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數(shù)
為群眾辦實事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題中之義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學黨史最終要落腳到辦實事、開新局上。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供需之間的關系,不能做“紙面上”的漂亮事,把辦實事當成個人積攢政績的“表演秀”,而是要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xiàn)實的利益出發(fā),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從而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以群眾所想為指南。每每談及“解民生之憂”之類的話題,似乎總認為與投入若干個“小目標”的“大場面”扯到一起。但為民辦實事,并不是以投入大小為界定的。之所以容易產(chǎn)生這種錯覺,往往是官本位的思想作祟,只想著干什么能出彩,而很少想什么事是群眾想讓我們干的?!拔覟槿罕娹k實事”是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搭好群眾“連心橋”的重要舉措,絕不能有走過場、喊號子,雨過地皮濕、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把辦實事搞成自我感覺良好,群眾叫苦連天的“獨角戲”,這樣會寒了群眾的心。黨員領導干部要把群眾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要以群眾的訴求為唯一準繩,不擺花架子,少動嘴皮子,才能真正做到與群眾同頻共振。
要以群眾所需為所急?!疤煜麓笫拢刈饔诩??!睘槊穹战^大多數(shù)都是一件件具體小事,一樁樁煩心瑣事,然而小事卻并不容易干好。有的黨員干部對“針頭線腦”的小事不屑一顧,認為大材小用,浪費了寶貴時間,殊不知這也是“本領恐慌”,不敢擔當?shù)谋憩F(xiàn)。想把實事辦好,就得把事情辦在關鍵處,把溫暖送到心坎上。這就需要黨員領導干部卷起褲腳、彎下腰板,多一些腳底粘泥的調研,多傾聽一下群眾的家長里短,做群眾的家里人、貼心人,將群眾的急切呼聲視為開展工作的號角,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應。雞毛蒜皮的事不嫌小,三天兩頭的頻率不嫌煩;鄰里糾紛能調解,大事難事也能行。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的笑臉一天比一天燦爛。
要以群眾滿意為目標。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大小,群眾最有體會、最有發(fā)言權,其最終的落腳點是群眾滿不滿意。黨員領導干部為群眾辦理一件難事并不難,難的是日復一日、堅持不懈。這就需要樹立強烈的宗旨意識,大力發(fā)揚“為民服務孺子?!薄皠?chuàng)新發(fā)展拓荒?!薄捌D苦奮斗老黃?!钡摹叭!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堅持人民至上,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群眾的事不怕煩不怕難不怕累,多用情多用心多用力,把群眾的事裝在心里,落實在腳底。常懷“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為民情懷,挺起擔當脊梁,拿出實干勁頭,堅決做到說辦就辦、辦就辦好,讓人民群眾看在眼里、暖到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