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麗,吳奇敏
根據(jù)徐復觀的研究,陰陽與日有密切的關系,陰、陽原指有日光、無日光的兩種天氣[1]。之后又演變出諸多含義:陽光照射到的地方為陽,照不到的地方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春夏為陽,秋冬為陰。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四經(jīng)》中的《稱》對陰陽范圍有明確的界定,云:“天陽地陰。春陽秋陰。夏陽冬陰。晝陽夜陰。大國陽,小國陰。重國陽,輕國陰。有事陽而無事陰。信(伸)者陽而屈者陰。主陽臣陰。上陽下陰。男陽[女陰]。[父]陽[子]陰。兄陽弟陰。長陽少[陰]。貴[陽]賤陰。達陽窮陰。取(娶)婦姓(生)子陽,有喪陰。制人者陽,制于人者陰??完栔魅岁?。師陽役陰。言陽黑(默)陰。予陽受陰?!盵2]《黃帝四經(jīng)》主要是以陽強、主動,陰柔、被動為劃分標準。
連劭名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殷墟卜辭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陰陽的思想[3]。中國歷史上的陰陽觀并非一成不變,其內(nèi)涵在先秦兩漢各時期有不同[4]。20世紀初期,有些學者開始借鑒西方哲學研究方法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陰陽作為哲學觀念,從哲學史的視角對陰陽作出探討,梁啟超的《陰陽五行說的起源》即是其中的代表[5]。梁啟超的觀點,引起學界論爭,呂思勉作《辯梁任公陰陽五行說之來歷》與梁啟超論辯[6]。一般認為,陰陽說的出現(xiàn)早于五行說,原始陰陽說在殷周之際發(fā)育而逐漸盛大[7],陰陽五行學說的融合則在戰(zhàn)國時期完成?!豆茏印纷鳛辇R文化的淵藪,成書頗為復雜,其內(nèi)容大致包含管仲時期的文獻檔案、戰(zhàn)國時期田齊的政策、管仲學派的解說、戰(zhàn)國時期稷下學宮的學者對《管子》的整理[8]?,F(xiàn)有的研究者對《管子》的陰陽學說與政教的關系[9]、陰陽協(xié)調(diào)的哲學認知對《管子》經(jīng)濟思想的作用進行探討[10]56-66,白奚認為中國古代陰陽與五行說的合流在《管子》中完成[11]。根據(jù)現(xiàn)有研究狀況,可以發(fā)現(xiàn)學者對《管子》全書涉及到的陰陽總體內(nèi)容的研究尚顯薄弱,故在此處進行探討。
在《管子》中,陰陽既有其本義和引申義的應用,亦有陰陽之道哲學內(nèi)涵的闡發(fā),并對治國思想提供借鑒,以下分而述之。
陰陽在《管子·地員》中,分別指山的北面和南面。土壤肥沃的土地,無論向陽還是背陰,都適宜生長多種植物,《管子·地員》:“其陰其陽,盡宜桐柞,莫不秀長?!庇袑W者在這里對陰陽的含義作出解釋:“《說文》‘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陽,高明也’?!稜栄拧め屔健贰轿髟幌﹃?,山東曰朝陽’,《谷梁》僖二十八年《傳》‘水北為陽,山南為陽’。《秋官·柞氏》賈《疏》引《爾雅》曰‘山南曰陽,山北曰陰’,邵氏《爾雅正義》云‘蓋釋《爾雅》之舊說’,是也?!盵12]332陰的含義是晦暗,水之南為陰,山之北為陰;陽的含義是高而明亮,水之北為陽,山之南為陽。
