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背景下的中國—東盟文學互譯發(fā)展研究

        2021-12-04 23:19:57劉沁秋徐辰
        出版參考 2021年10期

        劉沁秋 徐辰

        摘 要:東盟是我國周邊外交的優(yōu)先方向和“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地區(qū),雙方建立對話關系30年來,已取得豐碩成果。2020年,東盟首次超過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也連續(xù)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經濟與文化歷來是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雙方經貿合作的穩(wěn)步進展,必將帶來對文化的旺盛需求,而文學正是體現(xiàn)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現(xiàn)階段,中國出版業(yè)應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的重要指示,深刻領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鑒而豐富”的重要思想內涵,擺脫重精英、輕草根,重官方、輕民間的固化思維模式,反擊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報道,以統(tǒng)一的國家形象傳播理念,推動中國—東盟文學互譯走向深入。

        關鍵詞:中國—東盟 國際出版合作 文學互譯

        中國—東盟歷經多年發(fā)展,在政治安全、經濟貿易、社會人文領域均已取得豐碩成果。2020年11月5日,由東盟十國發(fā)起的《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正式簽署,中國—東盟關系更加密切。同年11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贊揚:“中國—東盟關系成為亞太區(qū)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021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雙方將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雙方經貿合作的穩(wěn)步進展,必將帶來對文化的旺盛需求。目前,“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背景下的中國—東盟文學互譯正在不斷推進。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從政府層面與東盟中的新加坡、老撾兩國簽署經典著作互譯出版?zhèn)渫?。在未來?shù)年內,還將與東盟內其他國家陸續(xù)簽訂互譯協(xié)議。這為我們推動新時代的中國—東盟文學互譯,從政府層面提供了政策和資金保障。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牽頭的《“一帶一路”國際出版合作發(fā)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第一卷和第二卷分別于2019年和2020年出版,以國別報告的形式,對30多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出版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特點,出版業(yè)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圖書出版、報刊出版、數(shù)字出版、全民閱讀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秷蟾妗饭彩珍浟笋R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緬甸、老撾等八個東盟國家的最新出版業(yè)資訊,為我們了解東盟各國的出版業(yè)情況、推動雙方文學互譯,從出版合作層面奠定了理論基礎。

        一、中國—東盟文學互譯發(fā)展現(xiàn)狀

        中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隔海相望,地緣優(yōu)勢明顯、文化互通性強。近年來,我國對東盟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對于文化特別是文學交流的關注和研究,仍然顯得十分不足。據(jù)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最新數(shù)據(jù),在2019年我國版權輸出數(shù)量前十的國家和地區(qū)中,東盟有三個國家進入榜單,分別是越南(第三)、馬來西亞(第八)、新加坡(第十),而在2019年我國版權引進數(shù)量前十的國家和地區(qū)中,僅有新加坡入榜,位居第八。從輸出語種看,越南語在2019年版權輸出的語種中排名第四。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與我國的出版文化交流程度相對較高。

        (一)中國文學在東盟的出版概況

        東盟既是世界上華人華僑最多的地區(qū),也是海外華文教育最為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在海外華人華僑的推動下,中國文學在東盟國家的傳播時間早、范圍廣、影響大。但是,東盟十國的經濟、宗教、語言情況各異,受中國文化影響的程度也因歷史、地緣差異而各有不同。

        中國與越南的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二三世紀,《詩經》《尚書》等典籍已開始在越南口頭傳播,1009年建立的李朝,規(guī)定漢字為全國通用文字。到15世紀,黎圣宗(思誠)集28位文臣建“騷壇會”,用漢語酬唱詩文。直到18世紀,越南西山朝下令禁止從中國進口圖書,意圖發(fā)展本國喃文文學,漢語文學才不再獨領風騷,但兩國的文化交流一直比較頻繁。中國與馬來西亞的文化交流從漢代開始,馬來華人的漢語水平在東南亞國家中相對較高,歷經幾代作家的努力,馬來西亞華人文學——馬華文學,已成為世界華文文學的重鎮(zhèn)之一。而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后,新加坡華人文學——新華文學也跟馬華文學告別,開始蓬勃發(fā)展①。1978年,新加坡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立《文學》雜志,起初為半年刊,1998年起更名為《新華文學》,出版季刊,2004年起又改為半年刊,迄今已出版93期,是新加坡華文文壇重要的代表性文學雜志。中國與柬埔寨的文化交流始于明末清初,既有華僑的直接譯介,也有從越南轉譯的作品,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數(shù)元代周達觀所著《真臘風土記》。②中國與泰國的文化交往起源于明朝,早期譯介作品有《三國演義》《西漢通俗演義》《東周列國志》等,從19世紀至今,中國經典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乃至網絡文學,這些題材不同、風格迥異的文學作品,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泰國讀者閱讀品位的變化,受歡迎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老撾與泰國隔河相望,語言互通,老撾人可以直接閱讀翻譯成泰語的中國文學作品,受泰國圖書市場的影響較大。緬甸對我國文學的接觸較晚,自1885年淪為英國殖民地后,起初主要通過英譯本了解中國文學。二戰(zhàn)后,中國文學開始大量進入緬甸,對其本土文學的發(fā)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印尼華人本土化程度較高,多數(shù)講馬來語或爪哇語,只能閱讀經過譯介改編的中國文學作品?!堆θ寿F征西》于1859年被改編成爪哇語,這可能是中國通俗小說在印尼的最早譯本。中國與菲律賓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至唐朝,隨著20世紀初華校的興起,中國文學在菲律賓也逐漸傳播開來。

