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媽
有時候孩子說話晚,不是孩子笨,也不是孩子不說,而是我們沒有給孩子機會說。 我們總是代替孩子說,或者讓他們過度依賴電子產(chǎn)品,無意中丟掉了很多跟孩子溝通、 交流、表達的機會,而這些恰恰都是促進孩子語言發(fā)育的關鍵點。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尷尬”:感覺自己的孩子挺聰明的,可他就是不開口說話!別人家的娃都能家里親戚叫個遍了,自家的娃才剛開始叫爸爸媽媽呢!別人家的娃唐詩宋詞三字經(jīng)都能背了,自家的連一句完整的話都還不會說!
唉,說實話,我剛剛經(jīng)歷過……
老人們天天念叨:“貴人語遲,長大了就好了?!迸笥褌冋f:“我家寶寶以前也這樣,是你太著急了!”可等到了娃2 歲多,她的詞匯量還是不太多,我就不淡定了!一跺腳,帶娃去看了醫(yī)生,評估后發(fā)現(xiàn),確實會說很太少……而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不是娃,而是我家的養(yǎng)育方式。
所以,今天就好好跟大家聊一聊,孩子說話晚到底是什么原因?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善?
由于個體的差異,同一年齡段的孩子,語言發(fā)育上也會有早有晚。因此,要根據(jù)自家娃的發(fā)育情況,選擇在合適的時間說合適的話。
例如,咱讓1 歲的孩子學著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就是合適的,直接讓人來段三字經(jīng),那可就太不合適了。
寶寶說話晚,大部分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輔食過于精細,咀嚼功能練習不夠。大人總是擔心孩子吃的食物太硬,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就會把輔食做得很精細。但這樣寶寶的咀嚼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口腔肌肉的發(fā)育,進而影響到語言發(fā)育,出現(xiàn)說話晚、發(fā)音不準的問題。家庭環(huán)境中缺乏溝通交流。說實話,除了“長胖”這種技能是與生俱來的,且完全不需要學習以外,其他很多技能都要學習。同理,想讓孩子說話,多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別管孩子能不能聽懂,會不會回應,你都得多和他說話,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語言輸入。只要他在努力發(fā)出不同音強、音調、音質的聲音,那就說明孩子準備說話,你回應得越多,越把它們當成真正的講話,越能激發(fā)孩子交流的欲望。
大人“太善解人意”?,F(xiàn)在幾乎家家都有一個“高級翻譯家”。孩子不需要說話,確認過眼神,就知道你想要什么。
在我家,姥姥就是個“頂配翻譯機”,只要娃一伸手、哼哼兩聲,我媽立馬就能get 到娃的需求,整個過程持續(xù)時間也就2 秒鐘……這就直接導致糖糖,越來越懶,越來越懶,最后直接懶得說了……反正你們都懂我的意思……
使用屏幕時間過長。我老媽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哎呀,你看寶寶多聰明啊,這么小,玩手機玩得可厲害了,比我都厲害!”眼神中透露著無以言表的“驕傲”!可實際上,電子產(chǎn)品、電視對孩子而言,是單向輸入,孩子不能產(chǎn)生雙向互動,使用屏幕時間太長對語言發(fā)育也是有害無利。
此外,若孩子一直處于環(huán)境變遷、家人語言輸入不一致的情況中,也多多少少會影響到語言發(fā)育。
想要改善孩子說話晚、說話不清的狀況,最重要的是咱大人先改變觀念。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做互動型家長,在玩樂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育。
成為孩子最好的玩伴。孩子最好的玩伴,不是多智能的電子產(chǎn)品,也不是有多少精致的玩具,而是你!只有跟孩子充分地互動,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發(fā)展語言和溝通技能。
家長一定要get 到下面這些tips:
同看——玩孩子想玩的。在陪玩的過程中,要以孩子的喜好為標準,他喜歡玩汽車咱就玩汽車,他喜歡布娃娃那就玩布娃娃……
同說——說孩子想說的。孩子詞匯的習得,都與周邊感興趣的人、事、物相關。例如,孩子指著地上的小螞蟻,特別興奮地喊“啊啊啊”,這個時候咱就要說“小螞蟻”,然后給孩子一段反應時間,給他們重復說的機會。
同玩——用孩子的方式玩。大人要時時“戲精附身”,陪玩時把自己的心智放到2、3 歲。觀察孩子的行為,模仿孩子的玩法。例如躲貓貓、過家家等都是很棒的互動游戲。
學會觀察,等待回應。如何在陪玩的過程中,更好地產(chǎn)生互動,促進語言發(fā)育呢?當然,也得講究方法。
跟孩子保持同一視線水平。跟孩子玩的時候,完全可以放下咱以往的“矜持”,試試坐著、跪著、躺著、半躺著,這樣才能跟孩子保持同一視線水平,才能真切地觀察到孩子的興趣、表情、動作,也更方便孩子觀察大人的一言一行,進而學習和模仿。
保持耐心,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表達。若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咱能保持耐心,那以后在生活和職場中,簡直會無往而不利啊。
雖然難,但也要堅持。例如,糖糖很喜歡玩捉迷藏,每次她找到我的時候都會興奮地大喊大叫。這個時候我就會蹲下來,看著她說:“找到啦!”然后微笑著期待她的回應,如果她說出來,我就會特別興奮地跟她一起轉圈圈,然后一起喊“找到啦”。如果她過了5、6 秒鐘還不說,我就會再重復一次。
對表達給出及時且恰當?shù)姆磻?。如果孩子及時地說出了對的詞語、句子,大人要及時回應,重復其中的關鍵詞,甚至可以再多加一點點。例如,寶寶拿著蘋果,說出了“蘋果”,我們可以及時回應“大蘋果”“紅色的蘋果”“吃蘋果”等,不僅重復了關鍵詞,而且還做了簡單的延展,更有利于孩子理解和表達。
多示范,不急于糾錯。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總希望他們能“一口吃個胖子”。不僅要求他們說得出,還要求說得清、說得對,那咱就確實有點功利心太強了。我這幾個月的經(jīng)驗告訴我,要多示范,別老想著糾錯。
最后再提醒一下大家,如果我們已經(jīng)做了很多,但寶寶的語言發(fā)育仍沒有改善,明顯落后的話,還是建議大家?guī)Ш⒆尤メt(yī)院做一下檢查和評估,或者請專業(yè)的言語—語言治療師進行干預。
所以,如果您家娃也有說話晚的情況,那就行動起來,參考文中的方法跟孩子互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