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章玉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礦隊 烏魯木齊 830011)
闊拉薩依礦區(qū)處于西天山伊什基里克銅、金、鉬、鉛鋅、鐵成礦帶的中部,是金銀、銅、鉬、鉛鋅、鐵等金屬礦產集中分布區(qū)。目前,共發(fā)現(xiàn)金、銅、鉛鋅、鉬、鐵等各類金屬礦產十余處,代表性的有:層控熱液型銅礦(切特木斯銅礦、庫姆斯薩依銅礦等);與火山作用有關的熱液型金礦(博故圖金礦、庫茹爾銅金礦、神泉金礦、托斯啪金礦、卡拉金礦等);與矽卡巖熱液脈有關的多金屬礦(阿爾恰勒銅、鉛鋅、金等);與海相火山噴流—沉積作用有關的多金屬礦(闊拉薩依鐵、鉛鋅礦);斑巖型銅鉬礦(庫勒鉬礦、卡拉薩依銅鉬礦);與基性超基性巖有關的巖漿熔離型銅鎳礦(鐵熱克銅鎳礦、菁布拉克銅鎳礦)等。
勘查區(qū)出露地層以下石炭統(tǒng)大哈拉軍山組第三巖段(C1d3)為主,其次為第四巖性段(C1d4)、第二巖性段(C1d2)及第四系(Q4)。
勘查區(qū)礦體受地層控制,礦區(qū)構造最重要的是地層的展布和產狀,出露地層僅為下石炭統(tǒng)大哈拉軍山組,該組為一套海相碳酸巖建造和海相火山噴發(fā)—沉積巖建造,為礦區(qū)的含礦地層。地層走向近東西向展布,地層產狀總體向南緩傾,巖層傾角南陡北緩,傾角在2°~55°,一般傾角在3°~20°,巖性以基性—中性及酸性火山巖為主。
勘查區(qū)內沒有大的侵入巖體,與火山噴發(fā)活動關系密切的中—基性脈巖較發(fā)育相關,在勘查區(qū)東南部的安山質凝灰?guī)r地層中見五條輝綠玢巖脈巖出露,脈巖總體呈放射狀及環(huán)狀展布產出,一般長約40~80米,寬6~10米,產狀較陡,個別脈巖中見有Cu、Pb、Zn礦化。
圍巖蝕變主要分布于礦體頂?shù)装鍑鷰r中,蝕變組合為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碳酸鹽化、硅化、黃鐵礦化及矽卡巖化,地表礦體強褐鐵礦化。蝕變組合為中-低溫蝕變組合,在更晚一期來自火山后期鐵、硫過飽和熱液在沿同生斷裂上升過程中攝取了圍巖大量的鐵、鉛、鋅等成礦元素,含礦熱液沿裂隙上升至海底時由于溫度下降而在近海底的巖石裂隙中沉淀下來,形成具鐵、鋅礦化的白色方解石脈及層狀磁鐵礦脈。而次火山巖的上侵使次火山巖兩側的巖石矽卡巖化形成規(guī)模不等的矽卡巖層,并使圍巖中的礦物質再次運移、富集。因此,礦區(qū)內存在著來源于火山演化活動的多期熱液活動,礦化階段也不止一次,而是互相間存在著改造和疊加作用。
礦區(qū)內主要礦種有鐵、鉛鋅,其中鐵礦和鉛鋅礦兩種類型的礦種為工業(yè)礦體,勘查區(qū)內鐵礦總的全鐵的平均值30.99%,鉛鋅礦總的鋅的平均值0.89%、鉛的平均值0.16%,鐵、鉛鋅礦已具備一定規(guī)模,礦體均為隱伏礦體,多為層狀、似層狀,屬火山巖型鐵、鉛鋅多金屬礦體,受火山機構控制。礦區(qū)的鐵礦與鉛鋅礦分屬不同成礦期,產于不同層位,在空間分布上鐵礦體在上,鐵礦體主礦體賦礦標高在1207 米~1393 米,鉛鋅礦在下,主礦體賦礦標高在1084 米~1261米,二者多不共生,而鉛鋅礦多共生產出。
礦床內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鐵礦、鉛鋅礦兩種礦產,其賦存形式為相互獨立產出,根據(jù)礦種不同,按鐵礦石、鉛鋅礦石分類。
礦物組合分為金屬礦物和非金屬礦物,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磁黃鐵礦、黃鐵礦、少量鈦鐵礦。
磁鐵礦:為最主要的鐵的工業(yè)礦物,是原生火山沉積鐵礦,粒徑多1 毫米,礦石主要結構為半自形—它形粒狀結構、它形粒狀結構、溶蝕結構、交代結構、文象—次文象結構。次要結構有自形粒狀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嵌晶結構、網(wǎng)狀結構、海綿結構、填間結構、壓碎結構、固溶體分離結構等,稠密浸染狀,塊狀,構成礦石的主體,約占鐵礦物的85-90%。磁鐵礦顆粒呈密集浸染狀、脈狀和條帶狀分布在礦石中,磁黃鐵礦多呈細狀、浸染狀分布在礦石中。
