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15%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需要進行氣管切開術,但有關拔管準備情況的數據有限。減少延遲拔管時間的堵管試驗(REDECAP)比較了傳統堵管與基于吸引頻率評估的堵管。這項隨機試驗納入了首次氣管切開的危重成人患者,且均連續(xù)24 小時沒有機械通氣。被試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24 小時堵管試驗聯合間歇性高流量氧療(傳統組),另一組接受連續(xù)高流量氧療,并記錄吸引頻率(干預組)。主要結局是拔管時間。研究對象為330 例患者,傳統(對照)組161 例,干預組169 例。干預組拔管的中位時間為6 天,對照組為13 天。5.6%的對照組和2.4%的干預組發(fā)生再插管。干預組肺炎發(fā)生率為4.1%,對照組為9.9%。對照組住院時間中位數為62 天,干預組為40 天。結論:這項對成年危重癥氣管切開患者的研究發(fā)現,與標準拔管流程相比,依據吸引頻率拔管聯合連續(xù)高流量氧療縮短了拔管時間。
(陶靜琰譯)
Martinez G, et al. High Flow Oxygen with Capping or Suctioning for Tracheostomy Decannulation. NEngl J Med. 2020, 383 (11): 1009-1017.
中文翻譯 由WHO康復培訓與研究合作中心(武漢)組織
本期由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 李建華教授主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