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編輯、創(chuàng)辦國學期刊的文化旨趣及意義"/>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研精覃思 發(fā)揚國光
        ——章太炎編輯、創(chuàng)辦國學期刊的文化旨趣及意義

        2021-11-30 15:10:04

        李 凡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初名學乘,浙江余杭人。少從外祖朱有虔受業(yè),讀蔣氏《東華錄》,反清民族主義思想由此萌動,因敬仰顧炎武(原名)、黃宗羲(字太沖)的為人和氣節(jié),改名絳,別號太炎。1890 年到杭州詁經(jīng)精舍,師從俞樾習經(jīng)史,謹守樸學,“精研故訓,博考事實”[1],從此打下了國學研究的堅實基礎(chǔ)。其一生參與編輯、創(chuàng)辦的國學期刊按先后順序計有《國粹學報》《華國月刊》《國學商兌》《國學論衡》《制言》等數(shù)種,茲將其編輯創(chuàng)辦此數(shù)種國學期刊的文化旨趣及影響一一紹述之。

        一、研精覃思,鉤發(fā)沈伏:章太炎與《國粹學報》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期間,既是一名享有盛名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家和活動家,又是一位“前無古人”(許壽裳語)的國學大師。他一生致力于宣揚國粹,激勵種姓,以文史之學傳國之命脈。如其所言:

        夫國于天地,必有與立,所不與他國同者,歷史也,語言文字也。二者國之特性,不可失墜者也……余意凡史皆春秋,凡許書所載及后世新添之字足表語言者皆小學。遵信國史,保全中國語言文字,此余之志也。[2]5

        1905 年國學保存會成立和《國粹學報》創(chuàng)刊時,因“蘇報案”尚囚于上海獄中的章太炎未能親自參與其事。但是由于他德高望重,學識淵博,再加上年齡比鄧實、黃節(jié)、劉師培等人都較長,所以每被后來的史學家稱為國粹派的泰斗,被視為《國粹學報》的靈魂人物。

        《國粹學報》從1906 年第8 期起開始陸續(xù)刊登章太炎的著述,一直到該刊的最后一期,計有二十九種。他對于傳統(tǒng)學術(shù)中的經(jīng)、史、子、集皆有所涉及,尤精于經(jīng)部、音韻和諸子學方面。這些論著基本上都是屬于學術(shù)性的,只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些排滿復漢的革命主張??梢哉f,章太炎在《國粹學報》作者群中的作用,革命倒在其次,其學術(shù)價值才更值得珍視。

        1906 年,章太炎在東京以《論文學》為題在國學講習會上作了專門演講。同年,據(jù)《論文學》增訂而成的《文學論略》在《國粹學報》1906 年文篇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期上連載發(fā)表?!段膶W論略》展現(xiàn)了章太炎所提出的“文學復古”的具體內(nèi)容。所謂“文學復古”,是歐洲“文藝復興”一詞的中文翻譯。文藝復興的主要意義不是復古,而是創(chuàng)新。它在古代文學藝術(shù)遺產(chǎn)中努力發(fā)掘,是為了以更為充實雄厚的力量掃除中世紀的陰霾,創(chuàng)立適應(yīng)時代需求的新的文學和藝術(shù)。章太炎所倡導的“文學復古”也包含著這樣的精神。中心就是反對重形式、輕內(nèi)容的舊習氣,反對雕琢、浮華、頹敗、陳腐的舊文風,而要求樹立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新風尚,樹立立誠、質(zhì)樸、抒情、新鮮的新文風。他不僅要求狹義的文學領(lǐng)域必須這么做,而且要求哲學、歷史、公牘、典章等領(lǐng)域也必須這么做,以便在各個文化領(lǐng)域進行一場全面的變革。

        此外,《國粹學報》在第一、第八、第九期“撰錄”欄內(nèi)刊發(fā)了他入獄前的四封書信和獄中的漫筆等。在“漫筆”中章太炎自明心跡,把保存國粹并使之發(fā)揚光大引為己任。他說:“上天以國粹付余,自麟之初生,迄于今茲,三十有六歲。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惟余亦不任宅其位??埶赝?、素臣之跡是踐,豈直保守殘闕而已。又將官其材料,恢明而光大之。懷未得遂,累于仇國。惟金火翼革歟,則猶有繼述者。至于支那宏碩壯美之學,而遂斬其統(tǒng)緒,國故民紀,絕于余手,是則余之罪也。”但或許是由于身系獄中,章太炎壯志未酬,深為遺憾。《國粹學報》登載此作,亦可看出創(chuàng)辦者的苦心孤詣。

