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強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847)
引言:在全世界的范圍內,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早在8000年前就已經顯現,有了文明自然就產生了文化,文化指的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在五千年的歲月長河中,中華文化不斷地發(fā)展,沉淀,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以期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現如今的高線之中,傳統(tǒng)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教學模式。把理想信念教育當作專業(yè)類教學內容去教授歐,而不是育人育德的課程思政方式,只是將理想信念當作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而不是精神層面的建設引導,忽視了大學生作為有思想有人格的成年人的存在[1]。理想信念屬于意識層面的東西,科學的理想信念生成是價值觀念和政治信仰的形成,是一種逐步積淀的堅定的心理建設。單憑教師或學校外在的填充式教學難以讓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理想信念。大學生已有了相當的知識基礎,具備一定獨立思考能力,自身的生活視野和知識積累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對于教師和學校依舊應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反感和抵觸,再加之灌輸的內容比較書面化,多是以當代學者在理想信念方面的著作為教科書。教育目標上也存在著很大問題,在強調目標時候忽視了政治理想與道德理想教育,大部分時間都在強調學生的生活目標,學習目標,就業(yè)目標,導致教育的方向性不明[2]。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本是幸福且未來可期的,但多年應試教育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學校對于理想信念的教育過于死板,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講授理想信念使已經處于大學階段思想行為有了一定規(guī)格的大學生提不起興趣,甚至完全忽視掉。目前大學生在心理、生理上更加成熟,知識結構已經建立了起來,綜合素質更高。但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素質教育被忽略,缺乏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自私且崇尚金錢,虛榮思想嚴重,部分學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對一些網絡傳播的低級庸俗文化或社會不良現象的鑒別和抵抗能力差,還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缺乏艱苦奮斗精神,團結協作觀念薄弱,心理素質不好等問題。這些都是理想信念缺失產生的問題。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關鍵時期[3]。
在大學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我國傳統(tǒng)文化,是高校改變現今理想信念教育現狀的正確打開方式,課堂教育是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陣地,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有直接引導作用。在儒家思想中“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精神上的指引者,教師不僅要授業(yè),更重要的是傳道。目前高校思政課多以說教式為主,學生感覺枯燥乏味,不易接受,從而造成學生逃課或上課說話看小說玩游戲等不良現象,學生從主觀上產生了抵觸情緒,從而課堂很難達到教育目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人類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各行各業(yè)語言文字詩歌神話皆有著精神意義,在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時候,可以引用傳統(tǒng)文化,將其中的精神,意義傳遞給學生。
例如:學??梢越M織學生集體去工坊親手制作一次陶瓷器,學生都知道,我國是陶瓷器大國,英文中中國的單詞就是陶瓷的意思,在學生制作過程中老師可以講解我國的陶瓷文化,陶瓷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瓷器,從隋唐時期便開始向外域流傳,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為重要商品行銷全國,走向世界,陶瓷藝術裝飾品作為商品在流通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傳播中國的陶瓷文化,促進了中國文化發(fā)展,所以中國素有“瓷國”之稱,譽滿全球。
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夠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的未來和希望,大學階段是學生是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的最佳時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學校和老師的積極教育下,教學模式的不斷改良下,我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正確樹立。少年強,則中國強。在精神上學習和領悟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后,我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得到進一步升華,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利益之中。能夠使他們不斷總結歷史的興衰教訓來規(guī)范自身的實際行為,從偉人、哲人的生活經歷中學習處事做人的道理。改掉自身一些壞的習慣和想法,努力讓自己更加優(yōu)秀且積極。
結論:在新課改的大潮中,高校是的領導者和教育者應當重視學生精神層面的教育,對傳統(tǒng)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學大力推行并支持,依托傳統(tǒng),弘揚精神,為今后大學生步入社會做鋪墊,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綜合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