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FENGYUAN(馮源)
生活需要憧憬,也需要回顧。記下所思所感,留住某時某刻,既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也是對未來的展望。
1.就像曾經(jīng)愛的那些經(jīng)典的書,反復讀都有不一樣的感悟。印在那里的文字作為一個安靜的傳達者,也像是在拷問讀者是以什么樣的理解層面來看待它。重溫時,心境是否更加成熟、哪些因素讓自己的思維產(chǎn)生了變化?所以我愛把某一瞬間的靈感迸發(fā)記錄下來,光陰荏苒,白駒過隙,或許在某一個慵懶的午后,讀著曾經(jīng)的文字,反觀曾經(jīng)的思維感悟,會笑、會感慨,會深思、會回想起曾經(jīng)周圍的人和事,會憶起那些生活中細小卻又充實的點滴,感激生命的多彩和美好。
西方接受的是個人主義文化,東方是集體主義文化,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可以同時感受不同文化帶來的沖擊和新奇,挑戰(zhàn)和融合。交流,不斷的交流,讓人們的思維模式不斷地轉換和吸納。在我看來,跟東方人共事要大氣,要成熟,要寬容,要有情分,跟歐洲人共事要開門見山表明立場,避免人情世故過多的介入,要先談規(guī)章制度。這種國際多元素的融合,也讓人的性格變得豐滿,更有雄心和抱負,在挑戰(zhàn)中創(chuàng)造著機遇,在機遇中成就著雄心和抱負。
2.我是一個很怕浪費時間的人,或者說,是因為內心的緊張感,總想把時間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的人。然而又會因為對時間的畏懼,時而懈怠,時而保守。保守是一種態(tài)度,是對現(xiàn)存的、經(jīng)過時間歷練的事物的認同和尊重。保守并不意味著停滯不前,而是厚重的累積,是審時度勢后的前行。每個人生命都有自己的韻律和節(jié)奏,蓄勢待發(fā),百戰(zhàn)不殆。
然而,努力很重要,機遇更重要。我的同學和朋友尤瑟夫,這個埃及人,有時天真地像個大男孩,他說:你到埃及會有新感覺,雖然我的國家是個古老的地方。
3.埃及,是一個我想去又不敢去的國家
年少的我一直憧憬著這個被描述為萬神寵幸的金色國度。這里有人們最古老的歷史,現(xiàn)代科技也無法解釋的醫(yī)療、天文系統(tǒng),還有被現(xiàn)代建筑家膜拜的建筑系統(tǒng)。
就像很多事情在無法觸碰的時候總是美好的,這么多年游歷各國,唯獨不敢去埃及,擔心踏上這片土地之后,它就不再高貴,它就不再神秘。
我還是帶有敬畏之心的,出發(fā)了。
底比斯,尼羅河畔游船。
與在埃及首都開羅所見光景略有不同,這里的尼羅河仿佛更為開闊,流速也略有增幅,平穩(wěn)河水在這里仿佛被賦予了更為渾厚的力量,妄想爭先恐后地加快腳步,盡快地投入地中海的懷抱。隔著尼羅河向西眺望,可以隱隱看到諸多宏偉的神廟的石柱。
即使仰視也看不到全貌的高大石像、即使瞇起雙眼依然會被光芒刺到的黃金雕塑。
那一座座屬于太陽神的宮殿。華麗的金色磚石、精細的金色裝飾與漸漸沉入河水的夕陽遙相呼應,建筑由粗大而華麗的圓柱為主支撐體,圓柱上刻畫著精細壁畫,招展著曾經(jīng)文明的輝煌。
在埃及的最南部,阿布辛貝勒神廟,我仿佛又體會到了自己年少的夢。只不過眼前的神廟不是教科書里的文字,吹在身上的風是真實的風,英勇善戰(zhàn)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神柱屹立在此,仿佛在炫耀著卡跌石之戰(zhàn)的勝利。古代埃及的人們用石刻文字將自己的生平保存下來,讓某些瞬間變成永恒,提示著過往,昭示著未來,希望時間能夠記住這一切。
然而回到首都開羅,仿佛從古老文明回到了現(xiàn)實。人們因為避稅不蓋房頂,街巷里的小商小販為了吸引外國游客不得不以各個國家的語言叫賣,發(fā)達國家淘汰的車也開到了開羅的街道上。人們面對的還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人民不得不承受上一屆政府相對來說相對失敗的統(tǒng)治,當生活質量無法保證,又有多少人可以投身于文化的傳承中呢?曾經(jīng)眾神眷顧的太陽神國度的子民在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讓人噓唏不已。
在飛機場,尤瑟夫有些不舍的對我說:“感謝你,讓我一個埃及人,以另外的角度,重新地領略了一遍埃及。”
“是不是舍不得我呀。”我揶揄他,一個男孩子,說得這么感性。
“我一直生活在迪拜,對于埃及文化不了解,所以產(chǎn)生不了民族自豪感。這次旅行下來,發(fā)現(xiàn)我需要學習的太多了。下次你來,我們去紅海潛水吧,埃及很棒,在北部你能看到不一樣的風采?!?/p>
這是我第一次聽他夸贊自己的國家。
這次的行程,一路上他都在不停的調侃旅行中的人和事,可能是想給我做思想準備,擔心埃及民風彪悍,會給我負面的感受。但旅行的意義就是要接受另外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就像人一樣,有優(yōu)點和缺點并存的人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旅行的意義就是要經(jīng)歷不同的生活,稱贊它的美好,吸取它的不足,才能體驗到生活的樂趣。
埃及,這個古老的文明古國,希望它能在太陽神阿蒙拉的保佑之下,傳承著人類的寶藏。像流了五千年的尼羅河水一樣,潤澤萬物,生生不息。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變則通,世界變化如此之快!就像90年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一樣,如果有人說在手機上按幾個數(shù)字就能取出來錢,肯定有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然而隨著時代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給這個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人類的思維模式也發(fā)生著巨大變化,雖然這些變化充滿爭議和分歧。
底比斯歸來,這個古老文明的發(fā)源地不斷激發(fā)著我的思考和熱情,這個世界的變化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人類一直朝著創(chuàng)造共同美好的世界努力著,行進著,這是一個曲折而迷人的過程,為生活在時間中的人提供各種可能和機遇。
文明及其文明的軌跡,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