        章太炎關(guān)于國粹問題的思想在《國粹學報》上也時有所見。如其在1908 年1 月出版的《國粹學報》第37 期上發(fā)表《某君與人論國粹學書第二書》中聲明:“學名國粹,當研精覃思,鉤發(fā)沈伏,字字征實,不蹈空言,語語心得,不因成說,斯乃形名相稱。若徒摭舊語,或張大其說以自文,盈辭滿幅,又何貴哉?實事求是之學,慮非可臨時卒辨,即吾作《新方言》,亦尚費歲余考索……若乃鈔撮成言,加以論議,萬言之文,謦欬可了,然欲提倡國粹,不應(yīng)爾也。今日著書易于往哲,誠以證據(jù)已備,不煩檢尋爾。然則取錄實證,亦非難事,非有心得,則亦陳陳相因。不學者或炫其浩博,識者視之,皆前人之唾余也?!盵3]

        二、甄明學術(shù),發(fā)揚國光:章太炎與《華國月刊》

        以章太炎弟子為核心的北大國學門,于1923 年1 月創(chuàng)刊出版《國學季刊》第一卷第1 號,在南方引起了以汪東、黃侃為首的章門弟子的恐慌,章太炎亦有感于新文化運動后的學術(shù)界“異說之昌披,懼斯文之將隊(墜)”,當?shù)茏油魱|集合同志,欲以之為旗幟創(chuàng)辦《華國月刊》時,恰好正與章太炎“頻年所懷,亦相冥契”,故“樂從其請”。且因深懷“國粹淪亡,國于何有”的憂懼,以發(fā)揚“國故”,挽救“人心”為己任,為其撰寫發(fā)刊辭,以“甄明學術(shù),發(fā)揚國光”為號召。于是汪東、黃侃等復以乃師章太炎為首,于該年9 月15 日在上海創(chuàng)辦以國學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刊物《華國月刊》。章太炎任社長兼主編,汪東、黃侃、方??汀⑼艟拔醯热尉庉嫾孀?,《華國月刊》主要作者有章炳麟、孫世揚(鷹若)、鐘歆、唐大圓、陳漢章、但燾(植之)、李健、孫鏡、田桓、劉紹寬、吳梅、吳承仕、黃侃、汪榮寶、劉師培(遺稿)等。舊體詩作者有陳柱、況周頤、姚華、陳三立、陳衡恪、姜忠奎等。雜志每月出1 期,12 期為一卷。從1923 年9 月至1926 年7 月,出版至三卷4 期后???。共出版28 期。

        《華國月刊》內(nèi)容取材廣泛,舉凡經(jīng)學、史學、哲學、小學、金石、文學、典章制度無所不包,并設(shè)置有欄目通論、學術(shù)、文苑、小說、雜著、國內(nèi)外大事記等。是以學術(shù)研究為重心,略涉時論的學術(shù)型刊物,由于其既有學術(shù)性,又有趣味性,儼然成為南方學界的風向標。

        章太炎在第一卷第1 期(1923 年9 月15 日出版)上撰寫發(fā)刊辭,詳細敘述了《華國月刊》創(chuàng)刊的緣起及辦刊宗旨:

        “……今鳩集同志,創(chuàng)為《華國月刊》,志在甄明學術(shù),發(fā)揚國光,選材則慎,而體例至寬,舉凡《七略》所錄,分科所肄,以及藝術(shù)之微,稗官之說,靡不兼收并容,意使覽者有所歆動鼓舞,然后法語莊論得假之以行其道不愨。商榷粗定,請余總持其事,余嘉其獨于舉世不為之秋,思卓然有以樹立,且與頻年所懷,亦相冥契,故樂從其請。搜集既勤,刊行有日矣。黨國故之未終喪,迷者之有復,馳騖者之喻所止,謂茲編之行,速于置郵,宜若可以操券。其或不然,豈惟學厄哉!懿人心世道之憂也。”[4]