山南為陽?!豆茏印ど綑鄶?shù)》:“梁山之陽,纟青絤夜石之幣,天下無有。”梁山之陽,是指梁山的南面?!豆茏印さ貑T》:“陵之陽,其左其右,宜彼群木?!盵13]1106在山陵的南面,適宜生長多種樹木。山北為陰?!豆茏印ば】铩罚骸澳现劣卺逢?,西至于濟,北至于海,東至于紀隨?!盵13]424齊國的疆域,南達至泰山之北面,尹知章《注》曰:岱陰,“謂岱山之北” 。
陽光照射到的地方為陽,照射不到的地方為陰?!豆茏印こ汲笋R》:“日至六十日而陽凍釋,七十日而陰凍釋?!盵13]1223日至,古代夏至、冬至都叫日至,這里指的是冬至,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那一天。陽凍,陽面的凍土。陰凍,陰面的凍土。冬至之后六十天,陽面的凍土解凍,冬至之后七十天,陰面的動土解凍。俞樾認為,文中的“七十日”當為“七十五日”,因為“日至六十日而陽凍釋,是為驚蟄,七十五日而陰凍釋,是為雨水”[12]471。
陰陽有時指寒暑。《管子·輕重戊》:“狐白應陰陽之變,六月而壹見?!盵13]1525這里是說,狐的毛色在冬天變?yōu)榘咨?,乃是順應寒暑?jié)氣的變化,郭沫若云:“西伯利亞境內(nèi)有狐大僅如貍,毛色淺褐,冬季轉白,以應雪色而自行保護?!盵14]這里的陰陽之義與《楚辭·九辯》“陰陽不可與儷偕”中的陰陽含義相同,王逸注:“寒往暑來,難追逐也?!盵15]
天為陽,地為陰。天以陽氣育生萬物,物生數(shù)量之多,不可計量。地以陰氣化育萬物,萬物的生息化育,無邊無際?!豆茏印ぶ婧稀罚骸疤鞙U陽,無計量;地化生,無法崖?!盵13]213與之相關的是,天的運行規(guī)律為陽,地的運行規(guī)律為陰,《管子·揆度》:“天策,陽也;壤策,陰也。”[13]1373
珠為陽,玉為陰?!豆茏印こ廾摇罚骸爸檎哧幹栆?,故勝火。玉者陰之陰也,故勝水。其化如神?!盵13]634“陰之陽”,珠生于水,屬陰,其形圓,屬陽?!皠倩稹?,珠生于水,故能克火。姜濤采用王念孫的解釋,認為“陰之陰”當作“陽之陰”。玉生于山,屬陽,其形方,屬陰。“勝水”,玉生于山,屬土,故能克水[16]?!吨芄佟ぬ旃佟び窀粪嵭ⅲ骸坝袷顷柧冋撸持杂畾?。”《國語·楚語下》曰:“玉足以庇蔭嘉谷,使無水旱之災……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古人認為,珠玉有制御水火的功能,珠玉所具有的陰陽之性可勝水火[17]。珠,是陰中之陽,所以能勝過火。玉是陽中之陰,所以勝過水。
春為陽?!豆茏印に臅r》:“東方曰星,其時曰春,其氣曰風,風生木與骨”,春天“宗正陽,治堤防,耕蕓樹藝,正津梁”。東方配的天象為星,配天時為春。春氣發(fā)而為風,春風催生萬物,植物、動物都健康成長[18]。春天以正陽為宗,修治堤防,耕田植樹,修筑橋梁渡口,疏通河渠道路。春天陽氣上升,故《管子》中有“陽春”的說法,《管子·地數(shù)》:“陽春農(nóng)事方作?!盵13]1364陽春到來,百姓開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夏為陽。南方為陽,為日,其氣為陽?!豆茏印に臅r》:“南方曰日,其時曰夏,其氣曰陽。”[13]846陽為郁熱,故生火與氣,“陽生火與氣”?!豆茏印び坠賵D》記載:“十二大暑至,盡善。十二中暑,十二小暑終,三暑同事。七舉時節(jié),君服赤色,味苦味,聽羽聲,治陽氣,用七數(shù),飲于赤后之井,以毛獸之火爨。藏薄純,行篤厚,坦氣修通?!盵13]183-184夏季的時候,為了與季候相應,國君應該穿赤色的衣服,吃苦味的食物,聽五音中的羽聲,以抑盛陽之氣,不治則盛陽太過。用七這個數(shù)字,飲水用南方的井水,用西方之火做飯。心藏勤儉樸素,舉動誠實寬厚,心氣坦平,守靜無為。
