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瑩
(安徽小崗干部學院(中共鳳陽縣委黨校),安徽 鳳陽 233100)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倳浽?015 年的春節(jié)團拜會上強調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作為家庭成員無形的規(guī)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心靈,塑造著人的品格。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家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xiàn)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
良好家風是與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家庭相適應的與時俱進的家風。良好家風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包容多元文明,彰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具體應表現(xiàn)在愛國敬業(yè)、明禮守信、孝親愛幼、團結友善、勤儉持家等方面。
總書記在2016 年12 月12 日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山西省聞喜縣的裴柏村,又名“中華宰相村”。據(jù)記載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出過宰相59 人,七品以上官員不完全統(tǒng)計在3000 人以上。家族一直流淌著“耕讀傳家”的家風,遵守著以“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yè)并舉,廉潔自律”為核心的《裴氏家訓》。優(yōu)良家風與嚴謹家訓不斷蔭澤后人,給予他們建功立業(yè)的精神動力與思想財富。
眾所周知的“包青天”包拯,將家訓刻于石碑,鑲嵌在家中墻壁上:“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這種近似法令條文的家規(guī),話雖不多,但分量頗重,對其后人很有震懾力,更有約束力。包氏后人多是品佳行端的正人君子,與其嚴厲家規(guī)大有關聯(lián)。
一名黨員一面旗,一言一行關乎黨在群眾中的形象。一個社會的良好民風是以千千萬萬家庭的良好家風為基礎的,一個執(zhí)政黨的良好黨風政風也與廣大黨員干部的良好家風密切相關。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p>
家風是基礎,是關系黨風、連著政風、影響民風的根本風氣。如家風正,則黨風好,政風清,民風醇;若家風不正,就有可能導致黨風差、政風濁、民風劣,進而引發(fā)腐敗,敗壞社會風氣。因而黨員干部的家風建設,絕不是小事、私事,是關乎黨風政風民風的大事要事。
在省部級主要黨員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面,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在我們黨的歷史上,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非常重視家風建設,留下了寶貴的紅色傳統(tǒng)。在親情與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間,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為全黨做出了表率。
黨風的楷模、治國的典范,同樣也是治家的榜樣。如: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去看望;不許請客送禮;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等。
修德明理,“樹德風”。干部要建設好家風,就要在知古達今的基礎上,做到加強修身和明白事理。只有小家的健康,才可能有大家的強壯,因此我們要把個人修身立業(yè)與高潔的“家德”聯(lián)系在一起,營造淳樸、干凈、正派的家風。
遵規(guī)守紀,“樹潔風”。要時刻警醒自己、告誡家人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律,要為家人遠離腐敗筑牢“防火墻”,打好“預防針”。只有以清正廉潔為家風,保持高潔的政治人格,做真正的政治上的“明白人”,才能得到組織和人民的認可與信賴。
奉獻擔當,“樹責風”??倳浾f:“為官之本在于為官一場,造福一方?!敝v奉獻擔當,于家而言很重要,于國而言更必要,既是繼承傳統(tǒng),又是職責使然。既為干部,就一定要拿出萬分的真心來對待人民,用一顆為民奉獻的無私之心。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只有在思想上筑牢良好家風的防線,才能建立起經得住考驗的“防火墻”。領導干部要始終高度重視家庭建設,從家風教育做起,努力做到清清白白為官、干干凈凈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以良好家風大力促進、帶動優(yōu)良黨風政風形成。