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三朗鎮(zhèn)原西中學,河北 衡水 253800)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需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保證學生在科學的指導下開展學習活動。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心理上不成熟,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再加上歷史學科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相對比較陌生的,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與誤區(qū),不僅無法提高自身的歷史學習效率,更容易打擊學習自信心,喪失學習歷史的動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向學生強調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科學正確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習的動力。
首先,對于學習課堂教學來說,課前預習無疑是重要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生需要長期堅持并且付諸實踐的學習習慣。由于歷史學科本身的歷史性與深刻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需要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工作,保證在課堂聽講時能及時跟上教師的思路,全面理解并記憶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也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學生多是采取消極敷衍的態(tài)度,大致將課本上的知識瀏覽一遍,并沒有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習慣時,要給予學生適當的要求與指導,使學生的預習有針對性而不只是泛泛的閱讀文本。
教師這種教學指導能夠為學生的歷史課前預習指明方向,使學生的課前預習更有針對性,更能激發(fā)學生對相關歷史內容的思考與探究。同時,學生長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也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對歷史問題的研究態(tài)度與思路,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課前預習習慣,為學生全面理解記憶教材歷史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學生形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使教師的歷史課堂互動有進行的可能性,學生對于教師的有效提問也能給予積極地配合與回應。同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時,學生也能依據自己的預習內容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使小組合作真正發(fā)揮其整合資源、取長補短的作用,而不僅僅使增強歷史課堂學生參與度的一種形式。這些由課前預習所延伸的教學優(yōu)勢,在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初中歷史是典型的人文學科,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全面的理解與記憶,但由于傳統的歷史課堂基本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背誦”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直接將知識傳遞給學生,但大量的歷史知識理解與背誦的任務容易消耗學生的耐心與興趣,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印象始終籠罩在死記硬背的陰影下,對歷史學習存在恐懼心理,始終無法對歷史產生學習興趣與動力。針對這種歷史教學現狀,教師要對癥下藥,從轉變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做好課堂筆記的學習習慣,從而加深學生對教師課堂內容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記憶效率。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許多學生依然秉持著將教師所講的知識全部記下來的習慣,這種習慣不僅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更容易讓學生顧此失彼,主次不分,忽略了教師講授的關鍵內容。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記筆記的學習習慣時,要教給學生正確高效的記筆記方式,使學生在記筆記的同時不耽誤聽講。課堂筆記是教師課堂教學重點內容的結合與總結,學生在養(yǎng)成正確的記筆記習慣后,不僅能減輕自身歷史知識的背誦量,抓住教師的教學重點進行記憶,更能很好地將前后歷史知識進行聯系與整合,在學生的思想中形成關于歷史知識縱向與橫向的結構框架,使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不再是分散破碎的,而是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這種思維結構是開始學科的支柱,也是學生學好歷史知識的關鍵因素,因此,做好課堂筆記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新的歷史思維,為學生以后的歷史學習與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上課時不僅要聽老師講思路,同時還要想一想,有沒有別的想法,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就應該舉手表達,這樣上課就能夠主動接受和吸收知識,把被動的聽課變成了一種積極、互動的活動。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積極性和表達能力,上課也就變成很有樂趣的學習活動了。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提出啟發(fā)性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在學習明治維新時,教師問,在這個歷史時期,哪個國家面臨的命運與日本相似?這個問題的答案太明顯了,學生馬上就會想到中國。教師再問,中國是怎么做的?結果如何?你對此有什么感悟?以此引導學生回憶中國閉關鎖國,統治者拒絕改革的史實,得出結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必須進行改革開放。再次,對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比如:很好、非常好,想得太周密了、很深刻、大家歡迎、大家鼓勵一下等詞語,教師不要吝嗇,簡單的幾個字,就能滿足學生的自尊心、鼓起他的自信心,可以讓學生表現了再表現,就可以讓課堂充滿了歡樂與喜悅,另外教師還可以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讓學生分組,小組之間展開學習競賽,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總之,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離不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此,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正確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