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雯
摘要:傳統(tǒng)綠豆大多為莖蔓生或半蔓生,成熟期炸英,不利于大面積栽培。為便于田間管理、收獲,提高產量和商品性狀,生產上應棄用農家品種而選用直立型、優(yōu)質、高抗、適宜機械化收獲的品種。我國綠豆品種資源豐富,有許多高產優(yōu)質的綠豆良種適合在黑龍江省種植,要根據栽培目的、栽培條件等選擇適宜品種。但總的原則一是選用審定推廣的品種,二是選用穩(wěn)定性好,環(huán)境適應性強,抗病、抗逆性強的優(yōu)質高產品種,在生產上堅決避免使用不合格的種子或者以糧代種。要求純度、凈度、發(fā)芽率和水分都要達到種子的標準。經過幾年的品種試驗示范,篩選出來了適合我市種植的優(yōu)良綠豆品種白綠11號。
關鍵詞:白綠11號;綠豆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
白綠11號綠豆品種為1995年通過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特征特性是株型短圓柱,百粒重4.8g左右,有限結莢習性,株高54.8cm左右,有1.5~1.8個分枝,單株莢數可以達到19個以上,為中小粒品種,該品種生育日數87d左右,蛋白質含量為25.6%,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嚴格,抗葉斑病和根腐病。抗旱耐瘠薄,該品種適宜黑龍江省的降水量為400~500mm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1%~3%,土質為沙質壤土的地區(qū)種植,種植方式以清種和與禾本科作物間作為主,輪作方式主要可以采取玉米-玉米-綠豆和雜糧-玉米-綠豆。
1 主要栽培技術
1.1 選地與整地施肥
(1)輪作倒茬
綠豆為豆科作物,前茬不能選為其他豆科作物,避免豆科連作病蟲害。同時,綠豆前茬不能選油菜和向日葵,否則易造成菌核病大面積發(fā)生。前選禾本科作物玉米、小麥和高梁等較為適宜。
(2)土壤選擇
綠豆耐性和適應性較強,對土壤類型要求不太嚴格,但為了改變綠豆生產落后的狀況,最好選擇土壤肥力好、耕層松、活土層深、透氣性好、蓄水保肥能力強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綠豆具有一定的抗鹽堿能力,但應避開鹽堿性過大地塊、低洼易澇地塊。種綠豆的土壤不宜過酸、pH值小于6.0地塊種植綠豆,最好使用生石灰調酸。
(3)整地
綠豆是雙子葉植物,子葉大,出苗時子葉出土,幼苗頂土力弱,同時綠豆主根深、側根多,因此需精細整地。整地要求深耕細粑,上虛下實,無坷垃,深淺一致,地平土碎,若整地不細,有大坷垃,會造成種子蓋土不好,深淺不一,影響全苗;土壤透氣性不好,也不利于根瘤菌的發(fā)育和其他土壤微生物的活動。
整地要求伏秋翻地、秋起壟,改良土壤結構,提高田間持水量,改善通氣透水性,并結合翻地增施農家肥料,增補土壤耕層有機質,促進土壤熟化,增強透氣、透水性能。來年早春頂凌耙地,播種前淺耙,做到疏松適度,地面平整。壟的農藝要求為:壟距65cm,保證各行距誤差不大于1cm,壟臺高度秋起壟25cm,不鎮(zhèn)壓,來年早春化凍時耢成方頭壟,地頭齊,起到頭,起到邊。往復結合線偏差不超過2cm。起壟深松深度為犁底層以下8~12cm,以不起大土塊為宜。如果土壤已進行全面深松或間隔交叉深松,也可不進行壟底深松。達到待播狀態(tài)。
(4)施肥
