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為了更好地滿足當前這種快節(jié)奏的、時時刻刻都身處移動狀態(tài)的年輕人隨時隨地收看影視劇的需求(在需要有網絡或者流量的前提下)。鑒于此,本文針對“微電影”這種二次創(chuàng)作形式以及“樹電影”傳播模式的微電影發(fā)展路徑對當前的電影(或電視?。╅_創(chuàng)“微格電影”形態(tài)。并進一步通過“微格電影”所制造出來的懸念點以及人們無法滿足于事先已經預料到的結局的欣賞心理,因為觀看者們的觀看經驗也是非常豐富的,為了做到這一點,將會提供展示共享和自我創(chuàng)意的再創(chuàng)作機會與空間,特別是鼓勵視頻跟帖的做法,細想起來,這個過程就好比樹干節(jié)外生枝,我們稱之為“樹電影”。通過以往大量的實踐結果表明,采用這種方式可以使那些原本的電影主題產生了新互動新媒體的效應,值得推廣,本文會首先闡述當前中國微電影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問題,然后提出“微格電影”以及“樹電影”。
就目前而言,我們會發(fā)現傳統的電視劇以及電影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已經面臨著4G手機電視等近些年出來的新型媒體強而有力的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迎合人們生活水平質量要求,我們可以通過微電影來開辟一條新的市場,當然這需要首先對微電影的技術手段比較認可,然后在熟悉微電影的相關優(yōu)勢前提下,走出一條更加分眾化與專業(yè)化的道路,想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對電影電視劇的作品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達到微電影的再發(fā)展目的。
1 當前中國微電影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既有好的一面,同時也會有壞的一面。雖然說近些年我國微電影的發(fā)展非常快速,題材越來越豐富,內容越來越精彩,但是由于比較缺乏相應的管轄制度,許多色情以及暴力等帶來負面影響的故事題材在當前的網絡中普遍存在,而且一直無法徹底清除掉,這也嚴重影響了我國微電影的生存與發(fā)展空間,影響極其惡劣。
1.1 藝術相對而言還不夠細膩。當前存在的很多“微電影”都是粗制濫造,毫無藝術審美可言,尤其是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無法感染觀眾。首先是許多“微電影”并未合理設計和組織故事情節(jié),它們當中有的缺乏故事情節(jié),有的有故事情節(jié)但是平淡無奇,無高潮、無懸念、無伏筆、無驚喜。這樣的作品會讓人感覺了無趣味,很多時候甚至會讓觀眾覺得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眾所周知,一個故事向受眾傳達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情節(jié)基礎之上的,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情節(jié)沒有吸引力,再談思想內涵那就是空話了。然后是表現在運用電影技術手段方面,當前的微電影絕大多數是沒有完全按照電影創(chuàng)作規(guī)律來進行的,而是簡單地制作成類似普通家庭錄像的東西。比如,對于推搖電影鏡頭的使用和遠近層次的把握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于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調光效果無法對觀眾造成視覺沖擊,以及根據人物心理來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的能力欠佳等。
1.2 低劣內容充斥其中。前面已經講到,當前各種影音網站上依然有很多“微電影”缺乏思想與精神高度,內容平庸,無法給人以感悟、思考或振奮,甚至讓人在觀看過程中感覺昏昏欲睡。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作品其內容充斥暴力、色情等,他們這么做是為了迎合個別觀眾的低級趣味,讓他們通過這些方式肆意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能夠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
1.3 廣告過多。當前有許多微電影廣告植入得過于拙劣,經常看電視劇的人都會有深切的感受,正值自己感覺投入或故事情況即將進入高潮的時候突然就會跳出來一個廣告,這樣就破壞了觀看電影或電視劇的連貫性,打斷了觀眾欣賞的興致。
2 創(chuàng)意與共享——“微電影”的再發(fā)展
本文將會從“微格電影”的創(chuàng)作客體、創(chuàng)作主體與觀眾加以闡述。現實生活中的人和物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而影視劇題材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電視劇和“微電影”的劇情有的會人為地安插進多個“情節(jié)點”,這些情節(jié)可以在本集的播放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直至結束,與此同時也可以在該集結尾制造讓人回味無窮的“懸念”點。通過以往大量的實踐結果表明,這些“懸念”點可以極大地吸引觀眾抱著無比期待的心情點擊下集。相比那些耗時比較長的影視劇,“微格電影”因為每集的耗費時間比較短,相應的集數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懸念”點的數量也隨之增加了許多,人們可能會聯想到故事情況發(fā)展的多種可能性。再看創(chuàng)作主體和觀眾。創(chuàng)作主體和觀眾在傳統影視劇中是差異性非常大的兩撥人,觀眾到處都是,但是創(chuàng)作者尤其是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則是鳳毛麟角,觀眾僅限于觀看,他們是無法直接參與制作影視劇的。在傳統影視劇中的每集作品的結尾,創(chuàng)作主體通常會有意地留下某個懸念,這樣做是為了給予觀眾無盡的遐想與期待。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不同的性別、年齡、教育、經歷,他們的期待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下一集出現的結局只能有一個,這樣一來往往會使一些觀眾因為不是自己預期的結果而有所失望。伴隨著“樹電影”的誕生,由于具備新媒體與新互動的屬性可以很好地解決上面所描述的問題,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討。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情節(jié)樹狀化。與樓上樓下單向的視頻跟帖文字最大的不同點,“微格電影”的情節(jié)將會從過去的二維朝著三維的方向發(fā)展,盤根錯節(ji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博主制作完成了相當數量集的“主干”后再一起發(fā)布(具體是多少依據實際情況而定),此時“跟帖”將會由眾多分支共同組成,整體情節(jié)呈立體的“大樹狀”,我們可以將其想象成為枝繁葉茂的“大榕樹”,也可能是高高屹立在我們眼前的“水杉樹”。倘若制作人只完成了幾集就立即發(fā)布,則很難有效控制后續(xù)發(fā)展了,就好比“蒲公英”狀的情節(jié)發(fā)散狀。除此之外,創(chuàng)意者如果自己想要的話,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建立起情節(jié)發(fā)展模型,憑借相關的計算機設備設計出三維全景圖譜,從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具立體感。
2.2 互動越來越有趣味。從前面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樹電影”已經使影視互動從“微電影”的單向觀前互動提升到了雙向新互動(觀前觀后,包括點擊、制作、上傳、點擊)。相比傳統電視電影更為短小的單集片,內含會設置多個懸念點,這樣一來就可以形成多樣化的“斷口”,供制作者跟風創(chuàng)新,不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享受創(chuàng)意的無窮樂趣,與此同時又可以讓自己的創(chuàng)意作品享受到上傳與展示的滿足感,換言之,這將會成為一場充滿趣味性的影視游戲。
2.3 參與的大眾化。“樹電影”和“微格電影”的制作一樣也是化大為小,門檻較傳統影視更為低矮,大眾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自由參與。并且設備簡易,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了資金的投入,因此往往只要有一個創(chuàng)意點,多個懸念點,外加多個小投入與小制作即可通過這種眾人參與的方式發(fā)展成一棵“參天大樹”。
3 結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傳統的電視劇和電影在很多時候由于藝術粗燥,內容低俗以及廣告過多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影視事業(yè)的向前發(fā)展,鑒于此,經過多年的努力研究,微電影和樹電影應運而生。其中樹電影必定會成為未來的一種發(fā)展趨勢,因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大眾自由參與其中,并且根據自己設置多個懸念點來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讓觀眾充分發(fā)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輕松愉快地觀看自己想要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