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美 賴麗霞
1.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內窺鏡室,江西萍鄉(xiāng) 337000;2.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江西萍鄉(xiāng) 337000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出現(xiàn)的一項新的、臨床應用前景很好的技術,可讓更多的癌前病變及早期消化道癌能在內鏡下一次性完全切除,避免開腹手術痛苦和器官的切除[1-2]。相較于剖腹手術及以往EMR 等內鏡治療方法,ESD 有創(chuàng)傷小、可多個部位多次治療、能獲得完整的組織病理標本等優(yōu)勢,可對面積較大且形態(tài)不規(guī)則或合并潰瘍、瘢痕的腫瘤進行96%以上切除,進而降低復發(fā)率[3-4]。但在術中及術后為使胃腸道保持排空狀態(tài)、減輕術后腹脹、促進傷口愈合,需留置胃管;而留置胃管常使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不適癥狀,給患者帶來負面情緒,部分甚至無法忍受[5-6]。在留置胃管期給予相應護理十分重要。舒適護理是通過相應的護理活動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會等方面達到愉快狀態(tài)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能以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配合治療,減少并發(fā)癥,促進早日康復[7-8]。本研究探討舒適護理在ESD 術后留置胃管患者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住院的103 例ESD 術后留置胃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 例,女58 例;年齡30~69 歲,平均(53.41±6.25)歲;病程1~6年,平均(1.58±0.24)年;疾病類型:早期胃癌8 例,食管黏膜下腫瘤16 例,胃黏膜下腫瘤64 例,胃黏膜腫瘤11 例,異位胰腺1 例,早期食管癌3 例。采用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1例)與觀察組(52 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33 例;年齡36~69 歲,平均(53.37±5.95)歲;病程1~6年,平均(1.59±0.18)年;疾病類型:早期胃癌5 例,食管黏膜下腫瘤5例,胃黏膜下腫瘤32 例,胃黏膜腫瘤6 例,早期食管癌2 例,異位胰腺1 例。觀察組中,男27 例,女25 例;年齡30~69 歲,平均(53.52±8.13)歲;病程1~6年,平均(1.55±0.37)年;疾病類型:早期胃癌3 例,食管黏膜下腫瘤11 例,胃黏膜下腫瘤32 例,胃黏膜腫瘤5例,早期食管癌1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報萍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并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活檢確診;②均行ESD 術治療。排除標準:①晚期惡性腫瘤患者;②合并心、肝、腎等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③存在精神疾患無法正常溝通者。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實施ESD,具體方法如下。①標記:首先利用0.1%~0.4%靛胭脂染色,清楚地顯示病變部位邊界,用Flex-Knife 或Needle-Knife 在病變部位邊界外側5 mm 作標記。②注射:病變區(qū)域黏膜下層注射液體后使黏膜層、 黏膜下層和固有肌層分離,這有利于ESD 完整地切除病灶,且不易損傷固有肌層,減少穿孔和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③切開:黏膜下注射、 病變被充分抬舉后,利用IT-Knife 或Flex-knife沿標記外側作環(huán)形切開,首先切開部位一般為病變遠側端,如切除困難使用翻轉胃鏡方法。④剝離:病變部位四周被切開后進行ESD。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留置胃管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囑患者禁食、禁飲,妥善固定胃管,保持胃管通暢,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和量,做好口腔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準確分析患者性格特點,注意其不多語言的涵義,主動關心、體貼,耐心解釋、疏導;同時加強術后巡視及護埋,給患者以支持和鼓勵;患者生活的某些不便之處護士應主動照顧,如喂飯、協(xié)助翻身、協(xié)助早期下床活動等;另外,隨著病情恢復,應做好對患者自我護理教育,幫助患者逐漸減低依賴程度,擺脫“患者角色”,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爭取早日康復。②置管護理: 胃管需要妥善固定,防止其被移位、脫落;對于被動引流管道,使其保持引流通暢,對主動引流管道,應維持其有效負壓;引流物的顏色、性質及量被密切觀察,每日引流液的量需準確記錄;引流裝置需定期更換,為防止逆行感染,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對于拔管指征需熟練掌握,同時要做好拔管前后護理;相應地要地進行留置管道的健康教育。③環(huán)境護理:提供安全、清潔、舒適環(huán)境,病室光線充足,調節(jié)光線亮度以滿足個人活動需要,避免光線直射眼睛;病室布局、設施、用品整潔,色調柔和;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定時開窗通風,每次通風30 min;有嚴格環(huán)境清掃、物品清潔、消毒制度;避免各種因素所致意外損傷;協(xié)助個人衛(wèi)生,以促進舒適;創(chuàng)造安靜、支持性的環(huán)境,避免不必要的干擾,控制噪音,白天噪聲≤38 db。
兩組均護理1 周。
