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第三空間”在《自由生活》中的文化表征

        2021-12-06 11:51:22謝雁冰
        關(guān)鍵詞:華裔家園移民

        謝雁冰

        (福州大學 a.外國語學院;b.跨文化話語研究中心,福州 350108)

        一、引 言

        1974年,法國“元哲學家”亨利·列斐伏爾在《空間的生產(chǎn)》中指出,“空間是社會關(guān)系的容器,它不僅為社會關(guān)系所支撐,也為社會關(guān)系所生產(chǎn)?!盵1]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將空間由一個靜止的地理或者物理概念,轉(zhuǎn)變?yōu)橐粋€不斷重組和不斷建構(gòu)的動態(tài)進程,向我們展示出一種物理空間、精神空間和社會空間之間的理論統(tǒng)一性。在列斐伏爾看來,空間所具有的精神屬性,一如我們所熟悉的社會空間、國家空間、日常生活空間、城市空間、經(jīng)濟空間和政治空間等概念[2]11。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使空間擺脫了單一的物質(zhì)屬性,拓展了空間的社會屬性,使空間的觀念形態(tài)和社會意義引起關(guān)注。

        以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為起點,美國當代著名后現(xiàn)代地理學家愛德華·索亞提出了“第三空間”的中心論點,即:所謂第三空間,它把空間的物質(zhì)維度和精神維度包括在內(nèi)的同時,又超越了前兩種空間,而呈現(xiàn)出極大的開放性,向一切新的空間思考模式敞開大門[2]11。“第三空間”認識論使空間概念遠遠超越了傳統(tǒng)文本中景觀、環(huán)境等地理因素的詮釋方式,成為一種統(tǒng)攝社會關(guān)系和社會再生產(chǎn)的思維方式,以它強烈的徹底開放性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當中?!暗谌臻g”不僅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詮釋了文學文本中具體存在的可以感知的空間概念,而且針對空間及其文化表征進行了新的編碼重組,使空間中包含的文化政治內(nèi)涵及其社會歷史意義均以新的形式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將美國華裔文學放置于“第三空間”的視閾之下,無疑強調(diào)了美國華裔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殊性,凸顯了美國華裔作家和他們所塑造的美國華裔移民身份的邊緣化和混雜性,以期構(gòu)建新的身份認同途徑。

        本文以著名美國華裔作家哈金的長篇小說《自由生活》一書為研究對象,從空間視角展開,探討空間作為敘事主體意識載體和社會文化載體,在參與身份構(gòu)建的過程中展示出來的獨特話語方式,揭示“第三空間”在華裔移民身份建構(gòu)中的重要意義。哈金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采用英語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榮獲海明威文學獎、??思{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及普利策小說入圍獎等國際獎項?!蹲杂缮睢?A Free Life)是哈金用英文創(chuàng)作的第五部長篇小說,同時亦是他第一部以美國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新一代移民在美國不斷奮斗和追求夢想,構(gòu)建家園的故事。在《自由生活》中,哈金以離散作家的身份,從地理空間、語言空間以及社會空間等不同的角度,不斷構(gòu)建華裔移民生存的“第三空間”——一個既不是中國又不是美國,一個非此非彼又亦此亦彼的開放性空間[3]。在哈金的筆下,以武南一家為代表的華裔移民,在異質(zhì)文化當中不斷對自我主體性展開追問和解構(gòu),最終建立起超越二元對立、跨越邊界的雜糅身份而尋得棲身之地。小說中敘述了華裔移民主體與原生文化之間的糾葛,他們面對異國文化時的若即若離,以及對理想家園的渴望和追尋;同時亦以他們特殊的邊緣身份,不斷驗證著空間的動態(tài)進程,為身份的解構(gòu)和重構(gòu)注入了各種新的可能。正如愛德華·索亞在《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中指出的那樣,“不管這些邊緣化主體置身何處,在這樣一個充滿政治色彩的空間中,人們可以描繪并實現(xiàn)嶄新的、另一種形式的‘公民身份’。”[2]44

        二、地理空間中的流動身份建構(gòu)