綠豆的施肥原則是:以農家肥為主,無機肥為輔;農家肥和無極肥混合施用;施足基肥,適當追肥。一般中等肥力的地塊每1hm2施腐熟好的農家肥20~30m3,磷酸二銨100kg,混尿素50kg;硫酸鉀50~75kg?;蛎抗暿┺r家肥20~30m3,混高效復合肥(氮15、磷15、鉀15)300kg。追肥應當根據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長情況施用,開花初期可開溝條施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一般追施尿素5~10kg/667m2。結英期可根外追施04%磷酸二氫鉀,50~100kg/667m2。為爭粒重可在結英盛期噴施葉面肥,可選商品液肥或施磷酸二氫鉀300g/667m2、尿素150g/667m2、米醋100ml/667m2。
1.2 播種
1.2.1 種子處理
(1)種子精選與曬種。
利用風選、水選和機選,清除秕粒、小粒、雜質、草粒,破瓣、病斑粒、蟲蝕粒、青秕粒和其他雜質。精選后的種子應達二級良種以上,純度98%,發(fā)芽率97%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綠豆種子中有10%的小硬粒子,俗稱“鐵綠豆”,粒小、色暗、皮糙、組織堅實、吸水力差,播后很難發(fā)芽,易造成缺苗斷壟,應在播種前篩去。播種前選擇晴天下午,將種子薄攤在席子上翻曬1~2d,可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發(fā)芽勢。
(2)發(fā)芽率測定。為保證苗全、苗勻,在播種前要進行發(fā)芽率測定,以便計算播量。測定發(fā)芽率的法為隨機取出3份數量相同的種子(每份100或200粒),分別放在3個發(fā)芽器皿/盤中并加水浸濕種子,保持在20~25℃和濕潤狀態(tài),在5~7d內便可統(tǒng)計出每份的發(fā)芽率并求出3份的平均發(fā)芽率,一般要求播種用綠豆的發(fā)芽率在85%以上,發(fā)芽率在70%下的綠豆不宜用來播種。
(3)接種根瘤菌。
在播種前將菌肥搗碎的根瘤加水調成菌液,慢慢潑灑于種子上;或在種子上撒少量菌劑撒于濕種子上拌勻,隨辦隨用。根瘤菌勿與化肥殺菌劑同時使用。常用固氮種每克固體菌劑含根瘤菌3億個,用量125g/667m2;每克固體菌劑含根瘤5億個,黑龍江農作物培模式叢書特色作物用量250g。
(4)藥劑拌種。
用種衣劑進行包衣,可有地防治苗期多種病蟲害??捎?5%的多菌靈拌種,一般用量為種子量的0.2%~0.5%,對立枯病和根腐病有很好防治效果。
1.2.2 適期播種
綠豆是喜溫作物,當地穩(wěn)定通過15~17℃時就可播種。適期早播,充分利用早春有效積溫,是奇取高產促進早熟的關鍵措施之一。黑龍江省適宜播期一般從5月中旬~6月上旬,各地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及時播種。生育期較長品種應該早播,生育期較短品種可視土壤水分情況選擇播期。土壤水分過大延遲播期,導致品種生育期不足時應換品種,可以選用氣吸式播種機和窩眼式播種機。
1.2.3 播種深度
綠豆是子葉出土的作物,播種深度對出苗的影響很大。要根據土壤種類、含水量和播種時期等因素來確定。太淺時水分不足,容易落干;深度過大,空氣少,子葉頂土困難。土壤疏松,水分較少時宜播種稍深,以4~5cm為好。一般在黏重土壤和水分較多時,播種宜淺,以3~4cm為好。氣溫高,雨水多時應淺;氣溫低,水分少時應稍深為好。
1.2.4 播種方法
大面積播種適宜采用機器進行壟上條播。覆土一致,播后輕壓,不宜壓得過實,以免小苗頂蓋。播種深度一致,覆土嚴密,偏差不超過1cm;播種方向與起壟方向一致,播時不能偏墑、偏肥;低洼地或低平地,鎮(zhèn)壓后的壟臺高度保持15~20cm。播種時防止缺苗斷壟。掌握好播種速度,要恒速作業(yè)以保證播種精度。播種后及時進行鎮(zhèn)壓。
