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鹽業(yè)歷史博物館翻譯崗位為例"/>
楊怡
(四川衛(wèi)生康復職業(yè)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高職院校教師,因為職業(yè)教育的實踐性要求,需要教師盡可能多地進行社會實踐,了解專業(yè)對接崗位的需求。公共課教師,應在社會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同時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本文以高職英語教師在博物館的翻譯實踐為例,探討社會實踐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博物館收藏有關井鹽發(fā)展的史籍、文獻和檔案資料,其中實物和工具等藏品1322 件,鹽井傳統(tǒng)鉆鑿和修治井工具503件。在本次實踐中,按照博物館文物保管部的安排,英語教師們參與完成了唐代銅鏡、木雕的漢譯英工作。在文物的翻譯過程中,首先要了解文物的作用、歷史由來以及其所包含的意義。除了平時翻譯當中所使用的直譯和意譯翻譯方法,更多的需要了解古文獻、文物的翻譯方法。由于平時對于古文獻、文物的翻譯方面涉獵較少,因此,博物館專門請了有經驗的翻譯者對教師們進行指導。在培訓中,教師們了解到,要把讀起來覺得生澀的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換”“調”“留”“增”“補”“刪”六字訣。通過對文言文翻譯的了解和實踐鍛煉,教師們在古文翻譯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對文言文的翻譯中,教師們最大的體會是要增強文言功底,培養(yǎng)文言語感。為了增強文言功底和文言閱讀的內力,要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還要注重平時積累。翻譯文言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靶拧笔侵缸g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yōu)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對于文言文翻譯方法的掌握,利于將來教師們在對外漢語教學當中,對中國古文化語句和文化現(xiàn)象的正確解讀,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理解中國文化。
在社會實踐中,教師們參觀了《井鹽生產技術發(fā)展史》陳列,陳列從鉆井、采鹵、天然氣開采、制鹽等方面再現(xiàn)了井鹽生產技術的演進和發(fā)展,表現(xiàn)了以深井鉆鑿技術為中心的古代井鹽生產工藝,體現(xiàn)了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陳列中的清代鑿井機械碓架,靠人力踩動,以鐵制鉆頭沖擊井底巖石,可將鹽井鑿達千米以上深度;用以鉆進各種巖層的鉆頭多達10 余種。這些實物是世界鉆井史上的重要文物。通過對鹽業(yè)歷史的了解,教師們進一步了解了家鄉(xiāng)的鹽文化,深深地為為祖國璀璨的歷史文化感到驕傲。除了參觀歷史陳列,博物館還不定期舉辦多樣的文化活動,對廣大市民尤其是學生們進行文化宣傳和教育。例如博物館舉行了“巧手做鹽雕 歡樂鹽博行”、“覽千年鹽都風采,知井鹽歷史文化”等主題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們親身感受自貢鹽文化和中國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洗禮,樹立了學生們的文化自信。這樣的寓教于樂的形式,對歷史文化精髓的鉆研精神,指引著教師們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積極探索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將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強化。
社會實踐讓大家受益匪淺,收獲頗多,同時也看到了自己在翻譯方面的不足,還需要加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的學習,為今后的學習和教學科研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