        對于華裔移民來說,移居不僅僅意味著遠離故土和跨越地理空間,它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體驗和生活經(jīng)歷,必然帶來身份認同的分裂和重建。而地理空間作為特定社會語境和社會矛盾的載體,不僅映射著離散人群的生存狀態(tài),還反映了新的社會背景下,他們關(guān)于離散身份的自我認知。

        《自由生活》描寫了以武南為代表的新一代華裔移民和美國主流社會白人生活的不同地理空間,隱喻了地理空間和社會空間之間的辯證性和再生產(chǎn)性,充分體現(xiàn)了空間的物質(zhì)維度和精神維度的統(tǒng)一。正如列斐伏爾所言,“空間是政治性的、意識形態(tài)性的……就像我們所觀察到的那樣,是一種社會的產(chǎn)物?!盵4]

        故事的一開頭,武南和妻子萍萍打消了回國的念頭,成為暫時沒有固定身份的離散者。武南不得不從事各類體力勞動,萍萍則在一位美國富孀家中擔任保姆,以此換取住處和薪水來貼補家用。哈金以武南朋友丹寧的視角,帶讀者參觀了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豪宅,從網(wǎng)球場到游泳池,從車庫到可以做陶器的工作坊。丹寧和武南的對話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空間所對應(yīng)的特定社會空間,以及空間背后隱含的強烈意識形態(tài)色彩,在這里,空間具有了象征意義。

        一柱陽光斜照進來,照見微塵在翻滾。丹寧大受感染,說: “真讓我難過,非常難過?!薄霸蹅兏闪诉@么多活兒,可怎么才能達到像這家子這么闊氣?!薄?“咱們永遠也過不上這樣的日子?!薄拔也粻幜恕C绹鴫舨皇墙o我預(yù)備的?!盵5]396-397

        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優(yōu)渥生活,通過空間凸顯出來,與武南一家動蕩艱難的移民生活形成了強烈對比。在丹寧的眼里,移民身份是永遠無法真正進入美國社會中心的,作為文化和社會身份的離散者,留下來就意味著以邊緣人的身份開始生活。生活空間的背后是鮮明的文化身份認知,體現(xiàn)的是身份差異的新文化政治。隨著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移民生活空間和地理空間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同時,美國華裔移民的身份認同在“第三空間”的開放視角之下亦不斷更新和演變。正是“第三空間”所呈現(xiàn)出來的巨大開放性和不確定性,在重新評估物質(zhì)維度和精神維度的辯證統(tǒng)一關(guān)系時,為離散人群提供了棲身之處。對于華裔移民來說,在新的異質(zhì)文化中,“身份,不論是性的身份還是其他什么身份,是不穩(wěn)定的、游移的、多重的、情景的、難以控制的、雜混的,總是在協(xié)商與抗爭之中,永遠不是穩(wěn)定的,一成不變的?!盵2]144

        正如《自由生活》中的武南一家,在歷經(jīng)種種艱難考驗之后,從憂心忡忡的新移民變成亞特蘭大一家中餐館的老板。有了自己的生意,接著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財產(chǎn)。哈金寫道:

        “那只是個小房子。”萍萍笑著告訴他(律師)。

        “可這卻是一大步。”律師說。

        伍爾夫先生插話說:“家是你開始建立財富的地方。”

        “沒錯,”尚律師附和道:“這是實現(xiàn)你美國夢的重大一步?!盵5]212

        他(武南)繼續(xù)看著他們,看到他們這么快樂,他很開心。他剛剛讀完《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仍很鮮明地記得,主人公在屬于自己的一角之地,為自己掙得一個棲身之處而進行的奮斗。武南感到幸運的是,自己在短短幾年就達到了這一目標。雖然他們的房子欠的債還沒付清,他卻已經(jīng)踏上了成為一個獨立之人的道路[5]220。

        ……老人把房契寄給了他們。他們的腳終于踩到可以稱為自己的地上了。武南心中充溢著自信;他終于給全家掙下了一份安全感?!?現(xiàn)在,就算餐館倒閉了,他們一家仍然可以平安度日,只要他干著點什么,一家人溫飽就不成問題。他推論,這就是自由:不欠任何人一分錢,不用害怕被解雇[5]。