        2000年以來,伴隨著雙邊經貿合作的快速發(fā)展,東盟國家希望更多地了解和理解當代中國,對中國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需求也日漸增長。因地域和語言文化的客觀差異,東盟各國對中國文學的接受程度不同,但總體來說,經典中國文學作品、現(xiàn)當代中國“新文學”作品,一直受到以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為代表的東南亞讀者的廣泛歡迎。近年來,莫言、劉震云、邱華棟、皮皮、饒雪漫等作家的作品,不斷被譯介到東南亞國家,深受當?shù)貜V大讀者歡迎。王安憶、閻連科等一批中國作家獲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③,體現(xiàn)了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文學界對中國名家名作的認可。泰國公主詩琳通是中國“友誼勛章”獲得者,訪華近50次,親自翻譯的中國文學作品有王蒙《蝴蝶》、王安憶《小鮑莊》、池莉《她的城》、鐵凝《永遠有多遠》、老舍《茶館》,以及多首唐詩宋詞集匯編而成的《琢玉詩詞》等譯詩集。其中,《她的城》于2013年在泰國出版后,銷量近40000冊,社會反響極佳。熱門影視劇,如《甄嬛傳》《慶余年》《扶搖》等在中國熱播的電視劇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各大電視臺均可觀看,與之配套的圖書在當?shù)貢甑娘@著位置專架銷售,受到讀者追捧。隨著《他來了,請閉眼》電視劇的熱播,該書售出的越南語版權預付金收入達到3300美元,遠高于越南每種圖書300至500美元預付金的平均水平。越南麗芝文化傳媒公司引進6位廣西作家的7部作品,包括東西《篡改的命》《后悔錄》,凡一平《上嶺村的謀殺》,朱山坡《懦夫傳》,黃佩華《公務員》,李約熱《我是惡人》6部長篇小說和田耳的中短篇小說集《長壽碑》。這些作品各具特色,與越南文化有許多共通之處,2019年上市后在越南全國各大書店熱銷,取得很好的社會反響。

        此外,中國網絡文學蓬勃發(fā)展,已經成為文學走出去的主力軍。根據(jù)中國作家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guī)模達4.67億人,全網作品累計約2800萬部,全國文學網站日均更新字數(shù)超1.5億字,全年累計新增字數(shù)超過500億字。④網絡文學作品題材豐富,更新速度快,展現(xiàn)中國歷史和現(xiàn)代形象,且非常貼近現(xiàn)實生活,受到東南亞讀者的喜愛。對于廣受歡迎的優(yōu)質作品,可通過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影視劇、漫畫改編、游戲改編等進行全媒體開發(fā),傳播廣泛,影響力強,對圖書的海外版權輸出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目前,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網絡小說需求較大,例如,泰國近年來與起點、掌閱、百度文學等大型門戶網站均有合作,引進多部網絡小說翻譯成泰文出版。在國內大火的作品,如《香蜜沉沉燼如霜》版權輸出越南、泰國,《楚喬傳》版權輸出韓國,《孤城閉》輸出泰國、韓國,《匆匆那年》版權輸出馬來西亞、越南等。這些作品實現(xiàn)版稅收益與圖書銷量的雙豐收,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

        (二)東盟文學在中國的出版概況

        在歷史上,中華文明作為區(qū)域文化中心,持續(xù)對東南亞國家產生影響。東南亞各國的歷史文獻相對稀缺,而中國古文獻年代清晰、連貫,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東南亞研究的空白。例如,越南古代有大量的漢文學作品,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對越南文學研究的成果就相對豐富;隨著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印尼的一些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被翻譯成漢語,對這些國家的研究成果也逐漸增多;但是,老撾、柬埔寨、菲律賓、文萊等國家,既沒有多少古代遺留的文學作品,現(xiàn)階段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研究專著或與文學有關的論文都十分匱乏。

        東盟文學在中國的出版,基本上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逐漸開始的。資料顯示,從1949年至2010年,在東盟10國中,文萊無單行本在中國出版,另外9國有486種作品在華翻譯出版。從國家來看,新加坡和越南文學占據(jù)了出版總量的一半以上,具有代表性。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出版量相對較小,緬甸、老撾、柬埔寨等非常少。從題材來看,包括小說、戲劇、詩歌、報告文學、回憶錄等多種題材。[4]與此同時,華文文學成規(guī)模、成體系地大量出版。比如,1993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大系》包括小說卷、散文卷、詩歌卷、戲劇卷、電影文學卷、報導文學卷和文論卷。1995年,福建鷺江出版社出版《東南亞華文文學大系》,收錄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五國50位當代華文作家的代表作。

