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秀劉金剛崔良基王德興孫恩玉依 兵劉曉宏趙明珠
(遼寧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遼寧 沈陽 110161)
向日葵是遼寧省重要的優(yōu)質特色農產品,也是主要經濟作物,它具有耐瘠薄、耐鹽堿、生育期短等特性,適于全省大部分地區(qū)種植[1]。近年來,因種植結構調整及市場需求的增大,遼寧省向日葵種植面積和規(guī)模不斷擴大,播種面積在2.8萬hm2左右。向日葵產業(yè)已成為遼寧省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yè)。遼寧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選育的“遼嗑雜”系列食用向日葵品種先后在遼寧、內蒙等地區(qū)進行了示范和推廣,對發(fā)展向日葵產業(y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5]。目前,食用向日葵在遼寧種植多以夏播為主,這樣可以避開雨季對食用向日葵結實率的影響和病害的發(fā)生。同時,在遼寧省中西部地區(qū)食用向日葵也可作為下茬作物與小麥、豌豆等作物進行復種,提高復種指數(shù)。因此,選育生育期短的中早熟食用向日葵品種勢在必行。遼寧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此為目標,育成了生育期98 d的中早熟食用型雜交種遼嗑雜14號。
遼嗑雜14號為質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母本為不育系131A,以遼寧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穩(wěn)定保持系131B為輪回親本與不育源經5代回交轉育而成。父本為恢復系1189R,是通過恢復系間雜交,再經過7代自交選育出的穩(wěn)定恢復系。2012年組配雜交組合,2013年進行產比試驗小面積觀察。2014~2015年進入全國區(qū)域試驗,同時進行了品質分析和抗病性鑒定。2019年通過國家品種登記[GPD向日葵(2018)211168]。
遼嗑雜14號區(qū)域試驗產量及經濟性狀匯總見表1、表2。遼嗑雜14號子實蛋白質含量15.06%,單盤粒重89.31 g,百粒重13.33 g,子仁率51.85%,單盤粒數(shù)909~952粒,結實率70.22%,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為178.7 kg/667m2,與對照遼嗑雜 2號(平均158.1 kg/667m2)相比增產13.04%。
該雜交種根系發(fā)達,莖稈堅韌,群體整齊一致,孕性穩(wěn)定,單頭無分枝。株高196 cm,莖粗2.7 cm,葉片數(shù)31片,盤徑20.3 cm,舌狀花為黃色,成熟期果盤傾斜度5級,果盤較平,子實種皮黑色有灰白條紋,瘦果果形為錐型。
遼嗑雜14號平均生育期98 d,比對照品種遼嗑雜2號晚熟2 d。該品種結實率高、豐產性好,苗勢強、耐旱、耐瘠薄,有較強的綜合抗逆性。
適于在遼寧≥7 ℃活動積溫2 150 ℃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種植。
遼嗑雜14號是中早熟食用型向日葵雜交種。在中等肥力土壤上種植時,合理密度為2 000~2 200株/667m2,行株距可根據(jù)當?shù)厣a條件而定。要注意施足底肥,補充磷肥,并要適當施用鉀肥。播種時每667m2施20 kg左右的磷酸二銨作種肥,現(xiàn)蕾前7 d追施尿素15 kg左右。在幼苗一對真葉時間苗,二對真葉時定苗,要早鏟早趟,注意防治苗期害蟲,生育期間(尤其是現(xiàn)蕾至開花期)如遇干旱應及時灌水。開花時為保障充分授粉保持結實率,可人為適當增加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