比較兩組的舒適度、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及護理滿意度,具體如下。①舒適度:采用朱麗霞等[9]漢化的簡化舒適狀況量表(simplified comfort scale,GCQ)對患者護理后的舒適度進行評估,其包括生理(5 項)、心理精神(10 項)、環(huán)境(7 項)、社會文化(8 項)4 個維度30 個項目。總分30~120 分,得分越高說明舒適度越高。其中總分>90 分為舒適,60~90 分為一般,<60 分為不舒適。舒適度=舒適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該量表的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71。②負面情緒:分別于護理前及護理后使用Zung 氏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0]和Zung 氏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1]評估兩組的負面情緒,兩個量表均包含20 條目,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況越嚴重。該量表的信效度較好,Cronbach′s α 系數(shù)分別為0.857、0.762。③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總分100 分,其中<60 分為不滿意,60~79分為滿意,≥80 分為非常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該調查表的內部一致性較好,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13。共 發(fā)放103 份問卷,收回103 份問卷,均為有效問卷,有效率為100%。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 檢驗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或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舒適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舒適占比為90.38%,高于對照組的56.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076,P<0.05)(表1)。
表1 兩組舒適度的比較[n(%)]
兩組護理前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SAS、SDS 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護理后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的比較(分,±s)
?
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15%,高于對照組的80.3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n(%)]
對于消化道早期癌和黏膜下腫瘤,傳統(tǒng)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切除,雖療效確切,但手術創(chuàng)傷大,患者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治療費用高,手術后生活質量也大大降低。目前,EMR[10-11]是臨床普遍采用的內鏡治療方法,但對于較大平坦病變,其只能采用分塊切除方法進行,進而導致不能獲得完整的病理學資料,使得腫瘤局部殘留和復發(fā)的概率增加,而ESD 的目的是完整地切除腫瘤、減少腫瘤復發(fā)、微創(chuàng)根治消化道早期癌。ESD 指通過使用內鏡使病變黏膜從黏膜下層完整地被剝離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屬于一種擇期診斷性手術或根治性手術[12-13]。
住院患者常有主觀感覺異常、情緒不穩(wěn)定且易沖動、焦慮和恐懼等特征,護士在對其護理時要掌握這些特征,并掌握每個患者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14-15]。舒適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具有整體的、個體化、創(chuàng)造性的優(yōu)勢,能在生理、心理、社會方面使人達到最愉快狀態(tài),或使不愉快的程度縮短、降低[16-17]。在臨床除了要強調執(zhí)行目前的護理活動外,護理人員還加強舒適護理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在患者應用,使患者身心處于最舒適的狀態(tài)。其是護患間的互動過程,是一種輕松、愉快的護理方法,明確護理的主要內容,使患者迅速得益;且貫穿于整體護理程序始終,滲透于各具體行為中[18-2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舒適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舒適占比為90.38%,高于對照組的56.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076,P<0.05),提示舒適護理能夠提升留置胃管患者的舒適度,與趙泰寧[18]的研究結果相似。觀察組護理后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舒適護理能夠改善留置胃管患者的負面情緒,與王艷景[19]的研究結論相同。觀察組的總護理滿意度為96.15%,高于對照組的80.39%(P<0.05),提示舒適護理能提高留置胃管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賈必菲[20]的研究結論一致。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樣本量較小,且僅局限于本院,在今后的研究將擴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研究。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在ESD 術后留置胃管患者的應用,能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