        2010年以來,東盟文學在我國出版的體量總體較小,但也不乏精品力作。比如,廣西出版了《同一條河流:中泰當代文學作品選》(2010年),收錄中國廣西短篇小說、泰國短篇小說各5篇,中國廣西詩歌、泰國詩歌各10首。北京大學于2013年推出“東南亞古典文學翻譯與研究叢書”,包括菲律賓卷、馬來卷、緬甸卷、泰國卷、越南卷等。商務印書館自2010年起醞釀,2014年7月正式啟動“海外東南亞研究譯叢”項目,同時設立姚楠翻譯獎,從2015年起每兩年進行一次評選和頒獎,該譯叢首批作品于2020年正式面世。201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與緬甸《金鳳凰》中文報社合作修訂《漢緬大辭典》,參與項目的編輯團隊百余人,收錄詞條6.5萬條,補充了“一帶一路”“中國夢”等與時俱進的新詞條,對夯實兩國文化基礎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神奇的絲路民間故事”書系,其中分冊收錄了菲律賓、緬甸、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老撾8個東盟國家的民間故事。民間故事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對于了解該國人民的日常生活、民風民俗和哲學觀念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學互譯方面,近年來也已經形成了一些合作成果。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江蘇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實施的中柬互譯項目發(fā)端于2017年,第一期于2019年問世,分別為中國作家蘇童的《萬用表》柬文版和柬埔寨名家涅·泰姆的《珠山玫瑰》中文版?!吨樯矫倒濉分形陌鎲柺篮?,成為21世紀以來中國出版界首次翻譯出版的柬埔寨文學單行本,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第二期于2021年7月在中柬兩國圖書市場同步上市,中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曹文軒的名作《青銅葵花》和柬埔寨兒童文學代表作品《小女孩蘭娜》分別與兩國讀者見面,獲柬埔寨高棉出版社社長曹云德勛爵、北外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顧佳赟、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柬埔寨語部原主任邢和平等中柬業(yè)界專家的好評。第三期中柬互譯項目分別選取曹文軒《草房子》和柬埔寨作家伊島耶《在學習中拼搏》兩本優(yōu)秀作品,已經開始翻譯,預計2022年5月面世。中柬互譯項目將在“十四五”期間持續(xù)出版,以期形成規(guī)模效應。

        2020年,廣西出版?zhèn)髅郊瘓F聯(lián)合廣西作家協(xié)會,啟動中緬當代文學互譯出版項目,有計劃地選擇一批中緬兩國當代文學精品在兩國翻譯出版,進一步鞏固兩國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的深厚情誼。

        總體來說,我國對東盟文學中的東南亞華文文學,特別是馬華文學更加關注??途訓|南亞的華人華僑往往放棄母語融入當?shù)丨h(huán)境,但馬來西亞華人世代堅持保留母語、重視華文教育,也正因如此,馬華文學在東南亞華文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山東文藝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全球語境·多元對話·馬華文學》集結了近年來國內馬華文學研究的成果。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于2019年7月出版的《馬華文學12家》,則集中論述了100多年來馬來(西)亞華文文學史上12個別具特色的經典作家⑤及其作品。馬華文學近年來的長篇小說,幾乎都出自李永平和張貴興之手。李永平的《吉陵春秋》《大河盡頭》等作品在中國早有出版,其中,《吉陵春秋》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大河盡頭》上、下卷分別入選2008年、2010年《亞洲周刊》十大華文小說,并榮獲第三屆紅樓夢獎⑥決審團獎。張貴興的《猴杯》榮獲臺灣時報文學獎、開卷十大好書獎,2020年在中國大陸首次出版;《野豬渡河》曾獲馬來西亞第十五屆花蹤文學獎,以及針對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的第八屆紅樓夢獎首獎,2021年在中國大陸出版;其最新出版的作品是《賽蓮之歌》,于2021年2月在中國大陸面世。黎紫書⑦的長篇小說《流俗地》是其繼《告別的年代》后的第二部長篇小說,講述一個盲女和一個馬來小城的故事,思索馬來西亞社會華人的命運,被認為是對馬來歷史、馬華社會的回顧和觀照,被《亞洲周刊》評為2020年度十大小說,于2021年4月在大陸出版。新加坡著名詩人游以飄曾獲花蹤文學獎新詩首獎、新加坡金筆獎中文詩歌第二名,其現(xiàn)代詩新作《象形》《記號》分別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于2020年1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21年6月出版。被詩人黃梵譽為“獨樹一幟,深入到語言的魔境”。

        二、現(xiàn)階段東盟文學在我國譯介薄弱、難成體系的原因探析

        這里所說的東盟文學,主要是指東盟成立以后的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特別是2000年以來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反映東盟國家民眾在新世紀以來的最新發(fā)展情況,語言方面應涵蓋東盟各國的主要語種,包括華語文學作品。目前,東盟文學在我國譯介薄弱、難成體系的情況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如下。

