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成
(西寧市湟中區(qū)農(nóng)機推廣站,西寧 811699)
唐古特大黃是我國最重要的出口藥材之一,因其主產(chǎn)區(qū)在青海、甘肅及青海與西藏交界一帶,故也是青海省最著名的一級地道藥材之一。大黃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瀉火涼血、利膽退黃、行瘀破積、降壓止血之功效,其用藥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種植大黃是有效的增收途徑之一。
唐古特大黃是深根性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植株高達1.5~2.2 m,根粗壯,棕黃色;莖粗、中空、具細棱線,光滑無毛,或在上部節(jié)處具有粗糙短毛,莖生葉大型。唐古特大黃生長于海拔2 300~4 500 m左右的地區(qū),喜冷涼氣候、耐寒、忌高溫,其生長環(huán)境的氣候特點要求夏季氣溫不超過30 ℃,無霜期為150~180天,年降水量為 450~680 mm。唐古特大黃對土壤環(huán)境要求較嚴(yán),一般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pH值為6.5~7.5的壤土或沙質(zhì)壤土最好。唐古特大黃種子萌發(fā)的最適宜溫度為15~25 ℃,此溫度范圍內(nèi),若有足夠的濕度,48 h即可發(fā)芽。種子播種后,若條件適宜,一般8~12天即可出苗。4月上旬開始萌芽(不同海拔高度有所差異),6月中旬抽出花苔,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花,7—8月為花果期,8—9月果實成熟,而后植株逐漸枯萎,進入越冬期。
唐古特大黃免澆灌種植宜選擇高海拔地區(qū)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土壤濕潤、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壤土類型。播種前半個月進行整地,耕翻25~30 cm,結(jié)合翻地磨耙施足基肥,每畝可施廄肥3 000~4 500 kg或過磷酸鈣50 kg。播種前耙平整細,直播地或育苗后移栽地塊可做畦。
2.2.1 直播方式
直播選擇在春季5月初至6月上旬進行,播前可根據(jù)土壤、氣候等基本條件(底墑良好)進行適度催芽,將種子放入18~20 ℃的溫水中浸泡 6~8 h,然后撈出放入木箱或竹筐中,用濕麻袋覆蓋,每天翻動1~2次,待有1%~2%的種子開始破皮時,進行播種。但播種地較干旱時,建議不要采用催芽處理的種子進行播種。播種采取挖穴點播或開溝點播。按株距40~45 cm,行距50~55 cm,穴深2~4 cm挖穴,每穴撒播種子5~8粒,覆細土1.5~2 cm,每畝地約播2 600穴。
2.2.2 育苗移栽方式
大黃育苗移栽一般采用春季移栽或秋季移栽。春季移栽多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進行,在即將返青時啟苗移栽;秋季移栽通常在每年9月至10月進行,在植物生長季結(jié)束且土壤上凍之前移栽。啟苗時,每天早晚將大黃種苗挖出后,抖掉泥土,剪去側(cè)根,除去病株,對大黃種苗進行分級,選取大小較為一致、健康、完整的種苗進行移栽。啟苗后要盡快移栽,在整好的土地上,按株距40~45 cm,行距50~55 cm,穴深30 cm挖穴,每穴栽苗1株,手扶根條,直立穴中,然后覆土,邊覆邊適度踩壓,使根條與土壤緊密結(jié)合,以利成活,覆土以蓋住蘆頭為宜。
3.1.1 間苗
利用種子繁殖的唐古特大黃,為避免幼苗擁擠、爭奪養(yǎng)分,應(yīng)較早地適時間苗,選留壯苗,以避免幼苗過密,生長纖弱,發(fā)生倒伏和死亡。大黃種植按“三葉間,五葉定”的經(jīng)驗,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進行第一次間苗。
3.1.2 定苗
為防止缺苗,間苗2~3 次后再定苗。一般可在當(dāng)年的8月中旬結(jié)合中耕除草來完成。每穴先留2~3株幼苗,待苗稍大后再間苗、定苗,每穴留苗1~2株。
3.1.3 補苗
直播或育苗移栽都可造成缺苗斷壟,為保全苗,可在陰雨天挖苗移栽或帶土移栽,并進行補苗。補苗應(yīng)用同齡幼苗或植株大小一致的苗。間苗、定苗和補苗應(yīng)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適時間苗、定苗防止苗荒。大黃的間苗一般在3~4 葉期進行,適時間苗、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擁擠和相互遮光,節(jié)省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有利于培育壯苗。