1.2.5 合理密植
一般早熟直立型品種保苗18.0~22.5萬株/hm2,半蔓生型品種為12~18萬株,晚熟蔓生型為9~15萬株。大面積種植,播量視肥水條件,一般肥水條件好的地塊保苗15~20萬株/hm2,薄地保苗20~25萬株/hm2。
1.3田間管理
綠豆苗期田間管理的目的是保證苗全、苗勻和苗壯的前提下,促進發(fā)根、發(fā)棵,為以后的生長發(fā)育和豐產打基礎。花莢期田間管理的目的為使植株健壯,?;ūS?,達到花多莢多,籽粒飽滿。
1.3.1 間苗、補苗、定苗
因為綠豆子葉出土,故出苗比較困難,有時發(fā)生缺苗斷壟,因此綠豆的播種量常大于留苗數1~2倍。要適時間苗、定苗,這樣可以避免幼苗相互擁擠,爭奪養(yǎng)分,消耗地力,使幼苗有適宜的空間,生長健壯。同時,對缺苗斷壟處要及時補苗,實現苗全苗壯。間苗是在第一片復葉展開時進行,要間小留大、間雜留純、間弱留壯、別除疙苗,留苗的株距是定苗后株距的一半。第二片復葉展開時定苗,條播定苗時要留單株,不能留雙株。
1.3.2 中耕除草
一般在開花封壟前應中耕2~3次。中耕深度掌握淺一深一淺的原則。第一次中耕,可在幼苗出土至真葉展開之間進行。只用桿齒,不翻動土壤,護苗帶寬8~12cm,中間桿齒深松22~25cm,苗帶兩側桿齒入土10~12cm。第二次中耕,在3片復葉時進行,只用桿齒,護苗帶10~12cm,深松12~14cm有苗眼草可帶雙鴨掌鏟“擁土”,形成碰頭土。第三次中耕,在綠豆封壟前進行,用鴨掌鏟或培土鏟進行覆土,覆土高度在子葉痕以上,真葉以下。主要目的一是保持一定的壟高,防止7月下旬和8月份大雨日數多,壟溝積水,淹漬根系,造成根系早衰。綠豆根系總量的70%分布地表下10cm處,壟高達15cm,即使壟溝有5cm水,仍有70%的根系未被水淹;二是培土后,子葉節(jié)以下可長出次生根,可減緩鼓粒期后因根系生理功能衰減,影響?zhàn)B分的吸收。
1.3.3 化學除草
一些草荒嚴重或面積較大的地塊通過機械中耕結合人工除草進行物理除草,除草效果不能達到理想,可以進行化學除草。化學除草主要方法如
(1)土壤處理:
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1.95~2.25L/hm2+25%氟磺胺草醚1.5L/hm2;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1.95-225L/hm2+75%吩降干懸浮劑30~45;90%乙草胺2022L/hm2丙氟草胺150~180g/hm2
(2)莖葉處理
25%氟堿胺草155%烯禾啶1.25~15L/hm2。
2 及時收獲
綠豆上下部英果成熟不一致,往往基部莢果已呈黑色,而上部的果還呈青色或尚在灌漿,收獲適期應掌握在田間大多數植株上有2/3的莢果變黑時。收獲過早,色澤未顯,粒形不整,小粒多,品質低下。收獲過晚易裂,籽粒散落,而且豆粒光澤減退,異色粒增加,品質下降。可根據品種特性和氣候等條件的不同,合理選擇撿拾收割作業(yè),在80%以上的豆英成熟時,早晨趁潮濕,采用割刀及時將成熟的植株割倒,放在田間晾曬5~7d。待綠豆秧完全干透后,進行撿拾脫粒作業(yè)。脫粒后,及時晾曬、清選,入庫保存,防止綠豆象危害。
參考文獻
[1] 肖禮君.論述綠豆新品種白綠11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6(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