        (一)東盟自身原因

        一是東盟各國政體差異性較大,經濟發(fā)展程度各異,受到宗教的影響也各有不同。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相對穩(wěn)定,經濟增速明顯,曼谷(2013年)、吉隆坡(202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圖書之都”,以表彰其在閱讀文化上所作貢獻。這些國家的作家創(chuàng)作意愿較強,優(yōu)質作品不斷涌現(xiàn),圖書市場也比較繁榮。印尼出版高品質純文學作品的出版社非常重視版權貿易,認為其對于推動印尼純文學作品走向全球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柬埔寨、老撾等國家,民眾受教育程度、識字率等普遍較低,國民閱讀意識不足,市場需求十分有限。老撾的寺廟至今依然是教育和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中心。

        二是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在歐美國家和我國已經廣泛存在的扶持政策,比如從國家層面進行文學外譯資助,積極舉辦和參加大型國際書展以推廣本國文學作品,打造大作家IP,對書業(yè)提供系列稅收優(yōu)惠政策等等,在東盟國家還不夠普及。在文學全球化的過程中,英語占據(jù)著主流地位。有選擇性地批量將本國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再向海外推廣,成功率將大大增加。比如,東盟在2017年至2018年陸續(xù)推出的《20世紀詩歌與短篇小說選集》,十個國家每國一冊,精選該國有代表性的詩歌和小說作品,翻譯成英文,每篇作品均附上作者簡介,以便于向東盟內部及海外推廣。但總體來說,目前在這方面的力度還不夠大。很多本土經典文學作品已經沒有紙質版本,其中有些作品的紙質版本已經或即將滅失,如何做好典籍的保管?通過數(shù)字化管理建立檔案庫,繼續(xù)經營翻譯版權和電子版權,實現(xiàn)收益,也有待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東盟國家語言龐雜,通用語言的普及率不高。如何突破語言屏障是實現(xiàn)文學全球化的關鍵。從區(qū)域語言看,馬來語覆蓋面最廣,包括馬來西亞、印尼、文萊、新加坡四國和菲律賓南部。中南半島五國官方語言各異,分別為越南語、泰語、老撾語、緬甸語和柬埔寨語。眾多的小語種,對東盟文學作品的對外傳播造成很大障礙。從通用語言來看,2007年簽署的《東盟憲章》中明確規(guī)定,英語為東盟唯一的工作語言。但實際上,英語在東盟各國普及程度相差較大: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四國以英語為通用語言;而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越南六國則將英語作為外語,水平相對較低。完全依賴英語進行交流,目前仍不現(xiàn)實。東盟華人人數(shù)雖多,但華語文學缺乏社會關照,僅憑若干文學獎的支持勉力維持,投入與付出難成正比,后繼乏力。

        四是大多數(shù)作家屬于低收入群體。即便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除了數(shù)量極少的名家,大部分人的收入有限,僅靠稿費養(yǎng)活自己并不現(xiàn)實。當?shù)氐奈膶W獎數(shù)量較多,但大多規(guī)模較小,獎金也不夠高。即使是出道以來屢獲各類華文文學獎、以寫作為專職的馬來作家黎紫書,也認為寫作長篇小說有諸多困難:缺故事,缺發(fā)表園地,缺出版機會,甚至也嚴重缺乏讀者。在以柬埔寨、老撾為代表的部分東盟國家中,受低收入和低識字率的雙重影響,嚴重缺乏文學創(chuàng)作的原生動力,加上出版市場管理不善,成為專職作家之前,必須先另找一份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傮w來說,大多數(shù)作家無法僅憑寫作收入維持生活。

        (二)中國出版市場的現(xiàn)狀和實際需求

        一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原本主要引進的內容逐漸失去競爭力。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引進出版的東南亞文學作品主要以反映民主獨立運動的題材為主。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數(shù)譯自越南的《南方來信》⑧,在我國發(fā)行量累計超過350萬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此類題材的作品逐漸失去市場需求。目前,在我國出版的東盟文學作品內容相對缺乏競爭力,首印數(shù)一般僅為1000—3000冊,出版后因銷量有限往往不會重印或再版,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年后就很難在市場上買到。

        二是重視程度不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業(yè)譯介的作品以西方文學經典和現(xiàn)當代文學大獎系列為主,此類作品文學性較強,出版的社會價值高。在東方文學的出版中,主要聚焦日韓及馬華文學,東盟文學屬于被邊緣化的小眾文學,其關注度較之非洲文學更低。在現(xiàn)階段,如何從偏重于歐美主流文化的引進,向多元文化互動交流進行轉變,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方向。