        《華國月刊》以章太炎為中心,發(fā)揚國光,闡明國故。除發(fā)刊辭外,章太炎在其上發(fā)表詩文頗多,如《前海軍總長程君碑》《董師長祠堂記》《新出三體石經(jīng)考績》《龔未生事略》《武昌首義紀念宣言書》《詩十五首》《論白話詩》《與于右任論三體石經(jīng)書》《與章行嚴論墨學第一書》《與章行嚴論墨學第二書》《論改革國會書》《指南針考》等都是重要文章。其中第一卷第12 期(1924 年8 月)刊登的《救學弊論》一文,延續(xù)其在戊戌維新時期即已提出的對官方舉辦之學校(學堂)教育的批判,提出學校制度不能培養(yǎng)道德情操的看法,進而欲通過組織學會并恢復新式書院教育來彌補官方教育的不足。

        在這篇文章中,章太炎針對當時學界的普遍狀況,指出“凡學先以識字,次以記誦,終以考辨”,不滿于“今之學者,能考辨者不皆能記誦,能記誦者不皆能識字”,強調(diào)學問不期于廣博,要以能讀常見書為務(wù)。批評大學制度之惡在于“期人速悟而不尋其根柢,專重耳學,遺棄眼學,卒令學者所知不能出于講義。習之陋者積年既滿,無不與以卒業(yè)證書,與往時歲貢生等。故學者雖惰廢不以試不中程為患”,造成文科教育存在五種弊端:“一曰尚文辭而忽事實。二曰因疏陋而疑偽造。三曰詳遠古而略近代。四曰審邊塞而遺內(nèi)治。五曰重文學而輕政事。”這樣的大學弊病,雖仲尼子輿為之師,亦不能使其博學詳說也。其對以胡適為代表的整理國故風氣的批評,則又以下面這段話最為明顯:“適有佻巧之師,妄論諸子,冀以奇勝其儕偶,學者波靡,舍難而就易,持奇詭以文淺陋,于是圖書雖備,視若廢紙,而反以辨麗有稱于時。師以是授弟子,是謂誣徒。弟子以是為學,是謂欺世……其下者或以小說傳奇為教,導人以淫僻,誘人以傾險,猶曰足以改良社會,乃適得其反耳。茍征之以實,校之以所知之多寡,有能讀三字經(jīng)者,必堪為文學士……”[5]

        1923 年年初,學術(shù)界對胡適和梁啟超所開列的“國學書目”曾有過一場熱烈的爭議。針對此爭議,章太炎在《華國月刊》上以《中學國文書目》作為回應(yīng)。在此書目中他首要提到經(jīng)部《尚書孔傳》《〈詩〉毛傳鄭箋》《〈周禮〉鄭注》《〈春秋左傳〉杜解》。除經(jīng)、史、子、集外,章太炎還增加了小學、禮制、小說和當代法律類書籍。從章氏所開設(shè)的這一份書目中,我們亦可以窺見其首重在對儒家經(jīng)學著作的研治和闡揚的國學觀。

        章氏弟子汪東是《華國月刊》編輯的骨干力量之一,對于學界在“整理國故”運動興起后普遍使用“國故”一詞的現(xiàn)象,汪東復發(fā)表了他的新見解。他說:“惟本刊宗旨,與曩之《國粹學報》《中國學報》等,稍有差別,蓋于“國故”二字之界限,取廣義而不取狹義也?!盵6]汪東反對“歐化”,提出“新”“舊”兩派學者通力合作的主張。他說:“新文化固當虛心容受,舊文化也斷不可以一概抹殺,如果一個人能彀新舊兼貫最好,不能,便聯(lián)結(jié)兩派的學者,通力合作,重在互相引證發(fā)明,不要互相詆毀。至于辯論,自然是不可少的?!盵7]汪東《新文學商榷》一文則明顯是針對胡適、陳獨秀提倡白話文,推行“文學革命”的言論而發(fā)聲。汪東認為,“白話文是可行的,卻不能冒居文學之名”,“要曉得美文的類別甚多,以文言為綱,猶且不能范圍元、明以后的小說,現(xiàn)在卻要拿白話做主體,豈能包括一切”。汪東提出三點駁斥新文學的見解:“第一,主張以白話通俗應(yīng)用的,只能叫白話文或通俗文,不能叫新文學。第二,主張采取一部分用藝術(shù)的白話文的,只能叫小說派的文學,不能叫新文學。第三,主張用外國派文法作文的,只能叫歐化或西化的文學,不能叫新文學?!盵7]

