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玲, 舒洪前, 許明超, 賈明娟, 鄒 平
(1.樂山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 樂山 614000; 2.會東縣農業(yè)農村局,四川 會東 615200)
魔芋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屬(Amorphophallus)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在森林下層環(huán)境系統(tǒng)下發(fā)育形成的半陰性植物,具有光飽和點較低、喜散射光或弱光、忌強光照等特點[1~2]。魔芋球莖中富含的葡甘聚糖用途非常廣泛,在農業(yè)、化工、食品加工、醫(yī)藥、衛(wèi)生、化妝品、石油開采等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3~4]。
近年來,魔芋市場需求逐年增長,魔芋產業(yè)發(fā)展迅速,種植模式也由傳統(tǒng)的零星生態(tài)種植轉變?yōu)榧羞B片種植。此時需將其與如低齡果林、玉米、向日葵等高桿植物間套種,或人工搭建遮陽網棚,為魔芋撐起防護層,防止葉片不被強光灼傷,提供保障魔芋健壯生長所需的環(huán)境條件。
黃蜀葵,又名棉花葵、野芙蓉,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株高達1.5~2.5 m。其種子、花、莖、葉、根均可入藥,有清熱、涼血、解毒等作用[3]。近年來,黃蜀葵作為中藥材在我市規(guī)?;斯ぴ嚪N獲得成功,且成功引進其加工企業(yè)入駐,采取訂單式生產,667 m2收益可達3 000~5 000元,農戶種植經濟效益較好,積極性較高,近兩年我市累計種植黃蜀葵面積近萬667 m2。
黃蜀葵為直根系植物,根系入土較深,魔芋屬淺根系作物,根系主要水平生長在10 cm左右的土表層中。將魔芋與黃蜀葵套種,魔芋能合理利用黃蜀葵植株下層空間,兩種作物各自吸收不同土層內肥水,可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增加單位面積總產出及經濟效益?,F(xiàn)將魔芋套種黃蜀葵技術介紹如下。
為保障較長的黃蜀葵采花時間,獲得較高黃蜀葵鮮花產量,黃蜀葵不宜在海拔800 m及以上區(qū)域種植。當前,我市黃蜀葵集中規(guī)模種植區(qū)多分布在海拔400~700 m的壩區(qū)及淺丘區(qū)。在該區(qū)域種植魔芋和黃蜀葵,宜選擇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土層深厚,坡地且四周排水通暢。土壤以富含有機質的紫、黑砂壤土為最佳。前作為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小麥等,不宜選擇前作為十字花科作物、茄果類蔬菜地塊。要進行合理輪作,一塊地不宜連年種植魔芋或黃蜀葵,采取兩年或三年制壟作免耕魔芋栽培模式,采挖后則不宜再在原地塊種植。
在較低海拔區(qū)域種植魔芋要想獲得成功,則必須要選擇較耐高溫、抗病能力較強的魔芋品種類型與黃蜀葵套種。引種試驗發(fā)現(xiàn),珠芽魔芋在我市海拔400~700 m區(qū)域生長健壯,抗病能力較好,可作為一種新型魔芋品種與黃蜀葵套種。也可以收集低海拔區(qū)域自然分布的抗病能力較好的花魔芋地方品種與黃蜀葵套種。
播種前半個月做好播種地塊消毒及防蟲處理準備工作。每667 m2撒施85%三氯異氰尿酸1 kg,50%辛硫磷顆粒劑2 kg,然后翻耕細耙,耕種深度20~30 cm,將藥劑與土壤混勻,保持土壤飽和含水量,一周之后完成土壤消毒殺蟲工序。播種前開溝起廂,廂溝寬0.4 m,廂面寬1.5 m,廂溝深20 cm。開溝后廂面撒施基肥,667 m2撒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15-15)40 kg,腐熟圈肥或土雜肥或商品微生物有機肥等優(yōu)質有機肥2 000 kg以上,普鈣40 kg。撒施基肥后耙平廂面,將基肥混入土中以備播種。
