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10217),來自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Jacob Blaustein 科學合作中心的Milena Maria Tomaz de Oliveira 等人研究了在35%、50%、65%和80%等4種遮蔭級別下遮蔭對紅肉火龍果生長、光合性能、產(chǎn)量和采后品質(zhì)的影響,以全日照下的火龍果植株作為對照。
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紅肉火龍果在遮蔭下表現(xiàn)出優(yōu)越的性能,尤其是在約35%遮蔭下。遮蔭改善了植物初始的生長,其次提高了生理性能,即增加了光系統(tǒng)II (Fv/Fm) 的最大效率以及葉綠素含量,沒有發(fā)生光抑制和曬傷。與在充足陽光下栽培相比,遮蔭植株的產(chǎn)量提高,成熟期提早。第2 年,大約35%的遮蔭處理組最大估計產(chǎn)量為18.7 t/hm2,與在充足陽光下的植株(10.9 t/hm2)相比,產(chǎn)量增加了70%。遮光通過增加鮮重、果肉產(chǎn)量、果肉硬度和紅色果肉著色(甜菜素色素積累增加)來改善果實品質(zhì)。研究結果支持將遮蔭作為應對田間人工栽培中因極高太陽輻照引起的脅迫的有效策略,從而通過防止火龍果白化和死亡來提高生產(chǎn)力,尤其是在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