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金
(安順市人民醫(yī)院,貴州 安順 561000)
結核病是一種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的傳染病。此病是所有傳染病中造成成年人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早期結核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其病情易被誤診或漏診,從而可導致傳染范圍進一步擴大,嚴重危害公共衛(wèi)生安全[1]。肺結核是指結核分枝桿菌侵襲肺部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活動性肺結核是指進行痰液細菌涂片檢查的結果呈陽性的一類肺結核。對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至關重要[2]。本文主要是探討結核菌素試驗(PPD 試驗)聯(lián)合結核感染T 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 試驗)在中老年活動性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選擇2019 年7 月至2021 年2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0 例中老年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經痰液細菌涂片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等得到確診;病歷資料完整且認知功能正常;知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年齡<40 歲;存在其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因素。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25 例患者。在觀察組中,有男14 例,女11 例;其年齡為47~84 歲,平均年齡為(65.35±1.52)歲。在對照組中,有男13 例,女12 例;其年齡為48~85 歲,平均年齡為(65.38±1.51)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PPD 試驗,方法是:在試驗前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明確其有無藥物過敏史。指導患者取舒適的體位,囑其放松手臂肌肉。用1 mL 注射器抽取0.1 mL的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后注射在患者前臂掌側中下段的交界處,并在局部形成皮丘后的48~72 h 內進一步測量其皮膚硬結的平均直徑。整個試驗過程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并在光線充足處對試驗結果進行判讀。皮膚硬結的平均直徑=(硬結橫徑+硬結縱徑)/2。若硬結的平均直徑<5 mm,表示試驗的結果呈陰性;若硬結的平均直徑≥5 mm,表示試驗的結果呈陽性。對觀察組患者進行PPD 試驗聯(lián)合T-SPOT.TB 試驗。對其進行PPD 試驗的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對其進行T-SPOT.TB 試驗的方法是:采集其外周靜脈血4 mL,置于肝素鋰抗凝管中,在4 h 內進行檢測。采用T-SPOT.TB試劑盒(由英國 Oxford Immunotec 公司生產)分離血液標本中的單個核細胞,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以RD1 編碼的結核分枝桿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和10 kD培養(yǎng)濾過蛋白(CFP-10)肽段庫為刺激原,檢測標本中釋放γ-干擾素的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T 淋巴細胞的數量。本試驗設有空白對照孔、陽性對照孔及以ESAT-6和CFP-10 肽段庫作為刺激原的試驗孔??瞻讓φ湛變鹊陌唿c數<10且陽性對照孔內的斑點數>20 時,視為試驗有效。若空白對照孔內的斑點數<6,其他任一孔內的斑點數減去空白對照孔內的斑點數≥6,則表示試驗結果呈陽性;若空白對照孔內的斑點數≥6,其他任一孔內的斑點數超過空白對照孔內斑點數的2 倍,則表示試驗結果呈陽性。
統(tǒng)計并比較對兩組患者進行PPD 試驗及PPD 試驗聯(lián)合T-SPOT.TB 試驗的陽性檢出率。統(tǒng)計并比較用PPD 試驗及PPD 試驗聯(lián)合T-SPOT.TB 試驗診斷兩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及特異度。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PPD 試驗聯(lián)合T-SPOT.TB 試驗的陽性檢出率為96.00%,對對照組患者進行PPD 試驗的陽性檢出率為76%。與對對照組患者進行PPD 試驗的陽性檢出率相比,對觀察組患者進行PPD 試驗聯(lián)合T-SPOT.TB 試驗的陽性檢出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用PPD 試驗診斷對照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72.00% 與68.00%,用PPD 試驗聯(lián)合T-SPOT.TB 試驗診斷觀察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6.00% 與23.00%。與用PPD 試驗診斷對照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及特異度相比,用PPD 試驗聯(lián)合T-SPOT.TB 試驗診斷觀察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肺結核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出現活動性結核是造成肺結核擴散的主要原因。因此,對活動性肺結核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進行痰液細菌涂片檢查是臨床上診斷活動性肺結核最準確的方法。但該檢查的耗時較長,不利于及時對患者進行后續(xù)治療。采用胸部影像學檢查診斷活動性肺結核雖然能明確患者肺部病變的情況,但誤診率和漏診率較高。因此,為活動性肺結核尋找一種更為準確、快速、便捷的診斷方式至關重要[3]。T-SPOT.TB 試驗是指利用結核特異抗原ESAT-6和CFP-10,通過酶聯(lián)免疫斑點技術檢測受試者體內是否存在結核效應T 淋巴細胞,從而判斷其是否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的一種檢測技術。用T-SPOT.TB 試驗診斷活動性肺結核具有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高、耗時短等優(yōu)點。PPD 試驗是指在皮內注射結核菌素,并根據注射部位皮膚的狀況判斷有無陽性反應的一種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檢測技術[4]。但進行PPD 試驗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試驗結果出現假陽性。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用PPD 試驗診斷對照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及特異度相比,用PPD 試驗聯(lián)合T-SPOT.TB 試驗診斷觀察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相關文獻[5-7]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PPD 試驗聯(lián)合T-SPOT.TB 試驗診斷中老年活動性肺結核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