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林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自覺承擔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一文中談到:“要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廣泛開展先進模范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wèi)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2021 年年初,黨史學習教育正式展開,內容包含專題學習、組織宣傳宣講等活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2021 年高校學生黨支部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但是,通過了解桂林旅游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學生黨支部(四星黨支部)前期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具體情況,發(fā)現(xiàn)支部的黨史學習教育并不能充分發(fā)揮支部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如青年大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受眾范圍不廣等,因此,支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
學生黨支部是黨在高校重要的戰(zhàn)斗堡壘,擔負著培養(yǎng)和教育青年大學生黨員、組織青年、宣傳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職責,支部教師黨員承擔著學生的“四個引路人”職責,學生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應發(fā)揮黨史學習教育中模范帶頭作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學生黨支部主要承擔本學院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部分職責,截止2021年11月,文傳學院學生黨支部的黨員13人,其中教師黨員4人,學生正式黨員9 人,學生預備黨員37 人,擬發(fā)展黨員72 人,入黨積極分子284 人,學院共有學生1838 人。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黨支部的職責首先是宣傳工作,支部在校園里營造黨史學習教育的氛圍,通過開展對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宣傳,引導大學生積極、認真學習黨史,通過強化學習意識,激發(fā)青年大學生黨史學習的熱情。其次,黨支部根據(jù)學習要求,通過開展專題黨課、黨課培訓班、巡講、主題黨日、黨史學習研討會、黨史調研等一系列活動,讓青年大學生深入學習黨史,準確認識黨史,做到學史明理,引領大學生深刻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在實踐中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辨別力、判斷力,旗幟鮮明地堅持唯物主義價值觀,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堅決同歪曲黨史的言論作斗爭,堅決反對丑化英雄人物,做到學史愛黨愛國,主動為黨史發(fā)聲、為英雄發(fā)聲。
黨支部另一重要職責是搭建黨史學習交流平臺,豐富黨史學習載體。學生黨支部把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展示中心作為黨員和學生之家,以展示中心為載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開展諸如“三會一課”、紅色講解員培訓、黨史圖文資料展示、學習研討會、紅色旅游景點調研等活動,推動青年大學生身心浸潤其中,促使青年大學生主動學習、自覺學習黨史,增加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
2019 年11 月,廣西紅色文化旅游研究與傳播基地在桂林旅游學院成立,基地以校內文傳學院為依托,承擔著“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的重要責任。基地成立一年后,建成了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展示中心,展示中心面積大約780 平方米,展覽以廣西區(qū)內全部14 個地市中的74 個紅色景點為基礎,以地市為分類,形成廣西紅色歷史展覽,分為“紅色火種始燎原”“紅旗漫卷左右江”“紅星永耀越城嶺”“邕柳鐵血鑄英魂”四個篇章。廣西紅色歷史內容豐富、歷史長久,蘊含著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等核心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是引領時代的先進文化,開展廣西黨史的教育,對青年大學生牢記黨的初心使命,思想道德培養(yǎng)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展示中心目前由文化與傳播學院管理,基地是學院學生黨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試驗田、橋頭堡。一方面,支部參與中心建設,成為廣西紅色文化的學習者、宣傳者和踐行者,對加強學生黨支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學生黨支部依托展示中心這個載體,可以將展示中心建設打造成青年大學生政治學習的陣地、思想交流的平臺、黨性鍛煉的熔爐。