秋為陰。《管子·四時》:“西方曰辰,其時曰秋,其氣曰陰。”黎翔鳳認為,辰“當為房星。《爾雅·釋天》:‘大火謂之大辰?!繛檗r(nóng)祥,以候四時?;鹬脸跚铮瑒t昏見于西,《詩》云:‘七月流火’是也。故西方曰辰”[13]852。秋之氣為陰,陰氣凝結堅實,“陰生金與甲”。黎翔鳳:“‘甲’為甲胄之甲,秋主刑,大刑用甲兵,故‘陰生金與甲’?!鼻餁狻捌涞聭n哀,靜正嚴順,居不敢淫佚”[13]852。秋氣凄惻,故以憂恤哀憐為德,靜正為陰之性。應當順應秋氣而靜居,不敢為淫逸過失。辰以收斂殺奸邪為德,“此謂辰德”。辰掌收藏,故為陰,“辰掌收,收為陰”。
冬為陰。冬是萬物收藏的季節(jié),冬之氣寒,《管子·四時》:“北方曰月,其時曰冬,其氣曰寒?!倍瑫r花葉凋落,唯樹干存,故以淳質為德。冬既閉藏,時則入于吝嗇,故當散施為德,雖有陰怒,當以溫節(jié)之,“其德淳越,溫怒周密”。冬是休養(yǎng)的季節(jié),故禁人私徙,令為靜止,“其事號令,修禁徙,民令靜止”,如此則地氣不泄。冬為陰氣,陰氣主殺,故斷刑致罪以符,“斷刑致罰,無赦有罪,以符陰氣”[13]854。冬季水行御時,君主順時節(jié)而布政,穿黑色衣服,吃咸味的飯,《管子·幼官》:“六行時節(jié),君服黑色,味咸味”,聽徵聲的音樂,以壓制盛陰,治陰氣,避免陰氣太過,“聽徵聲,治陰氣”,用六這個數(shù),因為六是水之成數(shù)。飲水所用的井是北方的井,“用六數(shù),飲于黑后之井”,以東方之火燒火做飯,“以鱗獸之火爨”[13]157。鱗獸,東方青龍;用東方之火,故曰鱗獸之火。
陰陽能夠產(chǎn)生變化?!豆茏印こ笋R》云:“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陰陽之化也。然則陰陽正矣,雖不正,有余不可損,不足不可益也。天地莫之能損益也?!盵13]85夏秋推陽以生陰,冬春推陰以生陽,春夏秋冬是陰陽的推移;時間的長短相摩蕩,然后成陰陽之用;日夜的變遷,乃是陰陽的變化。一年四季的運行,晝夜的長短與更替,都是由于陰陽的作用,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古今一樣,即使陰陽有時有些反常的現(xiàn)象,這也是由于自然,人不能對之有所損益。馮友蘭認為,這是齊法家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他們認識到,“自然界的規(guī)律是不隨人的意志為轉移的”[19]。
陰陽為天地之大道,《管子·四時》:“陰陽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時為陰陽之運行,“四時者,陰陽之大徑也”;德合于春夏,刑合于秋冬,“刑德者,四時之合也”;刑德合于四時則有福瑞,違背四時則產(chǎn)生禍患,“刑德合于時則生福,詭則生禍”[13]838?!豆茏印ぶ婧稀吩疲骸按翰缮?,秋采蓏,夏處陰,冬處陽?!笔ト吮軄y世,如夏天就陰涼之地,冬天就陽光之處,“猶夏之就凊,冬之就溫”[13]219。夏不就凊,冬不就溫,更以寒暑致災,終無益,賢者若不避亂世,招刑譴,此是大辱。故應當順應陰陽之道,保存身體,到盛世到來時候,再出仕。
