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姬,郭成芳,陳艷芳,王有任,蒲 榮
(1.蘭州綠色文化博覽園管理處,甘肅蘭州730046;2.甘肅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刺五加與人參同屬傘形目五加科植物,又名刺老鴉、五葉菜、五撮菜,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也是優(yōu)質的蜜源植物之一。刺五加葉片含多種維生素、刺五加總黃酮、刺五加多糖,并富含錳、鎂、鐵、鉀、鈣等微量元素和SOD,具有抗疲勞、抗氧化、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保護心腦血管等效果。刺五加嫩葉除作為鮮食山野菜外,長足的葉片還可以按照傳統(tǒng)制綠茶工藝加工成刺五加茶。刺五加茶具有健脾益氣、安神補腎等功效,長期飲用可緩解脾腎陽虛所致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癥狀。刺五加的根皮是五加皮,具有強筋骨、益肝腎、祛風濕、利水消腫的作用。刺五加籽與刺五加中根皮具有相同的功效,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對失眠、便秘、高血脂、腎虛、腦血栓、高血壓等疾病有預防和輔助療效,已列入2000 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刺五加營養(yǎng)豐富,是難得的山珍美味,也是產地百姓的經(jīng)濟來源之一,市場前景廣闊。隨著人們對營養(yǎng)、安全、健康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現(xiàn)有的天然資源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掠奪性的采集導致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部分產地的資源已經(jīng)枯竭。為了滿足市場和人們的需求,科學開發(fā)利用刺五加,實現(xiàn)刺五加的產業(yè)化發(fā)展,人工繁育已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由之路。
刺五加為灌木,高1~6 m;分枝多,一、二年生的通常樹干著生密刺,節(jié)上著生稀刺或無刺;刺直而細長,呈針狀,下向,基部不膨大,脫落后遺留圓形刺痕,葉有小葉5 和稀葉3;葉柄常疏生細刺,長3~10 cm;小葉片紙質,呈長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5~13 cm,寬3~7 cm,葉正面較粗糙,基部闊楔形,深綠色,先端較尖,葉脈上著生粗毛,背面淡綠色,葉脈上著生短絨毛,邊緣鋸齒狀,側脈6~7 對,葉的正背面明顯,網(wǎng)脈不明顯;小葉葉柄長0.5~2.5 cm,著生棕色短柔毛,有細刺。
單個頂生的傘形花序,或2~6 個組成稀疏的圓錐花序,直徑2~4 cm,有花多數(shù);總花梗長5~7 cm,無毛;花梗長1~2 cm,無毛或基部略帶毛;花為紫黃色;花萼無毛,邊緣近全緣或有不明顯的5 個小齒;花瓣5,卵形,長2 mm;雄蕊5,長1.5~2 mm;子房5 室,花柱合生成柱狀。
果實球形或卵圓形,有5 棱,黑色,直徑7~8 mm,宿存花柱長1.5~1.8 mm?;ㄆ谝话阍?—7 月,果期一般在8—10 月。
刺五加耐寒、喜溫暖、喜陽光,又耐蔭蔽,適宜在夏季濕潤多雨、冬季無過度嚴寒的地區(qū)生長,分布于天然林中、林緣、山坡、水邊。刺五加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病蟲害少,栽培管理簡單。
刺五加一般分布在海拔500~2 300 m 的林緣地帶,適宜在背風、向陽、有機質含量高、腐殖層深厚、微酸性的沙質壤土生長。
甘肅主要分布于隴南、天水、定西、臨夏的林區(qū)及二陰地區(qū)。
刺五加一般在9 月中旬果實開始成熟,當年采收的種子由于沒有完成后熟作用,不能正常發(fā)芽。如果采用種子直播育苗,需要經(jīng)歷冷凍打破休眠后再播種。