        通過地理空間的變化,我們看到了武南和萍萍在美國的生活狀況和文化身份的變化,與之前丹寧的預(yù)判正好相反:武南一家實現(xiàn)了他們的美國夢。新移民的美國夢并不是以象征美國身份、白人的優(yōu)越感和權(quán)力為特征的,而是超越了美國白人中心權(quán)力的一種成功。同樣,新移民的身份建構(gòu)也不是對故國文化的簡單拋棄和背離。華裔移民對身份的追問從未停止,并且一直充滿了不確定性,身份認知在新的生活實踐中不斷被構(gòu)建又不斷被打破再重建。小說中的主人公武南和萍萍樂意接受移民生活的種種遭遇,愿意面對這個過程當中所經(jīng)歷的種種地理空間和社會空間的轉(zhuǎn)變,武南已經(jīng)成為一個獨立自主之人。他感激這片給予他磨難和奮斗經(jīng)歷的土地,他和他的妻子,他的孩子,都在這片土地上獲得了重新開始的機會。

        從20世紀后半葉對空間的思考來看,空間既被視為具體的物質(zhì)形式,可以被標示、被分析、被解釋,同時又是精神的建構(gòu),是關(guān)于空間及其生活意義表征的觀念形態(tài)[6]。在這個意義上,“第三空間”認識論的視角超越了空間的具體物質(zhì)形式和精神建構(gòu),呈現(xiàn)出新的空間思考模式,將真實和想象、物質(zhì)和精神交匯到一起。正如《自由生活》中武南一家以及以他們?yōu)榇淼男乱淮泼?,和他們的下一代,借由“第三空間”消解了和重構(gòu)了邊緣身份,重新建構(gòu)起離散人群的新家園。

        三、語言空間中的混雜身份書寫

        當代空間理論認為,空間并不是純粹物理學或地理學意義上的客體,它具有社會性、歷史性、文化性。文學所參與的表征性空間建構(gòu)作為文化表征空間建構(gòu)的組成部分,是指文學以語言文字符號為媒介,…… 生產(chǎn)出的符號化的表征空間[7]。由此可見,語言在實現(xiàn)和傳承文化、道德、倫理和審美價值的同時,也賦予空間文化以表征意義。

        作為文化的載體和表現(xiàn)形式,美國華裔文學當中的語言符號,是離散文化的重要表征,是美國華裔移民確認和發(fā)現(xiàn)自我身份的重要途徑。美國華裔文學的書寫,涉及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分別屬于兩種不同的語言符號系統(tǒng),對于在美華裔移民而言,兩種語言中潛隱的文化屬性和文化特征,以及兩種語言權(quán)力差異觀照之下的身份認同才是核心問題。對中文的堅守,往往代表著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追尋和皈依,同時,選擇標準英語為交流語言來表達自我,往往意味著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的身份,以期與美國主流社會相遇并被接受和認可。

        在《自由生活》中,主人公武南是一名在美國布蘭戴斯大學攻讀政治學的碩士研究生,他立志放棄自己并不感興趣的政治學,一心投入到他喜愛的詩歌中。武南的文學沖動一直不曾泯滅,并且貫穿小說始終;在他的畢生追求中,關(guān)于語言的抉擇也從未停止。對他來說,中文書寫是靈魂和精神原鄉(xiāng),是無法割舍的文化之根;英語表達則是必備的生存技能,是邁向新生活的拐杖。

        武南一直在中文創(chuàng)作與英語創(chuàng)作之間猶疑不定:選擇漢語進行寫作意味著一種自由的表達,武南懷念母語賦予他創(chuàng)作的空氣和養(yǎng)分,因而在面對英語寫作的挑戰(zhàn)時,他一直裹足不前。

        武南嘆氣道,想起了自己的狀況。過去五年里,他什么也沒寫,總是給自己提供借口,說自己英語還不夠好[5]429。

        文中令武南猶豫不決的,并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語言的選擇,“講一種語言,就是自覺地接受一個世界,一種文化。”[8]對英語的接納,意味著對異國文化的接納和支持,暗示了某種意義上的文化和身份認同。然而身處雙重文化旋渦之中的美國華裔移民,面對異質(zhì)文化和語言的沖擊,身份認同觀念亟待不斷做出調(diào)整,讓武南為難困惑的正是身份認同的謎題。

