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明禮 李翠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zhèn)中山小學,廣東 東莞 523000)
可以利用各類實踐比賽激發(fā)學生對實踐操作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計個人與小組的競爭環(huán)節(jié),例如在粵教版四年級下冊小學科學“校園的植物”這個課題中,可以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開展活動,然后安排學生對校園內(nèi)不同的植物進行觀察,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評選優(yōu)選小組與組員并及時給予獎勵。其次學??梢悦總€學期可以堅持開展“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小論文”的比賽。在比賽中,主要從三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一,積極地鼓勵全體學生參與比賽,讓學生享受比賽的樂趣,激勵他們勇于發(fā)現(xiàn),善于創(chuàng)造。第二,在每次的比賽當中,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比賽的項目可以分為三類別;1.能夠制作出來的就鼓勵學生參加小發(fā)明比賽,2.制作不出來的就鼓勵學生通過繪畫的草圖與文字表達出來,并參加小創(chuàng)意比賽,3.對于喜歡寫東西的學生,則鼓勵學生用心觀察我們的生活,并用自己的文字記錄自己的科學探討與尋找科學真理的過程。第三,可以篩選較好的作品和想法,一方面,對學生的作品給出個人的看法,讓其對自己的作品改造得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可以長期對學生進行輔導,從而讓學生能更從容地參加其他的比賽。最后,通過這些課內(nèi)、外的競爭活動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科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根據(jù)教育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的教學觀,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可以適當超前學生的認知與經(jīng)驗水平,從而讓學生的潛能與技能的源泉不斷涌現(xiàn)。例如在學習粵教版三年級下冊26 課探究技能“溫度的測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自己看病時,醫(yī)生是如何使用體溫計?并重點分析甩與測量5 分鐘的意義,然后介紹其他種類的溫度計,然后演示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并且怎么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等等。在教師進行示范時,教師就要提示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在使用溫度計測量的順序。當學生們自主進行測量熱水、溫水、自來水時,操作的步驟可能會出現(xiàn)誤差,比如把溫度計放到燒杯壁或燒杯底和放早、久就記錄數(shù)據(jù)了,而學生在測量時往往會忽視這些細節(jié),最后導致學生測量的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能有較大的誤差。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會較快注意到自己的不當之處,并且及時改正自己的測量方法,再次操作實驗,鞏固知識與方法,從而科學地掌握溫度測量的方式。同時,教師引導和學生們自主進行觀摩、操作、分析、總結(jié),從而學習到科學的使用溫度計的方法,并領會本節(jié)的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因此,根據(jù)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在學生自主的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領會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激勵學生不斷地去思考與學習,并且能夠根據(jù)教師的引導進行及時改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動手實踐的技能的效果。
為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開展科學實驗時,要合理設計實驗的內(nèi)容與方法符合小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科學的興趣,提升他們在實驗中的技能水平。比如在粵教版四年級的“校園的植物”這單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校園內(nèi)不同的植物進行有目的地觀察。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嘗試讓他們收集不同種類的植物,并把收集到的植物進行分類和整理,可以參考課本的分類方法,如小草、矮樹叢、大樹等。其次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放大鏡、皮尺等工具來對這些植物的不同部位進行更加詳細的觀察,還要及時通過圖畫與文字的方式記錄好這些植物的數(shù)據(jù),生活地方等多個方面。除此之外,教師甚至能夠讓學生去收集一些落葉,并初步教會學生制作簡單的樹葉標本。在這個過程可以滿足了小學生們好動的個性,激發(fā)著學生們的興趣,所以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到學科知識與技能,而且讓學生們從中享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地熱愛科學。同時將校園內(nèi)比較常見的小動物也納入觀察實驗當中,例如粵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身邊的動物”,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們?nèi)ビ^察校園中的小動物,但需要強調(diào)不能傷害這些小動物,例如“螞蟻”“蝴蝶”“蚯蚓”等動物。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注意觀察螞蟻的身體結(jié)構(gòu),螞蟻是如何搬運食物的,蚯蚓的身體有什么特點,蝸牛吃什么的等等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有序、有目的觀察,另一方面也刺激著他們?nèi)ヌ剿骱陀懻摰挠?。除此之外,當學生們可以自己拿著放大鏡等工具進行觀察時,可以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學生們也能夠感受到在動植物觀察中帶來的樂趣,增加了對科學的熱愛。
總而言之,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處于關(guān)鍵時期,掌握科學知識和實踐技能對他們的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預設的實驗活動中,讓學生多點在實踐中學習,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