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純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名著閱讀在教材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新課程標準對七到九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是:“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痹诮滩闹幸矊iT設立了“名著推薦與閱讀”板塊,其地位可見一斑。但在日常教學中,名著推薦與閱讀課卻被邊緣化,平時連公開課都很少觸及這個敏感課型,名著導讀教學已然成為短板弱項。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名著導讀的教學策略與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
一、明確導讀重心,鎖定閱讀興趣點
教師不是導讀的主體,而是激發(fā)學生愛上讀書的引領者。名著導讀教學設計,并不是一定要導讀得有多高深,而是幫助學生設計一些豐富而靈動的讀書活動,鎖定孩子們閱讀的興趣點,從而引領他們去享受閱讀的快樂。
可是,在很多時候,我們見到的是教師激情澎湃地介紹作者、講述情節(jié)、分析人物、表演臺詞、剖析主題……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導讀方式,使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者,這又怎能讓他們能有主動閱讀的興趣?因此,在進行名著導讀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導讀的重心,不能本末倒置。
在進行名著《海底兩萬里》導讀時,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我先由熱門電影《海王》里的海底王國亞特蘭蒂斯導入,讓學生明白《海底兩萬里》這部作品里也會展現(xiàn)電影般的奇幻海底世界。緊接著,我把這部作品各部分的精彩篇目名稱通過PPT展現(xiàn)出來,鎖定學閱讀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欲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而對于那些對學生而言“零感知”(指學生對某部名著零接觸零閱讀,對與之相關的呈現(xiàn)形式,如影視改編、繪畫故事等同樣零接觸)的作品,教師則要通過呈現(xiàn)相關信息和設計相關問題,迅速鎖定吸引學生眼球,誘發(fā)其閱讀期待,以期達到閱讀效益最大化。
二、精設導讀模式,實施任務驅動策略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傳授知識為主傳統(tǒng)教學理念,轉變?yōu)橐越鉀Q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xiàn)式教學轉變?yōu)樘骄渴綄W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
對于《傅雷家書》這部作品,如果按以往那樣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整部作品的閱讀顯然是費力不討好的。整部作品雖然談及的話題很多,但涉及到的不外乎是一個父親告訴兒子在面對讀書求學、生活瑣碎、人際交往等方面時,如何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如何時刻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于是我精選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家書(如1954年2月24日信、1956年1月22日晚信、1960年8月29日信、1954年8月16日晚信等),引導學生分組閱讀,再進行讀后感受交流,讓學生在一封封情意綿綿的家書里,去感受傅雷拳拳的愛子之情,以及家國情懷。
實踐證明,這樣的導讀模式對于閱讀如《傅雷家書》這樣的作品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而對于篇幅較長且學生閱讀興趣度不高的名著,我則會根據教學進度設定每周的閱讀內容,再對閱讀完成情況進行PK,優(yōu)勝者進行表彰。
三、精選導讀對比點,構建高品位閱讀體驗
王君老師曾說,“如果經典被反復改編為各種電影和電視連續(xù)劇,那么學生閱讀興趣的低幼化和庸俗化必將讓經典閱讀遭遇尷尬且長期面臨尷尬?!?那么,如何構建學生高品位的閱讀體驗?鑒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精選對比點很關鍵。
例如,上課時先讓學生觀看“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視頻片段,接著讓學生細讀原著中有關“三拳”的描寫。筆者以《水滸傳》視頻與原著對“三拳”的呈現(xiàn)作為對比點,通過對文字的品評,把學生對文本圖像化低幼化的感性了解提升到了理性閱讀的層面上,邁出“構建學生高品位的閱讀體驗”的第一步
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者。我們只要根據學生對名著的認知度,明確導讀重心,鎖定閱讀興趣點;精設導讀模式,實施任務驅動策略;精選導讀對比點,構建學生高品位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在豐富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讀書活動中,品嘗閱讀的快樂,養(yǎng)成讀書的嗜好,逐漸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讀者,從文學藝術殿堂中汲取養(yǎng)分茁壯成長。
責任編輯? ?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