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鏑
時至今日,假如隨機向路人提問:除了動漫,你能想到最出名的日本文化元素是什么?估計十有六七會回答“茶道”。何謂茶道?要我說的話,茶道乃是日本文化史上最為成功的“概念營銷項目”。為何這么說?請容我從頭論起。
飲茶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代,主要流行于社會上層。而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的茶道,則是從唐朝前后開始的,唐朝大臣劉貞亮說:“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睆倪@時開始,中國老百姓開始有了喝茶的習(xí)慣。
803年,從唐朝歸國的遣唐使永忠和尚將幾麻袋茶葉帶回了日本,呈交給當(dāng)時的嵯峨天皇,據(jù)說天皇在收到這份禮物后非常高興。當(dāng)時,在日本,茶葉屬于特供品,僅給上層貴族享用,而且還被當(dāng)作名貴藥材,有強身健體等功效,因此在王公貴族中人氣很高。
當(dāng)然,這只是茶葉,而將茶種以及茶道學(xué)問帶回日本的,則是一個叫榮西的和尚。1168年,27歲的榮西坐船渡海來到中國。那時中國是南宋時期,盛行日本沒有的禪宗,榮西在仔細閱讀了各種佛禪讀物后,感到日本佛教也要走這條路。在修行中,榮西第一次接觸到傳說中的茶湯,他發(fā)現(xiàn)這種飲料不僅好喝,還有提神醒腦的功效。他后來在著作中寫道:“茶乃合五臟、健身心的靈丹妙藥。”
1187年,曾一度回國、已經(jīng)50歲的榮西和尚,因為覺得自己的學(xué)問修為還遠遠不夠,所以再次到中國學(xué)習(xí)佛法,停留了4年。這次回日本,他除了帶回佛法經(jīng)文外,還帶回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茶種。1202年,榮西在京都開山(初代住持)建仁寺,這是日本史上第一座禪寺,榮西因而被譽為日本“禪宗之祖”;也因此,從一開始,日本茶道就和禪緊密結(jié)合。
其時,日本的喝茶方法直接傳承了宋代的點茶法,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再以茶釜燒水,微沸初漾時立刻沖點碗中的茶。同時,為了使茶末與水徹底交融,還準(zhǔn)備了一種用細竹制作的、酷似刷子的工具茶筅,作攪拌用。因為這一系列動作相對繁瑣,再加上當(dāng)時茶依然是名貴飲料,于是主家招待客人時,為了更凸顯其價值,又原創(chuàng)性地發(fā)明了一些其它禮儀。茶道的雛形就此誕生。
日本茶道的外在形式完全沿用了宋朝的點茶,而內(nèi)在則講究“禪”。誠然,境界不是誰都有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茶道僅限于在上層人士之間流傳。事實上,那時的日本茶道較之“道”,其實更注重“茶”。比如,后醍醐天皇時代,宮廷里常常舉辦斗茶大會,王公貴族們會拿煮茶水品或茶粉質(zhì)量相互比較,分出勝負。大家對茶器的看重程度也日益增加。從中國而來的瓷制茶碗或茶壺被認為是上上品,位高權(quán)重的人往往不惜千金購買。
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進入14世紀后段,茶道不再是權(quán)貴的專屬權(quán)利了,武士甚至平民在閑暇之余偶爾也能喝上一口茶,品一品這綠油油的樂趣。這種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到1467年,事情終于開始起了變化。
1467年,日本進入戰(zhàn)國時代。對于茶道而言,戰(zhàn)國時代是一個分水嶺,此后,日本茶道外形依舊,但內(nèi)涵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一直延續(xù)至今,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而這些變化都與“茶圣”千利休分不開。今天在日本看到的幾乎所有茶道流派,沿用的都是千利休的茶道理念。
千利休,1522年出生在堺(今大阪府),幼名與四郎。他本并不姓千,而是姓田中。田中家雖然自稱是平安時代名將田中義清的后裔,但到了千利休父親這一代,他們家的主業(yè)其實是在堺地開倉庫,就是買幾塊地皮,造成庫房,租給大商人囤貨。
17歲時,與四郎開始學(xué)習(xí)茶道,先做了北向道陳的弟子,之后又師從武野紹鷗。這兩位都是日本中世史的茶道名人,尤其是后者。武野紹鷗是做生意的,他以茶道為手段結(jié)交權(quán)貴,借著攢下的人脈,從事武器販賣的活計,成了一代豪商。事實上,仔細看看日本戰(zhàn)國時代那些著名的茶道人士,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十有八九原先都是生意人,茶道于他們而言無非是一個踏板,說得直白一點,茶道不是文化,而是社交活動。
千利休也不例外,他的野心甚至比前輩還大。北向道陳和武野紹鷗傳授給千利休的是書院派茶道。這種流派的茶會有一個關(guān)鍵字:貴。無論茶如何、水如何,茶碗一定要名貴,最好是中國來的官窯青花瓷;其它各類道具,包括茶釜、茶入等都是越名貴越好,越是中國出品越好。因此,能碰書院派茶道的人也是非富即貴。