        三是缺乏對東盟文學價值的充分認知。2000年以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有一批作家的作品躋身海外暢銷書榜單,形成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例如,印尼安德里亞·希拉塔的小說《天虹戰(zhàn)隊小學》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發(fā)行,在全球銷量超過500萬冊。馬來西亞歐大旭作品《和諧絲莊》2005年進入曼布克獎長名單⑨,獲得惠特布列圖書獎的首部小說獎,版權售出十幾個國家。陳德黃《雨的饋贈》進入2007年曼布克獎長名單。新加坡作家克拉麗莎·古納汪的《過境之鳥》(英文版)獲得2015年巴斯小說獎,入圍敦迪國際書獎、圣塔菲文學獎和英國首作小說獎決選等,作品被譯成漢語、法語、希伯來語、德語、希臘語、印尼語、波蘭語、西班牙語、土耳其語等多個語種,被譽為“兼具村上春樹和東野圭吾的寫作風格”。但我國現(xiàn)存的東盟作家譯作少、流傳度低,有人甚至評價“作品像是故事會,缺乏應有的深度”。

        四是專業(yè)人才儲備不足,研究資源稀缺。在語言方面,除了英語,我國亟須盡快培養(yǎng)一批掌握馬來語,以及中南半島五國語言的多語種人才。目前,我國專攻東盟小語種專業(yè)的學生并不算多,畢業(yè)后大多從事語言教學的工作,能夠直接閱讀東盟各國母語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能達到專業(yè)的翻譯、研究程度的專家學者則更為稀缺。因為研究資料和研究人員的缺乏,目前對東盟文學的研究只能主要依托已翻譯成中英文的第二手資料,無法全面準確地體現(xiàn)東盟文學的全貌。截至目前,我國市面上仍沒有一部專門的東盟國別文學研究專著,與文學有關的論文(華文文學除外)則更為稀缺,重點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陸續(xù)推出一批較新較全面的研究專著,是未來的重要發(fā)力方向。

        三、中國—東盟文學互譯項目未來發(fā)展路徑探析

        文學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推動中國—東盟的文學互譯,有助于增進雙方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和交流,促進“民心相通”。作為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程,首先需要頂層設計,通過總體規(guī)劃來打造品牌、樹立標桿。在實際操作中,必須轉變“援助國—受援國”的交往模式,形成“平等傳播”理念。其次,必須擺脫重精英、輕草根,重官方、輕民間的固化思維模式,通過各出版集團、文化機構、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以民間交流的形式推動中國—東盟文學互譯走向深入。

        (一)加強頂層設計

        1.以“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為核心進行總體規(guī)劃

        首先要依托“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不斷推進中國—東盟文學互譯。通過該計劃,推進雙方經典和重要著作的互譯,推動文明的互學互鑒。在選擇互譯作品時,應重點關注該國獲得重要文學獎項的作家作品。比如,印尼作家亞悠·烏塔米的小說《薩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馬來西亞作家歐大旭、陳德黃,新加坡作家克拉麗莎·古納汪等,都曾入圍或斬獲如曼布克獎、巴斯小說獎等重要的國際文學獎項,在海外也具有相當?shù)挠绊懥?。可以將這些東盟國家的名家名作納入工作清單,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方向、有節(jié)奏地分批引進。也可以對國內的知名作家作品進行梳理,根據(jù)東盟不同國家的閱讀品味進行分類推廣。

        其次是完善激勵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國現(xiàn)有的走出去資助項目除了“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還包括“絲路書香工程”“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等,筆者建議未來可考慮在這些項目中適當增加對東盟文學作品譯介的資助力度。此外,還可以設立專項研究基金,對東盟文學研究的相關課題進行資助,經數(shù)年積累,逐漸形成一批研究成果。東盟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政府層面的扶持計劃。如新加坡國家翻譯委員會于2018年提出針對翻譯人才的補貼計劃,每位獲獎者的資助上限為1萬新元。馬來西亞唯一的官方翻譯資助計劃由城市書苑提供,海外出版社將馬來西亞的文學作品翻譯成外語,每種資助上限為2500美元。印尼的LiTRi文學翻譯計劃于2014年啟動,為購買印尼圖書翻譯權的海外出版社提供資助,單品種最高資助金額為7000美元。印尼文化教育部與國家圖書委員會還共同設立印尼作家資助計劃,每年資助20位作家等。這些舉措也很值得我們借鑒。

        2.加強渠道建設,以參展推動出版交流

        國際書展向來是出版人的盛會,為加強合作、提升出版水平,積極參加每年在中國和東盟舉辦的國際書展,是推動出版交流的重要渠道。除了東盟博覽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迄今已成功舉辦28屆,發(fā)展成全球第二大國際書展,近年來吸引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老撾、越南等眾多東盟國家參展。2016年,老撾新聞文化與旅游部文物與旅游司出席第23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首次與中國出版機構簽訂圖書協(xié)議。我國在東盟國家舉辦的展會還有:2005年在曼谷舉辦的泰國—中國廣西圖書文化展,在柬埔寨金邊和老撾萬象同步舉行的2015年中國原創(chuàng)童書及期刊巡回展,2016年10月在柬埔寨舉辦的中國主題精品圖書聯(lián)展等。2017年創(chuàng)辦的東南亞中國圖書巡回展截至目前已經連續(xù)舉辦5屆,覆蓋泰國、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在各書展期間,還舉辦了中國作家走出去推廣活動等文化活動,為推廣中國文學助力。