黨支部通過與展示中心融通發(fā)展,青年大學生在展示中心學黨史、感黨恩,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培養(yǎng)和提升青年大學生政治素養(yǎng),不斷強化青年大學生的黨性意識,推動青年大學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講紅色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做紅色基因的堅定傳承者。
沉浸式理論,書名為《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張定綺譯本《心流:最優(yōu)體驗心理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學生黨支部將沉浸式理論應用到支部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之中,在黨支部建設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基礎上,通過開創(chuàng)新的舉措,創(chuàng)新學生黨支部學習教育方式,使得青年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黨史學習教育,提升大學生對黨史的關注度,形成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此外,大學生黨員參與了一些紅色項目,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時,涌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紅色調研員、黨史學習模范黨員等,影響力越來越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現(xiàn)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在實施了沉浸式學習后,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展示中心對于參觀者的滿意度做了一次調查問卷,時間為2021 年10 月、11 月,共收問卷574 份,被訪人員主要是本校在校大學生。其中正式黨員7 份,占1.2%;預備黨員25 份,占4.3%;擬發(fā)展黨員72 份,占12.5%;入黨積極分子124 份,占21.6%,普通學生346 份,占比60.2%。根據(jù)調查結果,78.5%的人表示到此參觀非常快樂,21.4%的人表示參觀后心情沉重。72.37%的人表示以后會自覺來展館參觀;68.9%表示會與互動面板互動;89.19%的人則會介紹朋友來參觀、64.1%的人表示會通過新媒體分享此次經(jīng)歷;有高達91.1%的人選擇喜歡參觀展館的精神體驗。具體說來,主要采取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方法。
開展沉浸式學習的首先條件是記憶,記憶的作用可謂非常重要,通過記憶體驗黨史學習知識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了將記憶這種沉浸式學習做好,還需增加所記憶內容的內涵和意義,兩者需結合得恰到好處,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成員才能得到快樂和成就感。米哈利.齊克森米哈里談到,“倘若沒有記憶,其他的心靈運作的規(guī)則就會隨之消失得無影無蹤...人類自我歷史以來,記憶力一直被視為最珍貴的心靈天賦...背詩對他而言,就像是時光旅行。他那一輩的人仍把記憶視為知識的同義詞”。
在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之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展示中心于2020 年5 月19 日成立了黨建講解員培訓班,培訓班的內容包括課堂授課、記憶練習、實地講解訓練等,部分學生支部的黨員成為了講解員的其中之一。培訓班要求學員們挑戰(zhàn)自我、加強記憶,成為一名合格的紅色講解員。講解員的包括四個方面,對館內的紅色資源資料進行熟悉、記憶、延伸學習和向參觀者進行講解。在訓練中,講解員們平時上課,課余時間就背講解詞、模擬講解。為了激發(fā)學員的興趣,在黨史中尋找內涵和意義,培訓班實地考察了毛主席接見各族人民紀念館、全州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館、廣西學生軍抗日烈士紀念碑、昆侖關戰(zhàn)役遺址等地。展示中心還準備了許多與黨史相關的書籍素材,供學員延伸閱讀。
經(jīng)過一年的訓練,2021 年6 月3 日,第一批學員畢業(yè),由于培訓出來的學員講解技能較高,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講解員培訓班更名為校園文化使者團,升格為學校社團,截止2021 年11 月,共有96 名講解員,2021 年6 月30 日,以校園文化使者團為基礎的講解員舉辦了學校首屆紅色故事演講大賽,13 名優(yōu)秀的講解員向全校師生展示了風采。7 月,部分學員前往全州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館等地實習就業(yè)。
米哈利.齊克森米哈里認為:“改善生活品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學著去控制身體和感覺”,他認為,人對身體感官的利用,是快樂的源泉,人會用心靈去掌控自己的身體,通過行動的樂趣、人的視覺樂趣和喜樂的樂音來感受快樂。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營造這樣的體驗可以從場景視覺設計、互動設施、音樂角和網(wǎng)頁版數(shù)字館VR 等新技術媒體的應用而實現(xiàn)。
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展示中心在場景設計方面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文字、圖片和實物的展示,圖文并茂,設計精美。中心分四個板塊展示,展示了廣西十四個地市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文字均來自學校師生撰寫、圖片百分之八十由學校師生到各地專門拍攝;實物則從各地收集過來的文物或仿制品,中心還設置了一個圖書角,放置紅色書籍,供閱讀。其次,在互動多媒體技術方面,中心建造了網(wǎng)頁版的數(shù)字館供觀眾在線上參觀,數(shù)字館中有網(wǎng)頁版的VR 供線上觀眾觀看學習。大屏幕播放著學院教授主講的10 集網(wǎng)課《湘江戰(zhàn)役史》;網(wǎng)頁互動區(qū)隨時可以與網(wǎng)友進行線上交流;中心有6 臺觸摸屏幕,里面放有各主題類型的黨史學習資料供觀眾點擊觀看;中心還有教室,教室設有巨幅投屏,可供大約50 名師生上課學習,師生可以在這里上課學習、開展黨課、講座和研討會等;此外,中心設立了一個音樂角,放置一臺鋼琴,師生會在此演奏紅色經(jīng)典音樂,使參觀者在參觀過程得到“樂”趣。