        章太炎的弟子吳承仕、但燾和孫世揚等也是此刊的骨干力量。章太炎與吳承仕互相以書信探討《尚書》經(jīng)義、訓詁并考訂史事;但燾通過闡發(fā)章氏舊說,融入新學理,辨明新義。先后發(fā)表《周禮政銓》《裁道設(shè)府議》《改革學制私議》《復書院議》等多篇論說,或由古代政治制度闡述新義,或以學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為中心進行論議;如孫世揚在《華國月刊》1 卷1 期發(fā)表《國學通論》,就其所保持的學術(shù)立場發(fā)聲。此文首先闡明學術(shù)與風俗的關(guān)系,開篇即謂:“凡人函五常之性,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舍動靜亡常,隨君上之情欲,故謂之俗。唯學術(shù)出于風俗,乃亦有轉(zhuǎn)移風俗之力?!苯又e出三晉、燕齊、平原等不同地域產(chǎn)生之不同流派,得出結(jié)論:“蓋學術(shù)之發(fā)生,固隨地分而異趣矣?!盵8]這正與章太炎在《訄書·原學》(修訂本)中所提出的“故古者有三因,而今之為術(shù)者,多觀省社會,因其政俗,而明一指”[9]的主張一脈相承。最后,孫世揚詳細闡述了學術(shù)與政治興廢的關(guān)系,指出:“學術(shù)在下,則與政治相抗拒,政治雖衰,學術(shù)反盛,所以轉(zhuǎn)移風俗,陶鑄人才,有甚于政治之為之也……若乃以學術(shù)為政治之附庸者,反不足觀矣。是故立博士以明經(jīng)而經(jīng)學衰,設(shè)官局以修史,而史學壞,以理學阿時君,而理學替,以詩賦取士,而文章濫,然則草偃風從之說,非所論于豪杰之士明矣。嗟乎!君子觀于學術(shù)興廢之由,而知國政衰微,無害于學?!盵10]孫世揚以所持守的民間化學術(shù)立場繼承了章太炎“中國學術(shù)自下倡之則昌”的觀點,進而確定了該刊的學術(shù)價值取向。

        著名佛學家太徐和唐大圓也是《華國月刊》的積極撰稿人,對于法相唯識學和“佛教救世”的主張進行了詳細闡述。唐大圓對于章太炎通過創(chuàng)辦《華國月刊》欲發(fā)揚學術(shù),以達致用和救世的動機亦給予高度評價:“劬力史學,以存國性,譽揚政法,用劑時宜,足謂苦口婆心,津筏無極?!盵11]

        有感于新文化運動后的學術(shù)界“異說之昌披,懼斯文之將隊(墜)”,批評自西方學術(shù)思想輸入以來,很多學者“大抵稗販泰西,忘其所自,得礦璞以為至寶,而顧自賤其家珍”[4]。章太炎在《〈王文成公全書〉后序》中,指責新文化運動提倡者:“未幾有云新道德、新文化者,專己自是,以拂民之舊貫。新法行二十余年,如削趾適履,民不稱便,而政亦日紊,新道德、新文化者,有使人淫縱敗常而已矣。”[12]

        對于《華國月刊》,胡樸安曾作如是評價:“《國故》與《華國》及東南大學之《國學叢刊》,皆《國粹學報》之一脈,而為太炎學說所左右者也。”[13]可以說,創(chuàng)辦《華國月刊》時期,章太炎的學術(shù)立場乃是他在《國粹學報》時期的一種延伸。

        三、商討國學,人以弘道:《國學商兌》《國學論衡》

        《國學商兌》為章太炎于1933 年在蘇州成立的國學會會刊。章太炎為之撰寫發(fā)刊辭及《國學會會刊宣言》。第一卷第1 期1933 年6 月1 日出版。由章太炎題寫刊名,陳石遺先生主纂。編纂者為國學會出版委員會國學商兌編纂部,蘇州公園路吳縣圖書館內(nèi)發(fā)行,國學會出版委員會印刷。