        追溯美國華裔文學20世紀初期迄今的歷史,可以看到美國華裔移民的身份認同意識與各時代和社會歷史語境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從中西文化二元對立的階段,到文化多元主義的發(fā)展和盛行,身份認同意識的逐步開放和包容正在消解語言霸權(quán)和西方邏各斯中心。在全球化語境中,個人在異質(zhì)文化面前,身份認同取向產(chǎn)生不同裂變的現(xiàn)象,凸顯了“第三空間”的雜糅特征?;裘装桶驮诿枋觥暗谌臻g”的“混雜性”時,曾經(jīng)說過,“文化的所有形式都持續(xù)不斷處在混雜性的過程之中。但是對于我來說,混雜性之重要并不在于能夠追溯兩種本原,而讓第三種從中而出,反之混雜性對于我來說,是令其他各種立場得以出現(xiàn)的‘第三空間’?!盵9]在“第三空間”中,中文和英文不再以二元對立的形式出現(xiàn),同文化的所有形式一樣,語言同樣處在持續(xù)不斷變化的混雜性當中,同時彰顯華裔移民在新時代背景下不同的身份認同意識。 變化發(fā)展的語言形式,與流動的身份構(gòu)建在“第三空間”中互相呼應(yīng),相得益彰。

        消解英語語言中心并不是第三空間的初衷,華裔移民選擇以邊緣性身份進入語言空間的時候,第三空間就已然超越了語言差異所帶來的二元對立。在《自由生活》中,武南一家在陌生的土地上,通過自己的奮斗,面對來自各個不同空間霸權(quán)秩序權(quán)力的挑戰(zhàn),最終共同建立起自己新的家園和新的身份。在這個過程中,語言作為文化表征,在“第三空間”中和各種差異不斷協(xié)商、不斷闡釋和再闡釋著華裔移民新的身份認知,在《自由生活》中,主人公武南不斷經(jīng)歷這種挑戰(zhàn):

        也許,經(jīng)常沖擊他(武南)的悲哀,來自于他看不到用中文發(fā)表作品的任何可能性,更不用說當詩人了。就好像他的面前立著一堵石墻,誘惑著他把腦袋往上撞。要是他再早幾十年來美國就好了!那他肯定就可以放棄母語,在英語中開拓出一條路來……

        不知怎的,他腦海中冒出兩句古詩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對,他一定要有野草的精神,不管他面對的墻有多厚,有多難穿透,他一定要在它下面成長,就像不屈不撓的小草,最終將頂開巖石。這就是惠特曼頌揚的美國精神,對不對?沒錯,肯定是。他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方式來寫詩,而且……[5]389

        同小說的主人公武南一樣,哈金作為新一代的離散作家,他選擇用英語而不是母語進行創(chuàng)作。他曾在他的論文集《移居作家》中不止一次提到他對語言的執(zhí)拗。他說,“語言上的背叛是移居作家的終極旅途,之后的所有其他疏離行為不過聊勝于無?!盵10]然而不論是武南還是哈金,對母語的暫時擱置,都不能代表對祖國文化的背離。正如武南所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文化意象在異質(zhì)文化當中同樣可以找到棲身之處,武南必將找到屬于自己的寫作方式,華裔移民也必將找到自己的新的身份。

        小說最后,武南和他的家人最終在語言構(gòu)筑的第三空間“生存下來”。武南完成了最后的選擇,他的兒子和妻子也在各自的社會空間中不斷進行新的關(guān)于語言和其他的選擇和取舍。

        他(武南)知道,對于他來說,中文意味著過去,英文意味著未來——和他兒子一致的語言[5]402。

        正如哈金所說,“像我這類的作家不是在字典的范圍內(nèi)寫作。我們在英語的邊緣地帶、在語言和語言之間的空隙中寫作,……”[11]不單是移民作家,在語言空間當中,華裔移民本身就游走在邊緣地帶,正是這種有意識選擇的邊緣身份,使得他們能夠重新審視母語與獲得語之間的關(guān)系,獲得關(guān)于自我身份認同的內(nèi)驅(qū)力。這種力量是包容的而非排斥的,是在認同與反抗的過程中經(jīng)過不斷整合積聚而成的,進入“第三空間”的力量。這種力量早已消解了中西社會文化天平不可調(diào)節(jié)的二元對立模式?!斑@種空間性利用差異建構(gòu)新的斗爭場所,人們可以在這里建立一個彼此聯(lián)系、互不排斥的反抗社會?!谶@些真實與想象的其他空間中為新的差異及身份文化政治開辟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第三空間,這種文化政治一開始就是激進后現(xiàn)代的和有意空間化的?!盵2]12