二是要注意天氣情況。間苗、定苗可在晴天進行,但補苗應(yīng)盡量在陰天和下雨之前,帶土移苗可減少緩苗期。雨后要結(jié)合苗情及時間苗、定苗。
三是根據(jù)苗相決定取舍。間苗和定苗掌握去弱留強、間密存稀,定向、留勻、留壯的原則,選留大小一致、植株均勻的壯苗。
四是保證一定密度。對缺穴處,可在相鄰穴(行)留2個苗,雙苗應(yīng)在5 cm以上,盡量大小一致。通過間苗、定苗、補苗等苗期管理措施,使種植大黃的行距保持在50~55 cm,株距保持在45~50 cm,每畝保持植株約2 500~2 600株。
3.1.4 移栽與定植
秋季移栽于9月上中旬,當(dāng)植株地上部分基本枯死后可將大黃苗挖出,進行分級(一般按大、中、小分級)移栽;春季移栽于4月下旬或5月上中旬,當(dāng)植株即將返青之前可將大黃苗挖出,進行移栽。移栽定植應(yīng)與起苗同時進行,剪去植株主根下部細長部分及主根上的側(cè)根,按行距50~55 cm,株距45~50 cm,穴深20~30 cm挖穴,有條件時可每穴施入有機肥1~2 kg,與穴土拌勻,每穴栽苗1株,蓋土至穴深的2/3處,適度壓實。
3.1.5 中耕、除草與培土
秋季移栽的大黃于第2年返青后進行中耕除草4次,第一次于5月上中旬苗剛出土?xí)r,第二次于6月中旬,第三次于7月生長旺盛期,第四次在8月生長后期,此時增加一次除草,正是雜草種子成熟的時間,可有效控制雜草繁育和生長;第3年植株長大,葉片增多,能遮蓋地面,雜草少,只在春秋兩季各中耕1次;第4年因秋季即將采挖,只在春季除草1次。
春季移栽的大黃于當(dāng)年6月中旬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8月中旬進行第二次,9—10月倒苗后進行第三次,第2、第3年與秋季移栽的第3、第4年相同。
大黃生長到第2、第3年的每一次中耕除草和施肥時,均應(yīng)培土,以促進根莖生長。
3.2.1 追肥
唐古特大黃為深根性喜肥植物,除施足底肥外,應(yīng)適當(dāng)追肥。種植后每年應(yīng)追肥2~3次,第1年的6月末,每畝可施廄肥1 500~2 000 kg,第二次于8月初,可施草木灰或磷鉀肥,后者用量每畝15 kg左右;第2年2~3次追肥,每畝可施過磷酸鈣3.5 kg和硫酸銨9 kg。施肥時間盡量選擇在雨天來臨之前,施肥后覆土,以提高肥效。
3.2.2 打苔
大黃移栽3年或直播4年后,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開始抽苔開花。根據(jù)青海省湟源縣種植唐古特大黃調(diào)查,直播3年抽苔開花率一般不到10%,直播4年抽苔開花率達到 75 %以上,當(dāng)年抽苔開花之后次年一般不會再連續(xù)開花結(jié)實。大黃抽苔消耗大量養(yǎng)分,會顯著降低產(chǎn)量和質(zhì)量,故除留種植株外,應(yīng)選擇晴天及時打苔。用小刀從基部切除并及時消毒處理。陰雨天不宜打苔,以免雨水灌入莖基稈中,引起根部腐爛。第3年是大黃生長旺盛期,盡量減少側(cè)芽。第4年大黃長得特別茂盛,勤于田間檢查,發(fā)現(xiàn)側(cè)芽和抽苔及時摘除,確保大黃的產(chǎn)量與品質(zhì)。
大黃的抽苔現(xiàn)象可使肥厚的根部明顯瘦小,故對大黃藥材產(chǎn)量影響較大,一般造成減產(chǎn)達20%~30%,嚴(yán)重時達50%以上。
春季直播種植的大黃,一般應(yīng)保證3年的生長時間,建議在第4年或在第5年采挖;春季育苗移栽種植的大黃,一般應(yīng)保證2年的生長時間,建議在移栽的第3年或在第4年采挖。而秋季種植的大黃(直播或育苗移栽)建議比春季種植順延1年后采挖。海拔3 800 m以上高寒地區(qū),植物生長十分緩慢,采收時間約需7~8年。一般應(yīng)在9—10月份種子成熟且土壤尚未上凍前采挖,也可在第2年植物返青前的4月下旬或5月上旬采挖。挖收時,先把地上部分割掉,挖開四周泥土,然后深挖,將根莖及根全部挖出,抖凈泥土,及時運回加工。一般4年生畝產(chǎn)大黃鮮根4 000~5 000 kg。
將挖回的唐古特大黃根及根莖,抖凈泥土,切除殘留的莖葉、支根、頂芽后,可用瓷片刮去粗皮,按照各種不同規(guī)格要求及大黃根和根莖大小,橫切成片或縱切成瓣,或加工成卵圓形或圓柱形,粗根可切成適當(dāng)長度的節(jié),用線繩串起,懸掛房檐下或棚內(nèi)通風(fēng)處陰干。或?qū)⒋簏S勻攤在熏架上以文火烘干,其室內(nèi)溫度不可超過60 ℃,烘烤幾天后,當(dāng)皮部顯干時,要?;鸾禍?,讓其發(fā)汗回潮,然后再烘,反復(fù)幾次直至全干,根和根莖的折干率,一般為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