于是,千利休也和師傅們一樣,靠著這種上流社會專屬的社交活動迅速融入其中,然后以茶人的身份得到了很多生意方面的特權(quán)。比如當(dāng)時掌控京都和堺等中央地區(qū)的是大名三好家族,而千利休正是三好家的御用商人。1569年,織田信長取代三好家,獲得京都和堺的掌控權(quán)。他以新話事人的身份召開了一個盛大的茶會,邀請了九位在京畿地區(qū)分量十足的大人物參加,其中便包括千利休。此時的千利休47歲,已是堺地會合眾成員和一代豪商。
堺這個地方歷來地位比較特殊,因為那里是日本重要的商業(yè)港口,所以不管武士們怎么打,在堺地說了算的從來都是商人。而商人們?yōu)榱烁玫毓芾聿⒆錾?,又自發(fā)成立了一個自治組織,即會合眾。
在這場茶會上,千利休得體且精湛的倒茶技術(shù)引起了織田信長的注意,千利休順勢表達了自己愿意投靠的想法。就這樣,千利休成了織田家的供貨商,主要負責(zé)軍火。
1582年,織田信長因遭部下背叛,在京都本能寺自殺。之后,織田信長的另一名部下羽柴秀吉——即后來的豐臣秀吉——逐步掌握織田信長留下的地盤資源并發(fā)兵全國,意圖統(tǒng)一日本,結(jié)束戰(zhàn)亂。
早在豐臣秀吉崛起之初,千利休便投靠了他,并奉命造了一座茶室,叫待庵。待庵是目前日本保留下來最古老的茶室。從風(fēng)格看,它狹小、簡約,和之前所有茶室完全不同。待庵占地約7平方米,其中茶席約占4平方米。茶室內(nèi)部高約1.6米,茶室門高只有1米。
千利休身高1.8米,在待庵茶室里,他是站不直身子的;豐臣秀吉身高1.5米左右,他得躬下身子才能進去??梢栽O(shè)想,兩個人正襟危坐在一個4平方米大的地方,面前還要放著茶碗、茶水以及茶葉粉等,整體上確實略顯擁擠。
至于室內(nèi)的裝潢,可以說是簡約至極。支撐整座建筑的柱子是不經(jīng)精加工的杉木原木;構(gòu)筑天花板的則是從附近竹林就地取材的竹子。墻壁四周同樣沒有任何裝飾,甚至沒有好好粉刷過。據(jù)說豐臣秀吉第一次進入待庵時,泫然欲泣——他出身貧寒,自幼過的都是苦日子,待庵的風(fēng)格讓他想起小時候農(nóng)村的破草房以及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
這正是千利休想要的,他需要對日本茶道進行一場前無古人的改革。自古以來,茶道的精髓是什么?鐮倉時代,靠好茶、好水;室町時代,看重上好名貴的茶器。現(xiàn)在,千利休要推翻這一切。在他的時代,茶道的最大賣點,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概念”。
千利休的茶道,茶葉可以是路邊采來的野草;湯水可以是昨天喝剩的涼白開;茶碗用粗陶飯碗也行;茶勺哪怕用飯勺也未嘗不可。一切都能隨緣而來,就地取材;一切都無所謂有,無所謂無。但是,唯獨要有情懷、有概念。
這個概念主要是四個字:敬、寂、清、和?!熬础笔亲鹁?,表現(xiàn)為上下關(guān)系分明,有禮儀;“寂”是凝神、摒棄欲望,表現(xiàn)為茶室中的氣氛怡靜,茶人表情莊重、凝神靜氣;“清”是純潔、清靜,表現(xiàn)為茶室、茶具的清潔,人心的清凈;“和”是和睦,表現(xiàn)為主客之間的和睦。其中,千利休尤其看重一個“寂”字,他還特地將自己的茶道稱之為“侘茶”?!皝鳎ㄗxchà)”在日語中,便有寂寞、孤寂之意。
除此之外,千利休流派的茶道還提出了“一期一會”的概念?!耙黄谝粫笔浅司础⒓?、清、和之外,日本人在茶道中更為講究甚至可以說是奉為真理的理念。一期,就是一生;一會,就是見一次,連起來就是一輩子只碰得上一次。放在茶道里可以理解為,現(xiàn)在喝的這杯茶,這輩子都不會再有同一杯;甚至是現(xiàn)在喝的這一口茶,這輩子都不會有相同的第二口;而現(xiàn)在陪你喝茶的人,興許這輩子再也碰不到第二次,對于那個人來說,你也是如此。
這種理念要放在千利休的時代去理解,當(dāng)時是兵荒馬亂的戰(zhàn)國,人人都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難免就會有厭世情緒。在這種情緒促使下,能讓人靜下心來暫且忘記戰(zhàn)亂的敬、寂、清、和與一期一會的概念自然就有足夠的人氣,不光是在戰(zhàn)場上拼殺的武士,連農(nóng)民和商人也樂于參與。
尤其是一期一會的理念,戰(zhàn)國時代,彼此間相互背叛與攻伐,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敵人,父子反目、兄弟相殘也屢見不鮮,所以這種敘說人生無常的理念就流行了起來。表面上看,一期一會似乎有點悲觀,但實際上卻包含著一種正能量——在人生中經(jīng)歷的每個瞬間都不能重復(fù),因而人類要珍惜每個瞬間的機緣,并為可能僅有一次的相會付出全部心力,否則就會留下深深的遺憾。
1585年,隨著名聲越來越大,千利休奉旨入宮,為正親町天皇開了一場茶會。終于,他成為了日本頂端的茶人,確切地講,是日本第一的概念營銷者,但他似乎仍不滿足。他收了很多弟子,其中不乏手握重兵的一方諸侯,然后又開始以強硬姿態(tài)干涉豐臣秀吉的品味、審美取向乃至政治事務(wù)。同時,他還把那些非常便宜的茶器高價出售,大賺一筆。
值得一提的是,當(dāng)年日本很多名貴茶器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珍貴。比如著名的“赤樂”和“黑樂”。它們是千利休讓長次郎在聚樂第邊上就近取材挖土燒陶做成的茶碗,涂上鐵釉變成黑色的就叫“黑樂”,多加點紅土成了紅色的就叫“赤樂”。長次郎的本職就是燒瓦工,按說他制作的茶碗也沒什么特別,但千利休卻賣得特別貴,幾乎到了一本千利的地步。
(作者系文史學(xu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