        三、社會空間中時間與空間、真實與想象的交織

        愛德華·索亞在《第三空間》一書的導論中指出,“第三空間”“鼓勵你用不同的方式來思考空間的意義和意味,思考構(gòu)成了人類生活與生俱來之空間性的地點、方位、方位性、景觀、環(huán)境、家園、城市、地域、領(lǐng)土以及地理這些有關(guān)概念,它們組構(gòu)成了人類生活與生俱來的空間性[2]1。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心理上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源自在社會生活中的自我價值和身份建構(gòu),而任何一種身份意識的產(chǎn)生和建構(gòu),都無不與空間性概念緊密聯(lián)系。文化地理學家克朗亦指出空間與身份認同之間的重要聯(lián)系, “我們采用空間速記的方法來總結(jié)其他群體的特征,即根據(jù)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對‘他們’進行定義,又根據(jù)‘他們’對所居住的地方進行定義?!盵12]對于美國華裔移民而言,移民經(jīng)驗就是一種跨越空間的經(jīng)驗,華裔移民體驗了兩個不同空間內(nèi)社會符碼的變換,他們的身份認同意識亦同這些變化的空間交織在一起?!爸黧w在不同時期獲得不同身份,統(tǒng)一自我不再是中心。我們包含相互矛盾的身份認同,力量指向四面八方,一次身份認同總是一個不斷變動的過程?!盵13]

        《自由生活》中武南和妻子為生活打拼,買下中餐館辛苦經(jīng)營,最終在美國買下自己的房子,實現(xiàn)了某種意義上的美國夢。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武南和萍萍一度產(chǎn)生身份認同的困惑和焦慮,割舍不下的中國文化一直縈繞在他們心里,夢境和回憶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家園、那些痛苦和幸福的過往歷歷在目,并已然成為生命里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永遠無法抹去。

        武南和萍萍相視會心一笑。他知道,雖然萍萍在夢里拼命尋找干凈的廁所,她還是懷念家鄉(xiāng)的很多東西,尤其是她從小生活的那個小城,小城之外的群山。 ……對萍萍來說,別人要是說了任何貶低他們祖國的話,都是對她的冒犯……[5]50-51

        武南曾經(jīng)想使自己完全脫離這里的中國社區(qū),過一種隱居的、不被打擾的日子。但是很顯然,中國是永遠不會放開他們的。不論到了哪里,那塊故土都跟著他們[5]226。

        身份認同從時間的維度上來說,是過去經(jīng)歷和記憶的重組,個體的過去經(jīng)驗決定了當下的身份認知。對于美國華裔移民而言,在身份建構(gòu)的過程中,時間和空間交織在一起,原鄉(xiāng)記憶和家園想象不斷閃回,與現(xiàn)時移居生活中的種種境遇一起,共同構(gòu)建了“第三空間”體驗。隨著地域空間的改變,原鄉(xiāng)記憶不僅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淡化,反而越來越強烈;然而現(xiàn)實中,故國卻是漸行漸遠,故鄉(xiāng)永遠也無法真正回歸了。

        小說中武南重新踏上了回鄉(xiāng)的路,然而一路走來,故鄉(xiāng)的一切卻遠非記憶中想象的樣子了,記憶中的空間和現(xiàn)實中的空間在哈金的筆下不斷重復(fù)出現(xiàn),對過去生活場景的回憶和眼前舉步可達的真實場景在武南的面前逐步展開。然而家園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園,真實的家園和回憶中想象的家園,混雜在一起,難辨真?zhèn)巍?/p>

