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志 鄭永濤 楊世鵬 胡 苓 王武全 楊華偉
(四川省自貢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自貢643000)
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雙低菜籽油是有利于人體健康的食用油源[1],大力發(fā)展優(yōu)質雙低菜籽油是緩解國內食用油自給緊張,實現(xiàn)健康中國的有效途徑。四川作為全國第一大油菜籽生產省,近年來開展了“天府菜油”行動[2],極大地促進了四川省油菜產業(yè)發(fā)展,各單位相繼育成了一批優(yōu)質雜交油菜品種[3-6]。
自貢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用油研9號F2、寧油10號、蜀雜10號、寧油14號、優(yōu)良品系8496等為材料,采用自交、雜交、回交等多種交配形式,結合田間優(yōu)良農藝性狀的定向選擇和室內雙低高含油量的品質篩選,以及不育度、恢復力和配合力鑒定測試,培育出雙低、高油雜交油菜新品種貢油5206。該品種角果較多、產量較高,適合于四川平壩、丘陵地區(qū)冬油菜區(qū)種植,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2021年通過農業(yè)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油菜(2021)510020。
1.1 不育系雄性不育兩用系BZ551AB中包含雄性不育株(A株)與雄性可育株(B株),貢油5206的母本是該兩用系中的雄性不育株(A株)株系BZ551A。BZ551AB是自貢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從2010年國內引進材料油8496后代中選育不育株與形態(tài)特征相似的可育株,經連續(xù)6代姊妹交,選育出不育性穩(wěn)定、農藝性狀整齊一致的雄性核不育兩用系。
雄性不育兩用系BZ551AB是半冬性甘藍型隱性核不育中熟兩用系,幼苗長勢強,弱冬性直立,葉綠色;花黃色,中等大小、側疊,不育性徹底,不育株率49%~50%,雌蕊發(fā)育正常,雄蕊敗育,籽粒雜黃色,育苗移栽全生育期210d。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塊6000株/667m2的情況下,株高200.5cm左右,一次分枝部位高約70cm,主花序長約88cm,勻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約9.5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約455.6個,角果平伸,中等長度,每角粒數(shù)約17.8粒,千粒重約3.6g,經FOSS近紅外快速檢測,種子芥酸含量0.96%,含油量40.6%。
1.2 恢復系雄性不育系恢復系7(50)R,是2007年利用(油研9號F2×寧油10號)與(蜀雜10號×寧油14號)雜交,在分離后代中選擇優(yōu)良變異單株,經連續(xù)多代選株自交、品質測試,2012年選育而成的雄性不育恢復系,農藝性狀整齊一致。
雄性不育恢復系7(50)R是半冬性雙低優(yōu)質中熟新恢復系,苗期生長旺盛、直立,葉綠色,花黃色,中等大小、側疊,柱頭外露,花粉充足;種子球形褐色,育苗移栽全生育期198d,長勢強,配合力高,恢復能力強。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塊6000株/667m2的情況下,株高160cm左右,有效分枝部位高約40cm,主花序有效長度約70.7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約7.6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約443個,角果中長、平伸,中等長度,平均每角粒數(shù)24.7粒,千粒重約3.6g,經FOSS近紅外快速檢測,種子芥酸含量約
1.3%,含油量約46.7%。
1.3 選育過程貢油5206是自貢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2014年用雄性不育兩用系BZ551AB中的不育株(A株)株系BZ551A作母本,與雄性不育恢復系7(50)R作父本配制的雜交油菜組合,代號雜5206。2015-2016年參加自貢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新組合品比試驗;2016-2018年度以品種名貢油5206參加四川省科樂油菜新品種聯(lián)合試驗,并作油菜新品種抗性鑒定;2018年以品種名貢油5206提交油菜品質測試和轉基因測試;2017-2019年以品種名貢油5206作DUS測驗,2021年通過農業(yè)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油菜(2021)510020。
2.1 生物學特性貢油5206是一雙低優(yōu)質兩系甘藍型雜交油菜新組合,生長旺盛,子葉腎形,葉綠色,葉莖均有蠟粉,葉片有缺刻,莖稈綠色,植株扇形,勻生分枝,花瓣黃色側疊。四川省科樂油菜新品種聯(lián)合試驗,平均全生育期208d,比德油6號遲熟1d,株高202cm左右,有效分枝高度約83cm,單株角果數(shù)約417個,每角粒數(shù)20.6粒,千粒重約3.95g,單株產量29.5g,籽粒褐色。
2.2 品質特性2018年經農業(yè)農村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貢油5206芥酸含量0.201%,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3.19μmol/g(餅),含油量46.44%。
2.3 抗性表現(xiàn)2016-2018年2年度參加四川省科樂油菜新品種聯(lián)合試驗,自然條件下,菌核病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8.40和7.05,分別比對照高0.40和0.41。經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年鑒定,與對照德油6號相比,貢油5206表現(xiàn)為低感菌核病,感病毒病。
2016-2018年度參加四川省科樂油菜新品種聯(lián)合試驗,2016-2017年度5點試驗5點增產,每667m2平均產量183.41kg,比對照德油6號增產26.84%,居本組參試品種第1位;2017-2018年度續(xù)試,7點試驗6點增產,平均產量187.22kg,比對照德油6號增產4.10%,居本組參試品種第7位;2年12點次試驗平均產量185.32kg,比對照德油6號增產15.47%,豐產性和穩(wěn)定性好,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地區(qū)種植。
4.1 隔離技術親本原原種采用紙袋套袋成對交繁殖技術;父本原種、母本原種及生產用種采用尼龍網(wǎng)大棚隔離技術;父本生產用種、雜交種子生產采用自然屏障或距離隔離技術,距離隔離要求1000m以上。
4.2 主要農藝技術親本繁殖、雜交種子生產采用育苗移栽,親本繁殖4行1小廂;制種父母本行比為1∶3或1∶4。
4.3 去雜技術親本繁殖、制種均在苗床期、蕾薹期、初花期進行嚴格的去雜去劣工作。制種在蕾薹期,初花前砍除可育株,逐田檢查驗收,要求田間純度達99.9%以上。
4.4 收獲保純技術及時收獲,做好收割工具、器具、曬場清理,分戶抽樣,進行種子純度鑒定。
5.1 適時播種,培育壯苗育苗移栽于9月中旬播種,苗床和移栽大田比約為1∶5;直播于10月中下旬播種。
5.2 合理密植育苗移栽以0.6萬~0.8萬株/667m2為宜,直播以1.0萬~1.2萬株/667m2為宜,機械直播以2.4萬~3.0萬株/667m2為宜。
5.3 合理施肥,重施底肥參照當?shù)馗仕{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注意氮、磷、鉀肥的平衡施用,增施硼肥。一般每667m2施氮肥10~15kg、磷肥50~70kg、鉀肥15~20kg、硼肥0.5~1.0kg。
5.4 適時防治病蟲害苗期防治菜青蟲、蚜蟲和根腫病,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青莢期防治蚜蟲。
5.5 及時收獲一般當全株角果2/3呈枇杷黃色,籽粒充實飽滿時為最佳收割期,收割后堆放促進籽粒充分后熟,以提高產量。機割機收應等充分成熟時收割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