(1)礦石結構
主要為半自形,它形細粒狀結構。主要指磁鐵礦、黃鐵礦的晶體形態(tài),是主要的礦石結構類型。
(2)礦石構造
這不過是一場夢,夢終將有醒來的時候。農牧神死了,而世界夢想的并非是現(xiàn)在,因為世界在追尋“灰色真理”時就已死去?;钪娜瞬贿^是又夢了一場,在夢的虛幻中得到愉悅。夢是想象的創(chuàng)造物,與此類似,文字也是想象的創(chuàng)造物。“罌粟花”喻指睡眠。牧羊人在睡夢中的感受是真實的,牧羊人的夢和詩人的詩歌一樣,都是想象力的產物,是真實的存在——比“灰色真理”更真實。
有致密塊狀,稠密浸染狀、條帶狀、細脈狀、星點狀等構造,而以致密塊狀,稠密浸染狀,條帶狀構造為主。
致密塊狀構造:磁鐵礦礦體局部可見由磁鐵礦顆粒密集均勻分布而形成的構造特征。該類型礦石在礦體中空間上主要分布在礦體中部,處于礦體厚度相對較大,礦體品位變化不大,品位相對較高部位。
稠密浸染狀構造:磁鐵礦顆粒呈密集浸染狀分布在礦石中,在致密塊狀礦石邊緣,磁鐵礦逐漸由塊狀過渡為浸染狀。該類型礦石在礦體中在空間上主要分布在礦體接近頂?shù)装宀课?,或是薄層礦體中,處于礦體品位變化較大,品位相對較低部位。
礦區(qū)位于拉張裂谷的海相環(huán)境中,處在磁力、重力高的梯度帶上,區(qū)域內超深斷裂活動強烈,礦區(qū)內存在著一個基性—中性乃至酸性的火山演化系列,同時大量集塊巖、角礫熔巖、沉火山角礫巖、流紋巖及其水下噴發(fā)-沉積相(灰?guī)r夾凝灰?guī)r、層狀凝灰?guī)r)的出現(xiàn),證實礦區(qū)處于一個海相火山巖及火山巖漿連續(xù)分異程度高、噴發(fā)-沉積多旋回的強火山活動區(qū),這是形成與海相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礦床的有利地質環(huán)境。
礦區(qū)內存在著來源于火山演化活動的多期熱液活動,礦化階段也不止一次,而是互相間存在著改造和疊加作用,因此礦床屬海相火山噴溢-沉積熱液改造的鐵鋅礦床,受火山機構控制。
(1)地層控礦
鐵、鉛鋅礦體賦存于下石炭統(tǒng)大哈拉軍山組的海相火山巖之中,由下石炭統(tǒng)大哈拉軍山組第三巖性段的一套基性火山爆發(fā)—噴溢—沉積旋回形成的火山巖組成。
礦區(qū)位于鞏乃斯裂谷系南支伊什基里克褶斷帶中額爾齊斯擠壓帶中一向斜之南翼。通過區(qū)域的兩條主干斷裂構成了一條寬10-12 千米的東西向斷裂帶。帶中次級的同向斷裂發(fā)育。
鐵、鉛鋅礦體僅賦存于下石炭統(tǒng)大哈拉軍山組第一巖性段之上的火山巖中,矽卡巖、火山角礫巖及凝灰?guī)r中的磁鐵礦化、鉛鋅礦化可以作為直接找礦標志,礦區(qū)內的隱伏同生斷裂帶也可作為直接找礦標志,而強度高,形態(tài)規(guī)整的磁異??勺鳛閷ふ诣F礦體的間接找礦標志,而激電及TEM 異??勺鳛閷ふ诣F鉛鋅礦體的間接找礦標志。
(1)闊拉薩依鐵鋅礦區(qū)的鐵鋅礦床為典型的盲礦體,主礦體埋藏深度大于60 米。礦體主要受下石炭統(tǒng)大哈拉軍山組海相火山巖及東西向次級斷裂及環(huán)狀構造形成的火山機構控制,礦區(qū)內的隱伏同生斷裂帶對礦體的控制也較為明顯。初步分析認為闊拉薩依鐵鋅礦床屬于海相火山噴溢-沉積熱液改造的鐵鋅礦床,并受火山機構控制。
(2)闊拉薩依鐵鋅礦床產于以高磁異常為中心呈放射狀產出的小斷裂組及環(huán)狀構造形成的火山機構低洼盆地中,礦區(qū)具有比較明顯的高磁異常。闊拉薩依鐵鋅礦區(qū)外圍具有較好的地質條件,以及較好的物化探異常,綜合分析認為該礦區(qū)具有中型鐵礦及多金屬礦床規(guī)模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