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青 趙樹旺
(唐山市豐南區(qū)農業(yè)農村局植保站 河北 豐南 063300)
唐山市豐南區(qū)玉米常年種植面積將近30 萬畝,近年來桃蛀螟在豐南區(qū)玉米上為害呈現逐年加重的發(fā)生態(tài)勢,成為了玉米抽雄、結穗期又一個主要害蟲。據調查統(tǒng)計,寄主主要包括玉米、高粱、向日葵、姜、棉花、桃、柿、核桃、無花果、松樹等。
據調查,嚴重地塊雌穗被害率達83.3%,平均百株有蟲239 頭,最高436 頭,其危害遠遠高于玉米螟。秋季玉米收獲期蟲情調查顯示:玉米百株有鉆蛀性害蟲幼蟲91.4 頭,其中桃蛀螟占總數的45%,玉米螟占27.2%,棉鈴蟲占總數的27.8%;對西部塘坊鎮(zhèn)、南孫莊鄉(xiāng)、東田莊鄉(xiāng)等玉米種植區(qū)個別玉米田塊(特別是與桃樹鄰近的玉米種植田)進行田間調查統(tǒng)計,穗部桃蛀螟百株有蟲342 頭,占鉆蛀性害蟲的97.7%,而玉米螟僅8 頭,占2.3%,其中在穗部的桃蛀螟占66.3%,蛀莖的占33.7%。
2.1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為桃蛀螟提供了適宜的越冬環(huán)境,導致該蟲的為害逐年快速加重,而且寄主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2.2 隨著果樹及適合桃蛀螟喜食的農作物種植種類的增多,為桃蛀螟提供了連續(xù)不斷的適口性食物,由于食料豐富,使得桃蛀螟生長發(fā)育迅速,適生性增強。
2.3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夏玉米種植面積的擴大,特別是甜玉米、粘玉米等特色玉米的種植面積增大,播種時期的推后和種植品種生育期延長,以及收獲期推遲等原因,為不同世代桃蛀螟的發(fā)生為害提供了更為適宜的生存、繁殖條件。
3.1 為害特點。桃蛀螟近年來發(fā)展為雜食性害蟲,主要寄主為果樹和向日葵等,寄主植物多,發(fā)生世代復雜。為害玉米時,主要蛀食雌穗,取食玉米粒,并能引起嚴重穗腐,且可蛀莖,造成植株倒折。初孵幼蟲從雌穗上部鉆入后,蛀食或啃食籽粒和穗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鉆蛀穗柄常導致果穗瘦小,籽粒不飽滿。蛀孔口堆積顆粒狀糞渣,一個果穗上常有多頭桃蛀螟為害,有時還可與玉米螟、棉鈴蟲、甜菜夜蛾混合為害玉米,嚴重時整個果穗被蛀食,減產很重或沒有產量。
3.2 發(fā)生規(guī)律。桃蛀螟在豐南區(qū)1年發(fā)生3 代,均以老熟幼蟲在玉米、向日葵等殘株內結繭越冬。8月下旬~9月中旬進入為害夏播玉米的高峰期。特別是上茬栽種土豆,下茬是甜、糯玉米的地塊受危害嚴重。
桃蛀螟因寄主植物廣,成蟲產卵前期較短,幼蟲,特別是3 齡以后的幼蟲,常因隱蔽性很強、世代重疊嚴重等特性而難以防治。桃蛀螟對玉米的為害主要是在玉米抽雄后雌穗結實期。
4.1 物理防治
4.1.1 及早消滅越冬幼蟲。幼蟲一般在玉米秸稈內、風干的雌穗內等處越冬,在每年開春以后集中處理玉米秸稈,如做壓塊處理,打碎作添加飼料等,以減少越冬基數。
4.1.2 合理種植誘集帶。在玉米種植田周圍不提倡栽種果樹、向日葵等寄主植物,以免加重對農作物的為害,可在地邊種植桃蛀螟喜食的油葵等植物誘集行。
4.1.3 誘殺成蟲。利用桃蛀螟具有很強的趨光性和趨化性的特性,在成蟲剛剛開始羽化且尚未產卵前,在桃園內、玉米田、高粱田內,安裝頻振式測報燈、殺蟲燈等,或用性誘劑捕捉器來誘殺成蟲。
4.1.4 清潔田園。秋末冬初果實收獲后及時清理桃園內的落果和有蟲果,消滅果內幼蟲。玉米秸稈要及時收割堆垛,或直接粉碎作秸稈還田處理。
4.2 生物防治。噴灑蘇云金桿菌或青蟲菌液防治。
4.3 化學防治?;瘜W防治具有速效、簡便和經濟效益高的特點。在玉米抽穗始期進行卵與幼蟲的田間調查,每3 d 調查1 次,當有蟲(卵)株率達到20%以上,或百穗有蟲20 頭以上時進行防治。藥劑可選用Bt 乳劑500 倍液、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維菌素、滅幼脲等。防治的重點部位為玉米果穗頂部或雌穗花絲上,防治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