根據(jù)沉浸式理論研究,出現(xiàn)樂趣主要包含以下八個方面中的一項或多項,首先是有份可完成的工作;其二是可以全神貫注于該工作;第三和第四是有明確的目標和即時的反饋;第五是可以深入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其六是能自由控制行動;其七是進入“忘我”的狀態(tài),自我感覺強烈;其八是對時間的感覺會發(fā)生改變[1]。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黨支部會根據(jù)黨員、積極分子的性格特征、認知和學習能力,按照一定的方式安排任務型學習,通過這些學習強化青年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比較有代表性的任務型學習是2021 年廣西紅色旅游景點游客滿意度調查,這項調查十分切合沉浸式理論中的各個要素。在這次學習中,黨支部會在黨員群體中通過報名和遴選,確定符合條件的黨員大學生擔任調查員參與景點游客滿意度調查,選中的大學生將前往廣西各地的紅色旅游景點開展為期2-3 天的調研,并完成規(guī)定的游客調查問卷,這項工作對于青年大學生既可以學習黨史,又能拓展視野,他們得到了一份如此重要又有意義的任務,須全身心的投入。出行前,他們要做好行程安排,開具介紹信等工作,路途中要做好吃住行的安排,還要與紅色旅游景點的管理者和游客溝通,做好問卷,行動由自己掌控,相對自由,但又要考慮到團方方面面,最后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工作。在調研過程結束后,絕大多數(shù)的調研員表示活動非常有意義,學到很多東西,在調研過程中,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感覺特別快樂和興奮。廣西紅色旅游景點游客滿意度調查具體目標,需要2-4 人的團隊寫作,個人的技能和所面對的挑戰(zhàn)之間相互匹配。
此外,黨支部安排的任務型學習還包括學生黨員的微黨課、參與紅色研學課程設計大賽等等。
米哈利.齊克森米哈里在書中談到:最優(yōu)體驗出現(xiàn)時,一個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實現(xiàn)目標;沒有失序現(xiàn)象需要整頓,自我也沒有受到任何威脅,因此不需要分心防衛(wèi)。[2]擁有了最優(yōu)的體驗,可以培養(yǎng)一個堅強、自信的人才,他能夠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專注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學生黨支部努力讓支部的學習者掌握意識,創(chuàng)造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學習的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
在學習過程中,學員們是自我精神世界的主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能夠使意識更加掌控在自我的手中,而這份沉浸式體驗的快樂,是通過注意力集中、嚴格管理自我得到的。在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展示中心,參觀者可以聆聽一些故事、可以觀看紅色電影、聽一節(jié)講課、可以選擇學習心得交流等等,青年大學生在參觀展覽時,除了感受到傳統(tǒng)展覽館的空間排列形式外,館內更強調參觀者的自我操作和掌握。
這種最優(yōu)體驗,使得黨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更加明顯。館內的參觀首先是訓練有素的講解員進行全館的講解,在講解結束后,參觀人員可以在館內上黨課和開班會,館內有教室區(qū)域和研討區(qū)供使用,在教室里有學院原創(chuàng)的十集視頻《湘江戰(zhàn)役史》和《娃娃師長李天佑》等,也有其他公開的網(wǎng)絡經(jīng)典黨課。除了集體的學習之外,個人也可以自主學習,館內有多個觸摸屏電視可供學員自行點擊觀看視頻,有許多紅色書籍可供自學,此外還有網(wǎng)頁Virtual Reality 數(shù)字館可供網(wǎng)上自學,中心還會邀請一些區(qū)內外的優(yōu)秀紅色講解員、黨史專家學者到館講授黨課。
目前,黨史學習教育正在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展示中心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學生黨支部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開展了“沉浸式學習”,融合展館和黨支部開展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創(chuàng)新,學生黨支部的黨史學習教育影響范圍不僅得到極大的拓展,效率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不斷地提升了青年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幸福感、自豪感,成效顯著。
雖然沉浸式學習的黨史學習教育建設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黨史學習挑戰(zhàn)內容方面還較弱,黨史題材還僅限于廣西等諸多尚需完善的問題,但是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走深走實,黨支部將進一步地完善沉浸式學習教育模式,更好的服務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