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偉
(仰恩大學黨委辦公室 福建泉州 362014)
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中講話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xù)發(fā)揚五四精神,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币髸r代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要熱愛偉大祖國;要擔當時代責任;要勇于砥礪奮斗;要練就過硬本領;要錘煉品德修為?!保?]“擔當、奮斗、奉獻、創(chuàng)新”成為了五四精神在新時代青年中的新體現(xiàn)。精神與時代是同行的,五四精神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和價值觀念,在不同時期和階段被賦予了不同的價值。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中講話指出:“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廣大青年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毛澤東同志說:“全國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一定要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起,和他們變成一體,才能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軍隊……有了這支大軍,才能攻破敵人的堅固陣地,才能攻破敵人的最后堡壘”[2]。《在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上的講話》是鄧小平于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八日發(fā)表的,在發(fā)言中鄧小平指出:“青年應當有遠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視任何細小的工作,中國青年正在同全國人民一道為把我國建成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保?]1998年5月4日《繼承和發(fā)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tǒng)》是江澤民在慶祝北大建校百年大會上強調了五四精神,也對青年大學生提了幾點希望,全國的青年和學生要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tǒng)一,堅持實現(xiàn)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tǒng)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tǒng)一。[4]青年是振興中華的生力軍,是我們民族復興的希望;1999年5月4日,胡錦濤在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發(fā)揚偉大的五四精神,為實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不斷建功立業(yè)?!薄耙獔远ɡ硐?,服務人民”“要深入群眾,投身實踐”“要勤奮學習,勇于創(chuàng)造”“要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保?]
弘揚五四精神,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被高度凝練,無論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就是愛國精神。[6]1919五四運動,其初衷就是為了反對帝國列強瓜分中國,在如今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下,應對西方思潮和價值觀念對中國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挑戰(zhàn)等,維護國家獨立,捍衛(wèi)國家利益,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等,仍需愛國主義精神的強力支撐,所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永不過時。[7]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在廣大青年群體尤其是青年大學生群體中弘揚五四愛國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弘揚五四精神,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四精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育內容。五四運動提倡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所表現(xiàn)出的愛國精神、追求真理的思想,觸發(fā)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覺醒,也是命運的歷史轉折。新時代下,青年是建設國家和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新時代下,賦予了每位時代青年與祖國同奮斗與時代同進步的歷史機遇與使命。在新時代下,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依然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點工作精神,弘揚五四精神與新時代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務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發(fā)揚五四精神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積極正面的作用。
弘揚五四精神,切合時代教育需求。五四精神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他們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很注重對青年的教育,根據(jù)筆者對閩南三所高校1750份《關于新時代大學生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了解》問卷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學生對五四運動的歷史和精神的認識并不系統(tǒng)也不全面。例如:問卷中,“五四運動的歷史原因和五四精神的產生”,有35.3%的學生表示不清楚,44.5%的學生有一點了解,只有20.2%的學生表示能夠大概了解五四運動的脈絡及五四精神的產生。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時代價值”這一問卷問題中,有76.6%的學生認為需要弘揚五四精神,在課堂中,在實踐中學習五四運動相關知識學習;在“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轉換意義”這一問題中,81.2%的學生認為能夠幫助,但要改革創(chuàng)新去講好五四故事。所以說,弘揚五四精神,是時代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個新的教育內容。
五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大會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盵8]課堂應該發(fā)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作用,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課這門關鍵性課程,更應該用與時俱進的思想和靈活創(chuàng)新的形式,深刻理解五四“愛國、科學、民主、進步”的愛國精神,結合學校文化內涵、學科教學特色和紅色精神,將五四教育融入到思政課理論教學和實踐中,凸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講好五四精神,講好五四故事。
五四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課是“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發(fā)揮著“主陣地”作用,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互相融合,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協(xié)同效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以黨團教育,班級組織,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方式開展,也是大學生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班主任就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是推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指導和組織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所以端正輔導員和班主任愛國主義精神的政治定位和角色就是把好日常思政教育的第一關。可以通過主題班會、主題教育日活動、小團體主題討論沙龍、校園網(wǎng)文推廣、組織實踐等,結合學生實際,創(chuàng)新優(yōu)化,多形式開展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在充分透徹理解“五四精神”下,堅持黨的領導,懷著“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思想,堅定不移的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四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中。校園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五四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可以豐富思政教育素材,也有助于五四精神文化的傳承??梢苑譃閹讉€方面來進行,一是將五四精神融入校園物質建設中,將五四精神滲透到學生容易活動的場所,其次是可以在校園長廊、校園地標設置有關五四精神建筑或標語。二是通過文化渲染和人文關懷等形式營造五四精神,充分發(fā)掘校園文化,梳理校園精神,深刻理解校園歷史,結合校訓,校風,學風等,進行五四精神教育。三是充分發(fā)揮學校新聞宣傳陣地,可采用“線上線下”立體推進模式,同時傳播,線上可以運用學校、團委、二級學院官微、校園網(wǎng)頁,開設專題欄目,線下可以開展知識競賽、五四話劇、五四合唱等文化作品并廣泛推廣,做到點面結合、以點帶面。
融入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社會實踐是錘煉大學生意志品質的試金石,也是五四精神更為簡單的實踐方式。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的認識依賴于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9]實踐育人是高校“三全育人”重要的組成部分,實踐育人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和細致化,在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培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校要引導和鼓勵大學生主動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或志愿服務等活動,引導學生對五四精神豐富內涵,深入思考,“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如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者服務、公益活動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隊伍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到紅色陣地開展調研,開展公益志愿活動弘揚五四愛國精神。要拓寬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做到“知行合一”的要旨。
中國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繼承人的重要保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五四精神是順應人才成長規(guī)律、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
五四運動雖已成為歷史,但在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五四精神依然煥發(fā)著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在今后的時間里,高校應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日常思政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極融入五四精神,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進步、專業(yè)扎實的高素質人才,讓廣大青年主動爭當傳承、發(fā)揚 “五四精神”的模范。五四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內容。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青年。習近平總書記說,廣大青年要“以執(zhí)著的信念、優(yōu)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