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清
關(guān)于慈姑之名的由來,古籍中說它是“一根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這在多子多福的舊年代里,是討人喜歡的,視為吉祥之物。據(jù)悉港粵一帶以前在春節(jié),用慈姑和柑橘放在果盤內(nèi)作擺設(shè),以示人丁興旺瓜瓞綿綿呢。“掘得茈菇炊正熟,一杯苦勸護(hù)寒歸?!边@是陸游對慈姑情懷寫下的詩句。明代陶弘景在他的《本草經(jīng)集注》里也說:“其根黃似芋子而小,煮食之乃可啖?!?/p>
由此看來,慈姑在古代就被人請上了餐桌。它不但土生土長,還有少許苦香。當(dāng)然我國也有一些良種慈姑,如蘇州的“蘇州黃”、浙江的“沈蕩慈姑”、廣東的“白肉慈姑”都很有名,每年春節(jié)前便大批銷往港澳以及海外市場。
當(dāng)今愛吃慈姑的人還真不少?!按裙眉t燒肉”“慈姑燜雞肉”是民眾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肴,或者混燒,或者用慈姑切片墊底,煮時讓慈姑充分浸潤了豬肉雞肉的湯汁味道,上桌前別忘撒點(diǎn)蔥花。慈姑入口,粉粉的,有肉香味,好像吃板栗。也有些慈姑品種是略帶甘甜味的。老家出產(chǎn)的“糯米慈姑”就毫無苦味。在20 世紀(jì)70 年代之前,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有一種“油氽慈姑片”,是一種名小吃,小孩常追著父母屁股后頭直喊要買。
我工作后的上司是上海女性,她告訴我,過去上海有的茶食店,每到冬天就供應(yīng)“油氽慈姑紅燒肉”這道招牌菜。舊上海的評書場也有手挎竹籃小販吆喝“油氽慈姑片”。如今,這些都是屬于失傳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了吧。
我在去年初冬去廣州侄女阿燕家小住了幾日,她婆婆請我去家里做客,我吃到了主人做的“慈姑蒸臘味”“慈姑燜五花肉”這兩道美味的菜肴。其做法很簡單,把慈姑削皮后,切厚片墊在碗底,上面鋪上臘肉、臘腸,上籠蒸半個多小時。臘味在蒸騰中得到充分釋放后,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浸入慈姑體內(nèi)。慈姑入口,又粉又香,很好吃的。廣東人煮什么菜都喜歡放上一點(diǎn)糖,在做慈姑燜五花肉時,先把慈姑削去外皮,把一個慈姑切成四片,沸水焯一下,即可去掉苦味,把五花肉切小塊,略炒一下,將慈姑放進(jìn)去,加適量鹽、水和2 匙白糖,小火燜熟。把慈姑切成薄片,用沸水焯一下去掉苦味,也是吃火鍋時不錯的選擇。
煮慈姑要掌握火候,煮到斷生就剛好,過熟便會酥爛。因?yàn)榇裙煤矸鄱?,如今也有精明的商人,把慈姑蒸熟后,壓成泥,加入切成?xì)末的臘腸丁、蝦米、細(xì)蔥,煎成“慈姑臘味餅”,也是美味可口的小點(diǎn)心。因?yàn)榧尤肓伺D腸粒,慈姑的身價便提高了許多,由麻雀一下子變成了鳳凰。
可別小瞧土里土氣的慈姑,雖然它在星級以上的大飯店未爭取到一席之地,但是它在平民百姓心里的地位十分牢固。它含的蛋白質(zhì)不低于甘薯、馬鈴薯。含磷高于甘薯、馬鈴薯達(dá)10倍之多。而磷又是人體必需元素之一,在機(jī)體內(nèi)參與了重要的生命循環(huán)過程。慈姑性寒,有通淋利尿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最佳食療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