        我國出版界也應根據(jù)業(yè)務需要,有選擇地定期參加東盟國家舉辦的重點國際書展。印度尼西亞國際書展是東南亞地區(qū)最負盛名的國際書展之一,近年來每年都有四五家中國出版社參加該書展,還有版權代理公司在該書展上代理中國版權圖書,書展舉辦方也積極組織印尼與中國的出版商交流。此外,東盟各國書展還有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書展、泰國國家圖書展、新加坡書展、柬埔寨書展、越南胡志明書展等。馬來西亞大壞狼展銷會在印尼、菲律賓、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多國舉辦圖書展銷會,以價格優(yōu)勢形成較大影響。參加這些書展,對于擴大人脈資源、積累合作經驗很有幫助。

        3.加強雙方文學互譯作品的數(shù)據(jù)庫建設

        目前,我國市面上的東盟文學作品銷量有限,傳播力也不夠廣泛。從政府層面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將全國各出版社出版的東盟文學作品整合建立東盟文學翻譯與研究數(shù)據(jù)庫,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首先要建立目錄索引,既要按國別分類,也要按題材分類,在數(shù)據(jù)庫中收錄同一作品的原文和譯作,動態(tài)上傳更新更準確的譯本,同時廣泛收錄保留不同時期的前譯本,滿足研究者和該語言專業(yè)學生的相應需求。其次要形成內容的甄選機制,不斷翻譯出版有價值的作品,擴大數(shù)據(jù)庫的體量。再次是創(chuàng)建中國作家作品數(shù)據(jù)庫,與東盟各國的有關數(shù)據(jù)庫j互相鏈接,共享資源。最后要把握住中國—東盟數(shù)字經濟合作年、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的契機,拓展數(shù)字出版業(yè)務,促進數(shù)據(jù)庫的廣泛應用。

        4.加強對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

        一是強化教育合作。中國與東盟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文萊、緬甸、老撾、柬埔寨、菲律賓八國分別簽訂了雙邊教育交流協(xié)議,與泰國、馬來西亞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xié)議。2010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中國與東盟雙向留學生都達到10萬人的“雙十萬計劃”。2016年,又倡議打造中國—東盟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升級版,實現(xiàn)雙方學生流動總規(guī)模2025年達到30萬人次的目標,并設立中國—東盟海上絲綢之路獎學金,面向東盟十國提供1000個獎學金名額,努力培養(yǎng)一批高水平的翻譯和語言教學人才。

        二是設立研究機構。為加強對東盟國家的區(qū)域和國別研究,我國在很多高校開設了東盟國別和區(qū)域研究中心,與東盟高校間的學術交流日趨頻繁。如北京大學東盟國家研究中心、北京外國語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還另設柬埔寨、老撾、越南三個研究中心)、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山東東盟研究中心等。依托這些研究機構,召開各類學術會議,承辦、參加相關高峰論壇、研討會等活動,培養(yǎng)一批具有專業(yè)水準和精準翻譯能力的專家學者,推動我國對東盟的政治、安全、法律、經濟與社會發(fā)展、文化、對外交往及雙方關系等諸多領域的研究日趨深入。例如,廈門大學的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中心自1995年成立以來,已經取得顯著的科研成果,被譽為“國內外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基地”。

        (二)推動民間交流

        1.廣西、云南等省份具有明顯優(yōu)勢,已經取得比較好的合作成果

        一是地域和語言優(yōu)勢。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空相連接的省份,其少數(shù)民族與東盟國家20多個民族有親緣關系,其語言教學機構和留學生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領先優(yōu)勢。云南也具有毗鄰東盟的地緣優(yōu)勢。二是專業(yè)的研究機構較多。比如,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設有10個國別研究機構和10個專業(yè)研究機構,并投資建設中國—東盟研究國際在線研討平臺和中國—東盟全息數(shù)據(jù)研究與咨詢中心。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有東盟國家語言信息處理與教學實驗室等5個基地、各類實驗室與研究所,以及東盟博物館等。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以東南亞、南亞作為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三是文化交流頻繁。2004年,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迄今已舉辦17屆。2019年,中國—東盟文明互鑒與傳播溝通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廣西南寧舉行。2019年7月,中國作協(xié)外聯(lián)部主辦中國—東盟文學論壇,由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承辦,來自東盟的19位作家與30位中國作家參加此次論壇。2021年5月廣西作協(xié)組織開展中國—東盟文學交流情況調研。四是在新媒體推廣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例如,云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先后在美國、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泰國、老撾等9個國家的主流報紙上,推出了6種語言的12份《中國·云南》新聞???,承辦緬文《吉祥》雜志、泰文《湄公河》雜志、老撾文《占芭》雜志、柬埔寨文《高棉》雜志。還開辦了多語種網站云橋網,以及國內首個多語種微信公眾號“瀾湄趴”。在臉書和推特等海外社交媒體上開設“Amazing Yunnan”賬號推送傳播新媒體內容。

