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麗
摘要:水稻與我國居民餐飲息息相關。作為經濟作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量與質量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目標導向之一。本文圍繞水稻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相關論述,希望通過技術革新等手段,科學栽培,綜合防治,提高水稻的產量與質量。
關鍵詞:水稻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
前言
水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南北方廣泛栽種的作物,既關聯人們的日常生活,又關聯國家糧食安全。我國目前有6個稻作區(qū),根據日照程度等因素的區(qū)別,分為單季稻和雙季稻。水稻的作用很多,稻穗加工后可食用,還可以作為釀酒的原材料,稻稈可以喂養(yǎng)牲畜。幾十年來,我國一直在優(yōu)化創(chuàng)新水稻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為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對選種、育苗、插秧、水費管理等不斷進行研究分析,根據地區(qū)差異,因地制宜,革故鼎新,幫助水稻實現更好的產出。
1.水稻栽培技術相關內容分析
1.1科學選種
水稻的品種繁多,各地因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環(huán)境等因素的不同,對水稻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條件,科學選種。具體應注重以下幾個條件:一是選擇帶有抗病性、穩(wěn)產性的品種;二是選擇抗高溫、抗旱的品種;三是選擇純度高,區(qū)間值在95%以上的品種。確定好品種以后,還要對所挑選的種子進行優(yōu)良篩選,如機械精選、鹽水精選等方法,確保每顆種子狀態(tài)飽滿,提升催芽率。目前雜交水稻的生存適應能力較強,滿足大多數生長環(huán)境,在符合條件的地區(qū)可以優(yōu)先選擇雜交水稻品種。
1.2育苗
種子挑選完畢以后,第一步,需要將其晾曬在陽光下兩天,通過曬種可以提高種子酶的活性,種皮增強,發(fā)芽的概率增加;可以增加種子內部的氧氣含量,為其種胚形成制造條件;可以降低抑制種子發(fā)芽的谷殼內胺A等物質的濃度;可以起到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第二步,需要將種子進行完全消毒處理,噴灑混合多菌靈藥劑,放置48小時,然后用清水浸泡種子約12個小時,使種子表面噴灑的藥劑清洗干凈。完成前期準備工作,進入催芽階段。種子發(fā)芽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未出芽時期,應將室溫控制在32℃,這個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fā)芽快且齊;待種子出芽,應將室溫提高至38℃,加快促進生長。育苗階段要注意5個方面:一是檢驗育苗床的土壤營養(yǎng)含量,要保證其營養(yǎng)均勻,如若有欠缺的成分應合理增加;二是調控好氧氣和水分,避免出現弱苗、老苗、死苗;三是注意好育苗各階段的工作流程對接,尤其是苗種的時間把控,一般秧苗的成長周期在21天至28天左右,當幼苗的葉面長至5葉時,即可進行下階段的移植工作。如果是一些晚期水稻種,可以待葉面長至6葉時再進行移植。
1.3幼苗插秧
育苗成功以后,需要將幼苗播種移植到生長田中。具體工作如下:第一步,搬運秧苗,當育苗床的幼苗具備移植條件時,將其連根拔起,在搬運過程中,要注意對幼苗的根莖著重保護,避免損傷。第二步,適宜的插秧環(huán)境,要盡量選擇早晨溫度較低,風力較小的時候,溫度一般約為21℃,風力三級以下。第三步,插秧的深度,為增加幼苗的存活率,一般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偏差0.5厘米。第四步,秧苗播種的密度,根據品種的不同,密度不一,通常保證20公分的間隔,常規(guī)品種5*6寸,雜交水稻7*8寸。隨著機械化進程加快,插秧的方式也發(fā)生改變,大部分地區(qū)實施機械化全自動插秧,小部分地區(qū)實行人工插秧,還有一部分地區(qū)仍保持拋秧、水稻直播等傳統(tǒng)方式。
1.4水肥管理
水稻的栽培除了以上幾個階段,還要著重注意水肥管理,這是決定產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首先是肥料管理,成長初期施肥時,氮磷鉀三種肥料的比例控制在10:5:9,可適當增加含有錳或鎂的肥料,水稻的肥力得到充足的供給。待水稻成長至分蘗期,對氮的需求猛增,這時應追加分蘗肥以保證水稻足夠的肥料供給。此外,抽穗、返青階段也要注意追肥,助力水稻健康成長。其次的水源管理。水稻需要科學合理地灌溉,要關注以下幾個節(jié)點:插秧時灌溉水位不超過葉耳;分蘗期淺水勤灌,水層一般在3-5厘米,植株根莖的透光性較好,有利于根系發(fā)育;幼穗發(fā)育期水位需求量最大,水層一般在6-8厘米,若天氣干旱還可以適量加深水層。此外,抽穗揚花期和灌漿乳熟期要注意干濕交替,水層適當,不積水不斷水。保障水稻成熟。
2.水稻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2.1稻瘟病與紋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有幾類常見的病蟲害,首先是水稻自身成長階段容易出現的病狀,如稻瘟病和紋枯病。稻瘟病是世界上流行最廣且危害最高的一種真菌病害,根據水稻受到侵害的不同階段和不同部位,可以分為苗瘟、穗頸瘟等。在中國一般對晚稻嚴重性高于早稻,影響水稻的存活率和最終產量,一般減產15%左右,最高可至50%。稻瘟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選擇抗病品種,培育優(yōu)質幼苗,若發(fā)病,則要把握規(guī)律和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防治。紋枯病是另一類對水稻危害極大的真菌病害,且對早稻的嚴重性高于晚稻,易造成谷粒不飽滿,植株枯死等現象。紋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通過水肥管理,以穗肥為根本原則,水稻成長階段保證肥量充足,并加以藥劑防治,在拔節(jié)以后,抽穗之前。
2.2蟲害的防治方法
其次是蟲害,常見的有稻飛虱和稻螟蟲??刹捎棉r業(yè)、化學和生態(tài)防治相結合。農業(yè)上深耕,優(yōu)選抗蟲品種,春后除草,建立無毒秧田等,化學即是利用各類殺蟲劑,如阿維菌素、銳勁特等,快準狠治理蟲害,生態(tài)上則是利用這些蟲害的天敵,如稻螟赤眼蜂、草間小黑蛛等利用食物鏈壓制的方法,驅除蟲害危機。
2.3綜合防治措施
針對以上的各類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主要可總結為物理防治、藥物防治和田間防治。水稻因其特性,密度一般較緊湊,在防治時,可以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人工干預對害蟲進行誘殺,或者通過引進害蟲的天敵對其捕殺。藥物防治是立竿見影的一種方式,在稻田水深高于3厘米時,噴灑農藥有效驅除病蟲,如果已經發(fā)病,要對癥下藥,劑量適中,避免對秧苗造成二次損傷。田間防治主要是隨著關注水稻的生長情況,把握其生長周期,在恰當的時間及時肥力補給,灌溉,并做好除草工作,避免雜草爭奪水稻的養(yǎng)分,為水稻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結語
水稻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作為農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隨著技術的進步,水稻的品種不斷優(yōu)化發(fā)展。因此更應該做好水稻的栽培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發(fā)揮優(yōu)質稻種的最大效力,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必要保障,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何嘉暉.水稻栽培技術及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J].湖北農機化,2020(17):50-51.
[2]莊新榮.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常見病蟲害防治分析[J].南方農機,2020,51(12):58.
[3]高屹,劉顯峰.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06):20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