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遠 (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發(fā)展街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毙乱惠喕A教育課程改革在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把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培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筆者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憑借現行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新因素,結合生活實際和小學生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談以下體會。
以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眼睛緊盯著學生的考試成績,把聽話成績好作為評價學生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課堂上實施“注入式”“滿堂灌”教學。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受到壓抑,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被剝奪。有些教師認為一堂課40 分鐘完成教學任務就行,創(chuàng)新不創(chuàng)新無所謂,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受到扼制。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結構等方面都要有所創(chuàng)意,使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新”的感覺。教師在課改大環(huán)境中要轉換角色,自覺充當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勵者,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創(chuàng)新的天地。
語文教學的關鍵在課堂,課堂教學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人際關系,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愉悅、自主的環(huán)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由地想,大膽地說,積極地問。如教完“麻雀”一課,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一位平時思維活躍的學生對課文的結尾提出了異議:“獵人喚回獵狗走開了,而那可憐的小麻雀仍在地上,沒有脫離危險。獵人一走,它還會被野獸吃掉或者餓死?!蔽覠崆榈乇頁P這位同學不迷信書本,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他高興極了,其他同學情緒也很高漲。我又因勢利導,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給課文換個結尾。同學們創(chuàng)新的火花迸發(fā)了出來。這樣教學氣氛寬松活躍,主體性強。
我們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終極目標,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
在教學中,應當注重結合學生年齡和教材特點,采用朗讀競賽、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提高朗讀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中可以將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又使學生的言語語言、視覺空間、音樂韻律、肢體運動、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智能都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
比如:教授三年級習作“我喜歡的小動物”中,借助狀物作文的講解,指導學生如何修改作文。課堂開始就請同學們按要求寫一個喜歡的小動物的片段,學生寫完后,請一位學生來展示
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地聽,評價。通過學生自評、他評的方式講授狀物作文的寫法,整理寫作技巧,從而掌握如何修改作文。新的授課方式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去寫,愿意去改,最終完成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為每個學生提供自我表現、自我塑造的均等機會,讓處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能嶄露頭角,體驗成功。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情境,激發(fā)或支持學生進入學習的思維狀態(tài)。
素質教育的特點之一,就是要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推進自主學習,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
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他們動手、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素材、時間和空間,為他們自我表現和相互之間的交流提供多種多樣的機會?!霸谝徊ㄎ雌剑徊ㄓ制稹钡那楦胁懼?,積極地參與,主動地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
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再好的文章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才是理智的學習?!皩W者須要會疑”,在教學中我常常鼓勵學生提問,哪怕是極其簡單的或是極古怪的問題,有問題才會有動力,有問題才會吸引學生自覺地去思索、去解決問題,從而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廣泛,我們在鉆研教材,設計教案時,要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角度考慮,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新因素,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源源而來。
一是緊扣課題,大膽猜想。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依據課題對課文內容、故事情節(jié)等做出合乎情理的推想和猜測。
二是預習活用,以疑促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預習”內容的學習,試歸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學習重點。因為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是很有用意的,它就是按照以上問題編排的。能發(fā)現這些問題,思考這些,不能不說是創(chuàng)新。因為只有善于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
三是憑借插圖,合理想象。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圖文并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插圖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喚起學生頭腦中儲備的有關表象。引導他們延伸插圖內涵,創(chuàng)造新的意境,從而加速學生從再造想象向創(chuàng)造想象的升華。
四是“相機而動”,活用課文。課文是開啟新知的鑰匙,學習課文之初,可讓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暢談自己的感受想法,對喜歡片段的理解,只要說得有道理就予以表揚,說得有創(chuàng)意更要夸獎。例如:學完了《買火柴的小女孩》,同學們主動要求續(xù)寫結尾。有的寫道:小女孩被過路人救活,送進學校,成了智慧的女兒——教師;有的寫道: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飛到中國,正坐在教室里和我們一起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練習的設計首先要考慮教材自身的情況,在學習課文時,每課的教學重難點部分是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的。如何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呢?這時候,教師如果根據重難點設計一份恰當的練習,不僅省時,而且高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練習必須有很強的針對性,針對教學目標,針對課文內容,針對學生實際,它既要有效,還要有趣。不過,只要深入鉆研教材,吃透兩頭,多動腦筋,廣集資料,博采他人之長,還是能夠應付自如的。在設計練習時要經常變換形式,就練習的對象而言要做到廣泛,使全班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就語文課堂練習的方式而言諸如讀一讀、劃一劃、說一說、寫一寫、議一議;就練習的題型而言,既要設計填空、判斷、選擇、比較句式,又要設計閱讀、應用等。
就拿成語來說吧,雖說課文中所給的成語不少,但如果僅僅靠課文的學習還是不夠的,老師為了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成語,可以采取成語接龍、成語飛花令等多種形式,在依托教材的基礎上跳出教材,適度拓展。
以上做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比較喜歡,因為在這樣的課堂上,他們是主角,他們嘗到了當“主人”的樂趣,激活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學得輕松活潑、興趣盎然。只要長期堅持,細水長流,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就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