        1933 年1 月,章太炎為在蘇州成立的中國國學會(亦稱國學會)撰寫了會刊宣言,并將之作為《發(fā)刊宣言》刊登于會刊《國學商兌》卷首。

        《發(fā)刊宣言》對自清末迄今三十多年來的國學教育發(fā)展做了回顧和總結(jié),接著談及蘇州本地國學教育淵源,自范仲淹、顧亭林開始,舉國沐浴膏澤者,惟蘇州是舉:“其地蓋范文正、顧寧人之所生產(chǎn)也,今雖學不如古,士大夫猶循禮教,愈于他俗。及夫博學孱守之士,亦往往而見?!?/p>

        不久章太炎以清儒方東樹《漢學商兌》,本為排擯漢學而作,以會刊稱為《國學商兌》,“名不甚合”。根據(jù)他的提議,《國學商兌》從第2 期起,改名為《國學論衡》,刊名由陳衍題寫。從1933 年6 月1 日,至1937 年6 月30 日,《國學論衡》(包括第1 期《國學商兌》)共出版二卷10 期?!秶鴮W商兌》刊登的本刊職員錄包括:總編輯陳衍,副編輯王謇、屈曦,編校員戴增元、諸祖耿、王乘六、潘承弼、徐澂、陳旭旦、郭則清、貝琪、朱學浩、施福綬。主任干事李根源、副主任干事王謇。研究部干事包括經(jīng)學戴增元、王大隆,史學胡煥庸、王乘六,文學金天翮、諸祖耿,藝術(shù)吳華源、諸祖厚等?!秶鴮W商兌》第一卷1 期列名的國學會會員共124 人?!秶鴮W論衡》(《國學商兌》)的主要作者群包括:章太炎、唐文治、陳柱、錢玄、金天翮、姜寅清、胡樸安、毛汶、張其淦、蔣維喬、唐大圓、吳承仕等。

        《國學商兌》共發(fā)表論文30 篇,其中刊登論說3 篇,即金天翮《易用九群龍無首說》、前人《匡荀》、姜寅清《名原抉脈》;學術(shù)9 篇,包括金天翮《喪除立后追服議》、徐震《左谷解難》《太史公歷年考》、戴增元《公羊?qū)W通論》、前人《萇氏武技書目錄序》《少林短打秘法序》、王謇《周金文存序》、姚廷杰《相宗鑒真》、陳旭旦《天人指掌》;刊登章炳麟《胡景翼傳》、金天翮《沈庚笙傳》傳記2 篇,章炳麟《廣論語駢枝》、李根源《滇金石跋錄》、姜寅清《曲局篇——詩騷聯(lián)綿字考之一》、毛汶《金史國語名物篇四譯表》專著4 篇。另遺著欄目刊有蕭道管《蕭閑堂札記卷一》,講壇欄目刊登演講3 篇,包括章太炎先生演講、諸佐耕筆述《儒行大意》,以及章太炎先生演講、潘景鄭筆述《喪服概論》、李崇元《易學大意》,文苑欄目則刊登陳衍《胡君展堂詩序》等12 篇文章及若干詩歌。

        《國學商兌》刊登的國學會簡章對于本會的主旨和范圍、會員、職員、講席等做了如下規(guī)定,規(guī)定其主旨和范圍:“本聲應(yīng)氣求之義,商討國學,如經(jīng)史、文學、藝術(shù)等均在其列。”

        《國學論衡》第一卷第6 期于1935 年(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2 月29 日又刊登修正后的中國國學會簡章:會名定為中國國學會,簡稱國學會,其宗旨及范圍不變。另外增加設(shè)立各地事務(wù)所。規(guī)定各地會員在15 人以上得設(shè)國學會某地事務(wù)所,其簡則另訂之。會員在百人以上得設(shè)國學會某地分會,簡章另定之。