陰陽需調(diào)和?!豆茏印に臅r》:“日掌陽,月掌陰,星掌和?!标柋硎镜滦?,陰表示刑罰,和是指事務,“陽為德,陰為刑,和為事”。故日食發(fā)生時,失德之國驚懼;月食產(chǎn)生時,則刑罰過分繁重的國家驚懼;彗星出現(xiàn)的時候,則失和之國驚懼,“是故日食則失德之國惡之,月食則失刑之國惡之,彗星見則失和之國惡之”。如若“風與日爭明則失生之國惡之”,日惡風且熱,旱災則成,方生之物皆枯悴,此失生德,故失生之國驚懼。圣王明于此,則日食出現(xiàn)時,修養(yǎng)品德;月食出現(xiàn)時,整飭刑罰;彗星出現(xiàn),注意民眾關系的和諧,風與日爭明則關注生養(yǎng)之道,“圣王日食則修德,月食則修刑,彗星見則修和,風與日爭明則修生”[13]855,如此則圣王免于天地之誅伐?!豆茏印氛J為,陰亦有道,不要主動出擊,否則會處于搖擺不定的狀態(tài),不能夠看清楚事物發(fā)展的趨勢,《管子·心術上》:“毋先物動者,揺者不定,趮者不靜,言動之不可以觀也?!盵13]767人主當沉靜,“人主者立于陰,陰者靜,故曰動則失位”?!豆茏印ば男g上》將陰放到極高的位置,陰處于靜的狀態(tài),則能夠制陽,靜能夠制動,君亦能夠制臣,故曰:“陰則能制陽矣,靜則能制動矣。故曰靜乃自得?!盵13]767
君臣當順應自然,做事符合陰陽之道?!豆茏印ぶ婧稀罚骸白蟛傥逡?,右執(zhí)五味”,說的是君臣之分,“君出令佚,故立于左;臣任力勞,故立于右”。君出令,順奉之則政成,“五味不同物而能和,此言臣之所任力無妄也”[13]211。圣賢之人,并非一定要出仕做官,需要根據(jù)君主的為政能力和政治的治亂,決定是否出仕。自然之道,是春天采集剛剛生長的蔬菜,秋天采集植物的果實,“春采生,秋采蓏”。夏天天氣炎熱,人應處在陰涼之處;冬天天氣嚴寒,人應選擇有陽光的地方生活?!跋奶庩?,冬處陽”[13]206,這是人的本性。國家之所存,在其所安,為保持國家安定,當按照時節(jié)順序,按時祭祀,“以時事天,以天事神,以神事鬼”[13]737。冬有極寒,夏有極熱,國君當知冬至、夏至之寒熱。知其寒熱之虛,為時令以順之,冬時既有肅殺,可以決斷罰罪之事,“已殺生,其合而未散,可以決事”。夏末初秋,天氣寒涼,隨時而行,可以為兵威,“將合可以禺,其隨行以為兵”[13]738,軍政的部署,亦當順應天道。
萬物因陰陽而富有哲學價值。《管子·樞言》:“凡萬物陰陽兩生而參視,先王因其參,而慎所入所出。以卑為卑,卑不可得;以尊為尊,尊不可得?!盵13]246關于“陰陽兩生而參視”,黎翔鳳解釋說:“萬物雖眾,其生也陰陽參合,獨陰獨陽不生也?!盵13]248萬物的產(chǎn)生,是因為陰陽的存在,獨陰獨陽不能生萬物。“言萬物皆由陰陽,陰陽相并而生也。兩參者,陽奇而陰耦,兩謂陰,參謂陽也。下句言參不言兩者,亦天包地,陽包陰之義也”[13]248。萬物都是由陰陽相并存而產(chǎn)生出來,陽屬于奇數(shù),陰是偶數(shù),兩指的是陰,參指的是陽,下文提到參而不提兩,是因為陽包含了陰,正如天包含了地一樣。缐文認為,《管子》這里說的是,事物皆由對立的“陰陽”兩面構成,“參視”的行為就是要協(xié)調(diào)和統(tǒng)一陰與陽,得出一種最佳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事物的和諧與發(fā)展,這種思想在《管子》輕重部分得到體現(xiàn)[10]56?!