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李飛紅(江蘇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
共享經濟是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背景下,將社會資源合理高效配置的一種新型資源利用模式,共享單車則屬于出行交通領域共享經濟的一種表現形式。共享單車運營模式自2005年出現,2016年高速發(fā)展,2017年到達最高峰。共享單車填補了居民短途出行的空白區(qū),借助互聯(lián)網的力量進入交通市場,進而廣泛融入人們的生活中。然而,由于共享單車的發(fā)展速度過快,監(jiān)管制度和運營模式存在許多缺陷,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共享單車的持續(xù)可循環(huán)使用和進一步發(fā)展。
大學校園是共享單車使用高頻場所之一,因其便捷,成為學生們偏愛的代步工具之一。2014年,共享單車首次出現在北大校園,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快捷的出行服務。大學校園的共享單車在經歷了一段快速發(fā)展期后,逐步進入穩(wěn)定調整時期。本文對大學校園內共享單車的不足進行簡單闡述,并對大學生出行的影響因素和大學校園共享單車的出行行為特征進行分析,最后提出幾個建議,促進共享單車在大學校園運營模式的優(yōu)化,推動共享單車有序使用,為共享單車的高速發(fā)展打下基礎。
由于部分市民素質不高,對共享經濟的認識不足,隨意停放、惡意破壞,甚至占為己有等現象的出現,對共享單車運營的積極性造成了很大打擊。
自行車在我國交通管理領域本就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對于自行車道的建設較為落后,行駛管理制度也不夠完善。基于這個背景,共享單車的安全就難以保證。此外,在自行車停放方面的監(jiān)管也存在不足,往往出現停車區(qū)設置過遠、過少,被雜物或其他車輛占據的現象,對共享單車的使用造成了不利影響。
共享單車投放量不足,覆蓋率較低,也是阻礙共享單車發(fā)展的因素之一。但是共享單車的大量投放,還是要基于公民素質的提高和共享單車管理規(guī)范化、合理化的基礎之上。
共享單車缺少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在用戶行為規(guī)范和企業(yè)行為等方面都存在缺陷,政府與企業(yè)的監(jiān)管應該雙線并行,統(tǒng)一出臺合理的管理制度,做到用戶、企業(yè)、政府三方共贏。
出行行為指的是在一系列影響條件下,出行者對于出行方案的最終決策。大學生的出行被許多限制因素影響著:(1)學生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大部分學生沒有自主交通工具,這是大多數學生選擇共享單車的原因之一。(2)學生作為沒有自主經濟來源的人群,經濟條件是影響大學生衣食住行的一大因素,交通工具的花費也是影響大學生出行方式的關鍵。(3)學生的出行目的會很大程度決定出行方式,對于大學生而言,出行目的大部分為上課或在校園短距離內的生活。(4)學生的出行時段不同,交通工具的選擇也有不同,在上下班高峰期,共享單車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但是在晚上或其他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共享單車就不再適用。(5)具體交通環(huán)境包括道路和天氣情況等,如在陰雨天氣,選擇共享單車出行的學生會大大減小。根據以上因素,可以對大學校園共享單車出行的行為特征作出更準確、更全面的分析。
大學生成為共享單車騎行的主要成員,是大學生群體的日常行為特征決定的。具體表現在:一、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較強,可以快速理解并使用共享單車;二、大學生相對受教育程度較高,對于電子產品的應用更加得心應手,能夠較好地處理共享單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如無法上鎖、無法認證開車等問題,因此對于共享單車使用的風險感知性較低;三、大學生的時間安排較為寬松,除了上課,可以自由安排課余時間,利用共享單車進行短距離的出行。此外,大學生的經濟情況和受環(huán)保意識的影響,決定了大學生是共享單車使用人群的主力軍。大學生共享單車出行行為特征歸納如下。
大學生生活的校園環(huán)境相對比較封閉,日常行為軌跡也較為簡單,所以大學生出行的距離一般較為集中,慢行空間占一大部分,共享單車是更能符合大學生出行行為特征的交通工具。一般情況下,學生選取共享單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出行目的為上課、回宿舍、去超市,去其他生活學習場所等。可以概括為以共享單車為交通工具完成校內的生活學習通勤。
出行次數能夠從整體上反映大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頻率和強度需求。在對某高校大學生的出行調查中發(fā)現,大學校園內學生的平均日出行次數達到8.4次/日,遠遠高于社會人群出行次數,所以學生高頻率的出行也就意味著對于短期出行交通工具的需求較大。
一般情況下,大學生的出行時間都較短,使用時間一般為14min左右,出行頻率大,距離短,也就意味著出行時間短。對此,可以為大學生定制一套短時間的出行套餐服務,不僅方便大學生使用共享單車,也能為共享單車的運營商吸引潛在使用人群。
大學生高頻率的出行意味著出行距離較短。大學生的生活區(qū)域一般就在校園內,基本生活、學習、娛樂等行為需求都在校園內得到滿足,對長距離的校外出行要求較少,這恰好與共享單車能夠提供的出行距離不謀而合,這也是共享單車在大學校園得到廣泛推行和普遍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學內共享單車的使用受環(huán)境尤其是天氣因素的影響大,所以在陰雨天氣、天氣炎熱和冬天較為寒冷的時期,都會減少對共享單車的使用。所以,大學校園內共享單車的使用量往往會根據氣候變化,出現明顯的季節(jié)性特征。
一般情況下,選擇共享單車出行絕大多數用戶是單人出行。在長期的教育中,大學生對騎行的安全性非常注意,一般不會出現騎車帶人和騎車并行聊天的情況,所以,共享單車的使用數量就會上升。
大學校園相較于社會共享單車的使用更具有規(guī)律性,方便管理人員制定更合理的方案對大學校園共享單車進行調度、運營及維護等管理??梢越Y合校區(qū)內建筑的功能結構進行投放,結合學生的上下課、假期等時間安排設置維修期等。
大學校園內共享單車的使用具有同時段、同場所、短距離的特征。為此,在學生集中上下課的場所大量投放車輛;在學生流量較小,活動較分散的地區(qū)可以減少車輛投放量等。此外,也要考慮功能分區(qū)和使用人群,只有做到合理規(guī)劃停車區(qū),才能避免亂停亂放,單車損壞等問題的出現,真正做到共享單車高效化。
目前大學校園內共享單車的使用往往具有很大的地域限制。有的學校校區(qū)面積大,還分為多個校區(qū),但是共享單車只能在一個校區(qū)內使用,不能出校門,不能跨校區(qū)停放,這為學生的出行和活動造成了很大不便。建議將大學校園內共享單車數據與普通單車運營之間的數據互聯(lián),打破單車不能出校的限制。對于學生停放車輛的規(guī)范性,可以考慮列入學生日??己斯芾淼囊徊糠?,對共享單車進行保護。
大學校園的共享單車使用具有距離短、頻率高等特點,對此,可以考慮將單車使用與學生校園卡使用相聯(lián)系,構建數據共聯(lián),簡化手機認證、掃碼、付款等流程,實現校園卡一卡便捷通行。
本文以互聯(lián)網共享經濟發(fā)展為背景,分析了目前共享單車運營存在的幾個問題,對大學校園內大學生交通出行的影響因素、共享單車的出行行為特征進行了分析,并據此提出了大學校園共享單車投放、運營維護的幾個建議,為校園共享單車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