        《國學論衡》第2 至10 期共刊登論說26 篇,包括唐文治《尚書大義自序》《詩經(jīng)大義自序》《禮記大義自序》《中庸大義自序》《孟子大義自序》5篇,姜忠奎《中庸鄭朱會箋自序》《今韻述自序》《興復書院以倡明國學議》3 篇,邵祖平《廢師名議》《論士大夫之貞操》2 篇,金天翮《復興文化之責任與期望》《易離卦九三新義》2 篇,陳柱《格物釋上中下》《闡莊上下篇》2 篇,前人《儀禮喪服父卒為母解》(禮經(jīng)三論之二)、《昆弟兄弟異同辯》(禮經(jīng)三論之三)2 篇,張其淦《洪范微自序》《左傳禮說自序》2 篇,陳衍《禮經(jīng)三論孔子三世出妻辨》(禮經(jīng)三論之一)、姚廷杰《王學闡微》、吳承仕《清史稿禮制喪服章書后》、談溶《說粥鬲》、徐震《學本》、金心齋《堯典四仲中星圖說》、徐祖武《翼名》、陳旭旦《中國文化之解剖與出路》各1篇。另外刊登經(jīng)術(shù)(經(jīng)訓)方面論文37 篇、音訓論文4 篇、史學論文13 篇、史傳(傳記)37 篇、文學論文8 篇、考古(藝術(shù)附)論文20 篇、佛乘6 篇、術(shù)數(shù)1 篇、遺著2 篇、詩話2 篇,講演4 篇,小學4 篇,儒學12 篇、諸子12 篇、學術(shù)15 篇、辨難(論難)7篇,社論5 篇,圖象10 幅,來函、專件4 篇,政治2 篇、外稿2 篇、詹言2 篇、建議2 篇、河渠2 篇,另教育、政事、札記、曲律、國學近訊各1 篇。

        對于國學會及其會刊《國學商兌》《國學論衡》在其時成立的意義,章太炎以孔子“人以弘道”相期,評價道:“斯會也,其于中國,猶大山之礨空而已,尚未得比于五季之睢陽、衰晉之涼州諸子也。持以弘毅,何遽不可以行遠。凡事有作始甚微,其終甚巨者。仲尼云:‘人能弘道’,與會諸子,其勉之哉!”

        四、振興國學,維系人心:章太炎與《制言》

        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肇始于1934 年冬,正式成立于1935 年9 月,并以同時所創(chuàng)會刊《制言》為陣地,“稍以翼講學之缺”[14]。章氏國學講習會歷經(jīng)蘇州、上海兩地辦學,于1941 年6 月結(jié)束。

        章太炎一生中,舉辦過三次以其姓氏冠名的國學講習會,以時間先后順序分別為東京章氏國學講習會、北京章氏國學講習會和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第一次東京章氏國學講習會創(chuàng)辦于1906年9 月左右,至1911 年10 月武昌起義爆發(fā),章太炎歸國結(jié)束。東京章氏國學講習會招收的弟子主要包括黃侃、錢玄同、朱希祖、龔寶銓、許壽裳、周樹人、周作人、朱宗萊、錢家治、任鴻雋、汪東、劉文典、沈兼士等,后大都成為知名國學家。第二次北京章氏國學講習會的持續(xù)時間是從1913 年8月到1916 年6 月為止。時章太炎被袁世凱軟禁于北京,同人“勸以講學自娛,聊復聽之”,于是決定續(xù)辦“章氏國學講習會”。

        第三次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的創(chuàng)辦則是章太炎1933 年寓居上海時,為中國國學會(簡稱為國學會)會刊《國學商兌》撰寫發(fā)刊辭及《國學會會刊宣言》。后因與該會宗旨不合,章太炎宣布退出。1934 年冬,乃于蘇州創(chuàng)辦章氏國學講習會,以與前者相區(qū)分。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國學人才”為辦學宗旨;以高級國學人才為主要培養(yǎng)目標;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研究為基本培養(yǎng)手段;以書院傳統(tǒng)的講習為基本教育形式;以小學和經(jīng)史子集等國學知識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高等教育機構(gòu),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培養(yǎng)了一大批國學的高級人才,產(chǎn)生了極為豐富的國學研究成果。章太炎在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招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批研究生,其中,湯炳正、姚奠中、李恭、金德建等成為國學高等教育的中堅力量。其所從事的特定的高等教育活動,對近現(xiàn)代國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近現(xiàn)代國學教育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制言》,1935 年9 月在江蘇創(chuàng)刊,章太炎主編。原名《制言半月刊》,1939 年出至第48 期后更名為《制言月刊》,改由上海制言月刊社編輯,1940 年3 月???,共出版63 期。這是章太炎在其晚年所致力創(chuàng)辦的第二個學術(shù)期刊,亦是刊發(fā)其學術(shù)文章最多的期刊,共計一百七十余篇之多。主要撰稿者有:章太炎、沈瓞民、繆篆、潘承弼、諸祖耿、葉遇春等。