        武南幾乎認不出北京來了?!疖囌就猓蠼稚系能嚹敲炊?,使他感到有點膽怯,……[5]499

        武南當年很喜歡這條俄國人在十九世紀修建的鵝卵石路,可是不知怎的,現(xiàn)在看它一點也不奇特了。……“這條江變得太厲害了。我從來沒想到它會這么衰敗了。”武南說。他夢里看見過松花江很多次,還是水波無涯,寬闊得像個大湖。現(xiàn)在他猜想,他夢里的這條江一定是跟哈德遜河和拉尼爾湖混到一起了[5]520-521。

        在這些真實和想象的旅程之中,武南不斷重構(gòu)自我身份;對他們來說,家園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現(xiàn)實中美國土地上安家置業(yè)的物質(zhì)生活實踐,記憶中的故國家園情懷使得他對家園的想象更加豐滿;然而想象中的家園和真實的情境千差萬別。唯有在“第三空間”,家園才超越了真實和想象的對立得以存在,只有在這個充滿了異質(zhì)性和包容性的空間里,才能找到精神的歸屬。“在這個真實和想象的旅程中,兩種異托邦共鳴一體?!?一切都被視為歷史-社會-空間于同一時間的重寫本,視為第三空間,其間難分難解交織在一起的時間、社會和空間關(guān)系,被一次次不斷重寫、刪除、復(fù)又重寫?!盵2]22

        過去生活的回憶,包括中國的同時亦有美國的,都在反復(fù)重寫家園的意義。華裔移民的空間位移和空間體驗,改寫著他們的身份認同;隨著身份認同的改變,他們對空間的認知超越了中國和美國,自我和他者、現(xiàn)實與想象、主體與客體的二元對立,進入了一個具有極大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第三空間”。在這個空間中,華裔移民不再局限于思考來自哪里,他們通過個人奮斗之后得以安居的家園,這個居所亦是關(guān)于現(xiàn)在和未來的期許之地。穿過時間,跨過空間,華裔移民最終與內(nèi)心的自己相遇。正如哈金在《自由生活》結(jié)尾寫道的那樣:

        他現(xiàn)在是一個更好的人了,更智慧也更能干,決心要追隨自己的心愿。……美國夢的概念讓他迷惑了整整十年;現(xiàn)在他明白了,對他來說,這樣一個夢不是要去實現(xiàn)的東西,而是只去追求的東西。這一定是愛默生那句名言的真正含義,“把你的馬車套在星星上”[5]578。

        五、結(jié) 語

        透過《自由生活》的華裔移民身份書寫,“第三空間”視角得以打開。哈金借由華裔移民的邊緣身份關(guān)注美國社會主流文化,在這個徹底開放的空間中,超越已知的二元對立,不斷探求差異,以期邁向新的地點和新的認識。正如愛德華·索亞所說,這是一個可知與不可知、真實與想象的生活世界,這是由經(jīng)驗、情感、事件和政治選擇所構(gòu)成的生活世界。它是在中心與邊緣的相互作用(既具生產(chǎn)性又制造問題)下形成的,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是充滿熱情的、觀念的與實際的空間,是在空間實踐中,即在(空間)權(quán)力不平衡發(fā)展的領(lǐng)域,(空間)知識向(空間)行動的轉(zhuǎn)變過程中,在實在意義和隱喻意義上區(qū)別出來的。在這個空間中,我們看到美國華裔移民身份的分裂和重組,不管這些邊緣性主體置身何處,他們都將實現(xiàn)嶄新的,另一種形式的“公民身份”。

        猜你喜歡
        華裔家園移民
        多措并舉加強和改進華裔新生代工作
        華人時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54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nèi)的家園
        英語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園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尋找失落的家園
        陶欣伯:熠熠生輝的華裔實業(yè)家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18
        王贛駿:首位華裔太空人
        華人時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2:58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簽證移民
        僑園(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亚洲成av人片|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免费中文熟妇在线影片| 2017天天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9区| 久久中文字幕暴力一区| 把女的下面扒开添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 欧美喷潮系列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性色|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欧美二区高清三区| 日本久久久免费高清| 伊人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色婷婷久久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一级黄色av影片|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东京热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厕所偷拍|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欧美精品黄页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山外人精品影院| 久久综合第一页无码| 性视频毛茸茸女性一区二区| 免费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av国产精品色午夜洪2|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男女上床免费视频网站|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