豆茏印醒浴罚骸百v固事貴,不肖固事賢。貴之所以能成其貴者,以其貴而事賤也;賢之所以能成其賢者,以其賢而事不肖也。惡者,美之充也,卑者,尊之充也,賤者,貴之充也。故先王貴之?!盵13]250龐樸對此綜合論說,認為尊和卑兩生,屬于人事之陰陽。“如果當事者以卑為卑,或以尊為尊,這叫兩生而兩視,其結果是卑也不可得,尊也不可得”[20]93。應該進一步認識到,卑固事尊,卑成了尊的填料,尊有待于卑來充實完成。尊之所以成其尊,需要反轉過來,以其尊而事卑,這就是“參視”。“兩是形而下的器,參是形而上的道。人能弘道,所以這個參,既是客觀存在著的,又有待于主觀來發(fā)揚”[20]93。
《史記·太史公自序》引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指》,對陰陽家的特點作出概說:“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盵21]治理天下國家,應知陰陽所蘊含的內(nèi)在含義,然后做事符合陰陽之道,才能取得成功。《管子·輕重戊》:“虙戲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shù)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盵13]1507虙戲造作八卦與陰陽相應,以九九之數(shù)來符合天地之道,治理天下符合陰陽天地之大道,最終天下民眾歸化。到有周一代,推演八卦,以符和陰陽之義,從而使天下的民眾歸化,“周人之王,循六峜,合陰陽,而天下化之”[13]1507。
治理國家當順應陰陽之道。《管子·侈靡》:“陰陽之分定,則甘苦之草生也?!币隆蹲ⅰ吩疲骸瓣庩栔侄ㄓ诩瑒t有甘草生薺是也。定于兇,則苦草生葶藶是也。”順從四時,以酸醎之味和而食,“從其宜,則酸醎和焉”;定色而生聲,“形色定焉,以為聲樂”,根據(jù)陰陽滿虛散合,可知歲之豐荒,“夫陰陽進退滿虛時亡,其散合可以視歲”[13]742。圣人識滿虛,能奪有余以補不足,“唯圣人不為歲,能知滿虛,奪余滿補不足”,通達政事,瞻足于人,“以通政事,以贍民常”。圣人見大地災變之氣,會設法禳之,“地之變氣,應其所出”;見水有災變之氣,則應之以精誠,并預先有防備,“水之變氣,應之以精,受之以豫”;見到天有災變之氣,唯守正以應之,“天之變氣,應之以正”[13]742。圣人效法陰陽之道,達到治理之目的?!豆茏印氛J為,民眾跟從有道之君,如饑餓要先吃飯,寒冷要穿衣一樣,又如酷暑就陰一般,《管子·形勢解》:“民之從有道也,如饑之先食也,如寒之先衣也,如暑之先陰也?!卑傩湛释械乐?,愿意跟從這樣的君主。但是百姓還是以“道”作為準則,人主有道,則民歸之,人主無道,則民眾會叛離,“有道則民歸之,無道則民去之”[13]1182。
為政成功之術,是順應陰陽之道?!豆茏印荨罚骸俺晒χ?,嬴縮為寶。”[13]885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其道乃著,故以為寶。事情沒有成功,就不要改變其常態(tài),注重事情的開端,則事情最終會走向成功,“事若未成,毋改其刑,毋失其始”。事未成之時,但安靜等待,謹候其時,等待時機,然后起而應之,“靜民觀時,待令而起”,故《管子》認為,順應陰陽之大道,順從天地之常態(tài),“修陰陽之從,而道天地之常”,則能夠成功。