        章太炎撰寫的《發(fā)刊宣言》說明了其出版的背景和緣由。首先指出當時社會上形成的或復古,或提倡出新的幾種不同“國學”觀點。并且不同觀點的團體之間利用各自的報刊陣地相互攻擊,各自發(fā)表大量的文章論己之長攻彼之短。真可謂眾說紛紜,各抒其見,但均不得其本,導致“今國學所以不振者三:一曰毗陵之學反對古文傳記也;二曰南海康有為以史書為賬簿也;三曰新學之徒以一切舊籍為不足觀也。有是三者,禍幾于秦皇焚書矣。其間頗有說老莊理墨辨者,大抵口耳剽竊,不得其本。蓋昔人之治諸子,皆先明群經(jīng)史傳,而后為之。今即異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耶。其次或以筆記小說為功,此非遍治群書,及明于近代掌故者,固弗能為。今之言是者,豈徒于夢溪鄱陽遠不相及。如陸務(wù)觀岳倦翁輩,蓋由未能仿佛其一二也。此則言之未有益不言未有損也”。其次敘述其欲把“國學”從混亂中加以校正,以“振興國學”為有所為之舉措,遂講學吳中,創(chuàng)辦章氏國學會,并與同志會商,取曾子制言之義以名雜志,并以其補講學之缺的經(jīng)過:“余自民國二十一年返自舊都,知當世無可為,講學吳中三年矣。始曰國學會,頃更冠以章氏之號。以地址有異,且所召集與會者,所從來亦不同也。言有不盡,更與同志作雜志以宣之,命曰制言。竊取曾子制言之義。先是集國學會時,余未嘗別作文字,今為制言,稍以翼講學之缺。曾子云,博學而孱守之。博學則吾豈敢,孱守則庶幾與諸子共勉焉。”[14]

        《制言》雜志的版面革新,得益于太炎弟子錢玄同的建議,錢氏在致潘景鄭的信中提及是否可由潘氏向太炎建言在編輯時使用“新標點、新行款及注音符號等”[15],最終為章太炎所采納。錢玄同關(guān)注《制言》雜志的發(fā)行及其內(nèi)容,在章太炎去世之后,他在致潘景鄭的信中述及了章太炎的歷史功績,指出:“先師尊重歷史,志切攘夷,早年排滿,晚年抗日,有功于中華民族甚大。其思想得力于《春秋》《國故論衡》之‘原經(jīng)’篇中說明此旨,去年所講之‘經(jīng)學略說’亦及此義?!闭绿椎拿褡逯髁x思想貫穿其一生,起源于《春秋》,終止于抗日救亡,錢玄同的總結(jié)可謂得其真髓。《制言》雜志的影響甚至擴大到了海外,據(jù)美國舊金山蘇醒之的來件可以知曉。其在來件的末尾贊嘆道:“今者樸學大師,余姚章太炎,昔以來革命先風之筆,繼俞曲園經(jīng)學大家后,而為經(jīng)史子學之究,傍及耶佛時學。以其研究真切,著作之富(有《章氏叢書》數(shù)十種),國內(nèi)學者,咸見而讓步。近聞又有虎邱講學之說,要人助之于上,名流贊之于下,不數(shù)月而大事以成。然則章氏將發(fā)掘五千年來未曾發(fā)之寶藏以遺世耶?抑欲整理國故,以啟后人耶?抑為中西學術(shù)之融會溝通耶?抑欲振綱紀,以正世道人心耶?因是有無限之希望存焉?!盵16]

