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權(quán)
槍林彈雨,炮火連天。
他不幸中彈,鮮血外注,染紅了艙面,但仍操控著船舵,讓木船沖向海灘。
戰(zhàn)士們搶灘成功,殺向敵陣。此時的他已停止了呼吸,但仍怒視著敵陣,雙手保持緊握船舵的姿勢……
他叫包振祥,是這艘戰(zhàn)船上駕船的船工。在解放海南島戰(zhàn)役中,這位52歲的船工把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獻給了國家解放事業(yè),留給徐聞人民一個英雄船工的故事。這位英雄船工被國家民政部、廣東省人民政府認定為革命烈士,名垂青史。
包振祥,出生于龍?zhí)伶?zhèn)包宅村一戶漁民家庭,世代面海而居,打漁為生。他本是一個普通的漁民,正是一場戰(zhàn)役,讓他成為了后世敬仰的英雄。
1950年1月2日,中共華南分局發(fā)布《關(guān)于支援海南島作戰(zhàn)決定》,“一切為著爭取海南戰(zhàn)役的勝利”,號召各級政府機關(guān)及群眾全力支援前線。包振祥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報名參加支前工作。當時,解放軍戰(zhàn)士多為北方人,不熟悉海戰(zhàn),必須在戰(zhàn)前開展海練。包振祥獻出自己的漁船,并協(xié)助和輔導駐扎在包宅村及周邊村莊的第43軍127師379團2營指戰(zhàn)員開展海練。經(jīng)過兩個多月海練后,3月5日晚,組織了第一批偷渡。此后,陸續(xù)組織偷渡。31日晚,再次組織第二批第二次偷渡作戰(zhàn),包振祥奉命參加了這次戰(zhàn)役。
當晚,包振祥趕往博賒港,登上3號船,擔任舵手。船上搭載的是127師379團2營4連戰(zhàn)士。夜里22點半,我軍88只木帆船載著3000名戰(zhàn)士揚帆起航,順流前進,直指海南島。
在夜幕的掩護下,船隊順風順水抵達瓊州海峽中線。遠處的海面上出現(xiàn)了3艘敵艦,正朝我軍開來。面對突然冒出來的敵艦,我軍指戰(zhàn)員立即架起槍炮,準備還擊。國民黨守軍依仗船堅炮利,悍然撞向我軍船隊,還猛烈開炮轟擊。
“唰”的一聲,包振祥駕駛的3號船帆篷被擊落。
原來是帆繩被彈片切割斷開了,帆篷應聲飄落。沒有帆篷,船失去了快速航行的能力,只能在波峰浪谷中顛簸,緩慢前進。
彈片紛飛,水浪亂濺。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關(guān)頭,包振祥毫不猶豫地爬上桅桿頂端,雙腳緊緊地攀纏在桅桿上,把被擊斷的帆繩接上拴穩(wěn)。帆重新掛了起來,船終于恢復了航行。
然而,當3號船在海面上繼續(xù)航行100多米后,一艘敵艦氣勢洶洶地闖進我軍船隊中間,企圖沖散船隊,以便各個擊破。
包振祥駕駛3號船搶在前面,逼向敵艦。就在距離敵艦10多米遠的時候,船上所有的六〇炮、重機槍一齊向敵艦開火……
一輪重火力轟擊后,敵艦的火力被壓下去了,灰溜溜地開到遠處去。但是,惱羞成怒的敵軍很快派來戰(zhàn)機增援。一時間,空中轟炸,艦上炮擊,我軍船隊被打亂了隊形。
3號船有12名戰(zhàn)士和3名船工先后倒在血泊中。包振祥是船上唯一會掌舵的人了。他掌舵冒著硝煙炮火,甩開敵艦的追殺。
可不幸的是,敵機投下一枚炸彈,就在船頭炸開了。彈片插進包振祥胸部,頓時血流如注。戰(zhàn)士們紛紛圍起一道人墻,用身體掩護著船工。包振祥推開戰(zhàn)士們,說:“不要管我,趕快開炮消滅敵人!我挺得??!”
胸部中彈,血流如注,包振祥仍操控著船舵,讓木船沖向海灘。
4月1日5點半,3號船終于靠岸了。激越的沖鋒號響起,船上戰(zhàn)士跳下木船,搶灘登陸,殺向敵陣。包振祥的雙手仍緊握船舵,但此時的他已流盡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