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丹青
(信陽農(nóng)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郁金香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深受廣大人民喜愛,越來越多的花農(nóng)開始種植郁金香,但部分花農(nóng)在種植過程中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效。為改變該現(xiàn)象,提高花農(nóng)的經(jīng)濟收益,必須深入探究溫室郁金香優(yōu)質(zhì)栽培技術,從而獲得質(zhì)量更好的郁金香。
郁金香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均有種植,其喜歡生長于較為涼爽寒冷的地區(qū),可承受-35℃的低溫環(huán)境,且對土壤pH值要求較低,能夠適應各種生長環(huán)境。
現(xiàn)階段,溫室郁金香種植量越來越大。溫室種植可適當調(diào)節(jié)郁金香生長環(huán)境的溫濕度,使其生活在更為舒適的環(huán)境內(nèi),進而獲得品質(zhì)更好的郁金香。人工培育的郁金香不僅可以當作藥物,而且可以作為鮮花出售,滿足人們在節(jié)假日的購花需求。
為確保溫室郁金香在栽培過程中能更好地存活,種植郁金香時需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一般土壤中含有較多的害蟲、細菌、真菌及雜草等,這些均不利于郁金香栽培,因此,需對溫室土壤進行消毒處理。
目前,常見的土壤消毒方式有輻射消毒、藥劑消毒及暴曬消毒[1]。輻射消毒一般采用放射性射線,如γ射線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長時間照射會破壞細胞的結(jié)構(gòu)和活性。利用γ射線的這種特性,對土壤進行輻射處理,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而且對環(huán)境無污染,是一種操作簡單的土壤消毒方式。藥劑消毒指的是將藥劑和清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稀釋后,在郁金香栽植前后將藥劑噴灑于土壤中消殺病菌、害蟲,同時能避免郁金香種子攜帶的病菌蔓延。暴曬消毒指的是通過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對土壤進行殺毒,紫外線能破壞細菌和病蟲害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這種消毒方式成本低廉,較為經(jīng)濟實惠。然而,該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太陽光照強度不同,紫外線強度也不同,太陽光不強時無法獲得較好的殺蟲殺菌效果。
該文采用的是藥劑消毒法,將甲醛和水按照1∶50、辛硫磷和水按照1∶1 000的比例進行混合制成土壤消毒劑。甲醛在市場上便于購買,成本較低且殺菌效果較好,因此,選取甲醛作為土壤消毒的主要原材料。
郁金香栽植對土壤質(zhì)量有著一定的要求,需確保土壤酸堿度保持平衡。根據(jù)相關資料可知,郁金香在pH值為6.6~7.0的土壤環(huán)境中生長良好[2]。如果土壤酸堿度不符合郁金香的生長要求,則需要對土壤進行酸堿性改良,一般需進行施肥處理。新溫室需施加一定量的底肥,一般選擇植物莖、不易分解的有機物發(fā)酵腐爛的有效肥作為底肥,施加量為5~8 m3。而基肥一般選用腐熟的牛糞,在此基礎上為保證土壤的有機物含量保持在較高水平,需在土壤中施加有機營養(yǎng)物質(zhì),以便郁金香吸收養(yǎng)分,能夠更好地生長。
郁金香喜冷不喜熱,因此,要想使郁金香開花,需適當調(diào)低溫室的溫度,為郁金香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野生郁金香在冬季經(jīng)過長時間的低溫,春季可自然開花。而人為培育郁金香,則需對種球進行低溫處理,才能使郁金香更好地開花。首先,需將郁金香的種球進行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一般將其置于5~9℃的環(huán)境下。其次,郁金香播種前,需對其球莖進行處理,去除種球外部灰褐色表皮,以利于球莖生根。再次,為防止郁金香種球被病蟲害感染,需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溶液使用多菌靈和水按照1∶800、克螨特和水按照1∶1 000的比例進行配制,配制的溶液具有消殺真菌和害螨的作用。將郁金香種球浸泡于溶液中30 s后撈出,等待自然風干。最后,可采用溫湯浸種的方式,將郁金香種球置于52℃溫水中并不斷攪拌,以殺死種球表面的細菌。
