈的福佑和助力,重振大宋雄風,擊潰外敵,收復中原。從個人角度來看,宋理宗趙昀于開禧元年(1205)出生,嘉定十七年(1224)承繼大統,到了嘉熙元年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卻無子嗣(曾有兩個兒子卻先后夭折),這不僅對于宋理宗個人有“絕嗣”之危,對于大宋王朝而言也意味著江山后繼無人,成為南宋君臣共同的“心病”。故而宋理宗在簡文中出現了求子的禱告——“得男而應震索,茂延百世之期”,表達了其強烈的求子愿望,希望神靈能夠早日賜給他一名儲君,延續(xù)大宋王朝的百年基業(yè)。宋代投龍簡多為一事一禱,如宋哲宗元祐五年投龍簡、宋徽宗崇寧四年投龍簡的禱告內容都是延壽益齡,宋真宗天禧二年投龍簡是為社稷和黎民祈福;而《簡詞》則跳出了這種刻板的發(fā)愿模式,從簡主自身境遇和心理狀況出發(fā),根據現實中的困境有針對性地向神靈禱告求福,既有對社稷黎民的安危之思,又有對個人生活的熱忱企盼,感情真摯深切,動人肺腑。

        四是文學色彩濃郁?!逗喸~》除了在介紹投告時間、緣由、地點等客觀事實時使用了套語句型外,其余皆為自由主觀發(fā)揮。撰筆人“打亂了”投龍簡格式原有的撰寫順序,揮灑自如,意到筆隨,簡文內容雖“有意”雕琢打磨,卻又顯得自然酣暢,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實上,《簡詞》在撰寫時有意識地避免套話,以一種更加自然、流暢的語言對于帝王投龍建醮的活動進行紀實,用平實的筆墨敷陳簡主熱切的愿望和訴求,更貼近個體的真實生存狀況。以“金龍驛傳”作結是唐、五代至北宋投龍簡文一直沿襲的套語句型,但該文卻沒有出現,應當是撰筆人有意識規(guī)避的結果。此外,投龍簡文的撰寫多采用四言句式,而《簡詞》發(fā)愿文的句式靈活多變,既因襲了前代常用的四言句式和話語體系,營造出莊重、肅穆的宗教氛圍;同時又以駢體句式入文,對仗工穩(wěn),雖然也是祈神福佑,不免有粉飾太平、歌功頌德之詞,但就其文學性而言,卻是難得的佳作。

        六、結語

        投龍儀式在唐宋時期成為帝王祭祀的“專屬儀式”,是其為國禱告、為己祈福、維系民心的一種重要手段。投龍簡文作為祭祀儀典的官祭文本,是記錄這一儀式緣起、祭祀規(guī)格、發(fā)愿內容等的重要文獻資料,并在不斷發(fā)展演進中出現了固定化、程式化的套語格式,最終形成了一種獨立的文體類型。

        從投龍文體的形成與發(fā)展來看,東晉道書《玉訣妙經》中的“三元玉簡文”在投簡類型、祈愿套語、投告日期等撰寫套語方面與后世的投龍簡有高度相似性,已經初步具備了簡文格式的基本書寫形態(tài),故而可將“三元玉簡文”視為投龍簡文撰寫套語的雛形。然而東晉道書中雖有簡文撰寫套語的出現,但沒有證據表明其運用到了書寫實踐之中,在東晉南北朝時期僅能將其視作投龍簡文的書寫參照,而不能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樣式來討論,因為其文本格式、文本內容與后來成熟的投龍文體相比,還相差甚遠。唐玄宗開元時期頒布了《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對于投龍儀式的具體流程、齋儀類型、投告地點等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武則天《中岳投金簡文》、唐玄宗《南岳投龍告文》的出土,既能與《立成投龍章醮威儀法則》中的規(guī)定相互印證,又是唐代投龍簡文書寫實踐的有力證明,同時還表明最遲在唐玄宗朝,投龍簡文的套語格式已基本定型。五代吳越國投龍簡在因襲唐人撰寫格式的基礎上出現新變,其在簡主前綴頭銜、個人功績、祈愿內容的描述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使得文本內容大幅度增加。宋代出土的投山簡和投水簡實物,表明簡文的套語格式愈加規(guī)范,道經中的模式化、理論化表述與道教祭文——投龍簡文的書寫實踐聯系得更為緊密。北宋張商英刪定的《金箓齋投簡儀》,對于投山簡、投水簡、投土簡等三種不同類型簡文的套語格式的記載更加精詳,成為其后帝王投龍簡文書寫的重要“范本”參照,標志著簡文套語格式的發(fā)展走向成熟,投龍文作為一種獨立文體最終得以確立。

        從東晉的雛形期到宋代的成熟期,投龍文體的發(fā)展、成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簡文的撰寫格式也呈現出動態(tài)性的變化:不同歷史時期的文本書寫各有其獨特性,不同類型的簡文有著不同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不同規(guī)格的齋儀醮儀亦會影響到簡文的文本形態(tài)。此外,要重視套語格式的二重性特征:既要關注套語格式對于簡文書寫的積極作用,其為當時乃至后世帝王投龍簡師法的重要參照;又不能忽視套語格式帶來的消極影響——出現了程式化、趨同化的創(chuàng)作傾向,可能陷入僵化的撰寫模式。然而撰筆人可根據投龍祭祀的具體情況靈活書寫簡文,并加入文學化的表達方式,創(chuàng)作出詞藻華美、文采斐然的投龍簡文本。因此,只有將多重復雜因素統合起來考察,才能不偏離投龍簡生成時真實的文本情境和文本內容。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最新日韩av在线不卡| 精品熟女少妇免费久久| 色窝综合网| 午夜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极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 欧美 综合 在线 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久久AV中文综合一区二区| 午夜av福利亚洲写真集| 在线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桃色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开心婷婷六月综合|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美腿乱|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乱码| 亚洲AV无码日韩综合欧亚| 国产精品自拍盗摄自拍| 巨爆中文字幕巨爆区爆乳| 青青青爽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久久久 |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国产精品区二区东京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日本| 无码专区一ⅴa亚洲v天堂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看|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一|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视| 亚洲av不卡电影在线网址最新| 亚洲av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闺蜜国产在线闺蜜| 免费国产自拍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