        《制言》上主要刊登評述性的文章,引古論今,宏言大義。除主筆章太炎在此刊上發(fā)表了大量的文章,如《漢學論》(上、下),以及《尚書續(xù)說》《禹廟碑》《清故龍安府學教授廖君墓志銘》之外,其他代表性文章如沈瓞民《讀呂臆斷》、蔣維喬等《呂氏春秋匯校敘例》、繆篆《老子古微》、葉遇春《焦山道德經(jīng)殘幢考》、諸祖耿《跋斯文海定所獲樓蘭素本戰(zhàn)國策殘文》等也為雜志增色添彩,影響一時之學。

        《制言》之創(chuàng)辦背景與《國粹學報》有相似之處,都是在面臨民族存亡危機的情形下誕生的。而在此危機之下,學術(shù)與文化特別強調(diào)其“致用”之功和維系人心之效。因而在章氏國學講習會成立之時,社會各界名流亦紛紛贊助之。曹亞伯贊章太炎“乃國學泰斗,海內(nèi)名家,集民族文化之薪傳,樹萬世人才之楷模。流螢暈日,極望重光。殺盜淫風任他自息,五明兼學,一貫為期。固不讓杏壇專美于前也”。唐大圓說:“章先生擷內(nèi)外之奧,窺中西之秘,前圣后圣一爐而治世出世間無乎不在?!瘪T玉祥在贊助書札中說:“竊以世變?nèi)兆?,于斯為甚,從事振救,端資講學。況余杭太炎先生道德文章駁海同欽,又賴諸公首先發(fā)起主持至計,尚論古今以待后學?!眳桥彐谠跁兄赋觯骸疤紫壬v學起見,登高而呼,無任同情,當茲道德陵夷,學術(shù)蕪雜,人心惟危,所關(guān)至巨。太炎先生經(jīng)術(shù)湛深,今之馬鄭,嘉惠士林,予以津逮,于學術(shù)心術(shù)影響甚多?!标愔溃骸疤紫壬┦赘F經(jīng),人倫師表,諸先生發(fā)起講學會,宏開絳帳,作風雨之雞鳴,挽狂瀾于既倒,無任贊同之至。”[17]太炎弟子沈延國稱《制言》在持續(xù)時間上足可以與《國粹學報》相媲美[18]。

        結(jié)語

        章太炎一生把保存國粹并使之發(fā)揚光大引為己任,著述甚富,于文字、音韻、訓詁、目錄、版本、???、輯佚、辨?zhèn)巍⒀馗锏乩碇畬W無不精博淹通,除了作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家和活動家名動一時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國學大師的身份,在海內(nèi)外影響深巨,故其弟子黃侃評價其“實命世之大儒”[2]3。以章太炎等為代表,本著“存學、保種、愛國”的文化立場,以種族學為旗幟,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的《國粹學報》,具有學術(shù)而兼及革命的意味,章太炎被尊為國粹派的泰斗,從而被視為該刊靈魂人物。而其在民國期間參與編輯、創(chuàng)辦的國學期刊《華國月刊》《國學商兌》《國學論衡》《制言》等,有的持續(xù)時間較長,有的出版時間只有短短數(shù)年,但是各個期刊所撰文章都是從古文化的底蘊中挖掘新義,以闡明作者的學術(shù)觀點和政治抱負,在熱烈的爭論和探討中,拓寬了國人的視野,對于甄明學術(shù),發(fā)揚國光,補弊人心世道功莫大焉。對于振興中國固有歷史之文化,保存民族精神,及近現(xiàn)代國學和國學教育的發(fā)展,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及影響。

        av在线播放男人天堂| 狠狠色综合播放一区二区| 熟女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毛茸茸性xxxx毛茸茸毛茸茸|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男人天堂插插综合搜索|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性一交一乱一伦a片| 在线观看国产三级av| 亚洲av本道一本二本三区 | 人成午夜免费视频无码| 又爆又大又粗又硬又黄的a片|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无码区 | 无码国产激情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三级精品av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久久av入口| 少妇性饥渴bbbbb搡bbbb|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亚洲五月天中文字幕第一页| 欧美丰满老熟妇aaaa片|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情侣|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哟哟|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色夜|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电影| 亚洲国产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伊人亚洲综合影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