圣人必順應天地之形,然后做成事情,“死死生生,因天地之形。天地之形,圣人成之”[13]886。政令需要符合陰陽之道,順應人情,明于萬事運行的規(guī)律。天乃積陽成德,通曉陽氣之道,然后能事天,又能經(jīng)緯日月,“通乎陽氣,所以事天也,經(jīng)緯日月,用之于民”[13]860。地以積陰成體,故通曉陰氣之道,然后能事地,又經(jīng)緯星歷之節(jié)氣,以知星歷之所分布與運行狀況,“通乎陰氣,所以事地也,經(jīng)緯星歷,以視其離”。明于陰陽天地之道,然后做事沒有過失,如此所行無所不當。
《管子》以陰陽言政治,認為諸侯國內(nèi)政外交要符合陰陽之道?!豆茏印醒浴罚骸跋韧跤靡魂幎栒甙裕M以陽者王;以一陽二陰者削,盡以陰者亡?!盵13]250這里以陰陽之道為譬,列舉了先王霸、王、削、亡的四種狀況。此處的陰陽主要有三種解釋,郭沫若認為,陰陽與今天所說的勝負含義相同,郭沫若《管子集校》說:“正多于負者霸,全正者王,負多于正者削,全負者亡?!盵22]黎翔鳳則從陰陽的基本意思談起,認為既然《說文解字》說“陰,闇也”,“陽,明也”,則此處的陰陽指的是政治開明與陰鷙而言,黎翔鳳:“陰陽以政治之開明陰騭言,非正負?!盵13]250陰鷙,指的是陰險兇狠的意思。陳鼓應從馬王堆漢墓帛書中《黃帝四經(jīng)》中陰陽之義的角度解釋,認為這里“陰”謂武功殺罰,“陽”謂文德生賞。這里是說,用一分武功二分文德霸,全用文德者王,用一分文德二分武功者削弱,全用武功者敗亡。這里的“尚陽”之說源于《黃帝四經(jīng)》中的《經(jīng)法·四度》[23]。上述郭沫若、黎翔鳳、陳鼓應對陰陽的解釋有不同,其核心有相通之處,即勝利、正面、高尚為陽,失敗、負面、殺伐為陰。
《管子》以陰陽言人事[24]。《管子》記載了夏桀時期,商湯通過重金收買夏桀喜愛的后宮中妃子、朝堂中的大臣,最終取得了天下?!豆茏印ぽp重甲》:“女華者,桀之所愛也,湯事之以千金。曲逆者,桀之所善也,湯事之以千金。內(nèi)則有女華之陰,外則有曲逆之陽,陰陽之議合,而得成其天子。此湯之陰謀也?!盵13]1401女華是夏桀寵愛的妃子,商湯用千金來賄賂她;曲逆是桀喜歡的大臣,商湯也用千金去賄賂他。宮中內(nèi)部有女華暗中相助,內(nèi)為陰;宮外則有曲逆之迎合,外為陽。女華、曲逆內(nèi)外勾結擁護商湯,暗中相助與公開計議互相配合,加快了夏桀覆亡的步伐,商湯最終才能成為天子。
在與諸侯國的交往中,《管子》主張暗地里使謀略,以取得勝利。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愛護手下人,《管子·禁藏》:“必深親之,如典之同生?!卑档厥震B(yǎng)俠客、能言善辯之士,圖謀敵國,“陰內(nèi)辯士使圖其計”,利用陰謀使其他諸侯國家爭斗,以損害其軍事力量,衰弱其實力;自己的國家趁著他國衰敝,獲得軍事外交上的成功,最終增加本國實力,“兩國相敵,必承其弊”[13]1027。
綜上所述,陰陽在《管子》中分指山的北面和南面,山南為陽,山北為陰;日光照射到的地方為陽,照射不到的地方為陰;暑為陽,寒為陰;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天為陽,地為陰;珠為陽,玉為陰。陰陽為天地之大道,陰陽生育萬物。君主當順應自然之道,做事符合陰陽之規(guī)律,治理國家更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