2.4.1 溫度管理。郁金香對土壤的溫度條件具有較高要求,在定植過程中需嚴格控制土壤溫度。一般定植后前15 d,郁金香處于生根階段,此時溫度控制在9~12℃為宜,且土壤溫度不得超過12℃,溫度過高會導致郁金香發(fā)育失敗而枯萎,出現(xiàn)盲花現(xiàn)象。定植15 d后需逐漸提升土壤溫度,將溫度控制在15℃左右,保持7 d后再次提升溫度至17~20℃,且避免土壤溫度超過25℃,夜間需適當降低溫度,以10~12℃為宜。如果出現(xiàn)溫度過高的情況,需及時進行處理,如適當遮擋太陽光線、將溫室的門打開進行通風等。如果土壤溫度過低,則需增加太陽光照射強度,以提高土壤溫度。
2.4.2 水分管理。定植過后,需定期對郁金香進行澆水。首先,需進行一次徹底澆水,以促進郁金香種球與土壤充分接觸,使種球更好地吸收水分,更容易生根。其次,需控制溫室內(nèi)部的濕度,濕度過高不利于郁金香生長,一般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70%以下,最高不能超過80%,超過80%會影響郁金香生長,造成郁金香生長紊亂,使郁金香的莖葉枯萎凋謝[3]。再次,溫度過高時郁金香的抵抗能力較差,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郁金香感染病蟲害的概率,不利于郁金香植株生長。最后,郁金香出芽后需適當減少澆水用量,待郁金香葉子逐漸增多,可將水噴灑至郁金香葉片上,以保持濕度適宜。通常10:00左右為郁金香澆水的最佳時間。澆水后溫室內(nèi)濕度相對較高,因此,需適當通風,以降低溫室濕度,保證郁金香處于合理的濕度范圍內(nèi)。
2.4.3 光照管理。郁金香在生長過程中離不開光照,在光照條件下郁金香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如果進行遮光處理,則會阻礙郁金香的光合作用,不利于郁金香健康生長,且極易出現(xiàn)倒伏現(xiàn)象,從而影響郁金香的品質(zhì)。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郁金香的根莖較為粗壯,葉片較為豐碩厚實,且能產(chǎn)生較多的葉綠素[4]。通常,在55%~60%的光照強度下郁金香生長更加繁盛。
2.4.4 追肥。在郁金香生長過程中,需對其進行追肥。追肥是為了補充郁金香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避免其植株長勢不良。此外,應根據(jù)郁金香的具體長勢科學、靈活地進行追肥[5]。追肥方式主要包括土施和噴施。一般土施能大規(guī)模給植株供給營養(yǎng)物質(zhì),但土施過程中易使植株受到損害;噴施對植株的養(yǎng)分供應速度較快,且對植株沒有任何傷害,但缺點也較為明顯,即養(yǎng)分供應量較土施差距較大。在郁金香栽植過程中采用噴施方式效果較好。當郁金香植株長至10 cm左右時,對其施加甲殼素等生根肥料能有效促使郁金香生根,一般每667 m2追肥量為10~15 kg,第1次追肥7~10 d后可進行第2次施肥。由于郁金香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氮元素,第2次追肥時需在土壤中施加高氮復合肥,每667 m2施加10 kg,以確保土壤中含有較多的氮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以供郁金香植株吸收。之后15 d內(nèi),需每667 m2分別施加硝酸鈣10 kg和高鉀復合肥10~15 kg。
為栽培出更為優(yōu)質(zhì)的郁金香,需運用溫室郁金香優(yōu)質(zhì)栽培技術,完成土壤消毒、整地施肥、播種、定植管理等一系列操作。雖然現(xiàn)如今郁金香種植技術仍存在一定缺陷,但通過相關研究人員的努力,未來溫室郁金香栽培技術會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