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青島藝術學校 李 芊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音樂表演藝術門類之一,鋼琴因其獨特的結構形式與藝術符號深受古今中外受眾喜愛,因此成為職業(yè)教育機構強化審美教育的主要形式。鋼琴教學不僅成為中職學生提高就業(yè)市場競爭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且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卓有成效,因而越發(fā)成為中職審美教育體系中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
中職鋼琴教學中突出審美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利用鋼琴教學引導學生對音樂旋律、節(jié)奏、曲調等產生情感共鳴,進行情緒宣泄,從中感受和領悟音樂藝術美與人文美,從音樂藝術的美感與享受中進一步領悟生活美與自然美。這種逐步深入、螺旋式上升的情感體驗也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等優(yōu)良個性品格的重要途徑。
通過切實感受鋼琴帶來的美好體驗和愉悅情緒,學生對鋼琴演奏將產生更加正面和積極的印象。這些正向情緒體驗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主動投入鋼琴和音樂藝術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而以興趣為基礎和先導的鋼琴藝術教育往往也是取得更好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眼于審美教育的鋼琴教學能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純粹技巧性訓練的局限性,有助于學生主動參與鋼琴技巧學習。
基于興趣的技巧練習能夠給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更加樂于通過持續(xù)的重復練習取得進步,而不會在較為枯燥的訓練中迅速感到疲乏。每一次進步都會給學生帶來更加強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在鋼琴技巧練習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是中職鋼琴教學在技巧訓練方面取得高品質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
鋼琴藝術是音樂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形式,然而彈奏鋼琴卻是相當專業(yè)的技術活動,需要經歷一段足夠漫長的積累才能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不過部分中職鋼琴教學卻在技巧訓練和審美教育方面出現(xiàn)比例不均的失衡問題,也就是對技巧練習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相對忽略了情感體驗與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這種重技巧輕體驗的偏頗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鋼琴教學產生偏見,誤將鋼琴教學作為機械重復的專業(yè)技術訓練,而對鋼琴音樂藝術的情感性、人文性和審美性缺乏認知。一旦學生在思想意識層面對鋼琴教學形成不良印象,其極有可能出現(xiàn)兩種較為極端的后果。一是只重技巧練習,將彈奏技術作為鋼琴學習的唯一目標。另一種則對鋼琴教學產生排斥和抗拒心理,既不投入技巧訓練,也無法通過鋼琴藝術體驗其中的情緒表達或情感宣泄。這顯然是極其失敗的鋼琴藝術教學,也是中職鋼琴教學低質低效的典型表現(xiàn)形式之一。
除了對鋼琴彈奏技巧的過度追逐外,部分中職鋼琴教學還存在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不良傾向。比如,引導或要求學生考級,鼓勵學生不斷追求鋼琴彈奏技巧的更高級別認證等。
這種問題根源其實是中職學校教育思想軌道偏移的表現(xiàn)。由于人力資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幫助學生爭取更多市場話語權和主動權便成為不少中職學校的頭等大事。這其中,證書便成為拓展未來職業(yè)市場空間最重要的“敲門磚”。中職鋼琴教學不惜持續(xù)增加彈奏技巧的難度或復雜性,只求學生在考級之路上節(jié)節(jié)勝利。然而過于急切的教學卻常常適得其反,部分學生可能因此對鋼琴教學產生逆反心理,另一些學生則可能陷入為了技巧而學習的歧途。顯然,以上情況都是制約中職鋼琴教學提質增效的負面因素。