        2.通過聯(lián)動,促進中國—東盟文學互譯項目走向深入

        一是發(fā)揮聯(lián)動優(yōu)勢形成合力。借助廣西、云南等地方出版集團的地緣、語言優(yōu)勢,再加上全國各出版集團、文化機構、專家學者的合力,互譯成果會得到更快更好的呈現(xiàn);整合資源,將各出版集團優(yōu)質的內容資源與廣西等東盟合作渠道和多語種翻譯能力進行匹配,規(guī)劃出版大型叢書如“東盟文學譯叢”,打造精品項目多語種輸出,可形成品牌效應;對專項文學研究欠缺的國家如老撾、柬埔寨、文萊等,可組織翻譯其重要文學名著,出版國別文學史;成立專門的研究學會、設立專項研究基金,有助于形成更多專著和研究成果;發(fā)揮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力量,舉辦大型學術研討會、論壇,進行跨界的綜合性研究。

        二是關注東盟文化活動,形成內容儲備。推動在更多東盟國家設立中國文化中心,促進人文交流的全面升級。重點關注東盟文學獎k、湄公河文學獎l、越南作家協(xié)會年度文學獎m、新加坡圖書獎、柬埔寨努·哈奇文學獎、花蹤文學獎,以及印尼烏布作家讀者節(jié)、望加錫國際作家節(jié)、馬來西亞喬治城文學節(jié)、新加坡作家節(jié)、柬埔寨高棉文學節(jié)等重要文學獎項和文學節(jié),形成譯介的內容儲備。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第15屆滇池文學獎在分項獎中增設了一個跨越國際的獎項,即年度最佳東南亞華文文學獎,緬甸詩人王崇喜作品《王崇喜的詩》獲得該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文學界對東南亞華文文學作品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

        三是克服疫情影響,打通文化交流的渠道。與當?shù)匮芯恐行摹膛c出版商協(xié)會、作協(xié)建立密切聯(lián)系,根據(jù)需求推進文學輸出項目。比如,東盟內設7個研究中心n,此外,泰國、新加坡、印尼等均設有出版商和書商協(xié)會,印度尼西亞的郎塔基金會o、格拉梅地亞國際p,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圖書委員會、國家語文出版局、馬來西亞翻譯和圖書研究所、馬來西亞城市書苑等政府部門均支持翻譯和版權活動。老撾有出版協(xié)會、作家協(xié)會等。在東盟各國廣交朋友,有多個合作伙伴,可以有效避免一家出版社倒閉或放棄出版,就不得不中斷在該國業(yè)務的情況,也可以通過當?shù)爻霭嫔痰膸椭?,進入當?shù)刂髁麂N售、館藏渠道,爭取在當?shù)氐脑u價體系中取得話語權。

        四是規(guī)避風險,做好版權保護工作。在合作之前,一定要做好事前的項目論證與評估工作,形成內容的甄選機制,確保內容積極向上,以奠定民心基礎和文化基礎作為評估重點。在合作期間,要提高警惕,防范地域、法律風險,了解合作方所在國當前政局是否穩(wěn)定,新聞出版是否有嚴格的審查制度,避免因宗教問題而引起的爭議。在版權存續(xù)期間,除了注重版權保護,也需防范對方輕易放棄出版、篡改內容、出版社倒閉、出版周期過長、隱瞞銷量不支付版稅等風險,力求行穩(wěn)致遠。

        四、結語

        錢乘旦教授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反全球化”浪潮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沖上高峰……全球化將在“區(qū)塊化”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形成新時代新的全球化。東盟正是“區(qū)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今后一段時間乃至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美關系將處于戰(zhàn)略博弈狀態(tài),此時東盟在亞太地區(q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伴隨著東盟對中國經濟依賴程度的日益加深,勢必要進一步深化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凇皝喼藿浀渲骰プg計劃”背景下的中國—東盟文學互譯,是我們面對“反全球化”浪潮,迎接“區(qū)塊化”重組挑戰(zhàn)之際,應當著重思考的國際出版合作方向。廣泛開展的文學互譯有助于加強溝通、增強互信,在此基礎上,雙方關系將持續(xù)向好,未來合作空間十分廣闊。

        注? ? 釋:

        a“新馬華文學”有三個發(fā)展階段:從萌芽起至二戰(zhàn)結束(1919—1945);二戰(zhàn)結束至新加坡獨立(1945—1965);新加坡獨立起至今(1965—)。

        b該書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一本最早全面介紹柬埔寨吳哥時期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社會、風俗等各方面情況的專著,對當代及現(xiàn)代研究真臘及吳哥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c花蹤文學獎,由馬來西亞華文日報《星洲日報》從1990年起每兩年評選一次,獎項包括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世界華文小說等類別,旨在將“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花蹤”的文化意念傳達到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該獎是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qū)最受關注的主流華文文學獎,其獲獎作品多為馬華文學的重要乃至經典作品,歷屆花蹤獲獎作品可視為一部微型的馬華文學史。

        d2021年5月25日至28日,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辦的2021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在重慶舉行,會議期間發(fā)布的《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對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新趨勢進行了梳理總結。