5.1.1 種子采收處理 當漿果表皮變?yōu)楹谏{果變軟時為最佳采收時間。采收后將漿果放入冷水中浸泡2 d,并搓去果皮與果肉,然后用足量的清水淘洗,除去雜質和癟種子,將飽滿種子撈出晾干,再將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水500 倍消毒后,按種子與濕沙以1∶3 的比例攪拌均勻,堆放到室外冷凍90~120 d。待到來年春天沙藏堆解凍后將種子取出,放在向陽處晾曬,每天翻動2 次,當有50%的種皮開裂時轉移到3℃以下繼續(xù)沙藏,在播種前3~5 d 置于16~18℃的室內催芽,當有個別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5.1.2 播種育苗 選擇肥沃的中性沙壤土,并具有排水、灌溉條件的地塊為育苗地。建苗床最好在夏季進行,土壤要深翻曬土,有利于消滅病蟲害。苗床可施入優(yōu)質農家肥37 500 kg/hm2。1 m3床土加入50%多菌靈8 g,用4 目的篩網(wǎng)過篩混合均勻,做成寬1.2 m、長度按照需求不限、高10 cm 的苗床,然后澆足苗床水,待床表皮稍干后開溝條播,按行距20 cm開溝,開溝深度3~4 cm,將種子撒于溝內,種子間距2~3 cm;也可穴播,穴距10 cm,每穴點播種子2~3 粒。播后覆土1~1.5 cm,然后用農用塑料薄膜覆蓋,20~30 d 后即可出苗。
5.1.3 苗期管理 當50%幼苗頂出地面后揭去薄膜。如果有幼苗帶帽現(xiàn)象,可用備用的苗床土撒于帶帽苗上,用土壤的重力幫助脫帽。在澆灌苗床時盡量不要用冷水,以免引起猝倒病,當猝倒病發(fā)生后可用72%的普力克800 倍液噴灑苗床。幼苗期需設置遮陽網(wǎng),防止幼苗被陽光灼傷。幼苗出土后20 d,應在陰雨天或傍晚撤掉遮陽網(wǎng),以防幼苗萎蔫,有利于幼苗的生長。為使苗木安全越冬,進入8 月份應控制澆水防止徒長。株高3~5 cm 時間苗,株高達到10 cm進行定苗,定苗的株距10 cm,同時中耕除草。
5.1.4 追肥 為培養(yǎng)壯苗,前期追施以氮肥為主,中后期適當追施磷鉀肥,也可通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促進根系生長。秋末向植株基部培土3~5 cm,以保證安全越冬。
5.1.5 出圃 當年苗高一般10 cm,第二年早春換苗床移植,第三年即為成苗,苗高達到40 cm 時即可定植。
刺五加扦插繁育分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5.2.1 硬枝扦插
5.2.1.1 枝條采集。硬枝扦插應在刺五加休眠期進行,在秋末冬初時剪取2 年生刺五加的健壯枝條作為插穗沙藏于窖中,第二年早春即可扦插。
5.2.1.2 插床準備??刹捎媚⒐皆?、沙基或直接扦插于苗床,扦插前插床要灌足水,然后用地膜覆蓋增溫保濕,當氣溫穩(wěn)定到10℃以上,土壤溫度高于空氣溫度2~3℃就可扦插。在插前3 d 苗床覆蓋膜增高苗床溫度。
5.2.1.3 插穗準備。將上年窯藏備用的刺五加條取出,用清水洗凈,剪成15 cm 長帶3~5 個芽的插穗,插穗切口要平,上端在芽上方1~2 cm 處剪成平口;下端剪成45°斜口。把剪好的插條按50 枝捆成小把,下面要對齊,然后豎立于水槽內或盆內,放入清水浸沒過插條3~5 cm 浸泡,每天換水2~3 次,浸泡時間以2 d 為宜,有利于清洗掉插條內的生長抑制物質,以利生根。
扦插時按行距15 cm、株距5 cm、傾斜45°,將插條傾斜45°頭朝南插于苗床上,扦插深度掌握枝條頂端不外露,扦插后稍做鎮(zhèn)壓,澆1 次透水,并搭建塑料小拱棚,保持空氣濕度和插床濕潤,當插條萌芽后要及時遮陰,并每天噴霧2~3 次。
5.2.2 嫩枝扦插 在6 月中下旬剪取當年的生半木質化枝條,剪成長度15~20 cm,去掉下部葉,保留上部片1~2 片葉,將葉片剪去50%,在1 000 mg/L的吲哚丁酸溶液中蘸下部剪口或將枝條下端浸于500~200 mg/kg 生根粉溶液中30 s,再按行距15 cm 將插條間距5~6 cm 頭朝南斜插于插床,有個2芽露出地面,然后澆水,并搭建薄膜拱棚保濕,覆蓋遮陽網(wǎng),扦插后每天進行葉面噴霧管理,保持葉片濕潤,拱棚內濕度保持在90%以上。25 d 左右生根,生根后前3 d 全遮光,第四天早晚見光,第五天開始見全光。冬天可在拱棚架上覆蓋一層草簾以利越冬。嫩枝扦插苗當年只能生根,第二年生長,第三年才能移栽定植。
刺五加有許多條橫向生長的根分布于10~20 cm的土壤中,在植株周圍每年不同程度地萌發(fā)出一些幼株,可在春季尚未萌芽時從根上剪下帶有數(shù)條須根的根蘗苗;也可在挖取五加皮的同時剪下根蘗苗移栽定植。根蘗苗定植后,第二年就可以開花結實。這種方法繁殖成活率高、生長快,是一種快速有效的繁殖方法。
春季選用生長旺盛的刺五加枝條,在節(jié)間靠近芽的下方,用刀刻出舌狀的傷口刺激生根。清除地表枯枝落葉,將切口彎曲壓入地面,并用土壓好固定,不讓枝條移位和彈起,再將全條培土埋嚴,土厚5 cm 左右,經(jīng)50~60 d 即可生根。當年9 月中下旬,與母株分離定植。壓條繁殖簡便易行,在各地均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