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君
(沈陽工程學院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法制教育是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途徑。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十分重視對國民的的法制教育,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隨著《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青少年犯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我國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問題上有所改善但仍暴露出諸多弊端。應試教育忽視了思想道德品質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導致許多學生法律意識淡泊、道德標準模糊不清、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權利維護意識弱化。所以,在提倡提高當代國民素質的社會背景下,加快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2016 年國務院轉發(fā)了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guī)劃(2016-2020 年)》指導性意見中指出要全面落實發(fā)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將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納入德育體系中。遼寧省積極響應學習七個五規(guī)劃,越來越多的法制課程走進了遼寧地區(qū)中小學的課堂中。
1995 年國家?guī)撞课?lián)合引發(fā)《關于加強學校法治教育的意見》的專門通知就明確指出“學校法治教育的任務,是通過向學生傳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識和基礎理論知識,是學生對社會注意法律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增強法律意識,自覺地遵紀守法”學校普法效果不顯著的很大原因是因為目前學校教育應試性還較為突出。家長較重視成績,而學校則重視升學率,這些都是使在平時的教學中更注重實用性,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應試教育忽視了思想道德品質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導致了有許多學生法律意識淡泊、道德標準模糊不清、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權利維護意識弱化。所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有利于減少違法犯罪事件的發(fā)生、同時也有利于社會治安。
以互聯(lián)網為媒介的普法宣傳具有受眾群體廣、宣傳面積大等特點。通過互聯(lián)網能夠及時有效的宣傳最新的實時動態(tài),青少年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目前,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都會投放大量法制宣傳的文章及短片,促進了法制宣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傳統(tǒng)的法制宣傳具有針對性強、宣傳效果好等特點。通過名師講座、知識競賽、黑板報等形式,激發(fā)青少年學生的學法熱情,為全民法律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
20 世紀中后期,美國的法制教育逐步從公民教育中脫離出來,取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這離不開當時美國的法學界學者及老師,當時的美國學者積極倡導將法律內容融入到小學的課堂中,主張培養(yǎng)兒童的法律思維。當時的美國學者希望當時的美國學生可以運用法律的思維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1971 年,美國律師協(xié)會成立青少年公民教育特殊委員會,這推進了美國的律師協(xié)會與教育部門之間的合作。律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設計課程、講授課程。這很大程度上創(chuàng)新了美國當時的法律教育方式,在當時的美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也因此進入到快速發(fā)展的階段。1978 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治教育法案》,賦予了法治教育獨立的地位。
為了積極響應第七個五年普法計劃,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響應國家依法治國方略、推進社會法制化進程,致力于沈北新區(qū)普法需要,沈陽工程學院法學院多年來一直向周邊中小學生提供法制宣傳,包括魔法課堂、“法律萌芽”等多支社團。其中,“法律萌芽”社團走進遼寧省實驗學校沈北合作校向同學們宣傳教育。通過舞臺劇、模擬法庭、贈送相關書籍等形式使同學們了解了相關法律知識,意識到了運用法律手段維權的重要性。
在青少年的普法工作中,顯露出機制不暢的弊端。第一點原因是由于工作機制不完善,部門之間孤軍奮戰(zhàn)造成的。由于各部門之間缺乏統(tǒng)一的部署協(xié)調沒有形成合力,單獨普法顯露出普法力量十分單薄的缺陷,每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合理的協(xié)調配合。第二點原因是普法機構的設置不合理。目前,我國經歷了七個五年普法周期的不懈努力,法制化建設已經有了初化的成效,但法制建設仍然是不完善、不全面的。第三點原因是當前青少年普法隊伍的穩(wěn)定性不夠,人員素質不整齊。目前遼寧省各中小學配備專業(yè)的法律老師更是少之又少。普法工作的兼職法建人員變動很大,在普法工作中是缺乏連貫性。第四點原因是因為專業(yè)的基層法制建設工作者考核指標缺乏力度。我國以遼寧省為例,各市對區(qū)縣的普法考核評估缺乏強制力,沒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標準去考核普法工作,這也就間接的導致了各級政府領導對于青少年的普法工作重視程度不到位。何況在區(qū)縣級目標考核體系中權重太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加強綜合治理和建設目標。