        e這12位作家分別是:邱菽園、方北方、吳岸、王潤華、陳瑞獻、李永平、張貴興、林幸謙、黃錦樹、陳大為、歐大旭、黎紫書。

        f紅樓夢獎,又名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由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于2005年創(chuàng)立,兩年一評,旨在獎勵世界各地出版成書的杰出華文長篇小說作品,借以提升華文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水平。

        g黎紫書在1995年以《把她寫進小說里》獲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馬華小說首獎,此后頻頻獲獎,成為花蹤文學獎設立以來獲獎最多的作家,更不斷斬獲華語世界的各類文學獎項。

        h這是一部書信集,控訴美吳集團在越南南方犯下的罪行,記述了南方人民可歌可泣的斗爭。該書1963年出版后,獲越南南方1960—1965年阮廷炤文學藝術特別獎。

        iMan Booker Prize,該獎被譽為英語世界最高的文學獎項之一。

        j例如,印尼的“印度尼西亞作者”網站(IDwriters.com),就建立起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印尼作家和譯者作品的綜合數(shù)據(jù)庫。印尼也是Wattpad在線寫作平臺的全球第二大寫作社區(qū)。馬來西亞的作家和評論家常常將其作品放在東南亞的一些文學藝術平臺上,如藝術赤道和紅毛丹文學雜志的馬來文學區(qū)等。

        k東盟文學獎(The SEA Writer Awards)于1979年設立,每年頒獎一次,旨在表彰東南亞各國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作家和詩人。在1979年至1984年的初創(chuàng)期,只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5個國家參與,在1984年之后,文萊、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也陸續(xù)加入。

        l湄公河文學獎初創(chuàng)于2008年,起初覆蓋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文學作家,現(xiàn)在湄公河(在中國境內稱瀾滄江)流經的柬埔寨、老撾、越南、泰國、緬甸、中國六國輪流舉辦。

        m2015年,閻連科《堅硬如水》越南語譯本獲得越南作協(xié)頒發(fā)的翻譯文學獎。

        n分別是新加坡東盟研究中心、AUN東盟研究學院、泰國武里南皇家大學、朱拉隆功大學,印度尼西亞哈比比中心、特布卡大學、加札馬達大學。

        o朗塔基金會旨在促進印尼文學發(fā)展,擁有一批高級譯員,可以將印尼文學翻譯成英文。

        p該機構為本出版社旗下作家作品的英文翻譯提供資金支持。格拉梅地亞出版集團已經出版余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譯者阿古斯提努思·韋博吳在2016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與余華同臺共同討論作品。

        參考文獻:

        [1]甄云霞.“十三五”期間我國圖書版權貿易數(shù)據(jù)分析[EB/OL].(2021-01-15).http://www.chinabookinternational.org/2021/0115/276421.shtml.

        [2]殷明明.東盟國家文學在新中國的出版[J].文化與傳播,2020,9(03):29-35.

        [3]麥永雄.東方文學研究者眼中的“中國—東盟文學”[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9,40(01):73-79.

        [4]劉沫瀟.RCEP背景下國際出版交流合作展望[J].中國出版,2021(9):37-40.

        [5]魏玉山.“一帶一路”國際出版合作發(fā)展報告(第一卷)[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9.

        [6]魏玉山.“一帶一路”國際出版合作發(fā)展報告(第二卷)[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20.

        [7]謝伏瞻.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發(fā)展報告(202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8]龐希云.東南亞文學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9]季羨林.東方文學辭典[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10]余益中.東盟文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1][14]陳兵.東盟國家語言狀況及廣西的外語戰(zhàn)略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35(01):77-82.

        [12]姚建彬.中國文學海外發(fā)展報告(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13]ASEAN 20th CENTURY LITERATURES SELECTED POEMS AND SHORT STORIES[EB/OL].(2017-11-21).http://learning.asean.org/DATA/DOCUMENTS/2017/11/asean_admin/THAILAND.pdf.

        [15]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國家媒體代表團參觀訪問云報集團[N].云南日報,2019-06-14.

        [16]易淑瓊.花蹤文學獎在馬華文學場域象征資本的確立[J].華文文學,2018(2):100-108.

        [17]錢乘旦.全球化、反全球化和“區(qū)塊化”[J].當代中國與世界,2021(1):8-11+125.

        [18]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駐東盟使團經濟商務處,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qū))指南:東盟(2020年版)[EB/OL].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dongmeng.pdf

        (作者單位系鳳凰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荆?/p>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欧洲美女黑人粗性暴交|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日韩| 成人av综合资源在线| 欧美人牲交| 亚洲肥老太bbw中国熟女|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 黑人玩弄人妻中文在线| 亚洲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不卡| 亚洲熟女熟妇另类中文|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麻豆精品传媒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www久久久888| 手机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无亚洲人成网站77777|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一区二三区中文字幕| 很黄很色很污18禁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2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国语版 | 老鸭窝视频在线观看| 色播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粉嫩人妻91精品视色在线看|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官网第三页| 无遮挡网站| 美女狂喷白浆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