整體上,進入中職就讀的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共性缺點,其對音樂藝術的領悟力、感受力也相應不足。倘若中職鋼琴教學不顧學生實際情況泛泛而教,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學生按照統(tǒng)一標準學習,則極有可能挫傷其中許多學生的自信和熱情,反而為鋼琴教學提高審美教育水平埋下風險隱患。因此,中職鋼琴教學突出審美教育應當堅持精細化方向,也就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教學。
堅持精細化方向是更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鋼琴教學更好地適應每個學生的現(xiàn)實要求或學習特點。同時,精細化教學也有助于保護最大多數(shù)學生投入鋼琴藝術享受和情感體驗的積極性,使最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在鋼琴教學中逐步掌握用音樂展示內心情緒的方式方法。
堅持精細化方向的同時也是在堅持多元化方向。為了滿足不同學生對鋼琴藝術學習的不同需要,教師需要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構建更加立體的教學模式。
多元化教學既是對鋼琴教學方法的豐富,也是對教育理念的革新。多元化是對傳統(tǒng)單一教學模式的超越和突破,也是幫助鋼琴藝術審美教育更加貼近時代特色、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主體潮流,是在增強新生代學生對藝術教育、審美教育的認同感和接受度。
考慮到中職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鑒賞能力的平均水平相對較低,中職鋼琴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立足學生實際細分教學對象,適當降低難度。比如,從耳熟能詳?shù)耐{、民歌入手,兼顧五線譜與簡譜兩種識譜形式等。童謠與民歌群眾基礎扎實,幾乎每個學生都在學齡前和小學階段有過充分的認識。利用童謠與民歌編寫的鋼琴曲開展教學,不僅內容簡潔簡短、彈奏難度低,而且與學生情感距離近,因為熟悉而親切,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和記憶。
教師對零基礎的學生開展鋼琴教學可以先從識譜起步,引導學生憑借記憶中的旋律和簡譜努力跟上教學進度。個別基礎相對扎實的學生則可以適度超前,或作為教師助手為其他學生演示完整曲目亦可。適當降低難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鋼琴藝術的興趣,引導學生更加持續(xù)地提高鋼琴演奏技巧,并通過演奏展示情感、嘗試以琴抒情的表達路徑。
藝術學習的成效通常需要通過實踐進行檢驗,而學習者往往能夠在展示技巧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對后續(xù)學習產生更為顯著的推動力。因此,中職鋼琴教學不妨通過創(chuàng)造表演機會、營造競賽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演奏中投入飽滿的情緒。比如,將課堂教學轉換成袖珍演奏廳,鼓勵學生演奏最喜愛或最拿手的鋼琴曲。對學生演奏水平的評價重點應當集中在情緒表達和抒發(fā)方面,突出情緒對演奏技巧的帶動作用等。
表演和競賽的氛圍有助于學生提高對鋼琴藝術學習的重視程度,突出情緒表達的評價方式有助于學生轉變?yōu)榧记啥鴮W習的認識偏見,重新定位鋼琴藝術的情感體驗價值,這是基于鋼琴教學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方式。
藝術學習是一項需要時間積淀的系統(tǒng)性工程,課堂上有限的教學時間很難發(fā)揮顯著作用。因此,充分利用技術延伸教學時間與空間至關重要。比如微課,鋼琴教學微課可以在同一主題下創(chuàng)設多個板塊,分別適應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同時,這些微課內容可以充分展示鋼琴音樂藝術的旋律美、節(jié)奏美、曲調美,進而使學生在欣賞鋼琴曲目的同時受到經典音樂作品的熏陶。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影視或網絡資源,尤其是經典影視作品的節(jié)選,既有鮮明的故事性與矛盾沖突,又有優(yōu)美鋼琴音樂的背景襯托,這對學生提高鋼琴藝術審美鑒賞能力大有幫助。
在立德樹人素質教育改革進程中,藝術教育因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意識和能力而成為美育和德育的焦點,越發(fā)受到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關注。作為藝術教育中的典型代表之一,鋼琴教學不僅兼有技術性和技能性,也是情感表達和體驗的重要渠道,故而成為中等職業(yè)教育領域中審美教育的首選途徑,也是通過鋼琴教學和藝術教育提高未來職業(yè)人才核心競爭力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