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蘭芳
(婁底市第六小學,湖南 婁底 417000)
小學的語文老師常常在語文的教學中采用老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去帶著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進行學習。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完成老師在課堂上布置的要求,但是他們只是機械的進行學習,而沒有一點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他們都會在課堂上快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在課下就把語文知識拋出腦外去了。所以老師可以合理利用微課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打造出動態(tài)有趣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在這種有趣的課堂中培養(yǎng)自己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微課的表現(xiàn)為老師運用手機去錄制幾分鐘關(guān)于課本知識的小視頻。這些短小精悍的短視頻可以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出語文課堂的重難點。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語文閱讀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理解閱讀中重難點的語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對那些抽象的重點有一定的認識,并不能讓他們能夠完全能夠理解性的記下來。所以這個時候語文老師把這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利用微課的形式表達出來,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老師在視頻中所想表達的作者思想情感。讓他們能夠在課堂上反復(fù)觀看知識點和精神上與老師形成情感上的共鳴。我們也可以利用微課的及時反饋性的特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讓語文老師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并及時的解決。小學是我國教學的初級階段,大多數(shù)的五年級的學生都處于10 歲到12 歲之間,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一般都在剛上課的前五分鐘,如果前五分鐘老師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眼球,后面就很難展開以下的課程。老師可以利用微課趣味的音效和動態(tài)的視頻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幫助他們更好進行學習。
老師們要想讓學生更好消化課文中的知識,就要讓學生去了解課文中隱藏的故事。在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們只是將課文中的知識對學生復(fù)述一遍而把文章的寫作背景就一筆蓋過了。這樣是不利用學生進行理解性的學習,小學生正是剛吸取知識的時候,老師只是簡單講一下,他們很難能記住那么多的知識點。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先利用微課視頻讓學生去觀看一些文章的背景知識,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加深影響和為他們的閱讀學習奠定情感上的基礎(chǔ)。比如我們在課堂上講到《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微課去展現(xiàn)圓明園背后的故事,讓他們對圓明園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要不然他們在對圓明園一無所知的時候就無法去感受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情感。他們可以在微課中了解到圓明園原來的壯麗和毀滅后的破敗的樣子,讓學生在心理上進行了對比,可以更加的突出作者對圓明園毀滅的惋惜和憤怒的感情。
小學語文老師面臨閱讀教學知識點繁多的問題,會覺的教學時非常的乏力。閱讀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學習那些生字詞還要去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等。微課的出現(xiàn)可以幫助老師減輕這種閱讀教學的壓力,把那些生硬的重難點的知識分成碎片化的微課小視頻。這樣學生就可以反復(fù)的去觀看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比如我們在學到《威尼斯的小艇》的時候,可以用微課把文章中的小艇的特點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展現(xiàn)出來。利用文章中的新月和田溝里的水蛇去幫助學生理解比喻手法的奧妙之處。然后老師在課堂上布置一項作業(yè),讓學生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去仿寫身邊的事物。從而以這種新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生,讓他們學會做課堂上的小主人。
結(jié)束語: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并不是一味讓學生讀一下課文就草草了事,而是利用課本中的閱讀知識去延伸到課外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在閱讀教學中逐漸培養(yǎng)出課后的閱讀興趣。教師們可以利用書本中的知識點和微課進行融合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閱讀的好奇心。比如我們在講一篇歷史性的短文時,可以去把文章中的人特點剖析出來,讓學生喜歡上文章中的人物或者是小故事。這樣他們就會對這樣的文章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在課下積極主動查閱書籍,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進行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