播種魔芋前要嚴格選種,剔除霉爛種芋,選擇芽窩小而淺、球莖為圓球形或長橢圓形,表皮無破損、外觀均勻光滑的種子。種芋選好后進行消毒處理,以殺死種子表面附著的病菌,預防病害發(fā)生與危害??稍诓シN前于晴天曬種1~2 d,播種前每噸種芋用多元消毒粉10~15 kg進行拌種消毒。
待魔芋球莖生理休眠期解除,清明前后平均氣溫12~15℃、最低氣溫10℃左右時便可播種。黃蜀葵與魔芋同時播種。我市壩區(qū)及淺丘區(qū)海拔600 m以下區(qū)域可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播種。播種宜在天氣晴朗時進行。
在已經開好的廂面上播種魔芋和黃蜀葵。黃蜀葵種在廂面的兩邊,距邊溝20 cm,株距60 cm,采取干種子直播法,每穴播種5粒,播種后覆土5~10 cm,兩葉一心時定苗或補苗,每穴留1苗。魔芋種于廂面中間。播種時宜將種芋進行大小分級、分開播種,以便后期田間管理及采挖。50 g以下的種芋在廂面中間種3行,魔芋株距為20 cm,相鄰魔芋間行距為25 cm,魔芋與黃蜀葵間行距約為30 cm。50~100 g的種芋在廂面中間種3行,魔芋株、行距均為25 cm,魔芋與黃蜀葵間行距約為30 cm。100~300 g的種芋在廂面中間種2行,魔芋株距為25 cm,相鄰魔芋間行距為30 cm,魔芋與黃蜀葵間行距約為40 cm。魔芋播種采取錯窩排列,種芋芽窩向側邊傾斜放置,之后蓋土10 cm。
播種后在廂面覆蓋稻草、秸稈、松針等5~10 cm,可以保墑防止土壤板結,同時具有較好的防草效果。魔芋出土前,如田間雜草繁茂可用草銨膦在魔芋行間進行殺草封草處理。打除草劑時注意避開黃蜀葵幼苗,黃蜀葵行間雜草及時進行人工拔除。魔芋出土后宜采取人工割除草,適時清理黃蜀葵植株中下部分枝及老葉病葉,調整黃蜀葵植株至魔芋遮陽度為50%左右,為魔芋提供通透性最佳的生長環(huán)境。
魔芋生長期間視長勢決定是否追肥。如果植株生長不良、矮小黃化,在苗期追施一次氮肥,667 m2施尿素10 kg。在7月上中旬的魔芋換頭期,667 m2追施復合肥20 kg。雖然魔芋喜歡陰濕環(huán)境,但也怕澇,因此,雨后要及時清溝排水,保持溝渠暢通。黃蜀葵在苗期和盛花期各追丟施一次復合肥,苗期667 m2丟施三元平衡復合肥15 kg,盛花期丟施三元平衡復合肥20 kg。
病蟲害的防治是魔芋生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在播種前做好土壤和魔芋種子殺菌殺蟲處理。播種后做好魔芋軟腐病、白絹病防控工作。魔芋軟腐病的防控可選用噻菌銅、絡氨銅、喹啉銅、噻唑鋅等細菌性殺菌劑防控,還可選擇微生物菌劑抑制軟腐病發(fā)生,如多粘類芽孢桿菌、中生菌素、枯草芽孢桿菌等。魔芋白絹病的防控主要采取合理輪作措施,注意清潔田園,及時拔除病株,發(fā)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液或50%粉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從葉柄基部灌根。
若采取兩年或三年免耕栽培模式種植魔芋,則當年或次年魔芋消苗后需注意清溝防積水,將廂溝內泥土培5~10 cm于廂面以防雨雪凍害。采挖商品芋的最佳時期宜選在寒露、霜降前后,在晴天、土壤干燥時采挖。種芋可在霜降前采挖,也可在第二年2~3月份采挖,采挖的種芋可就地曬種,待種芋失水20%、表皮木栓化時進行貯藏或銷售調運種芋。
黃蜀葵-魔芋套種模式在我市壩區(qū)或丘區(qū)具有可行性,該種植模式能提高肥水利用率,大幅增加單位面積產出率,促進種植戶增收致富。據(jù)試驗統(tǒng)計結果,魔芋套種黃蜀葵,黃蜀葵667 m2產值約2 500元,兩年免耕制魔芋平均膨大系數(shù)為6,病害發(fā)生率低于20%,667 m2年均魔芋純收益可達7 000元以上,667 m2綜合收益近萬元。將魔芋與黃蜀葵套種,是低海拔區(qū)域實現(xiàn)高產高效種植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