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
今天早上,我發(fā)現同桌小蕓的眼睛又紅又腫,問她怎么了,她說媽媽昨晚給她做了一桌子菜,然后問她,如果給她生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她開不開心。小蕓說完,又要哭了,我趕緊勸了她幾句。過了一會兒,小蕓好奇地問我:“你媽媽是不是也問過你相同的問題?”我想也沒想就回答:“我媽媽才不會呢,因為我們已經是‘姐妹’了!”小蕓有些驚訝和不解,我忙讓她看我校服里面的T恤,然后驕傲地告訴她,我媽媽也有一件一模一樣的,只是號碼比我穿的大。
是的,從小到大,媽媽有什么都愿意與我分享:她的同事旅游歸來送的特產,她一定會拿回家和我一起打開、一起吃;單位發(fā)了電影票,她一定會帶我一起去看;就連那次媽媽生病了,姥姥給送來的粥,她也要讓我跟她一起喝……
正因為媽媽這樣待我,我發(fā)現了流行的小玩意兒,就會給媽媽買一個;我喝到了一種新出的好喝的飲料,會給媽媽留一半;我有了什么心事,也會第一時間跟媽媽說。媽媽是我最好的朋友、最親愛的閨蜜,因為她從來沒有讓我失望,從來沒有“出賣”過我。
前不久,媽媽的同事們一起去郊野公園燒烤,因為可以帶孩子去,媽媽就帶上了我。大人們一邊說笑一邊燒烤,我們這些孩子有些無聊。于是,媽媽同事中的一位年輕阿姨,打算帶著我們去開卡丁車。我小聲問媽媽是否一起去,媽媽說要和同事一起燒烤,讓我與別的孩子跟那位阿姨一起去。我搖搖頭,坐回了原位。一個同事見到后,笑著對媽媽說:“你女兒都上小學五年級了,怎么還這么黏著你?。俊蔽液蛬寢尞惪谕暤鼗卮穑骸拔覀円ゾ鸵黄鹑??!蓖侣牶筱蹲×?,我和媽媽一起笑出了聲。
雖然我和媽媽經常用一樣的東西,經常一起逛街,經常一起追綜藝節(jié)目,但其實我在心理上并不是非常依賴她。比如,每個周末我寫完作業(yè)后,會拼我最喜歡的樂高,而媽媽常常捧著小說集津津有味地看。當然,我也曾經想說服媽媽陪我一起拼樂高,但正像媽媽說的那樣,她并不擅長動手,手忙腳亂的樣子反而會攪了我的好興致。而我也許是年齡太小,實在是看不懂媽媽讀的那些書,也無法像她那樣和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就那樣靜靜地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各忙各的,不互相評判和打擾,做著各自喜歡做的事,共度一個各得其樂的美好下午。我和媽媽也彼此欣賞。當我拼出了一個新的“作品”,媽媽會拍照發(fā)朋友圈顯擺,而當媽媽看完一本書,寫了讀后感,我也會第一時間去她的朋友圈點贊,夸媽媽寫的讀后感文字優(yōu)美有意境。
這就是我和我媽媽的故事,一個普普通通的媽媽和普普通通的女兒的故事。其實,我的媽媽并不像別人的媽媽那樣會做一桌好菜,也不像別人的媽媽那樣身材苗條氣質好,更不像別人的媽媽那樣是人人稱頌的女強人。我小的時候不懂事,也會羨慕別人的媽媽,抱怨自己的媽媽,但現在想來,我才是最該被別人羨慕的孩子。
能做媽媽的女兒,是我最驕傲、最幸運的事。我很小的時候原本以為,天下所有媽媽和女兒的關系,都像我和我媽媽一樣親密無間、情同“姐妹”。但后來我才知道,不是所有的媽媽和女兒都像我和媽媽這樣。否則,我的同桌小蕓,也不會因為媽媽對她說的話而如此傷心了。
如果媽媽看到我寫下的這篇文章,一定又會發(fā)朋友圈炫耀了,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她那得意洋洋的表情,她一定還會在別人的評論下面回復:“哈哈,我的女兒,就像我一樣聰明能干!”這就是我們母女之間的默契,和媽媽做“姐妹”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