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龍 王威豪 班兆丹 吳全清 韋善富 石瑜敏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南寧 530007;2廣西萬川種業(yè)有限公司,南寧 530007)
水稻是廣西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在200萬hm2左右,水稻總產量占全區(qū)糧食作物總產的75%[1]。隨著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一方面為了確保糧食安全,要求不斷提高水稻品種的產量,另一方面市場上對水稻品種的要求趨向多樣化[2]。通過應用優(yōu)質水稻資源雜交選育新恢復系,與生產上廣泛應用的不育系進行配組,以期培育出優(yōu)勢強、抗性好,適應在廣西生產應用的中遲熟、高產穩(wěn)產雜交稻組合。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2002年晚造以鎮(zhèn)江農科所育成的鎮(zhèn)恢084[3]為母本、國際水稻研究所引進的抗白葉枯病的IRBB203[4]為父本去雄雜交,2003年早造種植F1為父本,以福建三明農科所選育的優(yōu)良恢復系明恢63為母本進行有性雜交,經7年13代選育出恢復力好、雜種優(yōu)勢強的目標恢復系桂365。2013年廣西萬川種業(yè)有限公司引進桂365與龍?zhí)仄諥、旌3A、桂19A等不育系進行測配,其中與龍?zhí)仄諥所配組的后代表現生育期適中、產量高、雜種優(yōu)勢強、后期熟色好,定名為特優(yōu)365。2015-2016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產量表現好,比對照品種特優(yōu)7118增產9.7%,產量排第1位;2017-2018年參加廣西早稻遲熟組恒茂聯合體品種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19年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桂審稻2019047號。該品種可在桂南稻作區(qū)作早稻種植;在桂南稻作區(qū)作晚稻種植、在桂中和桂北稻作區(qū)作早稻或中稻種植、在高寒山區(qū)作中稻種植應根據品種試驗示范生育期選擇適宜的種植季節(jié)。
1.1 農藝性狀特優(yōu)365在桂南稻作區(qū)作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5.4d,比對照品種特優(yōu)7118短0.4d。葉鞘、葉片、柱頭均為紫色,葉耳無色,劍葉較短、直,莖稈粗壯,有少量極短芒。株高119.3cm,每667m2有效穗數17.3萬穗,穗長22.6cm,每穗總粒數146.2粒,結實率88.3%,千粒重28.7g。
1.2 稻米品質2018年早造檢測米樣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統一提供給農業(yè)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測定,特優(yōu)365稻米品質表現為糙米率83.9%,整精米率達57.4%,堊白度10.0%,堊白米率88%,透明度1級,堿消值6.3級,膠稠度72mm,直鏈淀粉含量22.3%,長寬比2.6。7項主要指標中長寬比、堊白米率、堿消值、直鏈淀粉含量比特優(yōu)7118有所改善,米質總體上優(yōu)于對照特優(yōu)7118。
1.3 抗性2017-2018年區(qū)域試驗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進行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抗性鑒定:2017年和2018年稻瘟病表現為苗期葉瘟2級和5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皆為5級,損失率分別為21.8%和27.2%,抗性綜合指數分別為5.3級和6.0級,抗性評價皆為中感;白葉枯病抗性鑒定2017年致病型IV型3~5級,2018年致病型V型3~9級,2年白葉枯病均級5級,最高級9級。
2.1 區(qū)域試驗2017-2018年度在桂南稻作區(qū)參加廣西早稻遲熟組恒茂聯合體品種區(qū)域試驗,2017年每hm2平均產量為9.01t,比對照品種特優(yōu)7118增產4.39%,增產極顯著,7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增產點比例達到100%;2018年續(xù)試,平均產量為8.52t,比對照品種特優(yōu)7118增產3.02%,增產顯著,7個試驗點中6個增產,增產點比例85.7%。
2.2 生產試驗2018年在桂南稻作區(qū)參加廣西早稻遲熟組恒茂聯合體品種生產試驗,特優(yōu)365每hm2的平均產量為8.39t,比對照品種特優(yōu)7118增產6.71%,增產達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100%。
3.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水稻奪取高產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培育壯秧[5],特優(yōu)365在桂南稻作區(qū)早造一般3月上旬播種,晚造6月底播種,大田每hm2用種量約22.5kg,稀播勻播,壓種入土,早造覆蓋薄膜保溫,秧齡30d移栽,晚造蓋防蟲網,秧齡20d左右移栽。移栽前適時施用斷奶肥和送嫁肥。
3.2 合理密植,插夠基本苗特優(yōu)365田間表現穗大粒多,手插秧插植規(guī)格為20cm×16cm或23cm×16cm,雙本插植;插秧和拋秧注意密度,以保證基本苗數。
3.3 水肥管理中等肥力的田塊,每hm2施尿素300kg、磷肥375kg、鉀肥225~270kg;氮、磷、鉀比例為1∶0.4∶1.2;為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數,宜早施分蘗肥,促進早生快發(fā),穩(wěn)健生長;封行達到基本苗及時曬田,帶肥曬田,促進幼穗分化;增施鉀肥,促進莖稈生長粗壯,增強抗倒和抗病能力,提高千粒重和結實率。秧苗移栽后保持淺水促進分蘗,封行后及時曬田,孕穗到抽穗期保持田間淺水層,后期干濕交替到黃熟,收割前一周斷水。
3.4 注意防治病蟲害通過健身栽培可有效減少田間病蟲害的發(fā)生,同時參照當地植保部門的病蟲害預測,及時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減少農藥對稻谷和自然環(huán)境的污染[6]。
3.5 及時收獲廣西夏季臺風、雨水較多,要注意避免植株倒伏和種子在穗上發(fā)芽,當成熟度達到90%左右時應及時進行收割,收割后要在晴天及時進行晾曬或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