針對青少年普法活動中認識度不高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主要原因:第一點原因是因為法律特權表現明顯。法律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這對青少年的兒童來說是存在距離感的。隨著當今社會的迅猛發(fā)展,在各方利益沖突的熏陶下產生了以權代法,以權壓法的現象。這種現象遏制當代青少學法守法的熱情,也無法達到良好的普法效果。第二點原因是因為普法形式宣傳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與吸引性,枯燥乏味的普法對青少年兒童來說不僅沒有吸引力而且對法律學習的吸收也相對欠缺,這就無法激發(fā)青少年兒童想學法的興趣。第三點原因是由于我國當前法律與道德之間存在沖突,要樹立法制高于人情的意識。
在對農村青少年進行普法宣傳活動,主要存在兩點問題。第一點問題是是普法活動難度大,效果不明顯:農村大多處于偏遠地區(qū),缺乏從事法律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員,無法進行長期的普法工作。。第二點問題在于農村兒童普法的推進力度不夠:許多偏遠小村莊,以及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小城市都沒有進行普法活動。
而針對城市青少年的普法問題主要分為三點問題:第一點原因在于創(chuàng)新力度不夠,目前全國中小學以遼寧地區(qū)為例,大多數的學校僅僅根據政府相關部署簡單的開展法制課堂教育。中小學對于法制教育采取的手段過于簡單,通常采取灌輸式的教育。第二點原因在于政府法制教育工作缺少規(guī)范化,未能真正形成合力。第三點原因在于普法教育活動開展不全面,普法活動流于形式。目前中小學的普法工作沒有較強的針對性,根普法活動開展不全面,許多學校及社區(qū)并未對法律有深刻了解。
進一步完善責任機制,建立相關職能部門聯(lián)動配合機制,保障各項任務分工明確。作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理應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的教育以身作則,要注意如何去教育孩子,并且理解真正的愛的含義,特別是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承擔著教書育人責任的學校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僅次于父母的。十幾歲是上學的年紀,更是人生觀、價值觀發(fā)展形成的重要階段,學校要把成績和德育共同作為教育的目標。同時老師要與家長做好溝通,學生不要做“沉默的羔羊”,提高自身保護意識與防范意識。而社會作為最權威的機構,理應加強對青少年的普法教育,通過法律工作者的宣傳讓青少年樹立“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制觀念,有問題求法律。
對于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效果不顯著的問題應從源頭抓起,強化青少年的法律素質。除了日常的法制課堂教育之外,應豐富教學方法,從而強化青少年的法律素質,以沈陽工程學院法學院為例,多次開展關于中小學的文藝表演、模擬法庭等形式的演出得到了中小學生的喜愛。通關選取發(fā)生在青少年身邊的代表性案例,以模擬法庭的形式讓當地小朋友知道法庭的審判流程,也能夠更好的將法庭審判中的宣傳知識傳授給青少年兒童。對于青少年的普法切記要避免空洞的說教,應該靈活采取電視、電影、小品、快板、戲劇等群眾喜愛的方式進行普法宣傳,使學生更愛看愿看,淺顯易懂,印象深刻,從而取得最大的普法效果。
針對農村普法難的問題則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首先需要抓好普法創(chuàng)新教育。加強農村普法教育,以領導干部為“先鋒”的普法隊伍。領導干部要做好表率作用,加強法律意識及法律觀念,從而帶動廣大人民群眾學法。同時,做好領導干部的法制教育強化工作,也有利于各級機構完善相關法律決策、強化科學管理。
針對城市普法出現的問題,首先需要加強創(chuàng)新力度,加大對提出創(chuàng)新建議的獎勵機制。充分發(fā)揮組織協(xié)調職能。增加各部門合作效率,從而形成真正合力。
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有利于減少違法犯罪事件的發(fā)生、維護社會定。近年來,受社會各方面的影響,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案件頻繁發(fā)生,這給社會秩序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更給他們自身、他人及其家庭帶來了不好的影響,阻礙其人生道路的發(fā)展,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有利于他們提高抑制犯罪的能力,從而減少違法犯罪案件的發(fā)生,有利于促進社會秩序穩(wěn)定。
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有利于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當今社會,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一些不健康書刊和不良網站,宣揚色暴力等社會陰暗面,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產生了極其不好的影響。同時由于缺少學校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作用。青少年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比較容易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有利于他們增強自我防范意識,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加強青少年法制建設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切實履行各個職能部門相互配合的承諾,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