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貴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拔節(jié)孕穗的關鍵期。抓好青少年“四史”教育,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圩?,把好人生總開關,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在中小學開展“四史”教育要充分遵循和運用教育規(guī)律、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努力提升“四史”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著眼“三感”,做到由境生情。增強體驗感。湖南是紅色熱土、發(fā)展高地,人杰地靈、偉人輩出。要注重拓展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資源,把學校“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jié)合,增強教育體驗感。著力打造體驗式課程,把課堂搬進紅色景點、紀念場館,讓知識走出書本;著力開發(fā)精品研學線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浸入式教育,實現(xiàn)沉浸式學習,在現(xiàn)場學習歷史、感悟歷史,在知行合一的實踐中觸動精神、觸動靈魂。提升儀式感。有儀式感的教育,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價值,在傳達知識的同時,能充分發(fā)揮價值引領作用,讓“四史”教育事半功倍。要結(jié)合各地各校實際,利用清明、“五四”“七一”“八一”、抗戰(zhàn)勝利日、國慶等節(jié)日,以及開學第一課、畢業(yè)典禮、入團入隊、成人禮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打造活動品牌,創(chuàng)設有儀式感的教育情境,講好“四史”故事,做強價值引領。消除距離感。多年來,學校校友、教師群體、學生家長甚至學生群體中,涌現(xiàn)出了眾多勞動模范、先進典型、道德楷模、最美人物等,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教育資源。要立足本土特色、本校實際,開發(fā)校本課程,真正做到“一校一特色”。要注重講身邊故事,用身邊事感染身邊人,拉近心理距離,激發(fā)青少年主動學習、自覺傳承的熱情。
提升“三力”,力求由情入理。做強引領力。讓學生有信仰,教師必須先要有信仰。要堅持用“四個意識”導航、“四個自信”強基、“兩個維護”鑄魂,將“四史”教育納入干部培訓和教師政治學習、繼續(xù)教育,組織廣大教師學“四史”、悟初心,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增進愛國報國情懷,強化對青少年的政治引領。增強說服力。構建“書記校長帶頭上思政課”機制,成立名師工作室,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整體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組織宣講團,深入校園開展微宣講、開設微課堂。堅持小切口講好大道理、微課堂做足大文章,把道理講活、講深、講透、講具體,讓青少年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做到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提升感召力。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提升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新平臺、新媒體的能力,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四史”教育。探索“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突出“短平快”“鮮活實”的特點,堅持既面對面,又鍵對鍵、屏對屏,科學運用短視頻、H5、動漫等多種融媒體手段,提升“四史”教育的感召力。
著力“三融”,實現(xiàn)情理交融。融入文化建設。將“四史”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jié)合,持續(xù)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營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濃厚氛圍,讓每一面墻都說話,讓紅色文化滲透到學校每一 個角落,使校園內(nèi)一磚一石都承載育人功能,形成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融入發(fā)展目標。深入開展大中小一體化集體備課,立足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特征,建立幼、小、初、高一體化的目標體系和課程體系,做到大中小學、幼兒園的各學段、各學科有機銜接、前后貫通、有序遞進。推進案例式、探究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提升教學質(zhì)量。融入教育評價。實施評價改革,實現(xiàn)多把尺子評價學生、多個維度衡量學校。注重將理想信念、國家認同、公民素養(yǎng)、人格品質(zhì)、行為習慣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引導學生做有理想信念、家國認同的好少年。在重要選拔性考試中,要注重將紅色文化、革命傳統(tǒng)、改革發(fā)展成就等納入命題范圍,讓“四史”教育實現(xiàn)從課堂向課外、從學校向社會的延續(xù)和拓展。
(作者系長沙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