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創(chuàng)
貓最早是作為捕鼠工具被人們飼養(yǎng)的,不知何時就成了人們的萌寵,以至于貓的主人反倒被稱作“貓奴”“鏟屎官”。不僅是普通人,從達官顯貴到王孫公侯,從偉大的文學家到藝術領袖,甚至連唯我獨尊的皇帝也未能幸免地甘愿“淪”為貓奴。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寫下了數(shù)萬首詩,其中很多都與貓有關。古時貓又被稱為“貍奴”,陸游的《贈貓》詩云:“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痹娭懈屑ぜ依镞@只貓保護了自己書房里的書免遭鼠啃,只是覺得對不起這只勤勤懇懇的“功臣貓”,因為家里窮,它的窩里連塊氈子都沒有,更別說吃魚了。
陸游的很多詩中都描繪了其樂融融的“老翁戲貓圖”,比如“夜長暖足有貍奴”“隴客詢安否,貍奴伴寂寥”等,妙趣橫生。陸游一生留下了近萬首詩,說不定正是因為有貓為伴,方能文思泉涌,下筆有神。
古書記載,明朝嘉靖帝除了熱衷于煉丹、尋求長壽之法外,還對養(yǎng)貓情有獨鐘。他在后宮中專門設立了養(yǎng)貓機構,派專人負責貓的選種、訓練、吃住等事宜。這位皇帝閑下來就逗貓取樂,還給貓起名,特別乖巧的貓則分封官職甚至是領地。最喜歡的一只貓死了之后,他特地命人打造了一口純金的棺材,隆重地將貓葬在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入土的萬壽山上,并且要當朝老臣作文賦詩紀念(“殆,上痛惜,為制金棺,葬之萬壽山之麓;又命在值諸老為文,薦度超升”)。
清末名臣張之洞也愛貓成癡,養(yǎng)的貓竟然有幾十只之多,他每天除了忙公務,就是侍弄這些貓。有時候這些貓在他的書卷上大小便,他也從不發(fā)怒,淡定地掏出手帕一擦了之,他甚至告誡家里的傭人:“貓本無知,不可責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p>
中國現(xiàn)當代文人同樣有愛貓成癮的例子。錢鐘書家的貓性子暴躁,經(jīng)常與比鄰而居的林徽因家的貓打架。每當院子里響起聲嘶力竭的貓叫,錢鐘書便立即放下手中的筆一躍而起,從門后摸出準備好的竹竿沖出去幫自家的貓打架。夫人楊絳常擔心因為幫貓打架而傷了兩家的和氣。幸好沒有,兩家反而因為貓打架而越來越親近。
林徽因家的貓叫“愛的焦點”,錢鐘書家的貓叫“淘氣”,錢鐘書在其小說《貓》中專門寫過這只貓,楊絳在回憶錄《我們仨》中也提到過這只貓:“一九五二年搬家,捉了貓裝在一只又大又深的布袋里,我背著,一路撫慰著貓兒。我只覺貓在袋里瑟瑟地抖。到了新居,它還是逃跑了,我們都很傷心?!?/p>
張愛玲、蕭伯納、村上春樹、梁實秋、豐子愷等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貓奴,也都寫過很多關于貓的文字。季羨林奮筆疾書的時候,他家的貓常常躥上書桌,在他的稿紙上留下一攤排泄物,但季羨林從不發(fā)怒,只是默然拎起稿紙“甩掉多余的水分”,然后吩咐家人給它拿些零食,“別來給我搗亂”。在記錄中,季羨林說:“我謹遵一條戒律:決不打小貓一掌,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打它?!?/p>
找對主人的貓,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