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煒芬
摘 ?要:項目式學習是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它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從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布魯納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發(fā)展而來。項目式學習目前呈現(xiàn)“學習過程過于嚴謹化”“教師包辦主體弱化”“依賴技術學習傾向”“高消耗低成效擔憂”四種趨勢;追求真實的學習,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開放性、學科相容性的主題為首選切入點;采取“5W1H”步驟思考法。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學生主體;主題選擇;5W1H
【中圖分類號】G622.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8-0003-02
【Abstract】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project-based learning,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developed from Dewey's pragmatic education theory and Bruner's 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currently presenting four trends: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too rigorous," "the main body of teachers is weakened," "the tendency to rely on technology learning",and "the concern about high consumption and low effectiveness";It pursues authentic learning,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taking the theme of openness and subject compatibility as the preferred entry point;and adopting the "5W1H" step thinking method.
【Keywords】Project-based learning;Student body;Topic selection;5W1H
1. 項目式學習的由來與意義
項目式學習,顧名思義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在學生在完成一個項目的同時,能夠學習到不同層面的知識,并且協(xié)作創(chuàng)造出一個實實在在的成果。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布魯納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項目式學習目前在美國中小學中被普遍采用,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采取提供一些關鍵素材,由學生組建團隊構建一個學習環(huán)境,以動態(tài)的學習方法,更早和更深入的面對和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更深刻的知識和技能,更加主動探索現(xiàn)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zhàn),項目式學習更強調學生們在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出來的技巧和能力,包括如何獲取知識,如何計劃項目以及控制項目的實施,如何加強溝通和合作。
2. 項目式學習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
(1)項目式學習要防止呈現(xiàn)三種趨勢
目前項目式學習開展還在嘗試階段,經(jīng)常呈現(xiàn)“學習過程過于嚴謹化”“教師包辦主體弱化”“依賴技術學習傾向”“高消耗低成效擔憂”四種趨勢。
學習過程過于嚴謹化。表現(xiàn)在實施時按部就班,一成不變。學生們開展項目式學習本身就是需要不斷完善,不斷調整變化的,甚至是迭代學習的,學習的目標是真正掌握一些關鍵技能。
教師包辦下主體弱化。表現(xiàn)在老師包辦整個學習設計,孩子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按圖索驥,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主體性培養(yǎng)。
依賴技術學習傾向。表現(xiàn)在技術發(fā)展已成為推動教育變革或者學習方式轉變的力量,人們會誤認為技術和投入是重要且必要的因素。
高消耗低成效的擔憂。大家總是下意識會認為項目式學習比直接接受新的知識更加耗時低效,將項目式學習視為綜合實踐活動化、表演化、邊緣化活動。項目式學習也并非重“做”輕“學”,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如果采取傳統(tǒng)的聽講學習。
(2)項目式學習的追求目標:真實的學習
首先,項目式學習強調通過項目的設計和執(zhí)行落實學習過程。筆者認為項目式學習,首先一定是孩子們圍繞項目完成的“學習”活動。如果項目式學習,聚焦的不是學習,那就不是真正的項目式學習。通過計劃、調查、合作、問題解決、修改、轉換、編輯,還有數(shù)不清的“PBL”式動詞,成為項目式學習內在的要素。這些要素是借助知識的學習,來實現(xiàn)和達到目標的。
其次,項目式學習的結果必須是“真實”的。項目式學習并不是基于現(xiàn)實問題解決的教學,而是從孩子的需要出發(fā),通過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真實的問題場景,真實的研究調查,真實的作品成果展示。否則就不是真正的項目式學習。
(3)項目式學習的主體:學生
誰來設計項目?老師還是學生?筆者認為若是設計者以教師為主則課堂依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項目式學習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傾聽孩子的聲音,即孩子們提出項目的決定,包括如何開展學習和工作、制作什么產品等等。通常教師的角色,應與相關專家、社區(qū)人員和家庭成員一樣,只是項目支持者、建議者和協(xié)助者,重點關注學生接受難題的自信心,鼓勵學生拓展對問題的理解,提供時間和材料指導小組學習。所以當計劃一個項目時,教師首先要考慮到最后的目標,您希望學生在項目結束時了解到哪些內容?他們將獲得哪些21世紀的技能?如何幫助學習者獲取新信息和展示學生學習的新方法?這個項目的最終產品是什么?它將如何呈現(xiàn)?學生能學到了什么?學生是發(fā)現(xiàn)者、思考者、推理研究者。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各有角色且角色不斷輪換,通過團隊合作和溝通,思考和推理解決問題,學生始終知道“我是誰”“我要去做什么”“我應該如何去實現(xiàn)。讓學生搞清楚已知,明確需知,探究新知、解決未知的過程,從而加深對學科概念的深度理解,并實現(xiàn)在真實情景下的遷移和應用。
(4)項目式學習的切入點:具有開放性、學科相容性的主題為首選
我們來比較兩個項目:第一個項目主題為調查《為什么很多華僑的都是客家人?》,并用海報或者PPT展示結果。這是非常傳統(tǒng)的、命題式的、閉環(huán)式的項目,涉及的學科領域和知識比較單一。具有學科概念和課程標準的意識的老師則可以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從客家人文化看人口遷徙》,本身這個問題具有開放性,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建筑、飲食等方面,涉及客家人的歷史演變、祖先崇拜、重教觀念、尋根意識、開拓精神、以及奇特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等,孩子通過各種類型的“遷徙”比較和分析,建立對于“遷徙”核心概念的理解。又以《最受歡迎的校服》這一項目式學習為例,其驅動性問題是“如何設計時尚、受歡迎的校服?”學生對“時尚、受歡迎”的校服設計主題充滿興趣。學生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校服的設計歷史、風格類別,不同年齡層同學們對校服的心理需求;通過對厚薄、長短、數(shù)量需求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融合數(shù)學學科知識;通過動手設計,融合美術學科線條、色彩、構圖等;分析設計服裝的實用性、環(huán)保型等進行匯報、討論、辯論或演說說服老師、同學以及家長,融合了語文學科的聽說讀寫能力;通過大膽想象創(chuàng)新,將校服設計的面料選擇與四季溫度、成本價格與循環(huán)利用、學習活動與健康舒適、安全救護與實用美觀等落實到設計創(chuàng)意中去,必需融合美術、音樂、體育、健康、科學、信息等學科素養(yǎng)。
3. 項目式學習的步驟與案例分析:“5W1H”思考法
筆者所在學校采用了“5W1H”思考法也叫六合分析法,解決完成一份項目學習活動全部過程?!?W”指的是“Why”(目的、原因)、“What”(要素)、“Where”(地點)、“When”(時間)和“Who”(人員),從這五個維度我們可以進行對調查主題的深度研究,最終得出“How”(行動)的解決方案。
我們以《身邊的地鐵》為主題,使用“5W1H”思考法進行這個項目式學習全過程的呈現(xiàn)。
第一步,明確“Why”。涉及到項目式學習如何選題。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件、現(xiàn)象值得我們去深度思考,項目式學習的選題和研究過程經(jīng)常以情況調查報告、問題調查報告、案例經(jīng)驗調查報告等。比如《身邊的地鐵》這個主題,我們需要從生成問題開始,這是一個發(fā)散和收斂的過程,我們要集思廣益并記錄所有這些想法,學生想知道什么?把他們所有的問題都記錄在圖表或其他可視的東西:如國內外地鐵發(fā)展歷史、運營文化情況、施工供電方式、地鐵優(yōu)點缺點等,從最大的問題開始,明確為什么要選擇了解地鐵。
第二步,整合“What”。幫助學生像專家一樣思考,根據(jù)目標確認的調查事項,提綱或問題,再用數(shù)字標注最重要項目的排序,并依此目標及排序進行后續(xù)調查項目,使調查報告的呈現(xiàn)更加清晰。例如我們可以從地鐵發(fā)展歷史、地鐵文化與城市文明交流、地鐵與學科知識、地鐵與經(jīng)濟生活,地鐵建議意見等方面進行調查事項的展開,依此形成初步的調查問卷或采訪提綱。
第三步,規(guī)劃“When”、“Who”、“Where”。明確調查的時間、調查的對象、調查的地點。這里我們將使用思維導圖的分類方式,討論以上信息所需的調查準備,進行豐富的頭腦風暴觸發(fā)調查準備的靈感,確定最終要確定的調查地點、時間以及重點調查人物。如利用節(jié)假日可以去博物館學習、去實地考察分享;校本課程時間邀請客座專家來分享;也可以以網(wǎng)絡任務、閱讀、在線游戲、互動活動或實驗的形式學習。他們在這里時間、地點、相關人員幫助下尋找問題的答案,并發(fā)現(xiàn)項目學習的意義所在。
第四步,提出How。根據(jù)調查結果給出實施建議和方案,調查的結果可以在“What”的部分呈現(xiàn)出來,在“How”處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仍以地鐵主題為例,不同年級學生研究解決方案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可以采用讀讀小繪本、看看動漫小故事、參加實踐性小活動(帶著爸媽爺爺奶奶乘地鐵、認識指示圖標、文字、站名、學聽方言報站名、尋找地鐵里的小數(shù)學、我是安全勸導員、文明乘車小志愿者等);中高年級學生可以采用更加豐富而有深度的閱讀活動及實踐活動。通過思維導圖、交流會等呈現(xiàn)閱讀收獲、撰寫調查報告;咨詢會邀請專業(yè)人員答疑解惑;實踐參與學習文化美(語言(普通話、方言、英語)文化、數(shù)學優(yōu)選排序知識、)、小記者采訪行為美(志愿行為、安全乘車、交流禮儀文化)、小攝影師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美(美術、音樂設計文化);科技館探究科學美(了解城市地鐵布局、運行原理、模型制作);主動參與人文美(鼓勵學生關注不同年齡(老、中、青、幼)、不同身體狀況(孕、哺、病、殘)、不同情緒、不同體感等),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
在最后階段,教師要考慮幫助學生展示、發(fā)布和執(zhí)行,教師將要求學生對項目學習過程負責,運用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溝通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通過數(shù)據(jù)、照片、文章、視頻或模擬的概括總結與他人分享。學生可能建模型演示;繪制乘坐地鐵導圖;創(chuàng)建企業(yè)文化;講述體驗經(jīng)歷;討論和評判同伴工作;提出創(chuàng)意與建議;邀請父母、管理人員、專家等展示項目結果。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當學生們專注于一個話題并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時,他們的表現(xiàn)是多么出色。
近來,小學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探究和嘗試,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這不僅是時代發(fā)生變化的需求,也是如今教育變革的需求。幾乎所有課程改革都明確提出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能成為懂得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人們逐漸將其認為是素養(yǎng)時代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探究與嘗試,恰恰契合這樣的要求,學習對項目式學習者而言,意味著一段旅程、一種經(jīng)歷,最終意味著生命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東莉,閆伏花.基于項目的學習(PBL)與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06).
[2]裴新寧.問題式學習(pbl)和項目式學習(PBL)究竟有啥不同?[J].上海教育,2019(03A).
[3]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4]趙笑敏.基于新樣態(tài)理念的小學生項目式學習探索[J].現(xiàn)代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